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为什么总被常识坑?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2162705729204481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为什么总被常识坑?

王智远·2023-03-08 11:45
大多数人的常识,是确定性的表面现象。

常识(Common Sense),一个常常被人提及的词汇,但我依然无法对其有标准却深刻的理解,于是乎,我查阅诸多资料,了解它的历史、场景,以给出精准的解释。 

什么是常识?

即平常之识,从日常社会生活、劳作、学习中总结和积累下来的基本知识。的确,常识在处理日常问题上便捷有效,比如感冒了应该多喝水、补充维生素C;坐久了应该站一站、适当活动活动等。

但当涉及公司、集体、市场等更为复杂的问题,却往往“失灵”;实际上,只是我们经常忽略了常识成立的条件,所以不是常识错了,而是我们理解错了。

常识的两种视角

它有什么特征呢?其一,正规的知识体系以理论为基础,常识则以实践为基础,更关心问题的答案,而非求解的过程;就常识而言,知道什么是对的,或者知道方法、现象就够了。

我们不需要考虑为什么可以从中受益,它与理论知识相比,不会影响世界,只是简单地按照世界“本来的样子”去处理问题。

人们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认识是不同的。刚接触市场工作时,你对市场的认知比较模糊,会把市场工作理解为“活动、策划”等单一模块。

从业时间越来越长,你的认知会更加全面,你会意识到品牌宣传需要从战略、年度等多个方面去思考。常识在这里扮演的角色是告诉你“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些都是你在刚接触市场工作时并不知道的。

其二,它是文化的差异。体系化知识力量在于,将特定的发现组成由一般原则描述的逻辑分类的能力,而常识,在于“自己的方法处理具体情况的能力”。

你在客户面前的穿着和言行,与在朋友、父母、闺蜜面前截然不同,体系化知识试图根据一个一般规律,推导出适用于所有情况的行为模式,常识只知道某些特定情况下,我该怎么做,而从不探索为何这样做。

所谓体系化知识,指通过上学学习、教育研究等途径所获得的知识,具备理性和系统性,能够被归纳、分类描述。而常识,不强调分类逻辑。

诚然,人们所述缺乏“常识”(Common Sense),即“某些情景下,缺少对具体事件、行为的认识,或者只知道情景、现象,不知道缘由”。

举个例子:

几年前,一群经济学家和人类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求证不同文化背景下,常识的差异。

他们给一个人100美元,然后让A把100美元一部分给B,金额任意;B可以接受这种分配,也可以拒绝,如果B接受,双方都可以获得应有金额;如果B拒绝,双方都将得不到任何钱。

数百次实验,大多数人会选择平分这100美元,而如果给对方分配的金额低于30美元,则会被拒绝。经济学家觉得意外,他们认为,这个结果与经济学中的理性标准概念相对矛盾,毕竟,就算只有1美元,也比什么都没有好,对不对?

于是,他们把该实验放在一个更偏僻的西方部落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该地方的人把“天降之财”,理解成非分之财,也就是,这笔钱都不敢要,应该上缴到公共管理处。

v2_e25dda855e0f4913bfbcf97f6e538bba_oswg168705oswg1080oswg603_img_000

所以,能看懂吗? 

一旦你了解不同地域文化特征,这些令人困惑的行为就变得合情合理,甚至你会认为这也是常识,常识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因为双方不知道在什么立场,什么场景,才能开展合理的论证。

讨论贫穷问题时,有些人认为穷的原因是他们工作不够努力,花钱过度;有些人则认为穷人天生贫穷;还有人将贫穷归因于机会缺乏、社会保障体系缺失等环境因素。

诚然,常识的界定是“具体事件、环境下”所累积认知中的“一部分”,下次在电梯里你见到有”外国人“和你面对面站立,也不必害怕,可能他们受到西方环境的影响。

换言之,由于文化、地域等因素的影响,常识存在着差异和分歧,需要我们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沟通和解决。

那么,大家如何形容常识?

一般而言,大部分认为“过去的经验”是常识。但这种说法比较笼统,过去的经验,背后折射两种类型:确定性的现象和真正的知识。

现象与规律是可感知、可观察的;而经验需要亲身经历,能帮助我们理解现象、理解规律,具备吸取迁移能力,指导进一步工作。

头部博主李佳琪、罗永浩、李子柒等都在同一个平台上,选用产品、供应链、营销方法基本相似,却都能成功出圈。

这种情况,用“确定性的现象、过去的经验”哪种形容更为贴切?你说是现象,但“KOL”本人看来则是经验。

能看出彼此差异有多大吗?

虽然真知识可以作为参考,但并非绝对可靠,因此,常识也需要具体化。另外,连AI训练都要不断调整参数和模型,即便是经验积累的尝试,就一定准确吗?未必,很难逃出理性的怪圈。

常识被谁影响

方便理解,索性按照大众眼中“常识”(过去的经验)的思考,不妨想一想,你的「常识」到底被哪些要素影响。

其一,理性。

你认为自己理性吗?人们通常把理性归属到趋利避害范畴内,我们需要通过对环境、周边人的感知,依据自我目的对行为进行改变,然后做出决策。

多年来,经济学家探索市场过程中,常用此概念,因为按照数学逻辑,可以把它套用到可解决复杂事情过程中,就像“看趋势、看经济”等。

但是,如今理性理论不再是一个单一理论,是一系列可发展的知识体系,我们会根据不同情况做出假设,这些理论里面基本包括两种表现:

人们对某些结果存在偏好

考虑到偏好,人们会选择最好的办法来实现想要的结果

我喜欢吃冰淇淋,如果有一种方法能让我在冬天吃到冰淇淋,我就会去做,但是,如果要绕很远的路,那我就会过一段时间买,也就是说, 我们理性思考时会采用一种「理性行为框架」。

我们就会依靠选项满足自己的偏好(钱、想吃、地方距离);假设把“吃冰淇淋”放大来看,这件事并不理性,毕竟很容易让身体发胖。

另外,理性中夹杂诸多复杂因素,我们倾向通过强化已有的思考,来接受新信息,该方式的实现,一方面,通过重视那些更容易证实自己已有观念的信息,另一方面,通过对不确定信息施以更加严格的检查和怀疑。

这两个相关的倾向,分别被称为证实性偏见(confirmation bias)和动机性推理(motivatedreasoning),它们极大地阻碍了我们解决分歧的能力。

所以,理性当中夹杂着各种“默认选项”,它们就像看不见的大猩猩一样,缠绕着大脑,你认为自己看到的“常识”是一种理性,实则则陷入框架当中。

其二,信息。

”这个东西不能往脸上抹,你有没有一点常识?小王却告诉你,它治疗痘痘非常管用”,这种情景你肯定遇到过。

1967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1933~1984)描绘了一个连接人与社区的人际关系网,后来把实验总结为“六度分隔”(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现象。

简单的说,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它和常识有什么关系呢?

信息和潜在影响可以像传染病一样,沿着网络传播,当每个人都受到他人行为影响时,你就会把“想象或接触的现象”当成事实,从而影响更多人的行为和决策。

我们的大脑会被周围看法影响,从而误判一些事情;前几年做品牌公关,每次做完内容传播,公司同事都会转发各种文章,大家都有老板微信,老板看到都在转,就会认为传播很成功。

实际上,你开始接触的信息(已知经验、常识),对某些事的评价,一旦陷入六度人脉中,它就会左右你的想法,直到让你信以为真。

我经常说:“不要过多地进入与自己职业相关的社群”,因为虽然看似你扩展了人脉,但实际上你并没有逃脱信息囚笼。

如果某个现象在一个社群中传播,然后你又在其他几个群中看到了它,这种信息重叠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慢慢地,就会被信息包围。接着,这个信息就会成为“常识”,侵占你的大脑,让你错误地认为自己学到很多知识。

但,下次当需要使用这些所谓的“常识”时,你会发现,它们并没有用处,甚至会让你觉得“那条路”能走。我们却无法准确地把握为什么能走。

v2_9029eaa1cae042e69e78e9851df8a720_oswg124168oswg1080oswg606_img_000

其三,想象。

大脑的两个特质“注重相关性、填充想象”,许多潜在因素,以真实可见的方式影响着行为,就像启动效应、框架效应、锚定效应、损失规避等等,单独每个都认识,可它们如何结合起来的,你很难看出。

一次实验中,绿色的笔让人想到“绿箭口香糖”,听德国音乐,让人想到德国啤酒;提起生日,人们会想到手机锁屏密码。

当我们同时受到许多互相冲突的影响时,究竟会买什么、怎么决策这都变得不确定,所以,我们面临的不仅是无意识的心理偏见,还有对常识(自认为的经验、想象)的进一步填充。

丹尼尔·吉尔伯特(Daniel Gilbert)在《撞上幸福》(Stumbling on Happiness)一书中曾写到过,当我们想象自己或他人面对一种特定情景时,不可能把所有细节全部考虑清楚。

你可能会用今天口红的颜色,来填充临时要做PPT的背景,我们就某事、某人都会利用心理模拟,调用大脑记忆数据库(图像、经历、文化),然后恰如其分把各种必要的细节变得完整。

可是,大脑调用出来的就一定准确吗?未必,一般来说,人们都会系统的放大预期,并且降低风险率。

这也是人们为什么说:“这么大年纪,你为什么总犯常识性错误”;可能你说的常识(现象),别人根本没见过;亦或者你描绘的现象,对方接触后又被经过二次加工,自然就不准。

诚然,把信息、理性、想象三者放在一起看,信息在人们之间传递,经过大量重复,会形成人们对事情的基础认识。

这些事情会经过大脑的想象进一步成为一个具体事件,事件参与到决策中,影响你的判断;也许,事件起初的样子,你根本不知道,它可能是信息源,亦或大脑刻画出的画面,仅此而已。 

赢得输家游戏

查理芒格(Charlie Thomas Munge)说,所谓常识,是平常人没有常识;我们在说某个人有常识时,其实在说,它具备平常人没有的常识。

是不是,有些绕口?

竞争同质化就是结果之一。当所有人都适用相同的思想和经验,来做市场时,模型就失去了延展性,即在经验层,大家常识时一样,所以才导致同质化竞争。

有则案例:

大量高智商人进入投资领域,想法设法要比普通人做的更好,于是,怪事发生了,加州有家非常大的投资公司,为超越同行,想到一个点子。

他们招聘大量青年才俊、个个都是沃顿、哈佛名校高材生,为了解赛道、市场趋势,大家不遗余力的工作,老板认为,只要他们每个人都提供一个好机会,公司就能把机会集中起来,必然遥遥领先。

点子行吗?当然可以,最后结果呢?一败涂地。

几百年前,炼金术士幻想把铅变成金子,买来大量铅,疯狂练就能变成铅子,这家公司和炼金术士没高明到哪里去,然而,投资公司不同,毕竟有那么多高学历、高智商的人,为什么还失败呢?

查理·芒格(Charlie Thomas Munge)一语道破:“不一定你需要什么都懂,而是,需要你懂别人不懂的东西,即使小数据,你能从中看出不同,你就能改变行业。”,这也是,为什么说“常识”很难的原因。

朋友圈经常看到,商业IP卖课玩家,你只要付4980元学一套课程体系,就能成为IP专家完成商业变现(笑);换句话说,如果他发现每年赚3倍的秘诀,他怎么还在网上卖课呢?

那秘密一定常在他的行为里,而非他的课程里(太多人上当,非常可笑),你应该学他的行为而非课程;这是现代商业人的写照,大量自媒体人,每天都在做这种事情。

有个人有头好马,步履轻盈、毛发光亮、这匹马什么都好,就有一个毛病,有时突然脾气暴躁、性情顽劣,谁要当时骑着它,非得摔胳膊断腿不可。

于是,主人就找到兽医问“怎么治好这批马”?兽医说很简单,“你在这匹马表现好的时候,卖掉它”(笑);换言之,如果这匹马不好,你会买吗?

v2_a1540f6e0544486892375776cd195487_oswg179958oswg1080oswg607_img_000

所以,你的常识跟别人一样,就不可能打破常识;那么,如何避免陷入常识的窘境中呢?

《赢得输家的游戏》这本书我记忆尤新,作者查尔斯·艾里斯(Charles Ellis)写道,赢家游戏中,胜负由胜者的正确行动决定,即游戏的一方战胜另一方;而输家游戏中,胜负由输家的错误决定,即游戏中自己主动犯错的一方决定。

专业网球比赛属于“赢家游戏”,获胜方必须打败对手;业余网球比赛属于“输家游戏”,获胜方获胜则因为对手打败了自己,换言之,最好的办法尽量少打坏球。

我看到太多传统老板投入短视频,做电商、最后亏个几百万,反之,那些没有投入的,却活得有滋有味,这是为什么?后者拥有前者没有的真知。

贴近生活的世界里,可以做出高决策的精英,他们参与的也许是一场赢家游戏,而剩余的大部分人,参与的更像一场输家游戏。

这说明什么?

许多问题需要逆向处理,这样你才能从本质看待它们,这还不够,还要想向前、向后双向思考。

就像,你想改善组织创新问题,向前思考,你能想到可以做的所有事情,然而,反过来你会发现,你能做的事情都会阻止创新,那么,最重要的哪件能让组织创新,就格外重要。

诚然,商业中,与其思考如何创造更多利润,不如思考哪些措施会确保用户不会流失;生活中,与其思考什么创造美好生活,不如思考,哪些能确保幸福

据此,你以为的常识(经验)也许是随大流,可能无法反过来推敲,如何界定自己的游戏很重要,如果你正在参与存量游戏,那应该去研究别人的失败。 

总的来说:

大多数人的常识,是确定性的表面现象。

现象,往往掩盖事物形成的条件和背后诸多复杂关联;我们自信满满地,用接触的信息,来解释事实成败的原因,以致于在理解层就就发生了错误。

想不被常识坑,不妨基于现象,向前、向后双向思考;这件事,到底成立吗?成立的背景、条件、因素又是什么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王智远”(ID:Z201440),作者:王智远同学,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