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暖男”经济学:创业者最后的增长红利?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woshipm.com/it/4674567.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暖男”经济学:创业者最后的增长红利?

2021-06-09
1 评论 1652 浏览 1 收藏 30 分钟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00:00
00:00

编辑导语:几年前,互联网市场强调着增量,但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存量竞争的时代。创业者如何更好地实现最后的增长红利?作者从“暖男”经济学角度,为我们分享了如何实现存量老客户深入挖掘的方法。

w5yyxT9Mp7cm4ckiBajZ.jpg

前两天,网易云音乐的“性格色彩”裂变图片又刷了屏。虽然都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套路,但真的管用啊。

不出所料,半天不到这个病毒链接就被微信封杀。这就让人纳闷,从一开始就是必然要死的事情,网易云音乐也不缺日活,这么倒腾一番图个啥呢?

有人要说了,可能是要上市了,得秀肌肉。

不过更多的创业者纷纷感叹,已经好久没有这种现象级的传播了,连朋友圈现在都热度下滑。

网易云音乐毕竟是大户,倒腾起刷屏裂变自有一手。但对于中小创业公司,这样的事情好像已经很难发生了。

人口红利消失了,没这股超级飓风,创业企业还能怎么爆发增长?

环顾四周,每条赛道都有了“巨鲸”,最后的上升通道在哪里?

从分分钟见证历史的2020年以来,这一质问就如紧箍咒一般,一直困扰着创投圈。

“中国商业的逻辑已经改变,过去是快一点,现在要深一点、久一点。”

前段时间我的朋友老孙似乎找到了他的答案。

老孙(绰号)是一个标准的“互联网转新消费”创业者,近段时间搞得风生水起。

这是一个互联网人纷纷转做“新消费”的时代,一时间中国版的欧莱雅、可口可乐、宝洁们满天飞,元气森林、钟薛高、泡泡玛特的故事讲了一遍又一遍。

人还是那些人,产品经理学、增长黑客、数据营销、社交病毒之类的“先进成果”都在,只不过统统被用到了新消费品牌的打造中,号称跨界抢劫、降维打击。

老孙说:“今天的中国商业逻辑已经悄悄改变,曾经的创业时代是一个渣男时代,而这代创业者首先要学的是如何当好一个暖男……”

老孙算是新消费热潮的获益者,不仅自己创立的某饮食单品一夜之间成了网红爆款,融资上更是顺风顺水,据说风险投资机构已经击破了门。

“所以你是通过暖男模式,搞定那些风险投资机构和消费者的?”我一下子懵逼了。

“哈哈,你听不明白很正常,毕竟你主要是分析男女关系的。”他这一句话,差点没把我气吐血。

“不过没关系,今天我就可以用男女关系理论直接解释中国经济的变化。”

“行吧,我就当你是在夸我。”我哭笑不得,“具体什么变化呢?”

“我跟你说五句话,你如果都理解了,今天请我吃一碗酸菜鱼吧。”这家伙又在故弄玄虚了,“别看我说的东西糙,但是话糙理不糙。”

“我的暖男经济学绝对值得起这个价,它将帮助你充分理解这个时代,正在发生什么深刻的改变。”

如何用一套恋爱理论,解释中国商业“潜规则”的变化以及创业者必须面对的趋势?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我只能听下去。

没想到,接下来的半个小时,我的眼镜差点被震碎。

老孙的暖男经济学,分为一个基点、四个方向。

1. 一个基点

最后的增长红利,是对存量老客户深度挖掘的红利。

2. 四个方向

一是新消费品牌崛起。

过去几年,是构建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新平台创业时代。现在,是基础设施搭好了、基于平台的新消费创业时代。

二是积极躺平。

过去几年,是风口来了、一拥而上的内卷赛跑模式。现在,是“老子不陪你玩儿了”的积极躺平模式。

三是数据化精细增长。

过去几年,是基于人口流量红利的粗放增长,追求的是新增用户和GMV。现在,是基于数据算法和社交私域、内容连接的精细增长,追求的是留存用户和LTV。

四是超级暖男营销学。

过去几年,营销的本质是海王逻辑。现在,正在走向暖男逻辑。

一、新消费品牌崛起

“第一个方向不用你说,我们都看到了,现在能搭的平台差不多都搭好了,互联网人都转做新消费了,这都是正确的废话了,而且这算不算退而求其次,不得已而为之?”

“退而求其次?那你听说过DTC吗?”

这又是什么新概念,我一下子懵了。

老孙说,太阳底下并无新鲜事,事实上他们这些新消费创业者所做的事情,5年前在美国就已经发生,忽然就出现了一堆互联网人做新消费品牌,还真上演了一出出大卫挑战歌利亚,而且居然成功了的奇迹。

  • Glossier,主打素颜感美妆护肤,在一大堆历史悠久的美妆大牌中撕出一道缺口。
  • 一美元俱乐部,超低价的男士订阅剃须刀提供者,居然动摇了吉列的剃须刀帝国。
  • Allbirds,环保碳中和的鞋品牌,在古老的鞋类市场异军突起。
  • Away,带着充电宝和智能设备的旅行箱,在缓慢增长的旅行箱行业闪电逆袭。

这些新品牌,有一个共同的代号DTC,直达消费者的品牌。

而国内正在崛起的元气森林、钟薛高、三顿半们,本质上也都是DTC品牌。

对于DTC来说,直达消费者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用户中心之类的大话谁不会说?

DTC品牌作为一种全新物种,之所以有这个底气,其背后有一个很硬核的基础,那就是互联网,是社交连接和大数据分析。

他们相较于传统行业的巨头们是一个全新的物种,表面上看都是消费品,但它们基因和骨子里都是互联网和大数据。

表面上是一杯咖啡,本质可能是一个智能分析、自动运转的app。

DTC与传统品牌的竞争,看起来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但其实是互联网商业模式对传统商业的逆袭。

有人要说,传统品牌也可以模仿跟进啊!但是骨子里的东西完全不同,跟起来可能没那么容易。

传统行业高喊学习互联网思维、转型变革不是一天两天了,真正做到的能有几家?该哪边凉快还不是哪边凉快。

你永远变不了骨子里传统的企业,就像你永远叫不醒装睡的人。

老孙说:“所以我们侵入行业的模式也是不同的。过去几年,创业者都是奋斗逼,是内卷高手。但是现在这批创业者,他们更擅长躺平。”

二、积极躺平主义

“躺平”这个词已经流传了一年多,这两天却突然成了流行。一时间,各种躺平学、躺平典故、躺平名言、躺平小组……满天飞舞。

但是对于躺平,老孙却有他的一套看法。

“首先纠正你一个看法,躺平不是简单的宅丧文化。今天中国的年轻人一点也不笨,他们口头‘躺平’,只是过过嘴瘾,表达表达不满,但暗地里却没人敢拿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开玩笑,那些口口声声躺平的人暗地里可能比你我都努力。”

所以这里的躺平,其实是一种“积极不合作”。

躺平不是不奋斗,而是不参与投入回报不成比例的内卷竞争,只在我自己的战场暗暗发力。

躺平不是不消费,而是不被消费主义洗脑虚荣攀比。

躺平不是不去北上广深,而是不过早强求立刻买房买车鸡娃。

躺平不是不社交,而是反对任何以婚恋为名的两性讹诈。

“行了,打住,连两性都来了。”我忍不住打断他,“这和你说的躺平创业模式有啥关系呢?”

“关系可大了,首先消费者心态的改变,不再人傻钱多大牌装逼,这就是一个绝好的契机。”老孙接着说,“其次,躺平是一种很有趣的创业心态。”

过去几年,整个互联网创业概括起来就几点:

  1. 风口来了一起上,风口去了一哄散,美其名曰猪上天。
  2. 产品商模一大抄,模仿跟进加改良,美其名曰微创新。
  3. 融资故事to风险投资机构,烧钱补贴圈流量,美其名曰执行力。

这个模式说白了,就是一个内卷模式,因为大家就是抄袭+资本运作,比的是财大气粗速度快。

结果就是同一个赛道里,大家融资越来越多,买流量越来越贵,每个人都卯足了劲很辛苦……结果却越来越难以真正赢得市场,钱都让早就退出的天使投资人和刷量的赚去了。

但是现在的新消费创业者,他们的模式是“老子不陪你玩”,绝对不会在你熟悉的赛道和战场与你竞争。因为那样的战场本来就是大家伙的主场,是大家伙引以为傲、安身立命的“强点”。

要打就打强点的反面,而且是扮猪吃虎、暗暗发力。

你吉列不是标榜男士尊贵吗,那我就卖便宜剃须刀。一美元剃须刀俱乐部由此诞生。

一开始,吉列根本不放在眼里,直到有一天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市场份额从70%暴跌到30%。

大人,时代变了。

所谓反其道而行之,“反者道之动”,打在你“强点的反面”,你就根本不敢贸然跟进,因为可能不仅毫无效果,还会砸了招牌、失了个性。

躺平创业者不参与内卷竞争,他们要找对手卷不了的战场。

躺平创业者从不标榜唯快不破、兵贵神速,因为他们更需要在这样的战场持续构建竞争优势,这是一种长期主义。

躺平创业者也根本不需要融资烧钱抢市场,因为他们有其独特的价值,恰好可以吸引对应的人群。靠产品本身,而不是免费补贴。

三、暖男营销学

“流量太贵了,获客成本太高了,没人烧得起了,眼下就是一个存量市场,和前几年增量市场的逻辑完全不一样了。”老孙说。

随便分享一个最新数据,目前在阿里巴巴或京东上获取一个新用户,成本就接近500-600元,还不知道是真是假。不幸的是,以后的获客成本只会越来越高,我们进入了一个存量竞争的时代。

“在这个逻辑下,利润的增长点在哪?”

答案再鲜明不过,只能是老客户。

在增量时代,我们关注的是用户的新增、转化,而现在存量时代了,关注点必然转向用户的粘性、留存和复购。

于是那句经典的名言又回来了:

企业经营的关键是老客户,获取一个新客户成本是老成本6倍,但老客户利润是新客户的10倍,这是的标准二八定律。

这句话算是老生常谈了,但是在过去几年的飞速发展、跑马圈地里,大多数人都压根没往心里去,甚至嗤之以鼻。人们的眼里只有各种KPI、ROI,只有非线性增长的神话,而强调老客户的逻辑似乎太不性感了。

过去几年是狂飙突进的速度时代,而现在增长已经放缓,大家进入反复挖掘存客价值的深度时代。

“从这个角度说,增量时代的商业逻辑就是海王逻辑。”老孙得意洋洋地说。

海王逻辑,就是看谁的鱼塘足够大,放进的新鱼源源不断足够多,一个漏斗漏下来,他总能找到“好下手的”。

海王逻辑,就是不停地引进新客,就是约炮一夜情,无论如何先割一茬就好。

海王逻辑,就是不停砸钱买流量,也不管他真假,立刻用这流量数据去骗下一家投资人。

但是现在流量太贵了,从公域平台引入新客的成本太高了,百试不爽的路数玩不转了。

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公域转私域。

根据相关数据预测:未来3年,平台型电商在整个GMV的占比会从75%下降到45%,让出来的空间就是各种私域流量的电商形态。

为什么现在大家都在抖音快手上投李佳琦带货,因为直播是目前消费品起量ROI最好的公域渠道。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公域用户的直播平均留存时间是2.5分钟,私人用户则达到8分钟。

“以后就不是和新用户一夜情了,而是要和老客户组成一个家(私域流量池),长期陪伴谈恋爱,你追求的不再是新和快,而是久和深。”

增量时代关注的是GMV,是又有了多少销量。而存量时代关注的是LTV(客户生命周期价值),是平均每一个客户会在我这里待多久、花多少钱。

我若有所思:好像确实是这样,现在是个商家都在加微信,都会有一个小程序,都会拉一个会员社群。这就是所谓暖男模式了?

但是问题也就来了,如果仅仅是这样,私域流量就太简单粗暴Low逼了,根本玩不转。

如果商家微信就是多一个“微商好友”,如果小程序就是一个“拼多多砍一刀”,如果拉群就是商家消息群,那很快消费者就累了、疲了。

私域流量是要精细运营的,否则就成了私域骚扰。

就好像一个男的天天没事给妹子们群发个消息,没事发几个自我表现,或者毫无必要的嘘寒问暖……这哪里是恋爱高手,这分明是最笨最直男的舔狗。

真正的暖男,是很会暖的,总能暖得正当其时、恰到好处,让人意犹未尽,不像舔狗心里只有自我表现,只想着简单粗暴地感动对方。

同样的道理,真正的“暖男商家”,应该是深入了解其用户的,总能在准确的时间命中准确的点。

在他们眼中,每个用户都是真实、丰富而具体的人,都有复杂多变的密码需要去攻略破解。他们不会仅仅倾听用户的一时口头,而会观察更细微的行动线索。

我忽然又想起自己购买的某某保险,虽然加了商家的企业微信,但是对方只是每天不停发来各种“标准化”的续费恐吓,却对我的提问置若罔闻。

有一天我终于怒了:“能不能不要给我拿机器人对接!”

结果对方居然回了:“我不是机器人,消息太多,回不过来了……”

问题又来了,如果一个商家真的如此用心,要了解每个用户的隐秘内心,那他的服务半径应该是非常有限的,根本就做不大。要么他就得雇佣庞大、优秀的销售团队……

所以这时候就需要赋能啦,人工智能大数据隆重登场,简称数字科技!老孙说:“有了数据和算法支持,我不需要雇很多人也能智能分析、千人千面。”

这就是基于数字化的超级暖男模式。

这就是营销的演进方向:

  • 公域投放,追求大漏斗的海王模式。
  • 私域流量初级阶段,把用户引进私域流量池,简单粗暴的舔狗营销。
  • 私域流量高级阶段,深入理解单个用户,提供恰到好处的暖男营销。
  • 私域流量规模化阶段,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的赋能,对所有客户都高效率实施暖男营销,且自身成本并不过快提升,成为千人千面的超级暖男。

四、数字黑科技

最近这几年,公域流量的价格水涨船高,于是各种“黑科技”被应用到增长领域,从病毒营销到社交裂变,从社群运营到私域流量……没一点独门暗器,真不敢行走创业江湖。

其实这些年,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营销……这样的故事我已经听了很多,但总觉得很多东西就是一个“概念”,摆在那里高大上,但往往就是一个花架子,中看不中用。

按说,数字科技从来不是用来装裱门面的,而是用来帮助企业花更少的钱、赚更多的钱、建立长期优势的,一切用数字说话。

那真正实用的商业黑科技,应该是怎样的呢?

老孙叹了口气,似乎决定讲一个故事:“比如说,现在全世界最牛逼的内衣品牌是维多利亚的秘密对吧?维多利亚的秘密拥有美国33%的市场、1100家门店,如果我决定挑战它一下呢?”

挑战维秘?

“如果,我就做一款文胸,因为大多数文胸戴着都不大舒服也不合身。”

我不禁乐了:“你怎么知道的,你自己戴过嘛?”

“我的闺蜜和女朋友们戴过!”老孙脸红了。“而且现在还有一个问题,很多女生根本不愿去线下的内衣店,害羞,也不方便。”

问题一:

女生不乐意线下逛内衣店。

解决方案一:

那么现在假设,做一个App帮她们在线买文胸呢?利用强大的图片分析技术,可以立刻上传她们的胸部数据。注意,只是数据,而不是照片。

问题二:

尺码痛点。但是即便这样,经过数据分析,创业者很快也会发现,有30%的女生,App很难为她们建议合适的文胸,这是基于大量数据分析对比的结论,这种细微的需求是传统商家完全无法察觉的。

因为她们不是准确的36B,也不是准确的36C。

解决方案二:

如果我是商家,就可以生产一种36.5B的尺码。但这个半码怎么做非常关键。

最终只有一个办法,就是通过app收集到的大量真实数据,找到国民女性最细微的均值。这样一来,商家久可以提供近80个码。

问题三:

没钱投广告。在建立起尺码优势后,创业者要开始投放广告了,但他没那么多钱。

解决方案三:

发布在社交平台上,根据算法分析出了最佳的投放时间、人群和广告语(多次测试)。

“年龄在25-65岁且在人口特征学上看有能力购买高价位文胸的女性。”

“50%的广告是有用的,另外50%没用,你只是不知道自己的广告属于哪一种。”这是广告界的经典格言,但是现在这句话可以变了。

广告投放不再是一锤子买卖、结果薛定谔的玄学。

用基于数据分析的大量测试,你很快就知道了,你可以测试几十种广告所得到的反应不同。

比如同样的文胸广告,有些模特穿开口文胸,有些正在把肩带归位,有些在调移动的文胸带……有的20秒有的30秒,那么哪个更好?

数据最终给出了答案:开口文胸、15秒带来的销售占总销量的25%。

数据分析很快发现,传统广告中那种完美身材的模特毫无意义,因为很少有女生有那样的身材。所以应该选择各种年龄、身材和尺码的模特。

“这,你为什么这么懂文胸?”我不由得一怔。

“因为我说的是一个真实案例,这就是某爱文胸的故事,一个利用数字科技的逆袭DTC。”

最终维多利亚的秘密做梦也不会想到,它的对手不会在广告大屏上砸钱,而是在社交网络上利用算法分析精准的投放,不断测试迭代。

维秘更想不到,某爱广告的ROI越来越好,获客成本从几百美元降到了40-50美元,销售额三年内达到了1.3亿美元。

乐事为什么第一时间推出了螺蛳粉口味的薯片?其实是基于对社交网络各种舆情的数据分析。

凯尔得乐则做过一个补货预测,抽样拿出100个名单,发现某一款大码尿布预售的补货是58%。于是把这个数据发给销售人员,让他们全部打了一次电话,转化率达到了78%。

一套好的数据分析系统就是一套赚钱效率放大器。它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几个模块:

  1. CDP客户数据中台:收集每个用户的属性数据和行为数据,为他打上各种标签,形成颗粒度精确到每个人的用户画像。
  2. MA营销自动化: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对客户进行针对性的内容营销触达,在不同的时间、用不同的载体,对不同的用户(不同的触动点),实施“精确打击”。
  3. 深度学习:根据以上行动的数据反馈结果,不断调整优化,不断迭代算法数据,对客户理解越来越深入精准。

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个企业从根基处就要着手搭建的技术和制度体系。

如果之前没做,要补上这一课,换血也必须彻底。

对于数据应用来说这一点很残酷,要么都做,只做一部分等于没做。

很多企业数字化变革之所以成效不显,问题就在于只做一部分,只尝试某个功能,而没有从根本上搭建体系,“传统为体、算法为用”这还是不行。

唯有体系化的力量,才是彻底的。整整一套黑科技跑起来,你等于同时雇佣了以下人员:

  • 慧眼独具的营销员。
  • 神机妙算的预测师。
  • 个性推荐的种草达人。
  • 广告效果的优化师。
  • 总领一切,盯着风吹草动的数据监控者。

一切自动运行、实时更新、自我进化,你付出的,可能只是接入一个SDK(软件开发工作包)的成本。

这叫什么,成本优势呀!

传统企业,以自己的计划(预算、财务指标、KPI)为中心,而后来者理应死死盯住市场和用户。

俗话说身体很诚实,唯有用户的行动是真实的,数据不会说谎。

不过这事说起来很性感,现实却很骨感。

埃森哲大中华区的袁虹提出,中国的企业有接近49%在三年里的AI总投资超过0.5亿美元,但是79%的企业很快就被社会毒打。

不得不认识到,除非将AI规模化,否则很难真正帮到企业。

规模化?搭建整个数字化的体系,这谈何容易!

这成为很多新创品牌的困扰,不是每个企业一上来都具备强大的技术基础,可以构建强大的算法中台。

好在可以赋能,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分工协作效益最大。

投资圈最近有句话:眼下正是一个更好的时代,一个好人赚钱的时代,拼背景、骗融资、买假量的时代正在结束,真正关注用户、能创造长期独有价值的创业者将会胜出。

当整个市场变成存量市场,最后的增长红利来自对客户的深度挖掘之后,游戏规则已经变了,大牌砸钱那套走不通了。

本来,传统商业和资本们为我们预定了赛道,想要赢?那就内卷红海,就融资烧钱,就乖乖听我们的,一个团队融资到最后就是资本运作的事情了,没你创始人什么事了。

但是现在,新一代的创业者可以打破规则、掀桌子了,劳资不陪你玩,劳资有自己的游戏规则和增长暗器。

我们在私域流量池中战争,我们有数据科技细致分析,我们善于社交对话、富有网感,我们更关注每个用户作为一个真实具体的人……而以上的实现根本不需要强大的销售团队,只要接入一个SDK就可以了。

数据平台的赋能必将造就一批具有成本优势、高效增长的企业,成为传统行业门口的野蛮人。

与财大气粗的前辈相比,他们胜在巧和精,这不是靠凭感觉拍脑袋蒙出来的,而是要算出来的。

不是夜观天象掐指一算,而是基于对用户反馈数据的各种分析、测试和计算。

或许,一场DTC的革命正在山雨欲来,一切才刚刚开始,数据科技和社交私域的力量终将血洗一切顽固保守的行业,新事物或许弱小,但打击旧势力只是时间问题,因为他们代表了全新的生产模式和制度基因。

让那些传统品牌继续高冷吧,毕竟巨人倒下时,身体还是热的。

#专栏作家#

张俊,笔名辩手李慕阳,微信号13385698365;微信公众号:阿辩论(ID:bianlunlove)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上海帅醒创始人,专注社交传播、事件营销、商业预测分析和产品开发。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80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