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为什么中国这么多人层层筛选出来的芭蕾舞演员在全世界范围内还是不如俄罗斯或美国的芭...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083279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为什么中国这么多人层层筛选出来的芭蕾舞演员在全世界范围内还是不如俄罗斯或美国的芭蕾舞演员的水平?

芭蕾舞相关 水平指编排和舞蹈综合素质水平 难道是亚洲人体质问题?
385
456,057

97 个回答

A semi-pro ballerina.

1985年10月,英国皇家芭蕾学校的女教师Barbara Foster在北京舞蹈学院交流学习一个月,她发表了如下演说:

“……英国地小人少,腿长的不多,挑选到理想的学生很不容易……我们发现:常常有些孩子虽然身材和身体条件不错,但他们却缺少舞蹈天赋,所以我们在录取考试时,首先测试考生的舞蹈天赋……

“……你们 (指北京舞蹈学院) 的学生体型好,一个个腿都那么长,真令人羡慕。你们国家地广人多,好挑选人才……

我觉得你们最大的问题是足尖鞋的质量太差。这对于这么好的女孩子来说是很遗憾的事情,鞋底太厚太硬,鞋帮太高,脚从软鞋到足尖鞋经历的过渡太大了……

我不敢说21世纪以前中国的足尖鞋是什么样的,但直到2015年,国内占有率最高的足尖鞋还是国产的“三沙”、“舞之星”等牌子。

这两个牌子的特点就是普惠,大众化。但最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国产足尖鞋竟然是照着欧美人的版型去批量制造的!鞋头(box)又高又长,鞋头轴线不正;鞋底极硬,可塑性弱;型号少,千人一鞋。

鞋头长有什么不好呢?

v2-b8411dbe8261c261e4eafda49aa0b918_720w.jpg?source=1940ef5c

个人认为鞋头的长度应当跟舞者的脚趾相匹配,这样才方便经过半脚尖立上去。相反,鞋头太长的话,半脚尖是推不起来的,立足尖只能蹦上去,对脚的伤害很大。短鞋头给人更多的灵活性,但如果是需要长时间立足尖支撑的剧目,还是长鞋头更好。

我观察了英国皇家芭蕾舞团众多女舞者的舞鞋,发现她们当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舞者穿着鞋头很短的鞋,尤其是Natalia Osipova这样以足尖技术和弹跳见长的舞者。

英国皇家芭蕾舞团首席Natalia Osipova

英国皇家芭蕾舞团Yuhui Choe

英国皇家芭蕾舞团Yuhui Choe

就鞋头而言,应该是多种多样供人选择的。但是,直到2015年,国产足尖鞋的鞋头普遍都在6cm以上。想想舞者们每次穿着这样的鞋立半脚尖,该有多难受啊。

我曾经给一些厂家提过建议,把鞋头稍微改短一些,这样更适合亚洲人,但他们只让我自己去定制私人的,而不去从大众化的角度考虑。

欧美厂商的鞋子也有鞋头很短的款式

再看看国产三沙的鞋头…一言难尽

再说说硬鞋底。

为什么国产的鞋底制造得如此之硬?这要从传遍中国芭蕾舞界多年的误解说起,不论是舞鞋厂商,还是芭蕾老师,都普遍传递一个错误观点:“初学者应该穿硬鞋,因为力量不够,需要鞋底来提供支撑。”

但其实稍微实践一下就知道,越是初学者,越是脚背条件不够好,她越应当选一个容易出脚背的软鞋子,而不是穿着硬梆梆的鞋、顶不出脚背、让脚直直地杵在鞋子里。真正提供支撑的是舞鞋的整个鞋头(box)和一半的鞋底(shank),另一半的鞋底不应该太硬,而应该让舞者绷出脚背,让足跟能落在支撑点上。

为什么这种误解能流传如此之久?因为业内没有几个人关心女舞者的脚舒不舒服,甚至认为疼才是对的,疼就是因为练得少了…直到Gaynor Minden等等外国牌子传入中国,国人可选的品牌、型号变多了,这种现象才缓解了一点。

“千人一鞋”的问题也很严重,大概几年前,某个国内高校舞蹈系要开足尖课了,授课老师竟然统一要求女生买三沙SP这个牌子这个型号的足尖鞋。这个型号是最明显的为欧美人细长脚型打造的足尖鞋,假如班上有宽脚掌的学生,穿着一定会很难受的。

再说说我观察到的其他几个方面:

鄙人认为国内舞蹈学校的训练方法和理念普遍存在问题。方法的问题体现在“暴力搬压”,理念的问题体现在过分强调外形条件而忽视舞蹈细节的培养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之前“猪肉店女孩”跳芭蕾的视频,一个农村孩子自学芭蕾,能搬后腿,能做各种软翻。

小女孩的事迹火了以后,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系的教授关於和他的妻子张萍专程来到云南教这位小姑娘学专业的芭蕾。

这本该是多么美好的的一件事啊!







这种以痛为主的训练方式什么时候才能改进呢?

不是质疑张萍老师的教学能力。但这种生搬硬拉的方法,不仅100%会受伤,而且必定引起牵张反射导致训练极其低效,还会泯灭孩子对芭蕾的满腔热爱。

一个芭蕾舞者,站在台上,脑海里放映的都是自己曾经受过的苦,身上全都是新伤旧伤,他对芭蕾一点点热爱都不剩了,他跳什么呢?


补充一点,关于师资方面的。

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学的芭蕾舞专业,直到2022年还只招30个学生一年,30个学生对应14亿人口,你说这多可怕啊!

难道是北舞不想扩招吗?

北舞也很难,他们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就面临着芭蕾专业教师匮乏、青黄不接的问题。

就算是扩招了,也没有那么多老师来分配,每年只能教那么30个学生。

中等专业学校尚且如此,高等院校的芭蕾舞专业就更可怜了。

在中国艺术界有个很奇怪的现象,要到大学任教,必须要有个所谓的硕士学位。

不仅北舞招老师这么要求,就连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民办三本,招芭蕾基训老师都要求硕士学位

可是你想想,舞,他是要跳的呀。

一个芭蕾舞者好不容易7年中专毕业出来,达到身体的巅峰,他就进舞团了,这时候开始磨练舞技,跳的越来越好,从群舞到领舞一层一层往上拔。

他哪来的时间精力去考本科、考硕士?

他有一身好的舞技,他有经验,他知道怎么跳能跳成首席,但是他没有文凭,不好意思,芭蕾舞系不会让他去教课的。

反观其他国家的学校,不受体制的影响,名师随便请。

华盛顿Kirov Academy的杜润乔老师就是从中国走出去的,在Kirov学校任教多年,方圆百里内都很出名,前去求学的学生络绎不绝,在国外想上他的一节大师课还要靠抢的。但要请他回来中国教舞蹈,大学说不定还不让进呢。

一个外国顶尖舞团的首席舞者,回国后可以在各种各样的业余机构任教,但却进不了大学的校门。

这就是这种制度的怪异和奇葩之处。

此外,薪资低也是留不住好老师的原因。

现在不止是一线舞蹈名校,名不见经传的民办三本也在招芭蕾基训课老师。

但是,业余的培训机构也在招芭蕾老师。现在的民办机构开出2万一个月的工资是很常见的,学历门槛低,薪水高,芭蕾专业毕业的都爱往这跑。

相比之下,进大学门槛高,薪资也没什么吸引力,当然很难招到人才。

种种现象,难以言尽。

我一直觉得中国芭蕾和中国足球发展的困境是很相似的,都是大环境的缩影。

但是,中国足协愿意花1.47亿的年薪聘请一位意大利足球教练,却没有人愿意花1000万去聘请一位瓦岗诺娃的芭蕾舞教师常驻国内。

相比之下,还是芭蕾更加可怜。


综上,现状总是种种因素的耦合,一言难尽,但我们总要抱着希望,发现问题,就要有人去改进。我已经在路上了,或许没有什么大的贡献,只愿尽己所能,无愧于心。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只有两个问题要回答:一,为什么要层层筛选;二,为什么比不过别人?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中国学芭蕾要历经层层筛选。

因为中国的芭蕾是精英教育,就是精挑细选出一批好苗子学芭蕾,能成才的几乎都在这些苗子里;而外国的芭蕾是大众化教育,就是大家都可以去学,能成才就成才,不能成就算了。

为什么是这样呢?因为国内能教出好苗子的只有几所专业舞蹈学校而已,每年的招生名额笼统不超过三四百人。但是想学芭蕾的很多呀,每年的报录比都很夸张,几乎每个学芭蕾的小孩都会去试试。蛋糕很小,人很多,怎么办?总不能谁家钱多就让谁上吧,所以就只能看身材比例、考软开度,层层筛选,让更好的苗子进去。

所以,不是只有身材比例好才能学芭蕾,而是在中国人多蛋糕少的情况下,只能优先让条件好的学生吃好的蛋糕。蛋糕做大了,条件不那么好的人,也能吃到蛋糕。像在一些国家,遍地都是芭蕾舞校,短手短腿去学的也大有人在,举个例子,俄罗斯排行老三的彼尔姆芭蕾舞校,还有那些不出名的地方舞校,一个班里粗腿、短腿、学生高矮不一,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更别提美国那一大票非顶流的芭蕾舞学校,入学考试几乎不看身材比例,不用我多说了吧?

这点可以参考中国舞,中国舞的蛋糕做得很大,开设中国舞专业的艺校满地都是,好的学校永远都是挤破头进不去,优质苗子被一流艺校吃光了,普通点的学校只能把标准逐渐放低,剩下的学校交了学费就能进,有时候甚至招生都招不满,这时候谁还来给你搞“层层选拔”?你能去学人家都谢天谢地了。

手长腿长跳芭蕾固然有优势,但其实国内外也有很多腕线不过裆、臀线低的舞者,练好了观赏效果也不差的,更何况在舞台上,臂展+3和臂展+6的差别并没有多明显。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比不过外国的芭蕾?

绝对不是亚洲人体质问题,同为东亚人,隔壁的日本和韩国,他们的芭蕾就甩开我们好几十条街:

芭蕾事业一定会和整个国家的发展状况息息相关。一个国家才刚解决战争、温饱等问题没多少年,怎么给你提供别的国家几百年和平养出来的艺术氛围呢?

很多人把中国芭蕾起步的时间推到裕容龄那个年代,其实是不妥当的。我们中间经历了那么多年动荡不安的战乱和饥荒,以及文革时期对文艺界毁灭性的打击,六十年代以前的芭蕾底子可以忽略不计了。真正算起步的,其实应该是从改革开放开始,从越来越多人能吃饱了撑的开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艺术就是上层建筑的阳台,在你思考你的阳台怎么建得这么慢的时候,很多人还在想到底要不要建阳台呢。

总之,怎么算,我们国家的芭蕾也不过才发展了四十余年而已,我们还是给他更多时间,更多耐心吧。


最后,我还要为中国的芭蕾正个名,中国的芭蕾舞者并不是比不上国外的芭蕾舞者。

其他国家学习芭蕾的人口基数相当庞大,他们有大批的中低层学习者垫底,在优秀比例相同的情况下,当然是他们优秀的人数比我们多了。

进入21世纪后,中国本土培养的舞者,在国际大赛上摘金夺银已经屡见不鲜了。能力达到参加国际比赛、进入世界著名芭蕾舞团标准的人很多,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如愿的也很多,其中大多数是因为资金问题。很多外行人觉得,只要能力到位、被舞团总监赏识就可以进入国外舞团,只要实力够硬身材比例够好就可以被世界著名舞校录取,但其实如果你身后没有财力支撑的话,在国外活三个月都困难。

不过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芭蕾教育其实是有些落后的,我个人认为,比如教师缺少解剖知识,轻视文化科目教育,教学方法单一、固化,等等。当然,种种弊端其实都和社会环境是相呼应的,你在芭蕾界看到的弊端,你在其他圈子里一样能看到,而且能顺藤摸瓜追溯到形成这些现象的根源。所以还是需要国家发达了,芭蕾才能自然而然地向好发展。

就一句话,努力耕耘,耐心等待。

鲁迅《未有天才之前》:所以我想,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花木非有土不可,正同拿破仑非有好兵不可一样。然而现在社会上的论调和趋势,一面固然要求天才,一面却要他灭亡,连预备的土也想扫尽。

知乎用户
芭蕾(ballet)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睡前隨意答,之後可能再繼續補上。

前提:我是作為外人看中國的芭蕾發展,不客觀,也絕對不全然對,答題的目的主要還是交流交流。

咱先不說中國舞者是不是比不上歐美舞者,審美問題,很難有所定論。但,我覺得以花開的繁不繁盛這一點來說,問題就出在,中國的層層篩選太早了。

10歲(甚至9歲)就考學,只有那麼一點點的人可以接受到極有系統的芭蕾訓練,一年再怎麼樣,出來的畢業生也就這麼多。大家基本上是一個模子,一個套路印出來的。專業跟業餘之間的跨度極大,不反對專業學校外也有很棒的舞者,特長生也有很不錯的,但終究,在中國這個環境中,沒有考上特定的舞校/附中,有的資源跟大家對你的期待和照顧都有所不同。

反觀歐美,尤其是美國(不好意思,我挑我熟悉的說說),真正的窄門在18~22歲這段時間,在此之前,大家幾乎是平等競爭,條件不是唯一,誰練得多練得好,誰熱情燃燒的久,誰比較不放棄,撐的到最後窄門前的都受過很多不同的薰陶 -- 文化課要全顧(絕大多數的芭蕾學校不負責12年義務教育),至少經過兩個舞校,不同老師們的培養。可能參加過一些比賽,從12歲開始就每年有不少甄選的機會,還有最重要的,多數人都失敗過,然後還是決定要走舞蹈的路。很多人可能在中國完全跳不了舞,但卻因為環境跟人文的多元(大家背景不同),身體條件不同,優缺點變異大,加上國際化較深(與國內外互動極多),反而擦出更多的火花。

芭蕾,不單單只看身形,或是看技巧,當然,兩者都有自然是最好,但還有很大一部份的表現力需要由內涵來撐著。內涵,基本上是一年年的累積,是經驗,是素養,是舞者內心世界。當環境開放,刺激多,除了會激勵舞者加強基本功外,也能讓舞蹈的底氣更深層更豐富。

我倒不會覺得中國舞者輸人一節,有很多中國舞者挺驚豔的,但也挺期待有更多中國學生可以學到正統的芭蕾,就算不是在專業校,也能擁有同樣的教導跟資源。這樣,就算舞者沒有變多,但觀賞的人多了,談論的人多了,或許也能帶動整個芭蕾圈更活躍些.... 更不用說在國外這麼多中國學子,或許也能找找學校上上課。

莫纳什大学 教育学硕士

我是个纯纯门外汉,只说一点点自己的亲身经历。

我的妈妈,突然对形体很着迷,然后她就报班,跟着老年舞蹈老师学芭蕾。

她的衣服,鞋子都是在某宝买的。本来也就是个业余爱好,也就没花多少钱的,日常练习够用就行。

后来她跟我爸来澳洲过新年,我们去了这边最大的购物中心(其实跟省级购物中心没法比,因为澳洲人少)。

底下一层有个专门卖芭蕾舞相关的商品的店铺。

我妈妈就像个在糖果店门口的小姑娘,眼睛亮晶晶的不敢进去。

我说我带你进去转一转,不买也行,咱就当长长见识嘛。

进去之后,我妈妈就肉眼可见的紧张和兴奋。做了这么多年老师的她,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妈妈这个样子。

店员人特别好,直接问是买给谁的。我说是买给我妈妈的。然后她就没有那种特别夸张,特别吃惊的表情,就很自然的说,哇,那你练习多久呢?需要看衣服,鞋子,还是别的。

这里的意思是,店员并没有因为我妈妈这么大年龄学习芭蕾而感到很不可思议,也没有很鄙视,她的语气里是有点惊喜,但是没有特别吃惊。
因为在澳洲,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我妈紧紧的拉着我的手。我说我们是第一次来,也是我妈妈第一次出国,就是想看一看。

店员表示理解,然后让我们有需要叫她,还让我们玩的开心点。

后来我妈妈试了一件那个连体衣,我不知道具体叫什么。一上身就说特别舒服,就是每块肉能感受到的压力是差不多的。

不像国内的紧身衣,感觉全身都被包裹。

而且很神奇的是,我妈妈有小肚子的。穿上之后就没了,而且她说也没有觉得像那种塑身衣一样很勒。做动作也很舒服。

她在试衣间里,还遇到一个和家人一起来买衣服的小姑娘,大概六七岁。那个小姑娘还跟我妈说,你看上去很漂亮。

原话:you look so beautiful.

然后给我妈做了一个芭蕾舞的谢礼动作。(我不懂啊,我觉得是啊)

我妈还模仿她,回了一个给她。就像一大一小两只天鹅的问候。

我妈还想买一双芭蕾舞鞋,但是买那个需要预约。因为要试很多双鞋子。店员说,因为每个人的脚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能只按大小推荐鞋子。

里面有专门的人,带你一双一双的体验不同的舞鞋。直到找到一双最合适的。

但是当时,我妈一看最早的预约也要两个小时以后。她怕麻烦到我,就没有弄。

这件事也成了我最大的遗憾,我一直都在自责,如果那时候坚持一下,她也许会有更合适的鞋子,也会更加开心。

最后我们只是买走那件,她最喜欢的紧身衣,没有买鞋。

后来,我妈妈的同事得知这件事之后,来找我,让我帮忙代购一双芭蕾舞鞋,她说她女儿练习芭蕾舞之后,一直都觉得鞋子很痛,不舒服。网购,海淘了很多次,但是一直没买到合适的。

她可以拍照片给我,把女儿脚的数据给我。

我说我也无能为力,因为鞋子不是靠数据就能算出来的,要自己过来试一试的。实在不行,找一个线下的芭蕾舞店试一试,可能会找到的。

但是那个阿姨说,之前去过几个,但是没有找到。

我是一个妥妥的门外汉,我对芭蕾真的一窍不通。但是作为一个消费者来说,我觉得如果有多几家这种专业的芭蕾舞店铺,让芭蕾舞者可以穿的更舒服,也许我们会有更多优秀的芭蕾舞者吧。

试图用狗橘照片,骗粉

2016.2.24更新

在这个问题的其他回答中,

廖艾瑪

的答案也很中肯。她从一个有意义的角度着重展开,解释了问题所在。她提出“中国的层层筛选太早了”并对此展开说明,这正是对本答案中提到的“即使现在中国有不少家长鼓励孩子学芭蕾,多数也是从提高体态气质、增加升学技能加分项等实用角度考虑”这种功利态度的详细解释。

推荐看到本答案的人也阅读一下她的回答。

作为2月24日的一个补充更新,提供来自YouTube的古典芭蕾欣赏集锦:23 Wonderful Female Classical Ballet Variations《23部卓越女子古典芭蕾变奏》。这些来自各个舞剧的片段展示了古典芭蕾中精巧的舞蹈技艺。若侵权立删。

http://pan.baidu.com/s/1hrjYp4C

密码:cqmn

--------------------------------------------------------------------------

2016.2.1更新

最开始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说过【先大致说几句,如果更多人感兴趣就补图】。现在有几个赞了,为感谢捧场的知友,我放几张图进来吧。图文联系紧密,就不在文中一一标出哪些文字是配合图增加或修改的了。

所有图均来自相关芭蕾舞剧视频截屏,侵权请告知,立删。

多图 流量提醒

--------------------------------------------------------------------------

芭蕾艺术在欧洲有几百年的文化积累,萌芽于意大利地区(当时还没有统一的意大利国),成型于法兰西,扬名于俄罗斯。法王路易十四在法国王权鼎盛时期为芭蕾定下基础,保持至尊地位直到20世纪初的俄国沙皇及其贵族们又为古典芭蕾的精致完善提供了肥沃的经济和文化土壤。这些都注定了古典芭蕾是一种具有深厚欧洲贵族人文气息的艺术,无论是对于欧美还是中国的劳苦大众,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保持着遥远的距离。

提起芭蕾,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穿上白裙翩翩起舞的扮演白天鹅舞者,这形象来自俄国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实际上1877年2月在莫斯科首演的《天鹅湖》应该算是相当近现代的芭蕾舞剧了,在那之前一两百年的时间里,正如上文所说,法国才是芭蕾艺术最繁荣的地方。具有完整独立的舞剧情节者,如18世纪末的前浪漫时期芭蕾《关不住的女儿》虽然用舞蹈讲述了平民百姓生活中的故事,但从舞蹈技巧、舞者衣着到舞台布景都有着强烈的古典传统感。举下面这个版本《管不住的女儿》中两三个片段为例:

有一点要预先说明,这个是2012年7月巴黎歌剧院排演的版本,和200多年前最初的版本有区别,但仍然足以用来举例。

在舞剧开头,背景布置按欧洲农村的环境来,女主角手中拿着的舂米(?)道具也模仿当年的样子。女主角的长裙、男主角的长袜和套裤都至少部分地再现了那一时期欧洲人的衣着(当然,从那时农民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衣着肯定是美化过的,没钱的贫民不会这样穿)。

接下来是全剧中一段比较著名的围绕粉红缎带的双人舞,一般舞剧评论会说这里的缎带象征了他们的感情和幸福等等之类。我们先把这些表达内容放到一边,看表达方式,男女主角的舞蹈姿势都是高度规范化的,整段双人舞由许多古典芭蕾中的特定动作舞姿组合。这些舞姿名称神马的我就直接引用百度百科:

传统的古典芭蕾技术建筑在外开、伸展、绷直的审美基础之上的。它包括:脚的5种基本位置、3种基本舞姿:如阿拉贝斯(arabesque)、阿提秋(attitude)和伊卡特(ecarte);腿部技巧:各种巴特芒(battements)--包括腿的伸展、打开以及ronddejambo(腿的划圆圈)等;各种幅度和舞姿的跳跃;各种旋转;击腿技巧;各种舞步和连接动作;女子的脚尖舞技巧;双人舞的扶持和托举等技巧;以及泼德布拉(portdebras)等。

在全剧接近结尾处的另一段双人舞,没有辅助道具。双方在一起的配合舞姿是不是有些眼熟,特别是女主角的姿势?这样经典的双人舞配合在其他许多的芭蕾舞剧中都可以见到。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欧美的社会阶层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欧洲文化也受到质疑,被有区别地予以扬弃。现代芭蕾艺术形态在这几十年里摸索成型,更注重以抽象的肢体动作表现出难以言传的心绪和感受。以往古典芭蕾的复杂舞台布景和绚丽服饰消失了,空荡且有灯光聚焦的舞台上,更贴身简约的服装让人们更多关注舞者的肢体语言。

对于现代芭蕾,为了让举出的例子更有亲和力,以网上流传的Polina Semionova独舞《最后一天》来做说明。你也可以把下面的内容看成【菜鸟版·手把手教你欣赏现代芭蕾】。

这段3分钟的独舞视频开始时舞者的姿势是这样的:

衣着比较随意,除了舞蹈动作必需的足尖鞋之外其他服装都没有什么刻意的选择,只是颜色搭配比较和谐而且衣服不会拖沓妨碍舞者动作。但开始时Polina Semionova的姿势看似随意,实际上经过了精心编排,肢体语言表现出蛰伏中的生机和活力。

接下来舞者缓缓起身,注意她表情和肢体动作的完美配合,那是初醒时茫然无措的神态。手指姿态的细节请参考古典芭蕾中的基础手位动作,也就是古典芭蕾中表现美的细节得到保留。(顺带赞一下Polina Semionova的功力深厚)

ad4f09d043d7d59c107e2c36f4078429_720w.jpg?source=1940ef5c

要开始探索新的生活,这段舞蹈动作更多从现代舞中融合了各种元素,Polina Semionova的表情仍然恰到好处

e550a85fe8ef93aed7456d52683175f6_720w.jpg?source=1940ef5c

大幅度舒展肢体的动作愈来愈多地出现,在这里张开的双臂没有标准芭蕾动作那种圆润柔和的感觉,更多是现代舞动作在伸展中强劲地表现张力这样一种感受

a2a0ca2748a2342cbddd95038e73aa48_720w.jpg?source=1940ef5c

一些经典的芭蕾动作还是会被发扬,比如这个形态略有变化的阿拉贝斯

e882fb2509feb6574bbdd549f39629e5_720w.jpg?source=1940ef5c

而一些从现代舞蹈动作发挥而来的舞姿在古典芭蕾中就几乎找不到可以类比的例子了,比如这里立足尖后退行走

e55767500a6b62136c276ca63ebb578b_720w.jpg?source=1940ef5c

还有在独舞后半段的高潮部分,舞者表现出激昂兴奋的情绪时,用这样的舞姿表现出来,动作相当坚决并充满力量感,用心在看的人会不由自主地感到振奋

ebe1abeb53e02a65df235548146a3149_720w.jpg?source=1940ef5c

在高潮部分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动作中再次看到阿拉贝斯。

答主对芭蕾艺术的了解也并不多,但即使是粗略的举出上面的例子,或许已经可以让我们感到:无论是欧洲贵族的古典芭蕾还是当代欧美文化界的现代芭蕾,它们都和中国普遍大众的文化审美有着相当的距离。即使现在中国有不少家长鼓励孩子学芭蕾,多数也是从提高体态气质、增加升学技能加分项等实用角度考虑,纯粹出于个人兴趣、爱好艺术、欣赏美这些角度去学习芭蕾的并不多。

所以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对于芭蕾艺术的成就意义不大——除非这十几亿人的生活质量都有了实质提高并且他们愿意拥有更充实的精神财富。艺术领域的成功并非像体育奖项那样靠国家体制化的训练选拔就会取得的。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