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非高频场景工具类APP如何提升用户留存?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pmcaff.com/discuss/2481203954889792?newwindow=1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非高频场景工具类APP如何提升用户留存?

通讯类APP,核心功能为拨号、通讯录管理、短信管理、电子签名等,均非高频,

这种情况如何提升APP的用户留存?走向社交化?走向内容化?

  一周前   2775 阅读
  • 所谓提升留存,即想法设法让用户更多的使用我们的App. 一种为『主动』;另一种为『被动』的措施达到这个目的。

    1. 『主动』。即这个工具产品的核心功能,就需要看你的工具类产品本身的属性,在核心功能和核心体验上下功夫。就拿清理垃圾这一件事情说,你扫描的垃圾最彻底,扫描的速度越快,占用内存越小,用户就会使用你。这里工具类软件本身的核心功能和你的核心体验决定能否提升用户使用频率。

    2. 『被动』。考验产品经理就是你能否设定一些场景,吸引用户最舒服的使用你的功能。还拿清理垃圾这件事情说,如果用户照片空间不足,在用户拍照前或是解锁后你提示用户清理垃圾腾出更多空间,这就是场景。如果你设计不好场景,你可能就需要用比较流氓的通知栏方式提示用户去使用。

    总结:根据工具类App自身的特点,有一个心里预期,他留存的上限是多少。不要单纯的想提升留存,从需求和场景出发,提升工具的基础体验,用户自然会想起来用你。千万不要被工具类属性的新增、拉活这些KPI所束缚,多想想需求和场景,解决最细节的体验。

  • 既然都是工具类了,只有需要的时候才会想起来,如果没有需求,还想用户打开,那肯定是有吸引用户的内容。

    看到已经有大佬回答了问题,丰富工具的功能和建立用户体系。
    丰富工具功能,即增加多个需求使用场景,比如你增加天气、日历、事件提醒、记账、甚至单独针对女性用户增加大姨妈计时器都行,或是一些小众的娱乐功能,像什么“生命倒计时”、生辰八字算命、塔罗牌、星座这些都行(个人比较喜欢一个叫“小黄鸡”的APP,智能聊天机器人,几乎每天都上去调戏一下,你似乎可以考虑增加一些娱乐性比较强功能内嵌在产品里)。只要跟你主要核心功能不冲突,又属于小而精、精而美的小玩意,都可以考虑,反正这些小功能都集合再一个页面里,不影响核心功能的展示和使用就好。

    另外说到用户体系,通过积分笼络住用户,前提还是要先丰富小功能,这样避免让用户在没有任何需求的情况下尴尬的打开产品,点下签到。除非你积分商城里的东西贼特么吸引人。能促使用户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状态。

  • 定义为工具类产品我理解的用户留存是复用性而非单次停留的使用时长上。

    个人认为工具类产品及时、易用并在合理路径内满足用户预期才是核心关键,试图去抢占用户时间并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吧。当然一些常用手段还是可以试试,例如上面回答中的会员体系、互动游戏等等(但说句实在,如果一款工具你试图去往这些方向发展是否可以说明本身这个工具存在的商业价值就是虚假的呢...又或者说凭什么去试图转移赛道去跟做内容的平台抢占用户时间呢)

    当然不得不承认不同的工具类产品间的差异是足够大的,个人认为万物皆可社区,高德地图整个社区每天去讨论(吐槽)下道路规划感觉也挺好玩的(纯属扯蛋大家看个乐呵)

  • 以前回答过类似的问题,这里再简要回答一下。

    工具类产品需要秉承三大思路:

    1.选择合理有效的产品目标;

    2.工具类产品是用来解决问题的,而不是增加问题;

    3.初始为工具类产品,不管以后是往内容还是往社交侧发展,都应顺势而为。

    针对1,你怎么定义自己的留存指标?既然不是高频,那肯定不能把日活作为留存指标。

    针对2,不要盲目增加会员体系、积分体系这样的东西,一来这种东西本身就很复杂,二来会徒增用户使用成本,造成不必要的用户流失与资源损耗。

    针对3,通过归纳演绎和用户调研的方法推理出潜在的载体,看其是否存在,是否合理。比如VUE VLOG,早期是工具,工具之上是内容,其后面往内容侧发展合情合理,但反过来讲,演绎归纳后发现自己的产品没有这方面的载体,那就没有必要强上,顺势而为。不是所有的工具类产品都适合做社区的,得看其有没有演化出文化属性,如果是这样,倒不如做产品矩阵,具体可以参考倒数日、即刻等这样的案例。

    说到底,这还是个需求分析的问题,关键在于挖的够不够深,够不够仔细。这里提供两个思路:

    1.永远不要放弃用户调研,让自己成为自家产品的粉丝;

    2.把竞品全部找出来,逐个研究,把玩试用,寻找差异点。

    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非高频类场景,特别是工具类场景,本身只是给用户提供较为简化的功能,对于用户使用时长等其他指标无太大关注需要。

    在用户留存,即增加用户粘性上,主要是避免用户转向使用其他竞品。可以有以下两个方式:

    1、将工具场景丰富化,用户在你1个APP上能够完成之前3个APP才完成的事情,那从易用性上,会成为用户的优先选择。

    2、建立会员体系,通过积分等,增加用户的流失成本。

    当然,工具类APP,最核心的还是APP为用户提供的基本功能,首先要考虑的还是把自身的功能做到用户体验最佳。

  • 提出的问题是用户留存、社交化、内容化。我只从我的角度解析是我的话会做什么样的事情哈。

    1.首先是留存

    • 当前已有的功能是否满足了用户?这些功能的渗透率占比是多少?这些功能的自定义留存是多少?这些功能里是否存在着渗透率既高,自定义留存也高的?这个功能是不是已经做到了极致?是不是有继续深入、优化的地方?在优化之后,是不是看到数据有提升呢?
    • 是否存在有合适这款工具软件的需求场景可以增加呢?记得当时看国外的一款软件,其中的一个功能是开通会员后,在双方都安装了这款APP的情况下,会员给非会员打电话,非会员的界面上会有一张金色的名片出现替代了普通的接电话页面,这个功能挺有意思的,可以借鉴一下。

    2.社交化与内容化

    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着留存产生的!没有一个好的留存不建议去做这些东西,风险与收益极大可能不成正比。

  • 我会换一个指标。比如周留存或者月留存。工具类产品如果想做好留存,还是把当前这个做好,然后再考虑拓展一下工具包,比如联想拨号之类的,让拨号效率更高一点,通讯录管理效率更高一点。如果为了留存去做内容,投入产出比可能不高。

  • 工具类产品,最佳的模式是将核心功能极致化。

    例如拨号,遇忙自动重拨这样的功能就相对吸引用户。

    例如通讯录管理,新建名片时更少的用户输入:更准确的分类、多标签支持、快速检索、常用优先等等,都从用户需求上极致化。

    当然,也可以拓展一些有粘性的功能,例如在iOS上支持通话录音,从短信中提取生成用户的月还款账单及提醒等等。

    为了粘性而去强行社交的,往往都会失望。

  •        你的产品,用户使用概率暂且假设:2天用一次。

           其实所有互联网产品,都有工具属性,区别在两个维度:主动/被动,高频/低频。主被动区别在,你用此工具来完成目标还是任务。很不幸,你的产品落在“被动+低频”的坐标系上(祈祷此产品在贵公司产品矩阵的边缘位置,否则别做了)。

           楼上的各位建议:社交、社区、场景扩展。但鉴于产品的“被动”属性,真不适合。继续扩展功能场景当然可以,但别指望用户增长多少,也别指望变现。说句不好听的,我要是产品总监,产品就到这了。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