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做人,当如鸡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zE5MTUwNQ%3D%3D&%3Bmid=2650513456&%3Bidx=1&%3Bsn=496f1ec1e4e9795ffdd7fc525f6dd58e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做人,当如鸡

Original 基太郎 利维坦 2021-11-03 00:58
640?wx_fmt=jpeg
640?wx_fmt=jpeg
© JOHN TOWNER

利维坦按:



你最喜欢什么鸟?喜鹊、老鹰、鹦鹉、鸵鸟……当被问及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多数人恐怕完全不会想到鸡去。人类眼中,鸡有两面——作为动物的一面,以及我们更为熟悉的、作为食物的一面。与其他鸟类不同,鸡总会被视作一种按重量出售的商品,缺乏其作为鸟类动物的实感。因此当一只鸡表现出典型的鸟类行为,比如飞行(虽然不太远且看上去十分笨重)或是骑上树梢,常常会令人感到新奇。

T002R90x90M0000044cOQb1qovBJ.jpg

我们有一个新号可关注:利维坦行星Leviathan-2018

640?wx_fmt=jpeg

自达尔文开始的许多生物学家都会认为,地球上的每一只鸡,都是亚洲红原鸡的后代。这是一种胆小的丛林鸟类,白天小心游走在山林间,晚上睡在树窝上,被抓住的时候还会因为被吓出心脏病来,直接猝死。

问题在于,如此一种小怂鸟,是如何一步步征服世界的?我们又为什么要关心这个?

640?wx_fmt=jpeg
© Rudraksha Chodankar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在2019年的统计,全世界的“鸡数”在两年前就已经达到了惊人的259亿只,是陆地上数量最多的脊椎类动物,甚至超过了其他所有鸟类的总和。然而我们对鸡却并不了解,毕竟当我们见到它们的时候,大多已经芳香四溢了。

(www.statista.com/statistics/263962/number-of-chickens-worldwide-since-1990/)

刚开始的时候,人养鸡并不是贪图它们的丰腴肉体,而是为了培育出强大的“战斗鸡”来进行斗鸡竞赛。斗鸡的身上压根没什么肉,食之无味,弃之……不如拿来斗鸡。而这发生在至少5000年前

至于是谁开始带头聚众吃鸡的,这事恐怕得归责于中世纪的欧洲僧侣们,他们曾坚信鸡是一种鱼类。

* * * 

大约一千年前,欧洲的天主教会开始勒令限制信众们食用四只脚的动物,每年斋戒130天,希望以此抑制人的欲念,升华灵魂——但是鸡只有两只脚,这使得修道士们有了空子可以钻。

至于把鸡视作鱼类的先进思想,则由中世纪著名神父托马斯·阿奎纳提出:“鸡最初是水生的,因此也是一种鱼类。只要我们能在斋戒日吃鱼,我们就可以吃鸡。

640?wx_fmt=jpeg
中世纪欧洲人烤鸡盛况。© dye

前有秦丞相赵高指鹿为马,后有神学家阿奎纳指鸡为鱼,瞧瞧不吃肉都把人逼成什么样了……

修道院对于鸡的奇特认知转变成了对鸡肉的热情,吃得越多,养得也就越多。有证据表明,对“双腿鱼”迅速激增的群众需求,似乎催化了鸡基因的进化——一种名为“TSHR”的基因突变使得鸡们长出更多的肉,产下更多的蛋。

但相比于过去的两百多年里发生在鸡身上的事情来说,这根本不算什么。

* * * 

当时的欧洲人虽然会昧着良心吃鸡肉,但鸡肉始终未能在贫穷的中世纪普及开来。直到19世纪中期,英国人们迎来了最高阶的养鸡专业户——维多利亚女王以及她的丈夫。

640?wx_fmt=jpeg
维多利亚女王的豪华鸡舍,1850s。© collectorsweekly

一方面,他们所引发的热度将珍贵鸡的价格炒到350美元一只(相当于今年的12000美元),但另一方面,也是他们对鸡的热爱,使得价廉物美的鸡肉成为了国民餐桌上常见的食材。

得益于女王对鸡的喜爱,普及开来的鸡也远渡重洋到了美国,然而随后发生在美洲大陆上的经济大萧条与二战却限制了人们对于鸡的使用方法。

尽管当时的美国政府鼓励人们“为国养鸡”,以期能将珍贵的牛肉等蛋白质送到前线,但人们宁愿让鸡尽可能地多下蛋而不是吃它们的肉,以求在不牺牲鸡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从鸡身上获取蛋白质。

640?wx_fmt=jpeg
战时美国号召人养鸡的海报。© common

彼时的鸡肉只是鸡蛋的副产品,二战前的美国人如果想吃鸡,很多情况下都只能等着那只鸡不再下蛋。

但是二战结束之后,就没有任何因素可以阻止人们吃鸡了。

* * * 

1944年夏天,由美国农业部牵头,美国最大的家禽零售商A&P食品连锁公司主办的“明日之鸡”大赛正式打响。大赛旨在培育出一种“鸡胸肉厚到能像牛排一样切”的肉鸡,已满足即将到来的战后肉类消费潮。

640?wx_fmt=jpeg

鸡评委团正在检查参赛鸡的肉质。© NCSU

就像是曼哈顿计划汇集了科学家、工程师、政府官员来共同揭开原子的奥秘一样,明日之鸡大赛吸引了各方才干共创辉煌明天。这或许是有鸡史以来发生的最重要的一件事,也是彻底改变鸡命运的一件事。

评选结果公布的那天晚上,主办方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彩车大游行。一名头戴皇冠、身着白衣、面容姣好的金发女子以“明日之鸡女王”的冕号端坐宝座,跟随着游行人群向四周的人致以甜美而又端庄的微笑。

640?wx_fmt=jpeg
© Shiloh Museum of Ozark History

这场庆典不仅仅是为养鸡户们或是冠军鸡而举办,更是为了一种新经济:明日之鸡即将成为市场上具有统治地位的肉类,它们比牛肉便宜,比猪温顺,只为自己代言——而非沦落为无法下蛋之后干瘪瘦柴的尸体。

这使得我们今天吃到的鸡,无论是生长速度还是体型都是工业化前的足足两倍。时至今日,由当年的获胜鸡苗所培育出来的鸡已经遍布全球各地的超市与厨房,我国养殖的鸡有半数以上都跟冠军鸡有着基因关联。

640?wx_fmt=jpeg
一只五周大的现代肉鸡(下),与它六周大的红原鸡祖先(等比例,上)对比。© Bennett et al/Royal Society

* * * 

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其他食物——肉类、奶制品、谷物、水果或是蔬菜——能够在数量和规模上有像鸡一样迅速扩张的先例。

鸡深刻改变了人类的命运。虽然一提到鸡,现代人的首要印象总是热气腾腾、汁水满溢的各种美味,但是鸡对人类的影响,远不止被做成食物这一种

在19世纪以前,鸡被世界各地的人视作各式各样的神灵、伙伴、药物,以及宗教和魔法仪式的焦点。和巨石阵一样,鸡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只是人们很少注意它们。

据说两千五百多年前,在路边掐架的两只鸡曾经改变过世界文明的走向。当时雅典将军忒米斯托克利斯(Themistocles)奉命率军迎战入侵的波斯军队,而后者有着压倒性的战力优势。

640?wx_fmt=jpeg

受鸡鼓舞的雅典将军忒米斯托克利斯。© Euston

然而在行军途中,将军却被那两只掐架的公鸡吸引了注意力:“你们看这些鸡,他们不为自己的神灵而战,不为祖先的荣耀而战,不为荣耀不为自由,也不为保护自己的后代免受侵犯,他们只是单纯地不想输给对方。

将军这番“做人当如鸡”的解读让士兵们大受鼓舞,击退了侵略者;更多的希腊人也因此受到鼓舞,击退了更多的侵略者。两只路边野战的公鸡,对人类文明有着无法估量的巨大影响。

人类文明自然没有忘记那两只鸡的功劳,我们以油炸、煲汤、炭烤等多种形式纪念这种生物。那两只公鸡如果泉下有知,想必内心极为复杂。

640?wx_fmt=jpeg

印度节日上的斗鸡表演。© Anupam Nath/AP

* * *

传说是真是假不得而知。但千百年来,鸡早已交织进人类文明当中,密不可分。从古希腊战士眼中的“只为自己而战”,到东西方神怪故事中“驱邪避凶”的特殊效用,鸡以高昂的姿态始终活跃在人类文明当中,被视作积极力量的象征。

埃及人会在神庙里悬挂鸡蛋,以祈求神灵保佑河水充沛;古巴比伦人会用碎陶片拼凑出二维鸡的马赛克图腾,粘在自家的外墙上作为装饰;9世纪的教皇尼古拉斯一世曾颁布敕令:所有教堂的屋顶上都应该放一个公鸡的形象,以此纪念彼得三不认主的故事,因此直到今天人们还会看到教堂尖顶上立着公鸡样子的风向标。

640?wx_fmt=jpeg
(就是觉得这只鸭特别好笑,该图与本文内容无关。© Ross Sokolovski)

生活在广袤非洲大陆的约鲁巴人坚信鸡是他们的创世之神。在约鲁巴人口耳相传的历史中,全人类的祖先 Oduduwa 被神派遣到世界上的时候,带来了一些泥土、一颗棕榈树的种子,此外便是一只公鸡。

泥土被放置在水中,公鸡用爪子扒拉泥土,形成陆地,棕榈树的种子被种了下去,长成了一颗有着16条分叉根部的大树,最形成了最初的16个国家。

640?wx_fmt=jpeg

© legit

* * *

古罗马人虽不至于崇拜“鸡神”,但却认为鸡的行为是一种“神谕”,神灵会借由鸡的肉体给出答案。

古罗马大军出征时总会带着一群鸡——倒不是怕饿肚子,而是希望鸡能指条明路——他们会在临战时仔细观察鸡群的状态,如果鸡们胃口极好,一出笼就忙不迭享用食物,则意味着胜利在即。反之,如果鸡们只顾着咕咕咕或是拍打翅膀,则会被视作不利的预兆。

640?wx_fmt=jpeg

描绘古罗马人用鸡占卜景象的浮雕。© public

西塞罗(Cicero)在他的《论神性》一书中记载了发生在公元前249年的一件事。当年古罗马海军即将与迦太基人展开大战,但是古罗马人的鸡却毫无胃口,愤怒的执政官直接把鸡们丢进了海里:“饭不吃的话,水总是要喝的吧。”

这就很有意思了。东方语境中的算命,算完之后往往都有“如何改命”的教程。从烧香拜佛到请物念咒,要是哪个街头卦人给你算了一卦之后却不告诉你如何趋吉避凶,那是职业素养不达标。

但是西方语境中的“命运”,往往是指某些不太好的事情,即“fate”,从俄狄浦斯到帕尔西斯,都诠释着一种逃不开躲不过的悲剧,不是人类意志所能挑战的命运。

西方卦师只管算命,不管改命。跟鸡杠上的这位古罗马执政官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着“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王霸之气,可谓时代英杰。

结果呢,古罗马人很快败给了迦太基人,93艘战舰被击毁沉入大海。回去之后,这位放了鸡汤的执政官也因亵渎神明而受到了重罚。

不过,古罗马人可能是当时世界上最热衷于吃鸡的民族了。他们会用泡过牛奶的面包饲养鸡群,以期口味鲜美。古罗马甚至有一项法律规定每餐只能吃一只鸡,当局并不希望公民因放肆吃鸡而引发追崇奢靡的不良风气。

640?wx_fmt=jpeg

古罗马大型吃鸡现场,地面洒满湿垃圾。© wiki

但可能正是为了应对这样的法规,罗马厨师推行了阉鸡的做法——去势的公鸡体型几乎能翻一番。更有罗马美食家阿皮基乌斯(Apicius)洋洋洒洒贡献了17种鸡肉食谱,其中还包括鸡胗、鸡肝、鸡睾丸以及鸡屁股的料理方式。

言归正传吧。不然又该说饿了。

* * *

在诸多家养动物中,鸡似乎是唯一有报晓习性的生物。这一特殊属性也被赋予了许多神秘色彩。比如关于犹太神秘主义的书《光辉之书(Zohar)》认为,公鸡在清晨的鸣啼是因为看到了某种神迹。

还有一些圣贤会把鸡啼视作圣殿官员的声音,这个声音在召唤所有的祭司、利未人和以色列人赶紧该干嘛去干嘛,因此希伯来语中的“gever”一词除了有“强壮的人”的释义,也会用来指代公鸡。

而在波斯人神秘的拜火教信仰里,公鸡是光明与神圣的象征。虔诚的拜火教信徒“将会有一只公鸡帮助他避开邪灵”。在拜火教看来,雄鸡报晓的行为被视作精灵对人间的暗示:黑暗即将败退,而属于光明的胜利就在眼前。

640?wx_fmt=jpeg

早在公元4世纪,中国大陆上就已经出现了拜火教的踪迹。图为山西太原出土的一幅6世纪石棺雕饰画,其中能看到拜火教与佛教杂糅的印记。

雄鸡报晓的行为也受到了我国古人的欣赏。汉代学者韩婴早早地提出“鸡有五德”的说法:头上戴着鸡冠,文也;爪子雄劲有力,武也;敢于战斗,勇也;有吃的会招呼同伴一起享用,仁也;最后,公鸡守时报晓,更是个值得信赖的表现。

文、武、勇、仁、信五种德行具备,做人当如鸡。

都市人已经很难听到正经的鸡鸣了。但在农耕社会时期,人们以鸡啼作为警钟开始一天的劳作,公鸡也因此被视作勤劳、致富的象征,被印在了最常见的生活用具——碗的上面。

640?wx_fmt=png

这种被亲切称为“鸡公碗”的餐具最早出现在明朝,深受王公贵族的喜爱。尔后也像许多东西一样飞入寻常百姓家,在今天则多见于港澳地区甚至东南亚。有人统计,鸡公碗曾在多达15部TVB剧中反复出现,号称“TVB第一道具”。而在星爷的诸多电影中,鸡公碗也是功不可没的最佳配角。

比尔·盖茨曾在自己的博客中表达过对鸡的喜爱,其理由是对“鸡的抗贫潜力感到兴奋”。作为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蛋白质,鸡肉确实能够满足无数家庭对于营养的需求。而除了解决物质需求,鸡也是寄托以人类精神诉求的图腾。

鸡公碗上粗犷生猛却又浓墨重彩的简单几笔,既勾勒出栩栩如生的公鸡形象,也暗含“勤勉自律,发家致富”的好运寓意。

最近,“贪玩”的潮流品牌 INITIAL 携手香港第一家手绘瓷器厂——香港粤东磁厂重新设计了一套鸡公碗餐具,希望借此诠释当代少年郎们的时代精神与不变的生活愿景。

<  轻戳视频,撸点“鸡”味  >

粤东磁厂创立于1928年,见证了近百年的港粤文化变迁,早已成为香港乃至广府和客家文化集体回忆的一部分。传统工艺与新世代创意的碰撞,一直在发生。

戴着墨镜叼着雪茄,奔走在碗沿的大公鸡透着一股俏皮又复古的“痞味”,与憨憨的米虫图案相得益彰,诺大的“cheers”既增添动感,又让人感到身心振奋。对于一切开心不开心的,想做不敢做的事情,鸡公告诉我们——

怕咩!干就完了!

640?wx_fmt=png


除了「鸡公碗」套组之外,INITIAL 还特别推出 Capsule「户外捉鸡仔」系列服饰,通过对公鸡元素的玩味二创来传递新世代人与传统、土地之间的情感连接。

640?wx_fmt=png

毛衣款应用了丝、绒、纱三种不同质感的材质,以特殊的针织记忆巧妙融合,上学上班、户内户外,处处皆宜。

640?wx_fmt=png

Oversized针织外套上,出挑的色彩将「户外捉鸡仔」图腾玩出了新的花样,丰富的实验性设计理念与各式娃娃领衬衫都能相得益彰。

在服装这件事上,确实没有什么不可以。

640?wx_fmt=png

在这个冬天,陪伴你的不仅仅是一件绒毛般柔软、鸡汤般温暖的单品,还有鸡公碗所承载的新旧融合,以及——最重要的——鸡身上所饱含的精神力量。

去实干,去奋进,去冲撞,去重塑。

美好生活,从鸡开始。

640?wx_fmt=png

文/基太郎

校对/忽必烈

本文基于创作共享协议(BY-NC),由基太郎在利维坦发布

文章仅为作者观点,未必代表利维坦立场

640?wx_fmt=gif
640?wx_fmt=jpeg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640?wx_fmt=jpeg640?wx_fmt=jpeg

640?wx_fmt=gif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