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80W无线快充将至,短期内或依旧是旗舰机专属

 7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2635472887430279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80W无线快充将至,短期内或依旧是旗舰机专属

三易生活·2024-02-05 10:29
快充功率的提升,或将对无线充电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日前有消息显示,小米的80W无线充电技术已完成测试,今年年内或将落地应用。但相关消息源同时指出,可能会即将发布的小米14 Ultra或将不会配备这一新的无线充电方案,而是大概率会沿用现款的最高功率达50W的无线快充,但后续用上80W无线快充方案的机型,极有可能依旧是定位高端市场的旗舰机型。

interlace,1

事实上,目前智能手机将无线充电最高功率限制在50W,源自2021年2月19日工信部无线电管理局起草的《无线充电(电力传输)设备无线电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其中就明确要求强调无线充电额定传输功率不超过50W。

interlace,1

后续工信部方面印发了将于2024年9月1日起执行的《无线充电(电力传输)设备无线电管理暂行规定》,其中要求“移动、便携式无线充电设备,其工作频率范围为100-148.5kHz、6765-6795kHz、13553-13567kHz频段,且额定传输功率不超过80W”。进一步放宽的无线充电功率限制,对于相关技术的落地和成熟无疑将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事实上,无线充电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包括诺基亚、微软,以及三星等厂商很早之前就已经为部分机型搭载了这一技术,而且初代无线充电标准Qi也早在2008年就已出台。只是在此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种种原因,无线充电功能对于用户而言比较“鸡肋”,甚至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类似为了“体现产品区隔”而存在。

目前无线充电技术正处于从Qi向Qi2标准升级的起步阶段,而这种技术层面的迭代,事实上就已经表明市场对于无线充电的需求有着明显的增长,在过往技术标准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的情况下,必然就会在规格方面迎来重大提升。而这一点,在此前无线快充功率不断增长的“竞赛”中就能一窥端倪。

interlace,1

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是当前相关法规所限制的最高80W无线充电功率,其实早在2020年10月就有厂商实现,后续更是还曾出现过诸如100W、120W无线高功率快充。其中具备100W无线快充的小米、荣耀相关产品早前就曾在海外市场落地,成为了安卓机型与iPhone一个非常重要的差异化体验。

然而技术的进步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虽然当前国内市场存在对于无线充电功率的限制,但相关厂商对于这一技术的预研并未停滞,更高功率在成为技术储备后,也为后续快速推向市场打下了基础。毫无疑问,这种前瞻性的技术布局几乎是每一家主流厂商都会重点投入的部分。

interlace,1

随着小米80W无线快充的量产,可以预见后续势必将会有更多厂商加入,正如此前的有线快充一样,这也势必促使手机厂商将更高功率的无线快充作为高端产品标准配置。而这种变化,必然也将会为无线充电这一市场注入持续增长的动力。

但对于当前的无线充电技术来说,尽管发展速度近年来谈不上迅猛,但一些痛点依旧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其中最直接的一点就是成本问题。由于无线充电相比有线充电涉及了到更多的零部件,高功率快充更是在散热等方面需要更多的投入、以确保安全和稳定性,因此在成本方面也明显需要有更多的投入。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在市场需求方面相对疲软,也使得无线充电器暂时还无法通过提高产量的方式来显著降低成本。

interlace,1

由此所带来的结果自然就是售价不菲,以目前较为成熟的百瓦级有线充电器为例,其价格通常在200元以内,但现阶段50W的无线充电器售价通常则直接翻倍、达到了400元左右,而通过海外购等渠道中,百瓦级无线充电器的价格达到了800元左右。相较之下,需要更多预算的无线充电器显然就没有有线充电那么亲民了。

除了售价方面的问题之外,无线充电相关技术受限于成本、产品区隔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其现阶段大多只会出现在中高端机型上,也限制了其在市场上的普及程度。并且这种现象短期内也很难有太好的解决方案,毕竟比起性能、续航等产品卖点,无线充电这种还需要用户额外购买充电器的功能,在优先级上显然并不占优。

为了让无线充电被更多消费者接受,相关厂商也在不断通过深入挖掘更多使用场景的方式,来提升用户选择这类产品的可能。其中车载场景如今就已成为了一个具有相当潜力的领域,由于能够彻底摆脱线缆的束缚,因此相比有线充电明显也有着更高的便利性。此外在公共场所,无线充电显然也要比有线充电具备更高的普适性。而随着这些场景的不断增多,也或将会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无线充电。

对用户而言,当无线充电的峰值功率提升到80W后,基本就能够实现短时间内(约15分钟)将手机电量充至50%、约40分钟充满的表现,也使得其与有线快充的充电时间得以进一步靠拢。但对于大多数使用场景来说,如何解决快充扳与适配器之间的线缆连接,使得其彻底摆脱线缆的约束,或将成为后续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以避免“看似无线、仍旧有线”的尴尬。

interlace,1

总体来说,无线快充功率的增长,对这类产品势必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无线充电相关技术目前所面临的成本、使用场景等问题,使得其在短时间内依旧还只是有线快充的一种补充,并成为部分机型差异化的一个方面。如今,距离无线充电的普及依旧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至于无线快充功率的提升能否有效提高这类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则还有待时间来给出答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易生活”(ID:IT-3eLife),作者:三易菌,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