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如何看待古茗偷逃税款超 2322 万,被罚 1161 万?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4582971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如何看待古茗偷逃税款超 2322 万,被罚 1161 万?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据天眼查微博3月28日消息,古茗奶茶关联公司浙江古茗科技有限公司被台州市税务局罚款1161万余元。具体事由为,该公司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
139
203,920

59 个回答

退役爱管闲事协会会长

古茗全国门店已达到6000余家,一家的加盟相关费用前期预算就要280000元,

v2-0fa8f7d56966d9921bb45d22e7d00100_720w.jpg?source=1940ef5c

不会高瞻远瞩,偷税漏税全是奶茶流进了脑子干出的智障事,

看完古茗创始人王云安的发家史,

1986年出生,毕业之后没有找工作,他觉得学校附近的奶茶店很难喝,生意却很好,凭什么?于是他自己准备开一家比较好喝的奶茶店。

起初在自己的家乡大溪镇开了一家奶茶店,结果生意很差。

后来他很励志地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一天卖不到100块不打烊。结果生意还是很差,有一天勉勉强强卖到了102块。

不懂怎么搞传播和营销,就换位思考自己当了一天顾客,

把奶茶店门头的灯调亮
找个长相甜美的妹子当收银
买一赠一,让新顾客成为老顾客

这是王云安想到的增加顾客体验感的策略

v2-caeab2f876fe4ea3c54f3ce7c14606a5_720w.jpg?source=1940ef5c

以前吧,叫你一声浙江之光 ,小地方出来的人创立的企业,

奶茶平价好喝实在

现在做大之后也玩起了奸商那套,

起初帮顾客增加体验感的想法估计也没了

赚越多越贪,那些“高奢奶茶”拦腰折价的时候,

我和朋友们还说“古茗便宜啊,那些个x茶什么的我从来不喝”

结果呢,又是涨价又是把一些王牌产品下架

尾巴翘上天了

中杯圆底容量小 还卖16.7

塌就塌了吧

雪王,这下我只有你了。

3月28日,浙江一家网红奶茶品牌古茗奶茶“塌房了”,原因是他们被曝出因为偷税漏税被浙江台州市税务局罚款1161万多元。

据天眼查显示,这次处罚发生在2021年12月29日,台州市税务局披露古茗奶茶的违法事实是: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在账簿上不列或少列收入。

古茗奶茶的母公司浙江古茗科技有限公司少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2322.047万元,少缴印花税6360.3元。

台州市税务部门给予浙江古茗科技有限公司少缴税额50%的罚款,共计1161万多元。

古茗奶茶在被处罚近4个月后突然登上了微博热搜榜,不少网友也因此了解到了这一事实。

部分网友对古茗奶茶偷漏税行为表达了失望,他们写道:“我那么喜欢喝你!你竟然逃税!”、“古茗,你糊涂啊!”、“我的古茗,你怎么这样啊”



另外也有网友开始呼吁其他茶饮品牌,一定要好好交税。其中茶百道、蜜雪冰城、瑞幸咖啡等公司均被网友隔空喊话。

而对于古茗奶茶的未来,也有网友追问,它会不会在全国范围内被封杀。

还有网友去古茗茶饮的官微下面留言声讨,可谓是爱之深,责之切。

据银柿财经报道,古茗公司内部已经对此做出表态,“公司一直高度重视企业合规问题,会积极妥善处理此次事件。同时要求员工,在各大公开平台上不进行转发评论等操作,避免增加舆情热度;不发表涉及友商的公开评论,避免事态复杂化。”

公开资料显示,古茗奶茶成立于2010年,创始人是一位85后,名叫王云安,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他是一位刚毕业就创业的年轻人。

目前古茗奶茶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开了6000多家线下加盟店,经营市场包括浙江、福建、湖南、广东、湖北等18个省份,140个城市。

罗振宇曾经在2017年的跨年演讲上提到过这家公司,当时古茗已经成为浙江加盟店最多的茶饮品牌,截止2017年12月有线下门店1200多家,终端流水每月超过1.4亿元。从这个数据来看,过去4年里,他们的门店数量扩大了5倍。

在融资方面,古茗也获得了多家投资机构的青睐,2020年古茗奶茶曾获得红杉中国、美团龙珠资本、冲盈资本的天使轮融资。2021年1月又获得了Coatue Management的A轮融资。

2021年曾有传闻称古茗奶茶有意赴港上市,但后来这个消息被古茗否认了。

古茗回应偷逃税被罚:事发于三四年前,已主动补缴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古茗奶茶关联公司浙江古茗科技有限公司因偷逃税被台州市税务局罚款1161万余元。

3月28日,针对此事,古茗方面回应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这件事是在3-4年前的事,当时确有少缴税款的情况,公司当年已主动向相关政府部门进行补缴。且从那年以后,公司已全面依法纳税。

偷税逃税对消费者来说,其实已经不是第一关心项了。

比起偷税逃税,更加可怕的,其实还是食品卫生问题。

比如2019年风靡全国的网红奶茶店某匠泰茶的某一家分店,就在市场监管分局的检查中,被爆出使用腐烂过期水果、使用过期产品等等问题。


最为触目惊心的是,市场监督局的监管人员发现,这家奶茶店所使用的水果,肉眼看上去几乎没有新鲜的,全部都有大量的黑色斑点,明显已经变质多时。

奶茶店的乱象并不是一天两天,出现在公众视野里也不是一次两次。

而在一轮一轮的监管之后,奶茶店后厨仍旧存在的蟑螂、奶茶里仍然有喝出的异物;腐烂的水果,仍旧一次又一次地被添加在顾客的奶茶里。


为什么奶茶店这么脏?


为什么我们明明花了大价钱,却仍旧无法喝到卫生放心的产品?


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们面对奶茶店的乱象又该怎么做呢?


大家好,我是带你扒下行业底裤,露出各种乱七八糟真相的名侦探牛腩,今天,我们将会一起掀开知名奶茶店们的底裤,露出连锁品牌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1

就在前段时间,有顾客反映称在茶某道的奶盖中喝出了蜘蛛,于是茶某道迅速喜提热搜第一。

茶某道的工作人员,先是说赔偿600元,之后一波极限操作,官方反手发了一个声明:

画一下重点,这份声明其实就是暗戳戳的表示:蜘蛛来路不明,不是我们茶某道生产和派送的,恕不认领;赔偿600元,完全是员工息事宁人的行为。


字字句句,直指消费者碰瓷,闭口不谈自己的卫生问题,只在结尾象征性「感谢消费者的关心和监督」。


而就在同一天,浙江茶某道抽检中,被查出了36家问题门店。


说来吊诡,一边感谢消费者的监督和关心,一边「一如既往」地严格把控原材料的采购品质和出品品质;
一边明里暗里说「不认领」,另一边被实锤了卫生不合格。


这就是高手过招吗?

除了茶某道,其他的网红奶茶店也有或多或少的问题。前段时间,市场监管部门在抽检广西柳州一家益某堂的时候,发现了很多蟑螂。


柜台上、货架上还有充电宝旁边,甚至还有一些小蟑螂的死尸。另外,监管部门还发现,这家店的餐饮证件也是逾期的,甚至还有员工没有健康证就直接上手去调制奶茶了。

很难想象,我们平时喝的奶茶,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调制出来的。

出过类似问题的还有那家知名的连锁品牌“一丢丢”。


澎湃新闻曾经曝出,在今年三月,一位顾客在某家分店里购买了两杯奶茶,在其中一杯中喝出了一只虫子。


店长对此的处理方式是,「先让他自己去医院检查」。


此外还有很多消费者曝出曾经在一丢丢奶茶里喝出过蟑螂尸体,玻璃片,头发等等等等。


那么,更贵的奶茶会好一些吗?


其实也未必。即便是均价高达30+的“哭茶”,也很难逃过食品安全问题。检测出微生物污染,被曝环境脏乱差、容器ATP指数明显超标、甚至会在饮品中喝出苍蝇.....

最恶心的是,还有新闻曾曝出曾经有顾客在苦茶里喝出了指套。

也有许多消费者在网上表示,曾经在哭茶里喝到过虫子、头发和其他异物。

2

可是这些问题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

店家是真的无能为力吗?

奶茶品牌的总部真的就是一无所知,只能深表遗憾吗?


当然不是,只是他们对此的处理措施和大家所想的不太一样而已。


比起加强员工管理、严控供应链、在监管上下工夫之外,他们还有一种更加简单粗暴的方式——直接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UP主内幕纠察局就曾经发布过视频,他们的暗访人员在不同城市暗访了4次茶某道,都因为“种种原因”被辞退。


与此同时,各个店家都在积极地防范恶意卧底,甚至员工举报还有奖,老窃听风云了。

只是,明明有那么多方式去整改、去优化、去从更深远的地方解决问题,但是,为什么非要用「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这样掩耳盗铃的方式?


原因无他,成本,还是成本。


加强监管需要耗费高额的成本,用更好的材料需要耗费高额的成本,更严格的员工培训更是劳神费力。


但是「口头约束员工」和「打击卧底」是不需要太多钱的。

对于加盟商来说,最容易压缩的成本,一是食材,二是人力。


省人力,所以清洁卫生部分可以省去;
省食材,所以新鲜健康无法做出保证。


那么,对于奶茶品牌来说,他们真的不知道加盟商或是员工在做什么吗?


知道,可是对于逐利的企业来说,品控是一个怪圈。


如果要做高估值进行融资甚至是套现,就必然需要急剧扩张。在圈地扩张加盟和高速发展中,必然会有人员培训上的疏漏。


但是对奶茶品牌来说,监管风控却不是收益项,而是成本项,管理严格一点,成本拉升一大截,资本蒙眼狂奔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人真正在乎这些长期才能看得见的回报。


餐饮人员的流动性大,而且普遍时薪较低,甚至一个小时低到十几块钱,加强监管就意味着招聘和培训的成本提升,薪资待遇要提升。


所以,解决提出问题的人,明显比研究怎么解决问题要快很多。


那如果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不是要求大家去当讼棍,只是希望大家能够在利益受损的时候,真正能够得到合理合法的补偿。


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维权方法:
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消费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损失,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损失。


接到消费者赔偿要求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实行首负责任制,先行赔付,不得推诿;
属于生产者责任的,经营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
属于经营者责任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经营者追偿。


如果遇到在店里遇到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可以保存证据,之后可以向经营者或生产者要求赔偿损失。


只有真金白银,才能让这些商家长一点教训。
在这个时代,只要消费,我们可能逃不开这些奶茶品牌,但我们可以用自己微弱的声音,真正让商家知道,什么叫「代价」。


3

他们害怕监管吗?当然害怕,因为抓住以后会真金白银地罚钱。
但是他们害怕消费者发现吗?
未必,因为顾客根本没得选。因为整个行业都一样烂。


顾客逃开了哭茶,逃得开一丢丢吗?逃开了茶某道,逃得开益禾堂吗?


我们逃不掉的。说到这里,其实我是恍惚的。


茶某道、哭茶、一点点,已然是整个行业里最为头部的奶茶品牌,连他们都无法为我们提供安全放心的食物,那么,我们又有什么是值得信任的呢?


作为一名普通的消费者,只是想喝一杯干净的、放心的奶茶,为什么这么难?


而更加可悲的是,他们已经不再会害怕了。


大家都一样烂,只要广告做得好,仍旧会有一批又一批的消费者趋之若鹜。


他们更愿意在内容平台投放立竿见影的广告轰炸;
而不是去做那些大家感受不明显的品控;
所以,做网红店,做人气店,就是不要做良心店。


在这个时代,「良心」似乎变成了仅供展示的稀缺品。


万一出现问题,就诚恳道歉,就按闹赔偿,用最少的成本,堵住消费者的嘴。


他们道歉了,然后呢?第二天蟑螂依旧肆虐;
第二天仍然会有过期的食材被放进奶茶杯;
第二天仍旧会有员工满不在乎地说:没坏就不用扔掉;
第二天仍然会有消费者毫无察觉地喝下那些问题奶茶。


我们在一步步地退让,重做一杯就好,道歉就好,一点赔偿就好。


只要你没有走法律程序,商家就认为你是在闹事碰瓷,能够以官方账号的高姿态对你降维打击。


到头来,卧底一个个悄无声息地消失,消费者的声音一点点地微弱下去,正当诉求被认为是无理取闹,卧底被认为是「断人财路」。


而到那个时候,我们又能喝到什么?


在这个所谓的信息时代,我们以为可以喝到截然不同的,精心制作的产品.......但,回头看,我们吃到的,真的有所不同吗?

讲话温和,偶尔阴阳怪气

古茗竟然还是一家科技公司?

v2-0d5e555d4fc388efb4a57a4606d66e31_720w.jpg?source=1940ef5c

我看到事件曝光后,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塌房」了

最开始塌房是用在一个人的身上,比如明星爆出负面新闻

到后来,一个公司或群体发生不好的事情也可以称为塌房

之所以塌房是因为,我们本身对他们有一个好的形象,而这种形象却破灭了

所以也就是本身我们对古茗有一个良好的评价,你不老老实实卖奶茶,居然去偷税漏税?

别忘了,这家公司叫古茗科技有限公司

他注定想的不是老老实实卖奶茶

该融的资,一分不少,该赚的钱,一分不差,甚至想多捞

奶茶本身没有错,是经营店铺的人出了问题

所以说,不要共情资本家!

也不要对什么公司心生怜惜

疫情期间,多查查多罚罚总是好的,只是罚的还不够狠

还有,大部分奶茶都是植脂沫,少喝为好

每天肉蛋奶才是真的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