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解析及对策建议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sino-manager.com/267823.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解析及对策建议

近些年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部分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脱节、职业规划教育的缺失等因素的影响,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的现象日渐凸显。“慢就业”大学生个体自身的成因主要是:1、传统和现代就业价值观的冲突;2、自我意识的冲突;3、个人意愿和社会责任的冲突。笔者从学生、家庭和学校三个层面出发提出了对策建议。

■文 | 高海燕

关键词:毕业生;慢就业;现象解析;对策

一、引言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可是,近些年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部分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脱节、职业规划教育的缺失等因素的影响,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的现象日渐凸显。所谓“慢就业”是指高校毕业生毕业而不就业,放缓求职步伐、推迟就业时间,在毕业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正式、相对稳定的工作,倾向于选择暂时游学、创业或反复应考等,依靠兼职或家庭提供经济支持而经历较长就业探索期的一种现象。

国内关于大学生“慢就业”的研究显示:一部分大学生是为了更好地做好就业准备、提高就业质量主动选择“慢就业”,如创业筹备、备考公务员等;一部分大学生是因为就业迷茫或者想着休整一段时间再做打算选择“慢就业”;最后一部分大学生确实是因为自身专业水平欠缺、心理素质较差等因素造成就业困难而被迫“慢就业”。学界对于大学生“慢就业”的现象主要持三种态度:一种是持批判态度,他们认为大学生“慢就业”是浪费了国家的资源,“慢就业”最后会变成“懒就业”、“啃老族”;一种持肯定态度,认为大学生“慢就业”体现的是一种理性的态度,是一种智慧;最后一种持中立的态度,他们认为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是否“慢就业”,如果选择“慢就业”,一定要有自己的正确规划。

二、大学生“慢就业”现象解析

大学生“慢就业”现象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宏观因素,又有微观因素;既涉及政治经济因素,又存在社会心理因素。从个体角度分析大学生的“慢就业”现象,“慢就业”大学生的个体成因主要是以下三种:

(一)传统和现代就业价值观的冲突。就业价值观一般是指大学生对自身的认知和对职业的评价,包括自我认知评估、专业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就业意识、职业规划、就业心态、求职准备和对职业的评价定位等,通俗的讲即“怎么选职业”。近几年的高校毕业生一般是“95后”或者是“00后”,他们的成长经历与“60后”、“70后”完全不一样。他们的父母亲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教育观念较为先进和民主,孩子们从小家庭环境较为优越,物质基础不缺乏,接受良好的教育,注重兴趣特长的培养。这些群体的父母辈的传统就业观一般是“追求稳定”、“结合国家和社会需要”、“先就业再择业”、“先要养活自己”。而“95后”或者“00后”们的就业观则很不一样。他们思想活跃,个性张扬;价值取向多元;物质条件丰富,就业需求层次提升。他们对于稳定工作的需求不如父母辈那么强烈,也没有沉重的养家糊口的压力,他们在求职时更加注重自我实现的需求,宁愿等待,不愿将就。个性化的特征也促使他们去尝试探索新兴时尚的职业,比如说:微商、网络写手、网络模特、网红、主播、游戏测评师等。

(二)自我意识的冲突。“95后”或者“00后”们因为生活范围相对狭窄,社会交往比较单一,缺乏社会的阅历,自我认识的参照物比较少,再加上父母的宠爱,所以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整体偏理想主义,不能很好地将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使得部分毕业生产生了“慢就业”现象。主要包括:1、过度追求“理想化”的职业。他们在毕业后,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追求理想。表现在:不断地尝试创业;反复尝试考公务员、考研、出国或者是考证;过高追求自己不匹配的职业;薪酬要求高,就业期望过高。2、迷茫心态下的从众就业或者待就业。大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如果没有很好进行自我职业地定位,对于未来发展比较迷茫,那么就会造成大学生选择遵循父母亲的意愿,去考取传统的理想职业(如公务员、教师、银行职员等)。部分大学生在毕业之后还需要一定的时间通过游学或者休息整顿,再好好考虑自己的未来发展。3、自卑、受挫能力差等不良心理素质导致的困难就业。有些自卑的大学生在就业期间缺乏主动性,缩手缩脚,遇到困难不愿付出努力,不愿意不断地去尝试就业导致“慢就业”。还有一部分大学生确实是心理素质较差,成为了高校、社会的就业困难人群。

(三)个人意愿和社会角色的冲突。“95后”或者“00后”们因为成长经历的特殊性,使得他们在择业时更加关注该职业是否符合个人的兴趣爱好,更加重视职业与自我价值的相关度,比较缺乏相应的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部分大学生有时不能理性地判断和评价自己的知识与技能、优势与不足,只是片面地强调兴趣爱好、个体发展,过分强调自己的意愿。他们因为有了父母亲物质条件的支持,再加上他们对于“自我实现”的追求,使得他们在择业时宁愿让自己闲置一段时间,也不愿意去将就他们不感兴趣的工作,不能及时地承担他们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

三、大学生“慢就业”对策建议

(一)学生层面

对于大学生来说,一是要尽早地确立人生理想。在大学四年期间,及早地做好就业准备和职业生涯规划。二是要理性认识自我,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大学生要能通过他人反馈、社会比较、就业尝试结果、自我反省等方法理性认识自我,能比较客观地判断和评价自己的知识与技能、优势与不足,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性格特征,选择就业的方向。大学期间,要认真努力学习,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考取相关的职业证书,提高自身的专业竞争能力。三是要合理追求“理想化”的职业。给自己设定一个追求“理想化”职业时间,不要过多的把时间浪费在不合理的就业期望上。及时调整就业期望,逐步实现人生理想。如果选择“慢就业”,一定要有自己的正确规划。

(二)家庭层面

对于家长来说,一是要理性认识自己孩子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性格特征,优势与不足;二是要帮助孩子客观评价自我,尊重孩子的职业选择;三是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帮助孩子在大学期间及早地做好就业准备和职业生涯规划,要认识到“行行出状元”,不要局限在公务员、事业单位等狭窄的职业范围内。

(三)学校层面

对于学校来说,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全过程就业。高校要建立全过程就业的理念,从招生、培养、毕业指导等各个环节入手,实施大学四年培养全过程的就业指导工作。应把就业工作前置,依据四个年级的特点和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内容和指导方式,编制全过程职业指导课程体系;要把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渗透到大学生的新生入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校园文化、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方面。让非毕业班学生及早地做好就业准备和职业生涯规划。

2、提早研判。高校在非毕业班日常教育工作中,要提早进行就业摸底,开展职业、心理方面的测试,提早建立就业工作台账,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运用大数据技术,综合学生在校的表现,对于可能“慢就业”的学生,能及早地进行科学研判。

3、分类指导。在非毕业班时期对可能“慢就业”的学生进行分类,包括①考研、考公务员、考证型;②创业筹备型;③就业迷茫型;④因心理状况、专业能力较差等无法顺利就业型;⑤其他原因暂时不想就业型,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对于前两种类型要加强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达成他们的理想。对于后三类学生,高校要合理安排辅导员、职业指导师、心理咨询师、专业导师等人员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建立帮扶台账,根据这些群体的个人特点和专业特长,实施一生一策,动态帮扶,就业岗位推荐。要加强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帮扶,引导大学生合理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调控自我,增强心理困难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手段为“慢就业”学生服务,通过“互联网+就业”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有针对性的筛选就业信息。

4、家校联动。对于就业困难的毕业生,高校和学生家庭要经常性地进行沟通,高校要向家长普及就业的政策、信息等,帮助家长和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家长也应该主动了解政府机构和社会就业的形势,帮助自己的孩子转变就业的观念。不应为了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等因素一味的要求子女考取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也不要毫无条件支持子女无目的地放慢就业步伐。双方要建立就业工作的联动机制,合力完成困难学生的就业工作。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