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危险的“人肉搜索”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190515/china-privacy/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观点

危险的“人肉搜索”

AUDREY JIAJIA LI2019年5月15日
merlin_139120416_69e740e2-40f4-47ac-a0fb-e1468b6cba7c-master1050.jpg Bryan Dento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大约10年前,当社交媒体出现在我的国家时,我的同事和我很兴奋。在这个空间里,像我这样的中国人能够分享一切我们想到的东西,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到我们对公共事务的坦率观点。当时,对于“围观改变中国”这句名言所带来的可能性,我们都天真地保持乐观。
但事情并非是那样。近10年后,当谈到敏感的公共话题时,社交媒体上愈发蔓延的沉默是压倒性的。我们中的大多数人现在都避免发布可能引起争议的事情。这部分是因为审查制度的加强。但也是因为一种被称为“人肉搜索”的现象——即有意地集结互联网的力量,对抗那些被视为对公众利益有害的人。这种现象以它特有的方式造成了寒蝉效应,其影响并不亚于审查。
这个词语听起来让人心里发毛——事实也的确是这样。“人肉搜索”都是在惩罚那些网络空间群众认为值得公众关注和鄙视的人。它实际上就是要用众包的形式,把那些本来匿名的人的真实身份揭发和传播出来——可以称之为具有中国特色的doxxing(恶意收集个人信息)。
这种搜索能深入挖掘各类领域,比如人们的行踪、情爱关系,甚至是他们亲属或密友的详细信息。一旦被这样的行动盯上,他们的生活和事业可能会被毁掉,甚至人身安全有虞。
2000年代末这种现象在中国出现时,通常有着明确的道德目标。早期案例之一是一个在网上发布虐待动物行为的女人——其中包括用高跟鞋踩死一只小猫——在全国激起了公愤。
这种做法很快就被一些人用来曝光涉嫌腐败的地方官员,他们铺张浪费,或者至少是缺乏公众意识。例如,2012年,陕西省一辆公交车发生撞车事故,造成36名乘客死亡,一名男子在事故现场露出笑容的视频被拍了下来。互联网上一片愤怒。很快,这个人的名字和职位,连同他昂贵的名表、皮带和眼镜都遭到曝光,这些都不符合他本应微薄的政府工作收入。社交媒体用户给他贴上了“表叔”的标签,他最终被解职。
当时一些人认为,在一个司法体系难以实现公正的社会,这种由公民驱动的搜捕作为一种临时的、自下而上的法治形式发挥了作用。这或许是唯一的方法,可以让普通中国公民对政府官员的放纵行为进行某种监督。
但这类准司法活动很快平息下来。潜在目标吸取了教训,开始保持低调。同年晚些时候,政府开始推行自己的反腐运动,这意味着官员们对任何可能暗示奢侈生活方式的东西都变得更加谨慎,也意味着政府不再容忍官员的不当行为在官方媒体之外遭到网民自发曝光。
因此,近年来,人肉搜索在中国往往与极端民族主义联系在一起。如今义务警员在网上搜索评论,寻找任何不爱国的迹象。除了人肉搜索,这种活动现在还有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名称:“扒皮”,字面意思是“剥掉皮肤”,也就是曝光。
最引人注目的例子之一发生在2017年夏天,当时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来自中国的学生杨舒平在毕业演讲中把中国的空气污染和言论自由限制相提并论。
她马上就成了人肉搜索的目标:官方媒体将她描述成不爱国的叛徒,一心给祖国抹黑;愤怒的网民则把关于她的一切能找到的信息都发布出来,包括她在中国的家庭住址。社交媒体上出现了死亡威胁,还有一些难以证实的传言称,一些社交媒体用户甚至去了她父母家。杨舒平最终道歉,并删除了她在微博上的所有帖子。
在最近的例子里,今年3月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Ethiopian Airlines)坠机事件的受害者,一个年轻的中国女人,出人意料地成了攻击目标。在她不幸去世后,人们对她的恶意似乎结合了民族主义与阶级仇恨:她发布的照片显示她可能来自一个富裕的家庭,还有传言说她有一个外国男友。
社交媒体用户搜出了她的微博账号,弄清了她上的是哪所学校,并且传播她的旧照片。“当我看你住着几千块钱一晚的酒店,每天锦衣玉食,看个长颈鹿要去而且马上可以去非洲肯尼亚的时候,虽然我不会幸灾乐祸,但也绝对同情不起来。”“一个评论者写道。另一个人写道:“祖国那么大,不够你度假的吗?”
我并不是说所有目标都是无辜的。在某些情况下,数万名动员起来“纠错”的互联网用户是出于正当动机。然而,无论这种可疑的行为是否涉及炫富、据称不爱国的政治观点或昂贵的度假,社会都需要考虑,有多少(如果有的话)公开骚扰或隐私侵犯是正当的。
我曾经也是一个有什么说什么的社交媒体用户,拥有不少关注者,也曾经遭受过网络暴力。我收到过大量的人身攻击和恐吓照片,不过还不至于可怕到人肉搜索。所以后来我选择低调行事,在社交媒体上保持相对沉默,这绝非巧合。不只有我一个人这样:越来越多的人害怕网上那些狂热的义务警员,只能和家人与密友谈论非正统的政治观点或者个人生活的琐事。
以前,人肉搜索基本上不受法律约束,直到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宣布,根据侵犯和散布个人信息的严重程度,可对违法者处以徒刑。然而,这项规定是否会像限制“传谣”那样,仅仅是选择性地惩罚那些当局不喜欢的人,目前还有待观察。
我们不能指望这种义务警员制度会让中国社会变得更好。我们应该建立独立的司法体系——这正是我们所缺乏的——而不是互联网上以伸张正义为由爆发出来的愤怒、公开羞辱、大规模恐吓和民粹主义复仇。网络霸凌也不能带来真正的爱国主义。
每个人的隐私都应当受到保护,即使是道德上存疑的人,因为隐私和言论自由就像硬币的两面,彼此都需要对方才能茁壮成长。一个极度渴望言论自由的国家,最不需要的就是自命正确的公众帮助有关部门审查言论。

李佳佳(Audrey Jiajia Li)是一名非虚构作品作者和记者。

翻译:纽约时报中文网

点击查看本文英文版。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