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为什么我选择 Apple 设备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jysperm.me/2023/08/why-i-use-apple-devices/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查看源代码

为什么我选择 Apple 设备

2023 8 月 10 日

在最近几年,我发现自己渐渐买齐了差不多所有的 Apple 设备,我使用 MacBook Pro 在写这篇文章、工作时使用 Mac mini、手机是 iPhone、手上戴着 Apple Watch、使用 AirPods 听播客、在床上用 iPad mini 看视频,蛋黄同样也有自己的 iPhone、MacBook Air、iPad Pro 和 AirPods,我们家里还有一个 HomePod mini。

数据安全与隐私

我选择 Apple 的第一个理由是数据安全,iPhone 和 Mac 都是在业界率先普及全盘加密,并在近些年开始使用硬件安全隔区(Secure Enclave)强制加密的。就像 Apple 的很多功能一样,因为其对软硬件的垂直整合能力,Apple 可以在其所有品类的设备上,提供水平相当的数据安全保证。Apple 也在其在线服务中尽可能使用端到端加密,iMessage、健康、家庭等功能此前已经是端到端加密,2023 年起包括备份、文件、照片、备忘录、iMessage 聊天记录在内的几乎所有 iCloud 服务也都支持了端到端加密(Advanced Data Protection)。

在隐私保护方面,Apple 也是最特别的一家厂商 —— Apple 八成以上的收入来自于消费级硬件的销售,这也是苹果唯一的主营业务。这意味着 Apple 的商业模式决定了,相比于主要收入来自于广告和增值服务的互联网公司、相比于消费者业务仅占收入一小部分的软件公司,Apple 更有可能与消费者站在一起。

因此 Apple 的设备上你几乎见不到广告,苹果也不会帮助第三方收集行为数据和投放广告,在互联网公司千方百计地希望你将数据上传到云端时,Apple 则是唯一坚持设备端机器学习的厂商 —— 将(明文的)数据留在设备端,使用设备端的机器学习芯片来提供 AI 能力。

我知道在一些人看来 Apple 不配于谈隐私,如果注重隐私的话应该使用能够自己掌控所有数据的开源方案。但我仍希望选择一家商业公司来获得更多便利和保证,Apple 则是其中最好的一个选择。

对于大部分普通用户来说,Apple 最吸引人的是它的第一方软件生态,这些软件和系统、硬件有着深度的整合,有着非常不错的跨设备使用体验,也贯彻了前面提到的对数据安全和隐私的保护。

照片可能是普通人在工作之外所产生的最多的「数据」了,Apple 在自己的生态内提供了一套无缝的照片管理体验。包括对 Raw 和 HDR 的支持、够用的照片编辑功能、对照片进行分类和搜索、用 AirDrop 或共享相册来分享照片等等。对照片的改动可以通过 iCloud 同步到所有设备上(包括手机、平板和电脑);但你也可以选择不使用 iCloud,因为所有的功能(包括机器学习驱动的功能)都是可以本地使用的。

这种贯穿所有设备的一致体验在所有第一方应用上都有体现,比如我平时每天都会用到的 Safari、备忘录、邮件、地图、播客等应用,虽然相比于更专业的第三方应用,这些系统内建应用的功能都比较有限,但它们共同保证了 Apple 设备的体验下限。曾经摄像头对我来说也是「扫个二维码而已」,但正是因为 Apple 提供了这样的照片拍摄、整理、处理的体验,才让我在最近几年慢慢喜欢上了摄影。

Apple 对于第三方应用有着非常强的控制,或者换一个角度来说是 Apple 非常善于搭建一个生态让第三方应用能够接入其中,权衡哪些部分应该由系统控制,哪些应该由应用发挥。例如 CloudKit、MapKit、HomeKit、HealthKit 这些框架为第三方应用的开发提供了便利,让第三方应用之间能够互相配合工作,降低用户的学习和迁移成本。出现新的软件或硬件功能时,也可以让第三方软件自动或简单地接入。所以我觉得不能简单地把 Apple 的生态描述为「封闭」,设计一个受控制但又能发展出繁荣生态的系统是非常困难的。

对于开发者来说,macOS 上有着社区驱动的 Homebrew,我几乎所有的软件都是用 Homebrew 安装的,可以让所有软件无论是 CLI 工具、各类 SDK 和 Runime 还是 GUI 应用都处于管理之下,可以一键安装、升级或卸载。因为 Homebrew 主要被使用在开发环境而不是生产环境,所以它会类似一些滚动更新的 Linux 发行版,通常只对最新版本的软件提供支持,刚好符合我的需要。

对于独立开发者来说,Apple 生态有着简单的学习路径、清晰的盈利模式,也正是因为如此,Apple 平台上有着大量高质量的独立软件,充分发挥比如 iPad、Apple Watch、Apple TV 这样的设备形态的独特优势。

Apple 在每个产品线上仅提供少量的 SKU,无论是不同产品线还是前后的两代产品,其设计都有着非常强的延续性。就我个人来说我更偏好这样有着清晰产品路线和规划的厂商,由厂商来对各种设计进行权衡,消费者只需做很少的选择。

因为 Apple 单个产品极大的出货量,Apple 是目前市场上为数不多能真正地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决定产品的技术方向的公司 —— Apple 可以投入更多的资源去研发新技术,供应链的上下游也愿意配合 Apple 去将新技术落地。对于消费者来说,极大的出货量带来的好处则是更长的硬件支持时间、在遇到问题时更多的资料和配件,以及保值的二手价格。

实际上 Apple 也确实是在按照自己的标准在做硬件。你很难用其他厂商们都在竞争的屏幕刷新率、电池容量、相机像素数、内存容量去衡量 Apple 的产品,在很多配置参数上 Apple 确实并不占优,因为 Apple 的卖点始终都是包括软件功能在内的综合体验,硬件是为体验服务的,而不是为了与其他厂商竞争的。

不过作为一家公司,Apple 必须要让愿意花更多的前的客户能够有理由花更多的钱 —— 在 SKU 比较少的情况下,Apple 选择了用扩展内存和存储空间达到这一目的,这也是被很多人诟病的一点。

前面聊了几个具体的方面,但如果说有一个最本质的原因导致了这所有的结果的话,我觉得就是「垂直整合」。所谓垂直整合就是指 Apple 一家公司同时完成硬件的设计和制造、操作系统和第一方应用的开发维护、提供 iCloud 这样的软件配套服务,最后还通过 App Store 控制着第三方软件生态。

这种垂直整合使得 Apple 能够对其产品在消费者手中的体验有着完全的控制,贯彻一致的产品设计逻辑,同时也对所有的体验负责。因此 Apple 并不急于使用新的技术去与其他厂商竞争,而是可以以自己的节奏进行打磨,推出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例如 Mac 到 ARM 的转型、未来的 visionOS)。

iPhone 的对手并不是 Android,而是每一个 Android 设备厂商;Mac 的对手也不是 Windows,而是每一个 Windows 设备厂商,而整个 Apple 在个人计算设备领域则完全没有相同体量的对手。

如希望撰写评论,请发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并注明文章标题,我会挑选对读者有价值的评论附加到文章末尾。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