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希望从此,你能记住周火生这个名字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TI0MDU3NDYwMQ%3D%3D&mid=2657243571&idx=1&sn=4e58e6deb4d63dbfd0fe67cd6e0a361d&chksm=7a58ac554d2f25435343e74e7bf18d3fa003bce36686bcb05b4a81998010630dfa94158fbd64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希望从此,你能记住周火生这个名字

央视新闻 2022-02-17 14:12
640?wx_fmt=png
2月14日这天,88岁的周火生走了。你也许没有听过这个名字,但在大别山腹地革命老区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他是家喻户晓的“希望老人”,过去20多年,他曾带着助学款“百次进山”,坐火车、转汽车、走山路,一次次为这里的孩子带来希望;在江苏省昆山市,几乎所有中小学都留下过这位老人义卖图书的身影,身形瘦削、体重只有八十多斤的他带着干粮、踩着三轮车,四处义卖筹集捐助款,将所得全部捐给贫困学生。20多年间,周火生为金寨捐资助学达48万元,发动各界爱心人士捐款、捐物合计1200多万元,资助了1300多名学生,许多山里孩子的命运因他而改变。如果你此前没有听过他的故事,希望今天之后,你能记得这个响当当的名字。

640?wx_fmt=gif很长一段时间,在昆山的街头巷尾、中小学校,都能看见这样一幅情景:一位身形消瘦的老人,头戴一顶鸭舌帽,穿一件白色上衣,自带干粮和水,踩着一辆载满图书的三轮车,上面挂着一面“义卖图书捐助希望工程”的小旗子。

640?wx_fmt=jpeg
周火生骑着三轮车去义卖图书  摄影/隋永浩这件事,他坚持了20多年,昆山的中小学校几乎被他走了个遍,而且每所学校都去过两次以上,先后4辆崭新的三轮车被他骑成了废铁。他就是周火生。在昆山,他被称为“希望骆驼”“希望老人”“昆山捐资助学第一人”,但他更愿意把自己称为“希望工程搭桥工”。周火生与希望工程的缘分,始于他即将从三尺讲台退休之际。彼时,他从报纸上得知位于安徽金寨县的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建成了,当即汇去了1000元。
640?wx_fmt=jpeg
周火生向希望工程捐款的部分单据1995年,退休后的周火生坐火车、转汽车、走山路,辗转600多公里,第一次走进了金寨县希望小学,“走进了大山,才真实体会那里的娃娃有多苦,有多想上学。”这个“第一次”,是往后一百次的第一次。自此,他与这所学校,与希望工程的连接愈发紧密,再未松开。640?wx_fmt=gif回到昆山后,周火生决定将全部心血和精力都放在为贫困孩子捐资助学上,他说:“我要把希望工程作为余生的生命工程!”周火生开始一分一分地节省,从衣食住行中,从日常开销中,省出了一笔笔“私房钱”,全部寄到大别山的孩子们手中。然而,他很快发现,和自己想做的事情相比,微薄的退休工资无异于杯水车薪。他想到了图书义卖的办法,为了降低成本,他总是到上海文庙市场批发图书,文庙市场离车站有点距离,老人舍不得几块钱的运费,经常是几个麻袋一条扁担,肩挑人扛运到车站。把书搬回昆山后,他又开始一个乡镇一个乡镇地走,到各个学校义卖,每天要走十几公里,后来身体实在吃不消,才在老伴的劝说下,买了辆三轮车。
640?wx_fmt=jpeg
为了助学,周火生节俭到了苛刻的地步。在2009年的一次采访里,记者曾描述过他在老人家里看到的场景:一间七八十平方米、贫寒简陋的房子,一大半都堆满义卖的图书,当记者踏进老人家里时,老人热情地招呼他坐,可尴尬的是,整个屋子里竟找不出三张凳子,于是老人笑着说:“你们坐,我站着就行了。”一身衣服至少穿了十年;吃饭一个烧饼就对付了;15块钱一晚的旅馆也舍不得住,硬生生在车站门口坐到天亮,用省下来的钱给孩子们买了100支铅笔;家里唯一像样的家电是一台儿女给的空调,用得很少,因为“太费电”……
640?wx_fmt=jpeg
老人的家中陈设简单这些“抠”下来的钱,周火生全部用来捐助山里的孩子。金寨县希望小学前任校长孙用奇说,当初周火生承诺要一直来金寨时,没有人相信,但现在没有人不相信。第一次之后,他又第10次、第50次、第99次……去到那里,老师和孩子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看到这位慈祥的爷爷。他每次来,带来的除了上万元助学款,还有希望。
640?wx_fmt=jpeg
后来,大家劝他不用来了,因为贫困生已经不多了,但他说:“哪怕还有一名贫困生,我都要来……”640?wx_fmt=gif2018年5月18日,周火生搭乘满载捐赠物资的大巴车再次前往金寨,这是23年来,老人的第100次助学之行。他说:“只要我还能动,我希望还有101次、102次……”昆山到金寨,23年,100次往返,总里程12万多公里。他终于累了,走不动了。
640?wx_fmt=jpeg
随着老人的身体每况愈下,他再没能去到他心心念念的地方。受脑梗后遗症影响,周火生的思维有时候不太清晰,也忘了很多事情,但他从没有忘记金寨。有一次,儿子拎着水果来看望他,他吃了一点点就把剩下的塞到床底下,说“要带到丁埠去,给孩子们吃”。丁埠,是金寨县南溪镇的一个村。还有一次,深夜十二点,他突然从床上爬起来,开始穿衣服、收包裹。护工问他想干啥,他说“要去金寨,天一亮就走”。也许,这是对自己做的事执着到深入骨髓了。
640?wx_fmt=jpeg
老人心怀天下的义举,也感动和带动了许多人,不断有志愿者加入到爱心团队当中。多年来,周火生爱心义卖的图书达15万册,为金寨捐资助学达48万元,各界爱心人士为金寨捐款、捐物达1200多万元,为1300多名学生点燃了“希望之火”。希望之火,燎原不熄。640?wx_fmt=gif今天,如果再去金寨县希望小学,会看到这样一幕:

穿过学校大门,宽敞平整的操场上整齐地铺着青砖,乒乓球台、篮球架一应俱全。正前方是一座5层小楼,楼体粉刷一新,楼里不时传出琅琅的读书声。这座小楼名叫爱心楼,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可容纳1200名学生。

它是2004年时,由周火生倡导,昆山一家企业和周火生共同募资,加上南溪镇政府和金寨县政府的支持,共同建成的。

640?wx_fmt=jpeg


640?wx_fmt=jpeg
图自/视觉中国


孩子们得到了更好的教育,飞得越来越高,过得越来越好,“希望工程第一粒种子在大别山深处的冻土里,破土成长为今天这样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这是无数像周火生一样关心希望工程,关心中国教育的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如今,老人的生命之火灭了,但他的爱心之“火” ,一定会“生”生不息!

图文/央视新闻《夜读》整编自

新华社、人民日报、扬子晚报

金寨论坛、昆山先锋+、剥洋葱people 等

在「留言区」用一句话送别老人吧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