20

新人口普查即将到来,能否结合现有的技术,设计一个让人主动申报人口数据的产品?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pmcaff.com/discuss/2586964438248512?newwindow=1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新人口普查即将到来,能否结合现有的技术,设计一个让人主动申报人口数据的产品?

看到一个新闻,今年全国需要约 700 万普查员和指导员。如果你符合招聘条件,也可以投身浩瀚的普查工作中,每登记一户到手 15~25元
  一周前   2820 阅读
  • 自己调查的是一手数。使用别人的是二手数据,并且不能确保准确。现在也没有哪个产品可以保证说可以准确统计14亿人的数据。或者说那几个产品可以“凑齐14亿人”。(可能这次调查完就变15亿了)

    人口普查也并不是数一下人数,要确认的事情有非常多。肯定是国家自己去做会更准确。

    因为各种原因,很多人还是不愿意如实上报数据的,就连派出所的人口数据都不一定是准确的。例如,人口死亡,家人并没有及时进行销户,有大量的这种户口能挂个好几年。拆迁了,户口没有迁走。未到年龄的结婚生子,没有上户口,等等问题。

    所以我觉得,做个产品让100%的人主动上报,还是很难的。并且还不知道这100%具体是多少人。

    其实在常规的人员上门普查前,已经在派出所等进行过电子版的审核,数据已经知道的七七八八。上门就是反复确认。(据我了解,一个月前就已经开始了,居住地、户籍地、派出所都给我打过电话了。)

    同时,解决掉哪些“不存在”的人口。

  • 感觉这次人口普查要求比较高,目的是抹摸查清楚精准的人口数据,以便进行政策制定:

    国家最重要的一个数据表:人口普查表

    身份证,姓名,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婚姻状况、生育情况、户籍地址、居住地址、工作状态、户号、户主姓名、户主关系

    数据采集方法:

    1、通过社区进行数据采集,包括电话,入户登记

    2、派出所数据采集,平常的户籍登记

    3、网络入口信息采集,包括微信,支付宝,微博等通道

    4、公司员工数据采集

    5、非标准化人口信息,应该有特殊通道进行数据采集

    为了普查而设计产品要求用户提交个人信息,因为涉及个人隐私,这种方式的数据采集能力还是比较差的。

    以上信息采集后,通过数据关联清洗,最终给到相关部分进行使用。

  • 1.首先得看人口普查的要求是怎样咯,每一户都需要认真盘查的那种,你用互联网的方式很难做到。并且你还要考虑人群,老龄化现象和移动网络的普及情况。
    2.产品方案很简单,但是如何保证质量很难。

    国家的事不是小事

  • 问一个低级问题:

    现在已经有了各种实名制:看病、通信、出行健康码……去办事个人和家庭信息不知道填过多少遍,新生儿、死亡都是要马上登记上报的,照理说各部门的数据整合一起应该非常完善了,为什么还要大费周折搞一次普查?

  • 昨天是 11 月 1 日,除了双十一开始付尾款,第七届人口普查也在零点开始。

    大概在两周前的周末,我们家也被人口普查员敲了门。一般情况敲门都是我和先生点了外卖,外卖员在敲门时已经会猜到是送餐,意料之中的敲门会开门。不过那天我们没点外卖,所以心里一惊,问门口「是谁呀?」普查员说「物业」,我将信将疑开了门。

    开门之后普查员告诉我说需要填写人口普查表。大概如图:

    b1449628d4f27996ef358f23610107e7-picture

    填完之后,我和先生就在讨论为什么 2020 年了还在使用手工方式上门填表

    对于上门填表,我们除了想到了普查员需要入户核实,提升数据准确性以外,实在没有想到其他的理由了。

    然而异常情况发生的概率不是小比例,比如:

    • 对于陌生敲门持警惕态度的住户(比如如果我是独居女性,很大概率不会开门)

    • 恰逢某户出门不在家,普查员可能需要二次上门

    在知乎上也能看到不在少数的住户排斥上门普查:

    对于手工录入,我俩实在是没有想到什么理由不推行电子申报。因为手工填表的痛点在于转录,每位普查员手工填写了表单之后,需要在电脑上一页一页手工转录为电子版,再逐层上报到街道、统计局。不仅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在录入电子版过程中容易造成失误一定程度上影响数据质量

    所以能不能有个人口普查工具尽可能避免浪费人力、物力、时间?

    针对我们理解的痛点,我尝试整理了人口普查产品设计的思路。

    • 手工转录电子版,费事费力极容易造成误差

    • 不可抗力导致无法上门普查,难以覆盖全小区住户统计

    以小区为单位,迅速完成小区内人口普查的数据采集和上传,提示工作效率和数据质量

    目标人群:

    因为尝试用电子表单的方式直接收集数据,因此目标人群适用于智能机使用率覆盖高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县市区户主。对网络水平落后等原因无法实时上传数据,仍需普查员上门纸笔录入。

    解决方案:

    1. 以小区为单位制作人口普查电子版表单,通过在手机上填写表单实时收集数据

    2. 分为两个阶段进行人口普查:

      1. 第一阶段:户主自主申报。提供普查电子表单供户主填写,将普查二维码张贴至小区电梯等区域,户主扫码填写,人工核实校对,对于填写存疑的数据电话回访。直接避免户主不愿陌生人上门的需求。

      2. 第二阶段:上门访谈,普查员填写表单。在第一阶段结束后,对于没有反馈及信息仍然存疑的户主,可先打电话预约登记时间,在约定时间上门普查。这样也能有效避免多次普查家中无人、未收到自主申报消息、不会填写等情况导致收集不上数据。

    基于此,我尝试用黑帕云快速搭建了针对我们小区的人口普查管理系统:

    1. 首先物业会统计小区内的基本信息,如楼号、房间建筑面积等

    a00e0340d292578cb8a67b9e66c7b4b0-picture
    4da8d3bbbf2f7e7ecdddd624df747c10-picture

    2. 在自主申报阶段通过张贴二维码让住户扫码填写信息

    f1535bff6b93eae76c3b70cc1fb46d0b-picture

    3. 自主申报期过了之后,对未自主申报的住户打电话预约上门时间

    d96f9e94d2f3444fe1e8a20a01eed04b-picture

    4. 未主动申报、未能电话预约的住户则采取上门敲门访谈普查


    你可以在这个地址查看这个工具:

    https://hipacloud.com/templates/5fa028b333fc2ea9ea2157a2

    虽然因为种种原因限制,互联网无法做到完全消灭人工普查,但是肯定可以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比如解决单身独居女性拒绝上门访谈的难题、减轻一些义工普查员的工作负担……这不就是科技存在的意义吗?

  • 需要至少考虑三点:

    1、足够的动机,需要跟用户切身利益相关——用户动机

    2、公众对于个人隐私信息还是很敏感的,填写申报户籍信息,对产品公信力的甄别成本很高——用户所需的能力

    3、普查工作中已经存在的黑户黑产情况,普遍存在瞒报抗查,社区调查已经很费劲了,使用自动化上报工具来收集,是不合理的;需要对信息二次甄别,有效过滤风险人员,社区或者国家机关介入执行。——产品输出质量

  • 说可以通过网上实名制统计的,可能还不清楚国内多少人用不起手机(贫困地区的人群)

    就算有手机也不是智能机

    就算是智能机,也不太会操作(这种情况老年人居多)

    毕竟幸存者偏差

    更何况,在座各位能想到的,国家领导人肯定早就想过了。人家都觉得不太行得通的方案,肯定也包含了大家能想到的。

    换句话说,如果我是支付宝或者微信,当我知道国家要人口普查,我恨不得第一时间把数据同步给国家,以证明我的“一心向D”,以换取国家对我的支持。

    这时国家拿着微信和支付宝数据一去重,是不是就能得到人口普查数据了呢?显然不是,原因上面提到了。

  • 现在网民数和手机用户数都和总人口有很大的差距。自主申报不现实。

  • 关注,激励,奖励,分享,裂变!

  • 支付宝在要求用户做实名认证的时候,只要认证了,就给8块钱。

    短时间内,大量人在金钱的驱使下去认证。

    不知道国家有没有钱做这个事情。

  • 互联网虽然强大但还没强到普及到每个人,且每个人会使用

  • 试着列举一下用户画像吧,暴露出通过网络收集人口信息的弊端或是缺点?

  • 微信已经做了,可以看下微信派今天的公众号推送

  • 方案好出,发布一个政策,不主动在线申报户口,那现有户口在一个时间点就注销。  

    但执行起来太难了,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