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致企业老板:劝你别做品牌,不要动不动就说做品牌!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woshipm.com/marketing/5645493.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致企业老板:劝你别做品牌,不要动不动就说做品牌!

2022-10-17
0 评论 746 浏览 1 收藏 17 分钟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00:00
00:00

近来出圈的品牌不少,他们有自己的梗,有出色的产品,不断打破圈层,扩大知名度。因此,也有些企业想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品牌,但拆解成可落地方案时,却发现事情好像没有这么简单。本文作者围绕这个话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与你分享。

dKdZkMC4GVbTZQK4gMoG.jpg

大环境这么差,做品牌找死,不做品牌等死,咋办?到底要不要做品牌?

这两年竞争内卷,新消费品牌融资遇冷,很多企业都把解决生意增长困境、提高流量获客效率、应对经济下行的解决方案简单的归因为“品牌”,仿佛救命稻草都落到了“回归品牌”、“品牌升级”上。

传统上来说,很多老板对品牌都有一些朴素感性的认知,大概知道建立品牌的好处,诸如差异化、建立认知度、好识别等等,但将品牌战略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可落地执行的、可衡量效果的策略方案,很多企业老板又是没有概念的,很不严谨。

所以,当你“自以为是”要做品牌的时候,我要给你泼一盆冷水:你未必需要做品牌。

所以今天我们不聊一些高大上的东西,就聊聊常识,今天来唠唠品牌常识。

如果你对做品牌的认知,等同于VI或者包装的升级,讲好一个品牌故事,我劝你不要做品牌。

最近几年的品牌升级热,背后仔细想想还蛮有意思。因为大多数品牌升级其实是没有想清楚的,或者说是受限于生意增长问题被裹挟着升级的,少部分是跟风甚至盲目的。

我知道的一个品牌花了重金请咨询公司重新对品牌做了整体的升级,想要把品牌向年轻化靠拢的创始人,因为代理商的一句”这包装我觉得不行”,瞬间把品牌的包装设计打回原型,惊呆了我。

这个品牌创始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

他在战略问题还没有达成共识,就急于通过换VI、换包装来改变企业的整盘棋,但是因为没有高度明确战略命题和目标,没有对自己即将进入到的下一个战略阶段做出非常系统的诊断:

比如你的品牌理念,品牌代表了什么;

你的产品线,如何针对人群去做调整;

你的沟通矩阵,用户沟通语言和传播方式是什么样的;

你的战略目标,品牌要去到哪里?

没有清晰的主线,所有的品牌升级都是“伪升级”,为了升级而升级,就很盲目。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品牌升级不仅仅是改vi、si的事,讲好品牌故事就行了,它还包括产品研发升维,体验升级,流程升级、审美升级、营销升级、品牌角色转变等。

不是你一时的拍脑袋,说我要升级。这中间,没有一项工作不是长周期,高难度的,而且还需放弃靠一次大动作就完成品牌升级的期待。它从不是1+1=2的事情。而是0.1+0.1+0.1+0.1+无限=0.1或者无穷大。

所以为什么说做品牌很难,因为打造品牌就是一场持久战。品牌定义好之后,一定会有取舍,取舍就“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否则可能最后这个“品牌”出来就是个四不像,什么都不是。

如果你没有一颗克制贪婪、耐得住寂寞寒冷的心,那么我劝你不要做品牌。

今天,当我们说到中国品牌的时候,中国品牌大致给人的印象是什么?

你会发现绝大多数都是卖产品,都是在卖货,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是含混不清的。

很大的一个原因是近些年新媒体大行其道,流量的红利让大多数创始人红了眼,很多人陷入只要能做出抢占用户眼球的产品,再借助资本的钱疯狂抢占渠道投放,就能快速拿到高流量、强曝光、高转化的水中月,镜中花的美梦中。

由此可见,很多企业对品牌的认知还停留在流量是一切生意的本质。

但是我们要知道,新的营销方式、工具和理论的目的是“工具理性”,所需要解决的如何更加快速地捕获更多的消费者,更加功利性,更快更多地卖出产品,是短期主义。

而关于品牌的营销课题,是“价值理性”,其所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如何打赢消费者心智之战——让消费者认同品牌的形象和价值主张,是长期主义。

真正成为一个品牌,是赢得消费者信任的持续能力,拥有了消费者的偏爱,拥有了消费者用脚投票的信任,让消费者闭着眼睛买,都不会出错。

对于生活家居消费品市场而言,名创优品的火爆带动了更多新品牌的入局。这些年,模仿名创优品的山寨品牌先后不下50个。但是模仿名创优品的这些竞品们大致都在于表面,模仿logo、商品品类、门头、装修风格等,可是产品的质量和设计跟名创优品差个十万八千里。

怎么让这些竞争对手和模仿者与名创优品拉开的距离越来越远?扩大市场规模,通过门店爆炸式增长、快速抢占市场对它们进行强势压制。

那段时间,名创优品以平均每月开店80-100家的速度横扫一二线城市的各大商圈和人流量密集的商业步行街。

事实证明,绝大多数模仿名创优品的品牌持续没多长时间,最后都以破产告终,原因是对方并没有把这个行业作为一门长久的生意来做,而是想要投机赚快钱,他们能复制的只有外表的形,但骨子里的魂他们不知道如何超越,也无法超越。

名创优品是长跑,不是赚快钱的模式。背后的超强供应链、对产品的极致打磨,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克制贪婪之心等等,在长跑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耐力,一定会倒下去。

一时的销量不等于能立得住品牌,品牌,终究是慢生意,是长线投入,它所经历的周期效应不是立竿见影的。

如果打造品牌,没有上升到一把手工程,那么我劝你不要做品牌。

在跟很多企业沟通的时候,我们发现做整个品牌的战略和品牌升级的时候,这些企业缺乏的是共同看见以及共同看懂。

怎么理解呢?就是有些想法老板深度赞同,但是下面的人不认可,或者是下面的人想去做这件事情,老板又看不明白。所以如果我们要把一个品牌去做好,必须是共同看见,共同看懂。
从这个角度讲,品牌一定是“一把手工程”,是全员工程,也是系统工程。

品牌建设并非品牌或宣传部门单独的工作责任,而是一个“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系统工程,需要公司全员统一认识,并共同参与到企业品牌建设中来,这要靠所有的资源、管理流程和细节的支撑,比如透过产品、渠道、生产、销售、营销、物流、财务等更高维度,把品牌融入进各个环节,形成有机的整体,才能发挥出品牌的作用。

而要做到这样,就必须要求一把手”一定要亲自参与品牌的顶层设计,老板在品牌管理上要扮演这样的角色——信仰的传播者,使命的驱动者,品牌的创意者,战略的设计者,资源的整合者,利益的平衡者,投资的管理者。

而品牌CMO要和老板达成目标一致,把定位、创意、理念、顶层设计都梳理好,并整合公司内外资源一致的对外输出,这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共同看见,共同看懂,上下一心。

如果初创品牌一上来就对标跟风成熟品牌去打造品牌,那么我劝你不要做品牌。

要知道创业公司通常面临着生存挑战,怎么活下来是每天思考的问题,品牌建设属于重要但不是最着急的事情。大公司有能力正襟危坐,大肆砸钱开拓市场搞营销;而创业企业应该是为了生存下去而摸爬滚打,东奔西突。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更应该好好花精力打磨的是你们的产品。

但很多品牌一开始就有包袱,为什么你从一开始就有那么重的包袱?因为我们都在学习超级品牌的现有阶段。

但绝大多数大公司的品牌打造和营销方法都不太适合于创业公司。你可以学习成熟品牌,但学习的方向不能错。

引用木兰姐黑金会员社群大咖分享——刘威老师的一段分享:

学习某个品牌,做品牌一定要去看这个品牌的历史和发展阶段,我们自己要学习哪一个阶段,哪一个阶段更适合我们自己,这个是需要我们去理解和研究的。它那个时候和你的品牌哪一个阶段是match的,我们学习的东西是什么?

我们就看耐克。耐克最早的时候是做跑鞋。做跑步鞋,耐克也有很多竞品,比如阿迪。这个阶段耐克也有卖不出鞋的时候,这时他找到了一项技术,把一个气垫加到鞋子里面。所以当时1964年到1972年期间,耐克提出了气垫跑鞋这么一项技术,超级卖点加上超级技术,形成了气垫跑鞋。那个时候,耐克只是为了解决运动跑鞋这么一件事情,后来他又通过这个气垫开发出了他的篮球鞋系列,再往下走就是品类品牌。

实际上,耐克开创了一个什么品类呢?它开创的是时尚运动的一个品类,当时他去建立了一个超级系列然后再把乔丹签约进来,做了AJ这么一个系列,他开创了时尚运动相结合的一个品类,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奠定了耐克等于时尚运动品类的一个认知基础。再往后走,耐克成为了超级品牌。

我们现在做品牌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有些时候,你看竞品觉得很好,看这些大品牌好像很厉害,人家都是这么做的,我就学习。这样子你就很容易陷入一个成功者误区,而没有去理解他的历史。我们去看李宁一切皆有可能,特步非一般的感觉,我们去思考一个问题,到底李明的一切皆有可能,特步的非一般感觉是否是正确的?

实际上,这样的一种方式是错误的,李宁和特步并没有完成品类品牌的建设。李宁等于什么?特步等于什么?他没有去建立起一个直观的联想和认知,所以我们去讲一切有可能,非一般的感觉,他是非常难去打动消费者,因为他非常的虚幻,他们应该要做的事情是我要抢占一个品位。李宁现在的做法也是正确的,他做中国李宁,做国潮,他想把国潮运动时尚在运里面,这个不是品类品牌的行为,而不是一直去讲一切就有可能这一些内容。

所以初创品牌,不要去效仿大的品牌正在做的那些动作。要清楚,初创企业品牌塑造和大品牌的阶段并不一致。

如果无法摆脱小企业的思考模式,我劝你不要做品牌。

什么是小企业思考模式?在著名的定位理论创始人艾·里斯的解读中:

在任何领域、任何行业、任何市,你会发现小企业都如饥似渴地期望成长,但是它们的战略也千篇一律-小企业典型的思考模式–谁、什么、为什么、何时何地、如何……

  • 我们还能把产品卖给谁?
  • 我们可以在菜单上再增加些什么?
  • 我们为什么不能进入其他领域?
  • 我们何时才能拓展更多产品线和更大的服务范围?
  • 我们还能把产品大批运到哪儿去?
  • 我们如何才能拥有更多的消费群体?

毫无疑问,这种思考模式看起来是主流,但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小企业永远成为小企业,这就是为什么这个世界上大企业永远只是少数。

对于8000万的中国中小企业来说,艾里斯认为有两条法则要遵守:

法则1:从大着眼,从小处做。如果公司很小又想扩大,那么就要遵循大的的法则,不要把自己看成一个小公司,向全国、全球市场发展。当然,要向全国、全球市场发展,常常你又只能往“小处做”,让自己比对手更加聚焦核心业务。

法则2:遵循营销规则。如果你是一家小公司,不遵守市场规则你将什么也不是。当然如果你是一家拥有庞大资源的大公司,也许你可以无视固有规则前进。

为什么小公司遵循营销规则就如此艰难呢?因为有效的营销规则看上去似乎不符合逻辑。

为了成长壮大,我们必须扩大我们的生产线,这虽是最常见的想法,但是不会奏效,因为生产线延伸会对顾客心智中品牌的认知造成负面的影响。

如果我们想打败行业中的领导者,必须引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这是常见的想法,当然也不会完全奏效。因为在客户的认知中,领导品牌的产品才是最好的,如果你不是领导品牌,怎么可能生产最优质的产品?

这个世界上有常识(常见的想法)和营销常识的区分,遗憾的是,大多数的公司管理者有卓越的常识,却不懂得营销常识。

以上五个品牌常识问题你搞清楚之后,再来看“要不要做品牌,到底怎么做品牌”这个问题,我觉得你应该就会有自己的答案了。

专栏作家

木兰姐,公众号:木兰姐(ID:mulanjie-);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前名创优品品牌总监成金兰。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