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花木兰·替父·从军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eiwuhui.com/8333.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花木兰·替父·从军

Posted on2020年9月12日Author魏武挥1 Comment

迪士尼出品刘亦菲主演的真人版《花木兰》是一部大烂片。

当下豆瓣评分4.7分。我在豆瓣上的好友11人,打出的分数是3.8分。

先说一点这个电影明显的烂,也就是能指上的烂。

号称超过3亿美金投资的大制作,是完全没有大片气势感的。

一个相当搞笑的片段是,两军交战。我方严阵以待,敌人呼啸而来。一阵箭雨后,敌人右翼佯撤,甄子丹饰演的大帅果断下令,左翼突击!

本以为要冲上去千军万马,结果就看到不到十骑冲杀了出去。从甄大帅的表情可知,这并不超乎他的意料。并不是只有十个人才敢冲上去,而是的确只有这么点人。

这就是所谓的大片么?不能多搞点群演么?哪怕不搞群演,请特效团队做千军万马很难么?

据说这个片子花了不少钱在布景上,最后花木兰勇救皇帝,是实景拍摄。大概钱都花在了那里?但中国明明是有横店这种地方的嘛!

类似的槽点、笑点、谬点,不胜枚举。

实在有兴趣,请自行观摩。

主要想讲讲这个电影的立意问题。

花木兰替父从军,本文标题用了两个间隔符,代表我认为这个故事,有三个标签:花木兰、替父、从军。这三个标签,背后有着其各自立意,也就是所指意指。

第一个标签花木兰,其立意是女性。

我们都知道,好莱坞特别讲政治正确。在性别观念的政治正确引导下,好莱坞也比较愿意走女性视角。

花木兰是天生的大女主电影,也是女性视角电影,这当然是一个好材料。

这部电影,不仅是女导演操刀,还是双女主配置。巩俐饰演的女巫很重要(虽然前后奇奇怪怪荒谬绝伦的地方很多)。

花木兰是有女巫底子的,她身上也有常人没有的“气”。在男权古代,女性强就是妖怪,就不被世人所容,于是就造就了巩俐出演的女巫——这个能力很强但最终决定报复社会的女子。而花木兰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

这其实事关好莱坞电影长久以来的一个命题:选择。能力很重要,选择更重要。

还记得哈利波特么?他和伏地魔都有着强劲的力量,也都不大喜欢服从,还都听得懂蛇语。但他们的道路截然不同。这就是选择。

所以,女巫,是另外一面的花木兰。这是一种双女主配置。

至于李连杰、甄子丹这些如雷贯耳的顶级打星,电影里就是个酱油,纯为双女主的工具配置。他们的戏份,甚至低于柔然首领。

这是这个电影很浓重的好莱坞政治正确的一面。

政治正确,当然没问题。问题在于,这个电影对中国传统了解过于浅薄,以及,对于木兰辞本身对战争态度的了解过于浅薄。

在这个电影中,家族荣誉(family honor)重中之重,一再提起。

女性出嫁,是为家族荣誉。

男性打仗,是为家族荣誉。

连犯了错误被逐出军队,叫给家族荣誉抹黑。

中国人是有大家族观念,比如自古皇权不下县,广袤的乡镇村,基本是宗法社会,大家长统治。这个的确不假。

但中国人不大有什么家族荣誉这种东西——世家可能有,但一来,世家的数量是很少的,普通民众不能叫世家,二来,即便是东晋时世家到了顶峰,王与马共天下之时,也没听说过什么王家子弟为王家带来荣耀。后来谢家领导了淝水之战,算是谢家荣耀?

家族性,和家族荣耀还是两种东西。《花木兰》这个电影的制作方,压根没搞明白这里微妙但至关重要的区别,想当然以为家族荣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核之一。

从来不是。因为中国历代,效忠于家族,远低于效忠于皇帝。太强调家族,反倒对家族是极其不利的。

大概,西方骑士家族,才真正关心family honor这种东西吧?

中国传统文化里,孝是重要内核。

连花木兰本身的时代背景北魏,一个鲜卑族建立的政权,汉化后皇帝谥号必带孝字,比如孝文帝孝明帝孝庄帝之类。这部花木兰电影,虽然抹去了时代背景,但孝在中国,秦汉之后,被念兹在兹,直至今日。

所以,替父这个标签,背后是孝。

木兰从军的动机,是尽孝道,不是去展示自己的能力。什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而谁说女子不如男,故而女子也可以去做那个“匹夫”。如果这样理解,实在是会错意了。

花家那把剑,刻着忠勇真——且不说这把剑看着完全就像淘宝上卖的铝片剑,字儿看着就是现代人矫揉造作地故意古化去刻——一直到影片最后,才加上了一个孝。这是很不妥当的。因为木兰替父,踏上征程的开始就是一个孝字。孝字为动机,才有了所谓忠勇。而这个真字莫名其妙得很,中式儒家传统文化很少提这个字。

在这部电影中,片方过于强调女子能力不输男,所以花木兰一出场,打小就禀赋异于常人,活力十足,喜欢舞枪弄棒,也不甘平淡嫁人。故而从军也没啥奇怪的——当然这里有替父分忧的意味。

然而,她一开始就是全然地百分百地只想替父分忧。

如果电影立足于孝字出发,慢慢花木兰也发现自己本事挺大,不输于甚至胜于男性,逐渐树立我就是那个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里的匹夫,这倒也算一种角色成长了。

很遗憾,这个片子花木兰没有什么成长。出场什么样,结束就什么样。这是一部电影的大忌。

最后说一下“从军”这个标签。

这个标签的立意是战争。

木兰辞是有反战意味的,它并不欣赏战争。且看这一段就明白了: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如果说前四句还算带有客观性质的描述的话,那么后两句,就表现出了战争的残忍。这两句用了互文的手法,百战之后,有的阵亡牺牲,有的艰辛归来。即便是归来的,都消耗了十年光阴。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皇帝要封官做,花木兰辞谢。她只想回家。也就是说,花木兰一直到最后,也没什么依靠战争建功立业的想法。打仗,从来不是她图谋阶层上升的工具。

但这部电影,在我看来,不仅不反战,甚至有美化战争的一面。

这并不是一部合家欢的电影,迪士尼给出的分级是13岁以下不适合观看。

当然,我也知道,迪士尼一贯主张电影里不应该看到血。

但除血之外,它应该也可以用其它方式表现出战争的残忍,比如被洗劫后的破败家园,比如部队行军之艰苦,比如流离失所的难民,等等。期间倒是有一幕,花木兰所在军团,看到了另外一个军团的全军覆没尸横遍野。但这个镜头的时间很短。

更多的镜头,是士兵们干净的脸蛋,将军们鲜明的铠甲,连雪崩如此可怕的自然之力,这个电影里都表现得很唯美。

最差的就是结尾。花木兰辞官归乡后,皇帝依然派出了甄大帅领衔的使者队伍,再次邀请花木兰去做他的大内侍卫。这回花木兰没有再行推辞。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想见,未来花木兰将摆脱农妇身份,成为一个吃朝廷财政饭的在编人员。

制片方完全没有读出木兰辞的反战意味。

这对于一贯标榜自己政治正确的好莱坞,无疑是很低级错误的。追求和平,难道不是政治正确中的应有之意么?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千载之下,依然能读出那股铿锵有力器宇轩昂。当然,在这个电影中,被翻译成一句相当白开水的英文台词。这个我就不和他们计较了。

这一句出现在木兰辞全文的最后,当战友们来探视她时,才发现木兰原是女儿身。十年征战,木兰功勋卓著,自然得战友们之心。这样的场景下,说出安能辨我是雄雌,才显巾帼不让须眉。

电影非要把这句话挪到木兰童年,还非得在饭桌上像扯家常一般说出。

怎么说好莱坞哦!

看懂木兰辞了么?

的确,我一贯认为,好莱坞的政治正确,是很虚伪做作的。戳破那层表面的政治正确,骨子里相当不正确。

它的正确,说白了就是大众文化工业要有足够大的基本盘,故而不过是迎合罢了。你稍和它一较真,就晓得只是披了一层皮。

浅薄得很。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