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印象笔记的产品分析:坚持产品思维的重要性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woshipm.com/evaluating/4668550.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印象笔记的产品分析:坚持产品思维的重要性

2021-06-09
0 评论 1633 浏览 0 收藏 19 分钟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00:00
00:00

编辑导语:印象笔记频繁更新,但更新的功能却不一定用不上,而频繁的付费弹窗着实令人厌烦。作为一款老牌笔记软件,虽有着一些自己的竞争优势,但在其用户体验上却存在着很大的漏洞。作者就此分享了一些自己对于印象笔记发展的看法,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YHM4tl48t1n9v48hVzfu.jpg

一直以来,产品和运营都是两个独立的工种,可生生被卷成了界限模糊。

就连产品面试时,似乎不懂点运营,不会看点数据,都不好意思说是应聘产品经理,甚至面试官都会怀疑,这孙子是不是填错了应聘岗位。

岗位JD更不用多说,产品经理要是没写运营的要求,那这岗位妥妥的不高端。

其实,打工人何苦为难打工人。

到底产品经理的底线是什么,产品和运营的最大公约数又在哪里?

伴随着这几天北大的韦神刷屏,也让原本可能更加浮躁的网络环境略微降温,也给匆匆的脚步留下了沉淀的喘息机会。

原本,生活就应该这样,走走停停,爱恨分明。可惜,这个战场已经演绎成:不会数据分析的运营不是好产品。

其实,每个产品更新的背后,都有其必然的价值驱动点。作为印象笔记的深度用户,周末闲来无事,便拆解一番。由于低保真拆解,顶多也就算是盲人摸象,闭上眼体会下印象笔记这头大象的轮廓。

本文大概分三个部分:

  1. 梳理下印象笔记近期更新的主要产品功能
  2. 分析笔记类工具的用户核心需求。
  3. 思考下印象笔记更新背后的价值驱动点和笔者的粗糙观察。

为了更好的理解产品功能的定位,我会针对每个功能执行三步走策略,也就是先进行功能描述,然后再分析下计划的产品功能的价值,最后再分析下实际的功能价值

一、近期更新的主要功能

1. 超级笔记

作为一款笔记软件,产品定位自然属于生产力工具,超级笔记在推出前就一直在热身运营。从宣传的角度来看,确实吊足了用户的胃口,绝对属于重磅更新。为此,我还申请了内测,希望能第一时间体验到超级笔记的功能。

超级笔记的推出,有其必然性,市场的主流的笔记软件大概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块引用的,另一类是传统的。前者的代表有国外的“notion”,国内的现在有“我来”(后起之秀,更新也不错);后者的代表有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等。

关于块引用概念,我们不展开讨论,大概就是每段笔记都可以理解成块,可以调用引用,极大地提高了笔记的浏览效率,并且知识目录更加结构化。

从产品规划定位上来说,这可以看做是印象笔记的主动出击,既是对市场的主动应对,也是内部的提升。

一直以来,印象笔记不支持插入视频素材,不支持智能表格,没有引用功能,不支持第三方视频预览,这确实影响用户体验。应该来说,超级笔记这个战略定位完全符合产品的规划发展:深耕工具属性,丰富产品功能,提升用户体验。

从产品实际上线效果来说,我以为超级笔记这个重磅功能只是完成了一部分的战略目标,如果非要量化,我觉得最多只有一半。

我这么说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功能基本具备了但体验仍比较差,比如块概念基本不存在。只是在展示上,可以关联笔记,但关联的操作也并不友好,做产品的大家都清楚,真正的价值就是背后的功能逻辑。

前端界面的展示糊弄糊弄业余小朋友,主要是可以从运营角度大肆宣传,但用户不傻。当然也有一些小惊喜,比如,可以生成摘要,可以以卡片形式插入链接。

但总的来说,超级笔记的更新,我认为是从产品角度的考虑,而从运营角度的落地。重点仍然偏向于基础功能的刚性具备、界面的提升,核心功能并没有体现。

造成这个的原因,我认为一方面仍是为了抢占市场预期,仓促上线,以缓解舆论压力;另一方面,底层架构无法兼容,从超级笔记的应用需要另起一行,单独的入口,而无法与老笔记融合便可见一斑。

my7IWgzi4v72BpC0p1Gv.png

2. 录音转文字

印象笔记前段时间上线了录音转文字功能,用户录音时可以付费使用该功能,实现实时转录,并且可以随时标注重点,便于更高效地进行录音的处理。

录音转文字为机器转译,费用为1小时18元,和讯飞听见的机器转写收费接近(0.33元/分钟)。

由于我购买的有专门的录音转文字工具,就没有购买体验印象笔记这个功能。

从底层逻辑来看,机器的转写的实现并不复杂,核心就在于识别算法的接口,印象笔记大概率不会自己计算,更可能和第三方合作开发。

我查了一下行业头部讯飞听见的接口服务收费标准,最低一个小时不到6元。

总的来说,录音转文字的产品设计仍然是在印象笔记自有的生态转化,用贾老师的话,叫什么生态化反。

对于用户来说,属实是一大痛点。但从定价策略来看,印象笔记击中用户痛点的同时,也击中了用户的老腰。

除了核心转写接口之外,开发成本并不大,总体成本基本确实在6元左右,但定价18元确实劝退用户。毕竟市场上包年不足百元的专业软件一大推,很明显这个功能印象的收割心态大于服务心态,从以秒计费和一年有效期足以证明该推断。

N9qx9ZpjGM3rnh9zBv7k.png

但事情往往会适得其反,原本可能增加存量用户粘性的设计,反而让老用户反感。完全可以定价低一些或者和专业版会员融合,哪怕是再推出一个超级专业版也好过赤裸裸的专项收费包。

XhzMwhKrxGProcrnaZFz.png

3. 资源包

前几天我看到更新推送,说是增加了素材和字体,我迫不及待地更新了。

结果出乎意料,全是收费功能,一个字体单独收费大概18元,也可以再购买资源包,年费大概60元。

如果说使用正版素材图片、正版笔记字体功能,还可以理解。毕竟版权有成本,但就连自定义笔记的文字颜色、自定义背景图都被加入进去了,这简直是收割中的战斗机,速度和力度老感人了。

如果说,超级笔记和录音转写还在产品底线之上,我认为这个资源尊享包就完全在产品底线之下了。

这也是不停在用户容忍底线上蹦迪的必然结果,一不小心就超标了。资源尊享包堪称影视APP里的超前点播卡,十足的运营商业气味。

gu6gCptFhXcJlpaRHH9O.png

RJGLNJpSx6TYOwSQr9jj.png

二、笔记类工具的用户需求

在对比体验了主流的笔记软件,如有道云笔记、我来、飞书、语雀、Notion、为知等产品后,笔者认为,印象笔记面临的挑战巨大。

首先来说,笔记应用本质上就是生产力工具,谁能高效满足用户的核心诉求,谁就能抢占市场,那么用户对于笔记软件的核心诉求有哪些呢?

我询问了几个同事,并且潜伏在多个产品的交流群里,总结如下:

1. 数据的安全性

因为现在数据基本都是云端存储,用户对于数据的安全性实乃最核心的刚性需求,这也是品牌积累的价值点,当然,也是用户最大的迁移成本。

所以,笔记类软件的用户竞争,短期内主要集中在增量用户上。只有产品做的足够好,这个足够好至少要覆盖到用户的核心诉求,才会引来存量用户的规模迁移。

这一块来说,印象笔记是有明显的竞争优势的。至少,相对于新型的笔记软件,我还是比较放心,将我的私照和银行账号密码交给印象笔记。

2. 笔记的基础功能具备

  • 笔记的丰富度,要支持Markdown或者思维导图、录音、视频、图片或者附件等。
  • 单条笔记的大小限制。
  • 打开的响应速度(用过一段时间Notion,唯一的不足就是打开速度感人,可打开速度又实实在在是刚性需求,只得暂时放弃)。
  • 不同终端的同步效率。
  • 标签或者文件夹体系等。

3. 搜索的高效、准确

笔记类软件最核心功能,就是辅助记忆。就如同印象笔记的定位,做你的第二大脑。从这点来看,印象笔记的产品定位和目标用户的调研分析还是到位的,至少初心是到位的。

那么日常搜索的触达率,响应时间和准确度,对于日常工作生活极其重要。最初我使用的是有道云笔记,可是当我想搜索一些文字时,经常搜索不出来。

这一点,我认为印象笔记做得最好,首先云端检索效率很高,延迟很少。

其次,本地可以离线下载,搜索后的打开效率衔接得也很好。

4. 公众号、网页等文章的剪藏

既然是收藏笔记,那么公众号或者网页的剪藏,也属实属于高频刚需。

很多软件对于剪藏的支持并不好,导致一直不愿意迁移或者同时使用多个笔记软件。

我是懒得用多个,你们是了解我的,我比较专一。剪藏这一块,印象笔记起步较早,做的也最好,不管是PC端剪藏还是APP分享剪藏,又或者是公众号剪藏,用过的都有体验。

5. 块应用的颠覆式创新

我以为笔记类工具下一个革命一定是块应用的创新,这个创新是颠覆式的、破坏式的。

这将极大地提高笔记的生产力效率,极大地丰富应用场景。

国外“Notion”走在前列,创始人是华裔,但服务器在国外,打开响应效率很低,时常卡顿,除非启用代理或者使用梯子工具,据说有机会国内部署,期待中。

国内“我来”也是采用块应用,也体验了多次,更新很快。讲真,和“Notion”很像,几乎是翻版,产品经理做的竞品分析一定是照着Notion做的,不过,这不重要,对于用户来说,好的体验才是王道。

可惜,印象笔记不在这条赛道上。

三、印象笔记的挑战与机遇

结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印象笔记作为一款老牌笔记工具,近期产品功能的更新主要有以下几个价值驱动点。

1. 主动应对市场的挑战

印象笔记深知现阶段用户的竞争主要来源于存量用户的竞争,再加上用户的迁移成本又很大。所以,短时间内将用户留存并且进行付费转化,可能是其战略扩张的重要抓手。

在这个引导下,用户可以感受到运营的力度,几乎天天推送购买链接,就连购买了专业版的会员也未能幸免,不断地弹窗提示购买续费;除此之外,界面上项目还留着多个购买入口。

一方面这确实会增加新用户的转化效率,另一方面也会造成老用户的反感。不过,已经说了,在迁移成本的客观前提下,老用户不重要,增量用户才是焦点。

2. 运营思维驱动商业变现

印象笔记积累了大量用户之后,收割便不可避免,毕竟,流量思维始终是运营底色。

所以,收费模式的创新远超产品的功能创新。会员付费体系之下,再推出专项使用包。

可以预见的是,在没有充分竞争和监管之下,用户羔羊没有选择的权利。层出不穷的收费方式,仍会不断刷新我们认知。

3. 构建多方合作的生态尝试

印象笔记本身是工具应用,但围绕这个核心,印象团队已经在多方位探索,试图提高自身的护城河。比如:

  • 印象识堂的推出便是在知识内容上的布局;
  • 各种扫译笔、智能笔等硬件设备,丰富便于产品的本身,仍是增加笔记这个核心产品的刚性需;
  • 录音转文字也不仅是工具功能,更是与第三方合作的尝试,包括资源库或云字体。

笔者有个大胆的推测,印象笔记已经不仅仅是要做第二大脑,不仅仅是辅助记忆的工具,开始向办公工具发起了冲锋。

单从产品角度来说,在用户的核心诉求上,印象笔记除了没有采用块应用的架构,其他的,像安全性、基础功能、搜索高效、剪藏易用等核心需求上,都属于竞争优势。

可是,除了这些之外,我认为印象笔记还面临以下主要挑战:

第一,商业气味过重,急需回归工具本身。

印象笔记本身仍有很多重要的工具功能未能满足,比如,笔记加密等,这些都是工具的基础设施,虽然不会带来较多增长,但是会夯实用户忠诚度,奠定口碑。

第二,运营思维>产品思维>用户思维。

在运营主导下,产品的功能设计势必以商业赤裸裸的价值转化为主。那么,用户的体验很难得到满足。

长此以往,产品就会陷入自我负反馈之中,不断构建的劣币,不仅错失市场的机遇窗口,还终将掘掉自己辛辛苦苦积累的口碑。

第三,商业模式过于粗暴。

上文已经说过,除了会员付费体系之外,还存在诸多专项付费包,虽然无可厚非,但属实不是最优选择。

而且,付费项目明显价值不足,存在强盗售卖疑似行径,甚至会员还要强制推送广告,这对老用户极度不友好,在竞品补齐短板之日,便是价值坍塌之时。

第四,业务布局权重失衡。

虽然印象笔记要做生态化的探索和迈进,但眼下来看,有些避重就轻。

不管如何倾斜业务方向,核心始终都应该是工具本身。深耕工具应用才应该是最大的矛盾,就像很多创业公司一样,往往擅长做加法,不会做减法。

殊不知,精力和机遇一样,都不可过于索求。所以,笔者认为生态化布局没有错,但权重分配比重失衡,在核心应用上做得太少。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水善万利而不争,争的是滔滔不绝,是厚积薄发的有所为,有所不为。

正确的决策,需要在正确的时间,才可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如何放大优势,怎么解决挑战,从根本上看,最需要:

首先应是优秀产品思维的产品经理。

其次才是擅于收割的运营同学。

本文由 @弱水谦山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80
80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