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不同规模、不同行业应如何做人才盘点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beisen.com/res/302.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不同规模、不同行业应如何做人才盘点

2016-09-1210084

目前很多企业对人才盘点持"向往而不敢触碰之"的态度,这源自其对组织和实施成本的顾虑。所有的行业都面临着新技术的变革,人力资源亦然。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话来总结,那么人才盘点显著的趋势就是,会有多的企业选择做人才盘点,其持续性、周期性的延续在企业里将变成常态。人才盘点不仅服务于企业阶段性的战略变革,还会变成企业应对复杂状况的有效人才流程。

鉴于此,我们专门在人才盘点微信群里面收集了HR同仁们在人才盘点过程当中的一些问题,请北森测评总监刘聪女士进行了语音在线答疑,之前为大家呈现了其中的一部分内容,说明了做人才盘点前需要考虑的:5个W和1个H。这篇文章将会聚焦HR粉丝们细化的问题。

不同类型的企业在人才盘点中的问题有什么不同,比如已经成熟发展的集团化企业、快速发展的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企业、规模较大但是急需转型的企?

不同的企业类型,在盘点当中注意的问题也是不一样的,同时在关注的视角也不同。我们这个问题当中有三个类型,一个是成熟发展的集团化企业。一个是快速发展的,以互联网代表的企业。第三个是规模比较大的,急需转型的企,好像涵盖了当前的几种企业类型,接下来我将分别说一下。

1、成熟发展的集团化企业

我们应该思考的是集团化的企业,对于子公司的管控模式到底是什么样的,换句话说我们所有的类似于盘点的项目,都是要在集团去牵动,还是说各个子公司有独立的运营模式,可能我需要把我下面的HRBP聚合到一起,去做统一就可以,我觉得这是在集团化当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所以通常情况下,集团化公司的总部的HR去牵动一个项目,它很关注的一个词叫"统一",那因为它想关注的这个"统一",换句话说就是对于整个的HR整个操作动作的统一,所以它终的输出,一定是关注对于HR的"赋能"。所以集团化的公司,对于HR的"赋能",能够通过让所有子公司的HR,都学会这样的方法论会变得很重要。

举一个例子,我们之前做过的在华东地区的一个快销品行业。他们当时也是一个集团化的公司,会需要对所有的子公司,销售团队的负责人,我不说那个层级了,层级比较高,作为这样的一个盘点项目。然后他们需要去给HR做"赋能",希望HR学会所有这样的方法论,甚至于说让所有的HR都学会,作为BP方能够给老板去做这样的解读,当然大家也理解BP的这种成熟度非常不同,所以他们把HR团队分成了几个阶段。

比如说个阶段,我可能从中抽取出相对程度比较高的区域,以及成熟度比较高的HRBP,让他们作为批的主导方,让他们能够先内部对于业务部门,有一些翘动,让业务部门认同到盘点当中的数据,对于它的价值。

然后接下来进行第二批,做第二批的时候,就会让批相对已经成熟的HR团队,会在内部做分享。并且把他们已经走过的路,跟第二批的HR去做,同时可能第二批的就是无论从业务的成熟度和HR的成熟度,都是比较中等的一批水平。

然后你会发现,做到这个层级上,总部的HR只需要关注那几个核心的区域和核心的HR,而剩下的内部的HR,会帮助大家做一步一步的"赋能"和分享。而所有内部形成的这些套路,都会是由批在几个成熟的大区做试点,HR和业务总所留存下来的相对成熟的方法论,并且能够在内部去做复制。所以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在成熟的集团化公司,做统一化的HR"赋能"的一种方式,可以分阶段的进行。

2、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企业为代表

第二种企业类型是以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企业为代表,快速发展井喷式的互联网企业。

我觉得一谈到互联网企业,特别明显的一个感觉就是,互联网的企业其实文化是open的,但是反过来互联网企业组织一个项目,又是难的,难在两个层面。

个是左右的受策者,非常非常不愿意参与,在内部的参与程度非常非常低。所以通常情况下,互联网的企业在内部,怎么去设计海报,怎么去用有意思的方式让大家去参与,做内部的启动和在内部的宣传,就会下非常非常大的功夫,得把H5,得把各种启动做非常炫,才能够吸引大家的眼光,所以这是个非常难的点。

第二个重要的就是互联网企业的业务总来讲,都觉得自己特别特别牛,所以相对来讲难的是如何翘动业务总。如何翘动业务总?让这些业务总觉得,其实有必要对我的团队的人员做一次盘点,因为站在业务总的视角,他会觉得我一定比你了解我的人,如果我还不能对我的人做一个评价的话,那我做在这儿干吗,而且我不需要参加培训,我也不需要参加那些对于我的测评,我对我自己很了解,我对我的专业很了解,甚至于说在业内,像我这样的专业的人,都找不到几个,所以那你给我做盘点,没有太大的价值。

那针对互联网企业,其实如何让业务部门的人,参与到这个项目当中,并且把整个的项目包装成一个类似于给业务总"赋能"的项目,翘动他们,这就是一个很大的亮点。所以一个是对于受策者的宣传,一个是对于业务总的翘动,是互联网的重点。

3、规模较大的急需转型的企

一般情况下规模较大的,急需转型的企,目前见到的会有两种。一个是企走市场化,第二个有是企开始走际化,尤其在现在习主席这样的政策下面,市场化和际化会是企很重要的一个点,所以我反而会认为,企做项目反而相对来讲整个的形式,相对可能会是形式大于结果的方式。

但是走市场化,走际化,跟企这样的大船在调头之前,其实我需要去树立一个标准,所以对于市场化和际化人才,在我当前的企业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标准会变得重要。所以在这个时候,会希望在企企业当中,能够把急需转型转为市场也好,际化也好,这样的标准定义出来,会是企的重点。

针对以上问题,总结篇

刚才说到的是在不同的企业类型,我们应该如何去做盘点的项目,所以简单的一句话总结一下。

针对成熟的集团,多的是做整个的HR团队的"赋能",统一化的动作,让HRBP能够发声。

针对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企业,重要的一个是让受策者关注到整个项目,他能够去参与。第二个就是让所有的业务部门去做卷入,能够让业务部门"赋能"。

第三个就是规模比较大的亟待转型的企。目前一个是市场化,一个是际化,所以先对这两个化做标准,能够在这个标准上面去驱动,内部应该去找什么样的人会重要。

零售行业应该如何做人才盘点,如何大化地应用盘点?

零售行业的门店较为分散,劳动密集型,人才缺口比较大。所以我们会发现,这个人才缺口比较大,差的是什么?一定差的是关键岗位。一定是关键岗位的人才缺口比较大,那零售行业的劳动密集型,一定是指的是知识型和非知识型员工的胶着,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上面,应该如何做盘点?

我觉得我们可以先思考两个问题,个问题就是在做这样的盘点的时候,我们到底是想先从组织入手,还是先从人入手。我们到底是想先找到一个抓手,找到一个组织现在存在的问题,还是找到那些核心的,关键岗位的人,从人的培养入手,这是个。

第二个就是我会在接下来介绍几个比较典型的,零售行业的案例,一个是连锁酒店,一个是教育,一个是食品,后一个是服装,我会从几个行业,比较典型的零售业入手来展开。

1、教育行业

个案例是教育行业,很知名。这个企业当时做项目的时候,HR刚刚来没多久。然后HR其实也会发现,整个现在的教育行业的某一个岗位,发展非常的迅猛,而且被业内挖角,挖得也会比较多,所以他当然就找到说,我到底应该怎么样对我的人去进行盘点。

在盘点的时候,其实他会发现,他对于整个组织没有一个抓手,所以他迫切的希望通过他刚刚来对组织有一个抓手,那我们当时跟他聊的时候就会比较建议,可以暂时先不从人入手,我们先找到整个组织的问题,因为教育行业,尤其是在大的这种连锁,这样的下面,整个的组织架构会非常的纵向结构,一层接一层。所以我们会通过一个敬业度的形式,对组织做一个盘点。对于组织做盘点的重要的目的找到问题,找到一个抓手。

所以在这个项目当中,我们找到了HR要关注的一个抓手,而这个抓手针对每一个区域,都定义了三个问题和三个分享。所以这个敬业度的项目,会做得非常的细致。个我会针对某一个区域,找到这个区域整个敬业度的问题,而其实敬业度的问题,反过来也会说明是这个团队的Leader,可能打引号的管理有效性的问题,它不能够直接划等号。

但是他从这个角度能够反应出来,其实这个区域是有这样的特点,所以针对每一个区域,都落实了三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三个我们认为很棒,需要在各个区域去做传递的,所以他的内部就组成了N多个,类似于这样的互相学习的小组。

然后你会发现,他通过一个特别简单的,先做行为的改变,就能够让企业内部,有了一些轰轰烈烈的变化,而这些轰轰烈烈的变化,其实对于企业来讲,也很容易。就是我差的地方,有别的区域其实是优势,所以我可以先把别的区域的这些优势,学过来,先复制所有的动作。所以在年做完这样的项目之后,在第二年他用了一年的时间,去在各个区域做分享,让大家学会其他区域是怎么做的,能够把其他区域的这些行为都落实下来,所以你会发现,比如说有的区域,在内部的文化上做得很好,他就会让这个区域,把文化做得好的几个行为,具体是怎么做的梳理出来。

所以在内部就梳理出来了自己的一套行动手册,而这些行动手册,全部是跟行为相关的,大家只需要去做复制就好了。所以他先解决了一个行动,一个动作,接下来HR的抓手,怎么讲?HR就会有一个很大的抓手。然后在第三年的时候,他们又做了一个敬业度的调查,去找二者之间的差别。结果会惊喜的发现,数据真的会变得很好看,真的会有作用。

2、酒店和食品行业

我们讲一下酒店和食品行业,这两个我觉得会比较像。酒店和食品,其实在整个做的过程当中,尤其是基本面临开店,就是会有很多店,新开的店,那在新开的店的过程当中,一定就有要面临的人的储备。

所以你会发现在酒店和食品行业,因为会有新开的店,所以就要有新招的人,所以这是主要的,也许是对店长,也许是对整个的店的团队,有人才缺口的地方。那通常在这样的背景上,我们会发现新开店有两种。种是想做高端的,比如说我原来的酒店,可能是相对比较普式化的,接下来想看一下新开的高端的一些店。第二个我就是想不断地扩张,在市场能够有我的店面。

所以一个是想做高端,一个是想要扩张,通常会有这两种。而这两种在盘点的项目当中,我们会发现它的点会不一样的。我们先来说结论,以高端为目的的开店,基本上是在做储备,那自然他关注的是培养。以扩张为目的的开店,基本上它做的是选拔,所以它关注的是标准。

针对高端储备做培养,要关注哪些点?

先说个,以高端储备做培养,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我真的从业态做了一些调整,我从普通的店面升到一些高端的店。HR通常会有的一个困惑就是,我到了高端的店,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其实是并不知道的。所以那个时候你会发现,他是没有标准的,甚至于说企业内部,对于我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也许说不清楚的。

所以在这个背景上,我比较建议的方式是不要把前面建立一个标准,变得那个重要,我们可以把标准放到"我就是要找一个相对有潜力的人"。所以在这个角度来讲,只是针对大家做一个相对通用的潜力的测评就很重要,而这个潜力的测评多的关注的是员工的发展。我怎么去给员工做IDP,所以你会发现这样的储备项目当中,后端的培养,远远大于前端的建模。而后我们会通过轻建模重回溯的方式来进行。

所以等到了第二年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可以把我们现有的数据,去做这样的一些挖掘,这个应该在期王丹君老师在大数据里面会有重点阐述。我可以通过绩优和绩差数据,用我自己企业的数据去做回溯,我可能能够慢慢的找到,在我企业当中,其实高端的会需要这样的人。而同时我还可以通过在那个时候,去做一些行业的对标,同时可以去做一些高管的期望,以及说我们看到的第三方的佳实践。

当几者结合起来的时候,会发现我们对于当前的高端店长的一个要求,一个标准,就会变得清晰,而前面年重点做的是培养,第二年重点做的是一个整体的,我们的标准的梳理,而到了第二年的时候,你会发现当要做标准梳理的时候,那业务部门在其中就会自然而然的被卷入进来。

针对扩张选拔做标准,要关注哪些点?

而反过来,对于一个扩张开店,那当然是以选拔为目的的,所以一定是标准重要。

所以你要知道,当有一个扩张的店面,其实可能只是复制的店面,只是这个店面大或小的问题,所以一定会面临,我要从我的店长当中,找出一批可以到那边的,也会有一些是从店长下一批的人找到,哪些人是可以选拔起来做店长的。

所以在这个时候,跟高端的储备相比,重要的区别就是这个时候标准就会变得很重要,因为以选拔为目的,我要找到的是,当下的这个人员的能力怎么样,是不是可以经得起开一个店面做一个店长。所以在这个项目当中,业务部门所认同的能力就很重要,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比较建议的方式就是,我们可以通过业务部门和HR,甚至说高管一起做一个焦点小组访谈的形式。通过比较有意思的卡片的形式,大家把这个模型,一起去建立出来。所以你会发现,大家都会有参与。

针对以上问题,补充篇

我想多说一点,可能我们认为比较的人,会是亟待晋升的一批人,那这些人如果有店面空缺出来了,我们就可以直接晋升。那接下来其实我想重点关注的是中间那类人,中间可能你会发现有些是高潜,但是现在可能还不具有晋升的一个条件。

那我觉得对于这类人,我们一定要关注一个点,我们可以试图把业务挑战和人员现在的潜力做一个分类,比如说我们开的店有大店小店,我们开的区域也有核心区域,也有相对来讲比较偏远的区域,甚至还有竞争对手竞争很激烈的区域,甚至还有相对来讲其实市场并没有那么复杂的区域。

所以当我们如果能够把业务的区域,把业务的特点,业务的挑战分类的时候,我们对于人员的要求也会相对来讲有不同,而这个时候在关注第二梯队人的时候,你会发现也许有的人现阶段也是可以先作为短期晋升的人选。

而大家可能会这样理解,如果这个时候我有一个店,相对没有那么复杂,还是一个小店,我晋升了一个人,那个时候其实在做的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岗位实践,或者说叫岗位锻炼,所以其实这类的人已经是在以储备为目的在做培养,所以他可能就会和类的储备为目的的项目,有可能就会有衔接。

他至少先在现在的岗位上面做试岗,先熟悉店长的工作,因为这个工作并没有那么复杂,而未来当我们有一些比较大的店面和竞争比较惨烈的区域的时候,他就可以晋升上去。所以会发现在这个过程当中,人员的能力和当前的区域,业务的调整也不同,而且也做了衔接的时候,我们人员相对就能够给予岗位,甚至说给予区域,给予业务特点,做了一些很好的连接,这个时候人员就流动起来了。

3、服装行业

服装行业其实是一年前在华东区比较明显的,因为相对来讲江浙区域的这种民营企业比较明显。因为一提到民企,大家觉得民企一定是做文化的,老板大于天,老板就是文化,所以老板会拍了一堆一堆词。

所以这个项目开始是怎么引入的呢?这个项目是一个很好的从内部盘点,引导到外部招聘的一个项目,一个由内而外的项目。这个项目开始关注的点是管培生,针对管培生源于什么?是源于我们年对现有的店长,做了一个很朴实意义的盘点,盘点完了以后发现现有的店长,有管理意愿的人也不多,然后相对来讲都是业绩还不错的人,就被破格提拔。

但是在做管理这件事情的时候,就会发现差点意思。那因此面对这样的情况,当然有两种,一个就是现有人员的培养,一个就是外部的招聘,而对于这样的企业来讲,其实相对来讲人员的成熟度,甚至说教育水平,都不会特别高。所以HR就想到,那我其实很希望在外部引入的时候,就会做一些这样的储备。

那同时在外部引入的时候,因为整个服装行业的品牌,其实在整个内部做得还算不错,所以相对来讲他会想招一些以管培为目的的人员,来提前对店长进行储备。而在这样的企业当中,他做了一个很大的不同,你会发现民企,一定是老板拍了一堆词,所以老板可能拍了很多,我记得当时内部有几项禁令,几项领导力,几项执行力等等,老板会有一堆一堆的词摆在那儿。而很多词,其实在内部,并没有把这些词做一个延用的过程。

所以在做这个项目的时候,跟HR达成一致,这个项目千万不要提建模型这件事情,否定一定会很抵触,因为老板那堆词难道不是模型吗,难道还需要再去建一个模型,所以我们特别希望的点就是把老板的脑子里,对于这个企业孕育的文化,把老板传递出来的那堆词做落地,所以我们希望的是一个文化的传承和落地。

只不过在做文化传承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点,通常在做管培生的招聘,我们可能制止关注的就是我要去找胜任的人。那在这个企业当中,我们发现有一个不同的点,个我们不仅要找在当前岗位胜任的人,我们还要去找适合企业的人,所以我们找寻了企业文化层面认同的人。同时第三个我们也找了适合在企业内部做管理的人,换句话说是有感觉意愿的人。所以会发现胜任力,文化和做管理这三者结合起来是管培生招聘的标准。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