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后疫情时代启示录:那些逆势上涨的企业,都做对了什么?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geekpark.net/news/305302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综合报道
8min read

后疫情时代启示录:那些逆势上涨的企业,都做对了什么?

2022/07/18
2cf14b4b0a1611fd2841c1a0398ed4bc.jpg

切记盲目跟风导致「开倒车」。

编者按:

疫情第三年,生意从线下向线上迁移,但企业经营仍然面临生死难题。

后疫情时代生意如何做?品牌商家如何在数字化进程中,塑造自身的「生命力」?我们发起了《数字化生命力》专题,希望探讨商家数字化经营的本质。

数字化的概念最早在大型企业中流行,一方面,大型企业拥有足够的资金和资源,足以撬动对数字化的系统改造;另一方面,数字化带来的降本增效的确收益可观,一家年收入 100 亿的公司,即使提升千分之五的效率,一年能多 5000 万纯利。领头羊在前,这种增长的诱惑吸引大量企业蜂拥而上,甚至在不少企业都成了「一把手工程」。疫情更是一剂催化剂,加速数字化经营的普及。

然而,麦肯锡的一项调研发现,启动了数字化建设的企业中,70% 仍旧停留在试点阶段,在做 0 到 1 的探索;而 85% 的企业在试点阶段停滞了一年以上的时间,仍旧没能明白如何利用数字化产生价值。

一方面,这体现了数字化的难度;另一方面,则不排除不少企业对数字化的理解过于简单,甚至盲目跟风,以至于走入弯路。一位行业人士感概,99% 的公司对数字化的理解可能都是不同的。

某大型食品企业数字化负责人 Alex 深有体会,此前他在乙方工作时,曾想用增长的故事去撬动大企业做数字化改造,但甲方的反应是「似笑非笑」,直到自己也跳槽进了甲方后他才意识到,「客户脑子里可能想着另外一些更焦虑的事情,比如大盘到几十个亿或者是多少消费者,或者多少家门店,包括给员工发工资等问题。」这说明,大企业和初创企业对数字化的定位千差万别,之于大企业是锦上添花,之于中小企业或许是生存所迫。在认知不够的情况下,一味模仿反而会「开倒车」,加速灭亡。

在访谈了大量商家后,极客公园发现,后疫情时代,随着数字化思想、工具的迭代,数字化经营展现了新的趋势。那些利用数字化手段完成了自救、甚至逆势而上的企业商家,呈现出了一些共性:

  1. 找准自己的痛点,明确数字化转型是为了什么;

  2. 摸清不同平台差异,有的放矢;

  3. 敏捷迭代和基建并行,一口吃不成胖子。

找准自身痛点,清醒看待数字化

疫情是一块试金石。疫情前,一家很火的云南餐馆,从来不愁上座率,永远有客人。疫情后,只做线下的餐饮,颗粒无收,束手无策之时,他们不得已开通了外卖业务,又找到客人办储值会员卡时留下的手机号去加客人微信。同样,北京一家很贵的日料店也开始尝试卖 998 的线上外卖套餐了,这时有线上外卖,至少不会死。

这两个案例说明,很多线下商家对数字化的认识或者前瞻性准备是不足的。不少商家的数字化可能只停留在供应链或者人力管理的数字化上,但对如何做数字化经营却一筹莫展。

不同行业、不同阶段的企业,切入数字化的方法各有其规律。处于数字化初期的企业,最首要的是解决当下问题,从小处着眼,先找到一些增长。

以餐饮为例,这是受疫情影响首当其冲的行业。客流骤减,租金、人力成本高企,加上外卖平台抽佣,压得企业喘不过气。

38cf1d6adc74c50341e380e4802225e1.jpg

服务过大量餐饮企业、不久前获得 C 轮融资的数字化服务商企迈科技创始人王友运表示,2018 年,近 90% 的客人到店用餐,疫情后客流降至 50% 甚至更低。并且,到店的客人很多,消费后却没了连接,不知道怎么继续触达客人。

这种背景下,餐饮企业布局数字化的发力点有两点,1、线上开源,通过支付宝小程序等私域布局外卖;2、线下节流,通过扫码点餐系统等提升效率。企迈科技通过帮客户调整下单流程、菜单设置、价格体系等,将客单价提升了 10%,「人工点单,顾客没有太长选择时间,很快决策,手机选择会更慢,体验也更好。」

另一家茶饮品牌他山集也是疫情下逆势而上的代表,入驻全国 16000+以上便利店,从 2021 年开始,多个产品线多次霸榜天猫热销榜单,迅速占领了市场。

这家初创品牌的 COO 赵亮觉得,对处于数字化经营初级阶段的企业来说,最首要的是解决当下问题,「不要一上来就搞系统、大规模的投入,相当于大炮打蚊子。」用可衡量的方式去记录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好感、测试的数据,这些才决定生死。

根据他的建议,现在线上大大小小有 40 多个渠道,「哪些渠道值得深耕,都需要数字化工具体现出来。如果你不能管理好这些渠道,按时发货,保持好评,慢慢这些渠道也会萎缩。」并且,一定要做好客户生命周期管理,将用户「吃透」。比如,在一个客户喝茶的不同阶段提供水、茶包、散茶等不同产品。「每一个忠诚客户比新客户贡献给你的纯利要高很多倍。」

而对于一些对数字化思考相对成熟的企业来说,数字化则更进一步,进入了战略基建的层面。

以八达岭智慧旅游公司为例,疫情前它每年能实现 8 亿营收,整个集团服务 2000 多万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早在 6 年前就开始琢磨数字化。

当时年轻人流行说走就走的旅行,不像原来要去窗口买票,八达岭就开始运作流量。后来游客对景区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吃特色食物、住主题酒店,且最好一站式解决。因此上线了「长城内外」支付宝小程序,将当地所有的吃喝玩乐、有意思的东西聚合起来,提供门票预约、导航、销售等一条龙服务。

疫情之后,随着游客大量减少,文旅景区只依靠门票收入、营收模式单一的弊端开始显现。八达岭旅游公司开始打造文化 IP 并开发文创产品,如基于蚂蚁链上线了长城文化主题的数字藏品,开设了网上店铺,满足年轻人对文化消费的需求。通过数字化,将景区变成了文化的支点。据悉,长城景区在疫情期间,仍能维持两三个亿的年收入。

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初创企业,我们从这些逆势而上的企业身上看到了第一个共性,就是找准问题、摸清痛点,搞清楚自己处在数字化的什么阶段、搞数字化到底是为了什么。

摸清不同平台差异,有的放矢

理清楚了数字化的定位,那么不同的行业该如何落地呢?很多平台提供了不少数字化经营工具、扶持政策?商家、企业如何利用好这些数字化基础设施,便需要结合自身业务的性质,做个性化的配置和精细运营。

在王友运看来,支付宝和微信通过小程序让商家有了一个自己的运营阵地,抖音很适合卖商品优惠券,美团和饿了么上拥有外卖流量等等。每个平台都有优势,企业需衡量、集中资源发力最高效的渠道

a0d40de1e8a499397fd19b90b6d3a433.jpg

为商家提供数字化代运营的钜汇科技联合创始人周聪回忆,在 2020 年末的时候,他们服务的客户新希望乳业新推出了一款高端牛奶。当时,受疫情、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传统电商的增速在下降,新品推广难度可想而知。

那时,刚好周聪团队接触的一个天猫小二工作调到了支付宝,告诉他们可以试试在支付宝开小程序,有手续费的优惠。虽然对增加运营人手有顾虑,但因快消品毛利空间很低,还是打动了周聪。

结果新希望乳业开设了支付宝小程序后,通过支付宝会员频道、支付成功页等公域阵地的合作,大概在 17 天就实现了过万的高价值订单,「流量成本低,毛利空间可观」。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他们发现,支付宝用户购买力强、转化高。优惠活动点开的人数没有微信高,但转化率比微信高了 30%。另外,对比 7 折这种折扣,支付宝人群对 99-50 这种大额券更敏感。「精细化的经营就在于这里,看你怎么利用好数据。」这次尝试后,周聪开始卖力推荐其他客户拓展这个新阵地。

这便是不同平台的独特性、差异性的体现。可以说,数字化转型本质上是从粗放化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型。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去合理利用不同渠道的特性,做到适合企业本身的定制化而非盲目跟风。

另外一个来自新业态的案例更将这一点体现得淋漓尽致。「1 号职场」成立于 2018 年,是一家开在支付宝上的招聘平台,5 月刚获 A 轮融资,疫情期间增速极快,不少业内人评价它,「在支付宝上招聘,刷新了我的认知」。

10fa9b8c89a4c1a8aaaa66fc9fb2a639.jpeg

「1 号职场」支付宝小程序界面

事实上,对于招聘业务来说,最重要的是安全性和真实性。一号职场市场负责人卢烜表示,支付宝是实名制,并有芝麻信用等信用体系,天然地降低了招聘方对求职者的考核成本。

另外,很多企业 HR 在招人时采用 SaaS 系统,但对三四线城市的企业来说,这样一套复杂的系统本身就是一种负担。

因此,下沉市场的招聘、求职必须降低数字化门槛。「这件事我们自己做不了,需要联合各大平台去做。」卢烜坦言,他们利用支付宝和钉钉的生态互通,帮助中小微企业完成数字化招聘。

具体来说,「1 号职场」长在支付宝,用户通过该小程序即可完成简历投递和沟通。「1 号职聘」长在钉钉,企业可发布招聘信息、管理简历等。HR 招聘时不用跨三方平台,可直接用钉钉与求职者沟通,也可直接接收支付宝上的求职者信息。「无声无息中,数字化让你提高了效率。」

敏捷迭代+数字化基建并行,一口吃不成胖子

疫情期间,物流受冲击严重,「当 140 多个城市不能发货的时候,你的流水会掉很多,至少掉三分之一,那谁受得了!」他山集 COO 赵亮回忆,为挽回损失,他们迅速通过线上做了一批 ToB 的大客户项目,结果不但弥补了这三分之一,还超额完成 KPI。

周聪也告诉我们,当时,钜汇科技为某啤酒品牌做一物一码的活动,希望吸引用户扫码把用户沉淀到小程序上。啤酒仅卖 4 元,奖品价值高达 1.5 元,但扫码率却非常低。

于是,周聪带队去巡店找原因。店主告诉他,「你活动再好和我们小店有什么关系?」换句话说,店主压根没主动推这个活动,周聪恍然大悟,当企业埋头做数字化,只聚焦在技术、工具层面,而忘记了利益分配的问题,以至于事倍功半。

很快,周聪调整了活动链路,大奖不直接发给消费者,改为发给小店,通知消费者到小店领奖。小店准备了相关的宣传物料,获奖的消费者当场拍摄了短视频,并在社交平台分享,相当于为小店做了宣传。这样从原来的 To C 链路改变为 To B + To C,提升了品牌与小店间的关联度,最终整体铺货率、扫码率飙升数倍。

这带给我们的启发是,企业做数字化,敏捷响应很重要,千万不要照本宣科。

与此同时,业内专家也建议,敏捷迭代和系统规划要并重,企业不要去忌讳了解大的转型项目。

「看一年、三年,敏捷迭代是容易的,但看十年,建议企业更多从战略考虑数字化转型这件事。」Growing IO 的合伙人张溪梦表示:「项目越大,其建设复杂度也会呈指数级的增加,就需要有资源、战略定力、战略规划和组织支撑。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和定力,只想毕其功于一役实现弯道超车,失败也会很惨烈。」

这就需要一些「基因层」的变革:组织该围绕怎样的思想进行搭建?利益体系如何与之匹配?

像《增长黑客》提出的,企业增长的本质,就是持续地做精细化的快速迭代,然后再保持几十年、上百年。只有有耐心地投入「数字化基建」,而不再仅将其当作一种短期的增长手段,数字化才能真正变成一种生命力。

当然,这也催生了又一大考验,投入「数字化基建」、精细化运营本身就是出于成本考量,对出身并不富裕的企业来说,「数字化生命力」是一种奢谈吗?它能给企业数字化之路提供什么价值参照呢?在当下不确定的环境里,企业究竟该如何提升数字化生命力以应对周期风险?

敬请关注下一集。

上一集:《后疫情时代启示录:是时候重新审视数字化了》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