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后疫情时代:先知天命、后尽人事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astrianzheng.cn/post-pandamic-know-fate-first-and-do-something.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后疫情时代:先知天命、后尽人事 - 本格异想录

16727232789004.jpg
哪怕只能让指针往回倒转那么一点点,也算是「为社会做出那么一点贡献」吧。

以往我们都说「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但 2022 年在我们的记忆中,可能会是在「时间相对论」里最漫长的一年。疫情三年,不仅没有 让人们变得更紧密,反而令我们变得更陌生、更加破碎、潜意识里更加拒绝世界的复杂性。

Jesse Chan 在他的个人频道中说到,从冷战结束到疫情开始的过去三十年,其实是才历史上少有的「回光返照」,再往后,其实才是 世界的原本的模样。我本人很同意这样的说法,倒并不是因为我本人原本很赞同 Jesse 或是他的观点多么有说服力,而是我本身隐约会有同样的观点或是感受。

有一段时间,我总是会在社交网络的个人简介一栏把自己描述成「悲观的乐观主义者」。这是因为,我在那段时间中就会有一种「世界不太好」的感觉。你可以把这种感觉想象成有些「中二」1版本的「希望这个世界熵值降低一些」,认为短期内这个世界并不会变得更好,但我总是会觉得,长期来看,总是会变得更好的!你看,科技进步至少让我们能够快速地将我们的思想传递到大洋彼岸的另一端,这样总归是个好的变化吧。

也许是我当初「太乐观」,也或许是这个「短期」的预期实在是有些太短,又或者是我本身的观点开始逐渐被迷雾侵蚀。总之,我现在更多的感受还是,这个世界着实是在「下沉」的。互联网对信息传递的加速,并没有起到加深互相之间沟通的作用,反倒因为大家在互联网上接受的信息太多而被迫选择更精炼、更吸引注意力的信息。

这也是所谓的「二极管」2横行的原因:只要在 app 里往下一划,就有无穷无尽的新信息源源不断地从面前的七寸见方的玻璃里流出来,这些信息里的情绪都在不断地左右我们的情绪、消耗我们的心智。很可惜,虽然我们都在宣称「要独立思考」,但我们的大脑并不是为了独立思考而设计的,反倒一直会下意识地锁定在「节能模式」:思考路径最短的思维方式,就是管中窥豹、就是贴标签、就是「二极管」,因为越直接了当的思维模式,对于人脑来说,就越是避免消耗精神力的好方法。(这里推荐一本书:《思考,快与慢》。)

特别是在世界的混乱程度逐渐加大——或者换一个更文绉绉一点的词,「熵值 不断增加」——的时候,我们总是更难将自己的思维方式再往复杂的方向上去推动。疫情期间,新闻报道里总是会说,新增了多少多少感染者,死亡多少多少人,再加上社交媒体上总是偶尔会有以「专家声称」四个字开头但也只是徒增焦虑的文章。被这些信息轰炸得多了,只会让人下意识地放弃往更深层次的思考,张着嘴大喊,「把结果喂给我!」

如果你像我一样,是一个出生于 1980 年代以后的人(顺便说一句,我写这篇文章时候的下个月满 28 岁),应该会比老一辈人更加无所适从。原因很好理解:熵的基本定理之一,就是从总体上来说,如果不加以控制,混乱程度随时间的推移只会增加、不会减少。也就是说,这种混乱的局面,仅仅只是这个世界应有的常态,而不是短时间的暴风雨。

对于没有经历过混乱时代的人而言,他们实际上很难想象到,过去的三十年只是多种巧合的叠加——技术层面,有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文化与军事层面,对于战争的疲倦与对和平的思考,也让人们开始反过来互相拥抱。这些现象,都让人类提出「地球村」概念做出不少贡献,「全球化」也在这期间从一个纸上谈兵的概念成为今天(或者是昔日)世界的基本运行逻辑。

只可惜,熵值不断增加是一种客观规律存在:只要这个东西失去了人为控制(甚至有可能「人为控制」的范围也是有限的),熵理论就会迅速将世界往无尽深渊中推动。

某种程度上而言,这也是为何会有我在这篇文章标题里提出的「先知天命、后尽人事」的理由。这句话原本应该是「尽人事,知天命」3。原本它告诫的是,做好自身份内工作,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也问心无愧。但我所指的「天命」和宿命论无关,更多的是某种推动人类社会与科技的底层逻辑。我想,对于更年轻一代的人们来说,「尽人事」之前,最重要的还是要了解「天命」,即去学会了解推动这个世界运转的底层,再由其中所获经验作为「人事」之指导。

这件事情其实相当困难:因为这等于是逼迫人们和自己去面对这个世界的复杂性,而放弃将它作为一个黑箱、一个整体来看待。毕竟,「唾手可得」对于大部分体验过的人们来说是极其具有吸引力的;再加上系统熵值(混乱值)不断增加的前提下,去厘清一个复杂系统的运行逻辑是一个反人类的行为。

但学会理解「天命」、学会撬开黑箱,并不是为了顺从于这种现实。相反,只有在了解这样的现实的情况下,我们才能找出其中的问题所在。就像是一段计算机程序,再厉害、再聪明的程序员,也没办法在没有源代码的前提下,找出计算机程序中所出现的问题。某种程度上来说,「先知天命」的行为,更像是一个很「中二」的行为;或者说,这就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现实版本。

因为,过去持续三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熵值虽然总体在上升,但并非完全不可逆转。哪怕只能让指针往回倒转那么一点点、让这个世界回归一点秩序,那我觉得,姑且也算是「为社会做出那么一点贡献」吧。

这也许就是我在疫情期间,精神上最大的收获;也是我在 2023 年(或者未来更长一点的时间段)里,对自己的一点希冀——去了解这个世界的复杂,然后学着去动手修补它。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