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改变生活的黄金法则:把坏的系统,转变成好的系统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329/230317-4ecd8a9a.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改变生活的黄金法则:把坏的系统,转变成好的系统

• 2023-03-18 17:00:28  来源:L先生说 E322G0
1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李睿秋Lachel 来源|L先生说(ID:lxianshengmiao)

今天的文章,我想从「如何戒掉熬夜」开始说起。

很多人经常有这种情况:明明知道该睡觉了,但就是不愿意上床;或者上床了,还是拿着手机不放手。一定要再刷一会信息流、看一会新闻、读一会小说、滑几个视频……不知不觉,就又拖了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两个小时……

为什么会这样呢?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感觉刚过去的这一天,过得并不充实,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状态,因此,才想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抓住最后这点可以由自己去支配的时间,让自己尽可能地多做点事情、多得到一些收获。

但这样一来,你的睡眠质量往往就会不够好,从而使得第二天状态不佳,无力去处理工作中的重要任务,或是难以集中精力,去推进真正有价值的项目,只能不断地把事情往后延。

那么接下来的结果就是:你的新一天依然「过得不充实」,没有达到理想状态,于是,到了晚上你就越是不愿意睡觉,越希望抓住最后的一点时间去做些什么。

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你越熬夜,白天的状态就越差,越难以达到自己的期望,晚上就越想熬夜。

久而久之,你的睡眠时相就会不断往后延,睡得越来越晚。你会养成这样的惯性:一到早上就呵欠连天,睡眼惺忪;而到了晚上却神采奕奕,大脑特别兴奋,一点困意也没有……

这可能就是许多人失眠的痼疾:并不是不想睡,但一到晚上就精神百倍,越想睡,就越睡不着。

那么,如何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呢?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要早睡,努力早点上床。但这其实是不对的。因为当你陷入这个恶性循环里面时,你到了晚上会非常清醒。这时,如果你强行上床去睡觉,你必定会在床上翻来覆去躺很久。那么,大脑就会把「床」和「清醒」建立起联系,反而会加强你的失眠。

真正有效的做法是什么呢?是早起。

选一天早早起床 —— 即使当天的睡眠时间只有四五个小时,也不要紧。然后,按照往常一样去开始这一天,不要午睡,也不要小憩。这样一来,到了晚上,你一定会比前一天更困一些,那么,提前把该做的事情做了,在你困意最浓的时候上床睡觉。

如果还是不够困,那么第二天再在同样的时间早起,让自己的困意再累积一点。

像这样,你可能需要牺牲掉两三个白天,但一旦成功,你就能慢慢地把自己的生物钟再调整回来,让自己从「晚睡晚起」的泥淖中挣脱出来,让一切朝着「早睡早起」缓慢地转变。

这是一个非常常见、非常简单的例子,但它背后的机制和思维却很有意思。

这里面最核心的思维是什么呢?是系统思维。

什么是系统?最简单来讲,互为因果就是一个系统。你最开始可能只是偶尔一两次熬夜,但这一两次熬夜,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白天的状态,从而加重你熬夜的倾向,在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让你更加可能去熬夜。

这就是一个最简单的系统。

任由这个系统运转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导致我们白天状态不佳,注意力涣散,精力无法集中,工作业绩下滑,难以做出有效的成果……这些,就是系统的产出。正是这些产出,累积起来,构成了我们的生活本身。

而在这个系统中,「早起」就是一个「薄弱点」。一个系统里,哪一个环节把多个环节连接起来,哪一个环节最容易波动,哪一个环节没有别的因素和条件去「加固」它,它就很可能是一个薄弱点。

如何改变一个系统?不是强行去扭转它,让它顺应我们心意去运转 —— 就像「早睡」一样,你会遭遇许多阻力,很难真正有效地持续下去。

真正有效的做法,是找到它的薄弱点,朝着这个薄弱点去施加一个力,把它轻轻地推动,推向我们想要的方向。

然后,这个系统就会朝着这个方向偏移 —— 这时,借助系统偏移的「势」,我们再给它添一把火、助一把力,让这个势头更猛一些,让它的偏移更大、更明显一点。

就这样,借助系统的「自重」和惯性,一步步、缓慢地引导系统最终抵达我们想要的位置,朝着我们想要的方向去运转。

这才是真正的「改变」。

我在许多文章和书里都讲过:我们的生活本质上是什么?就是由一个个系统所形成的。睡眠是一个系统,工作是一个系统,学习是一个系统,社交是一个系统,作息起居是一个系统……我们的生活就像一台机器,由大大小小、紧密咬合的一个个齿轮,所嵌合在一起组成。

你的行为导致特定的结果,结果反过来强化行为,形成一系列固化的、既定的习惯 —— 这就是一个系统。习惯之所以毫不费力,之所以无需刻意就能持续生效,它的动力就来源于系统本身的自我强化作用。

就像前面的例子:当你形成了熬夜的习惯,你还需要刻意去「晚睡」吗?不需要。这时,晚睡的动力来自什么?来自于你「不困」,它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而「不困」又来自于什么?来自于由「晚睡」所导致的白天的精神状态。正是你的晚睡,强化了你的晚睡。这就是一个「熬夜」的系统。

同样,比如写作:我喜欢写作,为了写出更好的作品,我会殚精竭虑地去要求自己进行输入和思考,这就导致我必须不断去学习,接收新事物。而我学习得越多,接收的新事物越多,我的知识体系和思维就会越完整,越能够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这就是一个「写作-学习」的系统。

再比如,你的行动力非常强,有什么想法总是会立刻付诸实践。在行动过程中,虽然也会遭遇挫折,但也往往能取得不错的结果。这些结果就会为你提供强有力的成就感和勇气,让你下一次再面临挫折的时候,可以从中汲取到力量,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这就是一个「行动-自信」的系统。

你拥有什么样的生活,本质上,就取决于你的生活,是由哪些系统构成的。它们是好的还是坏的,是运转顺畅的,还是运转不良的。

明白了这些,我们就能知道:想要改变一个不好的习惯,或者不良的生活模式,真正有效的做法是什么呢?是两点:

第一,你要能够意识到它所存在的根源。也就是透过它本身的表面,去看到它背后为它输送动力、支撑它运转的系统所在。

第二,你要能够找到这个系统的薄弱点,然后朝它持续地、有效地施加一个力,让整个系统缓慢地偏移,最终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所以,为什么我一直不提倡用「自律」「意志力」来要求自己?就是因为,这些做法并没有真正去触及我们习惯和生活模式背后的深层次系统,而仅仅是把目光放在最表层的行为上面。

这就导致了,它们往往是费力的、艰难的、不可持续的。并且,它们很容易让你产生自怨自艾的心态:

我没有能坚持下去,是不是因为我不够自律?是不是因为我意志力不足?我是不是「不配」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反过来,真正有效的做法,永远不需要努力去「强迫」自己,而是顺其自然,在系统的薄弱点「插入」一个行为,以这个行为为楔子,去缓慢地、稳健地改变系统的运转方向。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点点耐心,需要一些时间,需要沉下心去审视、体验、复盘,但并不需要你头悬梁、锥刺股地逼迫自己,更不需要你去苛责自己。

而且恰恰相反:你要先接受一件事情 —— 「我」是有能力做出改变的,是完全值得更好的生活的 —— 你才能真正实现改变。

举个例子:社交。

许多人可能都有轻微的社交障碍,也就是俗称的「社恐」:每次需要跟别人交往时,就会凭空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导致在交往过程中常常产生过度的担忧、烦恼、焦虑。长此以往,社交对他来说,就成了一种痛苦。

这种痛苦又会反过来作用于内心,增强他在跟别人交往时所感受到的压力,放大他的担忧、烦恼、焦虑……这就形成了一个循环。

那么,社恐背后的系统是什么呢?究根结底,是因为我们发自内心地相信这么一件事情:只有当我表现很好的时候,别人才会喜欢我。

我们总会在内心深处维护一个理想的「完美形象」,用这个形象规范自己,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几近完美,担忧我们会犯错误,担忧这个形象会被我们的错误破坏、让它变得不再完美……

正是这种对于完美形象的过度在意和关注,才不断给我们造成压力。这种压力累积起来,就形成了社恐。

因此,它的薄弱点其实也就在这里:转变这种思维,不要再觉得「我必须表现得很好」「我必须讨人喜欢」「我必须给别人留下好印象」 —— 这些完全都是没有必要的,只是我们自己生造出来的、用来束缚住我们自己的幻象而已。

与之对应的,我们需要插入的楔子是什么呢?我一般会建议使用这三条理念:

1)每个人都很忙,不会刻意去关注别人,许多你觉得很不妥的细节,对方压根不会在意。

2)交往是相互的:当你感觉自己被对方评判的时候,对方其实也紧张地期待着你的评判。

3)不用刻意让别人喜欢你。让自己更放松、更自然跟对方接触,往往能够筛选出真正能彼此吸引的人,建立长久的关系。

这三条理念,就是针对薄弱点的三股力量。它不可能帮助你一下子变成「社牛」,彻底解决问题。但在它们的推动下,你的社交系统能够一步一步地朝着「社牛」的方向转变,慢慢地改变你原先的认知,消除掉你的薄弱点。

再比如:精力也是一个系统。我们经常会觉得,自己每天都非常忙、非常累,回到家里往往身心俱疲,没有精力干别的事情,只能一天天重复着疲惫的生活。久而久之,身体也容易出问题。那么,它的背后是什么呢?是我们的负荷量真的太大了吗?

当然,这也是一个因素 —— 但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我们长期不正确的生活作息,比如久坐,熬夜,缺乏锻炼,不良饮食……正不断蚕食着我们的健康,在不知不觉间损耗着我们的精力。

我们因为「忙」,没有心思和闲暇去调理好自己的生活,去适当运动、锻炼;而因为缺乏运动,精力曲线被抑制在一个很低的状态里面,使得我们难以良好地解决手头的事情,令事情越积越多,于是,变得更加忙碌、更加疲惫……

这里,它的一个薄弱点,就可能是「久坐」。与之对应的「楔子」,可能就是什么呢?我一直所提倡的「零食运动」。我们不需要刻意抽出时间去做复杂的健身和锻炼,哪怕只是起来活动一下,走一走,散散步,不要让身体长期处于一个状态之中,也能非常有效地缓解疲劳,提高我们的精力。

而精力一旦上去了,我们完成任务就会更快,也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心力,来好好调理我们的生活,让它更上轨道,把作息、饮食、休憩、锻炼……等一系列事务都安排上,让生活进入一个更好的、向上的模式。

再比如:家庭,其实也是一个系统。

拿家长跟孩子的相处模式来说。许多家长跟孩子的相处模式,是一种控制型的模式,把一切建立在「我都是为你好」的基础上,要求孩子听话,按照家长的种种安排、指导、嘱咐去执行。希望一切都在掌控之中,沿着既定的「最优解」前进。

但这种模式能持续吗?非常难。孩子的天性是向往自由的,这种高压的控制会造成非常强的压力。久而久之,几乎必然会导致失控,比如没有取得预想的成绩,或是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而孩子「失控」了,对家长来说,既定的「最优解」就被偏离了。这对于控制型的家长而言,就会更进一步造成严重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他会对孩子施加更大的压力,要求孩子快速回到既定的道路上,继续沿着他所设定的方向走下去……

这就是一个负面的系统,到最后,孩子的成长被耽误了,家长也在掌控一切的欲望中筋疲力尽。

那么,这里的薄弱点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控制一切的欲望」。如果家长能够放下这种欲望,不奢求自己能够控制一切,不要求孩子100%遵循既定的道路前进,而是能够给孩子一些喘息的机会,一点自由的空间,让孩子去发挥自己的想法,去学着「自己做决定」 —— 也许,一切都可以被扭转。

这就是把一个坏的系统,通过微调和轻推,转变成一个好的系统。

也是让我们一步步得以改变自己的生活,寻找到一个更佳模式的开始。

最后,提一下:我们的生活中,不仅仅有小的系统,也可以有大的系统。

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前面讲过的熬夜,难道根源就完全在「作息习惯」上面吗?它的背后,是否可能有一个更庞大的系统呢?

比如说:我们之所以觉得每天都没有价值,不够充实,仅仅只是因为状态不佳吗?有没有可能,是我们长期处于一个低价值感、低成就感的工作环境里面,无法从工作中得到有效的反馈,从而导致状态低落呢?

这就是一个更大的系统:我们先前的「熬夜」系统,只是这个更大的「工作」系统的一部分。

这种情况下,微调小系统是不够的 —— 我们还需要对这个大系统施加影响,才能真正地治本。

要么,我们可以考虑换一个环境;要么,我们可以考虑休息一段时间;要么,我们可以考虑给自己找一份事业,让自己能够从工作之外得到能量的补充……这些,都可以是我们针对「价值感」这个薄弱点,所撬动和插入的「楔子」。

再进一步:除了我们自己的生活,我们所在的这个大环境,是不是也充满着一个个系统呢?政治,经济,文化……所有一切人与人相联系、相交互的链条,实际上,也是一个个彼此嵌合的齿轮。我们的社会,也像是一台巨大的机器,由这些紧密咬合的齿轮拼接而成,呼啸着运转着不停。

对于这些庞大的系统,我们可能没有办法去施加影响,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去找到这些系统的「薄弱点」,去理清它们的脉络、逻辑、体系……让自己理解它们,能够更好地去适应它们?

这些,就是更加庞大的话题了。我们不妨可以一起思考和讨论。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L先生说(ID:lxianshengmiao),作者:李睿秋Lachel 

本文来源L先生说,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email protected]

Recommend

  • 48

    做产品,绕不开「需求」二字。很多产品从0到1需要团队付出很多努力,但如果在把握用户需求的时候出了错误,再好的团队、再牛的执行力、再牛逼的技术也阻止不了项目的失败,所以,分辨用户需求就成了产品的关键。 需求有「真需求」,也有「伪需求」,「真需求」可以...

  • 89
    • hellofrank.github.io 5 years ago
    • Cache

    Git Rebase 黄金法则问题 | Frank's Blog

    Git Rebase 黄金法则问题 ...

  • 23
    • lusongsong.com 4 years ago
    • Cache

    创业黄金法则

  • 12
    • www.woshipm.com 3 years ago
    • Cache

    有一种思维法则叫黄金圈思维

    编辑导语:黄金圈思维是由营销专家西蒙·斯涅克提出的,核心是对任何事情,从内而外进行提问,而不是剥洋葱式的从外而内。一般的大众思维,都是从做什么开始,然后如何做,最后才问为什么,从外向内思考。黄金圈法则的核心,就是在思考或沟...

  • 7

    支持多种游戏输入设备的5条黄金法则(译)高鸣 蜡烛人挚友数字时代的民间手艺人有些...

  • 11

    前言 西蒙·斯涅克在他的《从“为什么”开始》一书中提出了“黄金圈法则”的概念。他发现,人们一般向别人表达或者激励时,常规路径是:先现象,而后措施,最后是结果,这种路径收效甚微。而真正能动人心的路径应该...

  • 3

    黄金圈法则:WHY、HOW、WHAT,让运营结果与目的更一致 15天0基础极速入门数据分析,掌握一套数据分析流程和方法,学完就能写一份数据报告!了解一下>>

  • 2

    两个黄金法则、十个增长思维打造可复制的营销力

  • 9
    • www.techug.com 3 years ago
    • Cache

    软件开发的 22 条黄金法则

    编程本质上是一门手艺活,既然是手艺,里面就会有很多个人技巧和经验。 “破窗理论”,DRY(Don’t repeat yourself),曳光弹,正交性,这些词的意思是什么你还记得么? 《程序员修炼之道》这本书在我看来就是一本师傅写...

  • 8
    • www.iyunying.org 2 years ago
    • Cache

    私域流量管理三大有效黄金法则

    随着互联网发展,流量的获取成本与难度在不断提高,成本低且效应高的私域流量成为最新风口也是意料之中。从去年开始,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商家,越来越多的企业拿着真金白银投入到...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