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以产品经理为例,分享我如何快速入门一个新领域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sspai.com/post/67015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以产品经理为例,分享我如何快速入门一个新领域 - 少数派
以产品经理为例,分享我如何快速入门一个新领域

Matrix 首页推荐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情况:在你初识某个领域,想要深入地了解、学习这个领域知识时,总是会先极尽所能地收集一堆的资料,你或许会把一些基本的关键词在搜索引擎中搜索,得到一些公众号、网课、论文、相关的书等相关资料,也或许会向一些领域内的人请教,企图从对方身上获取快速学习该领域知识的通道或者方向。

但问题就在于,当你得到大量的信息之后,面对这些内容你会一筹莫展。一方面收集信息是没有尽头的,比如了解到「用户体验」这个关键词,你或许又会从搜索引擎中得到「用户体验地图」这个知识点,从而无限地去延伸开,想要面面俱到的心,在刚接触某个领域的时候还是相当强烈的;另一方面,对待收集到的大量信息会不知道如何下手,究竟从哪一个知识点开始入手,这可是个难题,如何把收集到的信息串联起来,如何规划一个合理的学习路径,更是难上加难;甚至是,当你硬着头皮选择了一个知识点开始学习,也还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看了很多,却始终无法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

当你想要学习编程时,会很轻易的找到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学习路径,只需要按图索骥地去学习就好了,但并非所有的领域都如编程一样容易搜集信息,于是,开始学习前的准备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1某编程网站职业路径图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先整理收集到的信息,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和学习路径,把学习步骤整理清楚再有序地、按部就班地去学习,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希望我整理的这套简易方法,能够帮助有需求的朋友们快速地学习、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不论进入任何领域,都能在短时间内成为行家里手。

搭建知识框架

就像在进行写作前,通常我们会有一份写作大纲,明确自己要写的几个point,比如 如何阅读英文原著 这篇文章中,它的大纲大致是阅读前(选择书籍、找到资源)、阅读时(方法、工具等)、阅读后这样的结构。学习也是同样的,没有知识框架,我们就只是在零碎地接受信息,难以真正认识这个领域,也难以将所学应用起来。

所谓知识框架,就是把零碎的知识点整合成一个较为体系的框架,它本质上是一个知识导航系统,与现在笔记软件中比较火热的双向链接功能所不同的是,它不是根据内容去做联系,也并不包含知识的内容,只是单纯的表达知识间的关系如等级关系、相关关系、逻辑关系等。

它既包括知识概念、也包括技能,通过建立知识框架,我们可以迅速对该领域所需知识有个整体的了解, 也能发现需要填补的空白,规划出一个合理的知识路径,进行系统化地学习。

那么,如何搭建知识框架呢?

确定搜索范围,广泛搜集资料,建立初步的结构框架。

搭建的过程中需要我们搜集大量的资料,梳理出领域内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并对知识点进行扫盲,要求我们做到博观约取。虽然在入门之前,大量的搜集资料是一个很常见也实际的做法,但是容易出现几种情况:打开网页就开始顺藤摸瓜无限跳转,这在收集资料之初并不是什么有效率的做法,因为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并不很清楚知识间的结构,很容易从一个大的知识主题进去顺藤摸到一个细小的知识;或者是像没头苍蝇一样,在搜索框里打上「产品经理」「如何转行产品经理」这种泛泛的问题,就开始搜集资料了,恨不得把沾点边的关键词都扒拉下来,☝️这样未免也太没有效率了。

以我自学产品经理的经历为例,提供几个搜索思路给大家:

  • 招聘网站:可以看到产品经理所需要的技能、产品经理的职责和常见的一些产品方向;
  • 书籍:市面上大多还是入门类的书籍,多翻翻这类书籍的目录,看下他们的章节结构,可以进行小范围的主题阅读,大致了解一下知识分支和一些专业术语,快速厘清该领域的理论体系;
  • 培训网站 (起点学院、三节课等互联网职业类培训网站),看他们的课程大纲,也会了解到一些必备工具软件的使用;
  • 知乎:知乎可能收录了一些相关的问题组成了一个话题,或许还有索引,虽然这个索引有些业余,但聊胜于无;
1
1
来自 招聘网站1知乎话题

搜集完上述资料后要仔细做好分类,整理出一个大概的结构,它可能泛泛地给出一些方向,比如产品经理的分类、技能、知识、职责等,可能写下了「原型设计」、「竞品分析」、「数据分析」;它可能还不成体系,各个知识、技能间看似也毫无关系,先不要着急,只管列出来,简单整理合并。

这一步的任务只是需要尽可能地掌握信息,目的是初识这个领域,最好能远观大象而不是靠近它的一根腿端详🐘,尽量把大象的全貌描绘出来,而细化和整理诸如大象有几颗牙齿的问题,那是后面的事情。

💡:基本还是围绕「道、法、术」来,分别对应知识、技能方法和工具运用。

完善知识框架

走到这一步,我们应该构建起了一个相对庞大的知识框架。这个时候需要重新审视这份框架,将其精细化。这个阶段相较搭建过程来说更为关键,因为它决定了我们对领域知识理解的广度和深度,它是一个地基,领域知识大厦的构建就依据于此。

当把大象的全貌描绘出来之后,我们就需要去细化一些细节了。在粗略地搭建框架时会碰到非常多的概念,这个时候需要把概念拆解掉。这个阶段可以尽情地顺藤摸瓜,直到没有新概念再出现为止。

筛选出关键词,使用 MECE 分析法逐层分解

《金字塔原理》这本书里提到了一个思考工具即 MECE 法则,MECE 全称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意思是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所有部分完全穷尽,可以做到保证结构完整的同时不重复、知识颗粒度也足够细小

用 MECE 分析法将第一步中建立起的结构往下细分,直到在现有掌握的信息下无法分解为止。拿一个关键词为例,使用 MECE 去勾画出该关键词的知识框架,你可能会画出👇类似这种的一个分支。

1

修正、合并或建立联系

我们需要梳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将相似、相近的知识点链接到一起。当然在学习中,或许还会不断地迭代更新这个知识地图,随着学习的深入,这个地图的内容会越来越丰富。当进行完这个阶段后,相信我们已经可以根据这份框架和所收集到的资料,规划出一个符合自己的学习路径和学习计划了。

践行并应用

走到这一步,就开始正式地开始学习了。根据前面搭建的框架,我们已经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了。

比如我的产品经理的知识框架中包含「知识」和「技能」两个大的方向,技能中有一块是原型设计,需要学习通过 Axure 或者 Sketch 来绘制原型。有的人或许是设计师转行,已经非常擅长界面设计,可能他的侧重点就在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有的人是零基础,想要先从简单的产品技能开始。每个人的情况和学习习惯不同,要学会合理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上一个阶段中,我们已经建立起了知识间的联系,如果某些知识存在前后关联的话,尽量按照顺序去学习。比如我们在学习电影相关知识时,会有关于研究每个导演特点的相关部分,但它的前置知识是你需要了解导演所处的时代背景,充分知晓当时环境对其导演风格的影响,才能做出更全面的分析。

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中,也需要将知识框架印刻在脑海里,无论学到哪一个知识分支,都要仔细思索它处在框架中的哪一部分,可以与其他哪些知识点相关联,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在学习中一步步把框架用内容填充,将其变得丰满扎实。

比如在学到「项目管理」这一个节点时,你不仅需要掌握相关技能,比如如何制作甘特图、如何把握进度、如何计算时间、质量、成本、风险等,还需要关联到一些知识,如在学习「需求管理」中的需求优先级的排列、需求的规划和变更,但它在你的知识框架中可能是完全独立的两块内容,你也很难在前期的建立框架时将其联系起来。在学习中不断思考、回顾,才能更好的推动你对某一个知识节点的把握和理解。

前面都属于在「践行」这个知识框架,还在学习部分,接下来就到了「应用」这个框架的时候了。

当回忆起「项目管理」这一个技能节点时,我们或许会考虑到「时间管理」、「需求管理」、「资源调控」、「沟通技巧」、「任务分配」等多个知识节点,我们不妨在学习后仔细思考围绕关于项目管理的主题,这些知识是如何聚集在一起的,他们各自的关系又是怎样。

围绕这一个主题,我们或许可以把一个众多复杂的、某些地方交叉联系的子知识点提炼出来,将相关知识浓缩起来,变成一个新的知识节点。

接下来就是去寻找应用场景,结合一些案例,它可以是你的实践,也可以来自你的观察。你需要将这个知识具体化、情境化,知道如何在问题中运用学到的知识,才算是真正将这个知识内化。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有些问题是有共性的,虽然各自不同,但本质都可以用一个方法去解决,这时候,就可以将这个主题抽象成一个模型,它包含这些知识及其之间的联系,包含主题知识内容对特定场景的解决方案,我们输出的这个模型,就是对这个知识框架的应用。

我们会拥有大量属于自己的知识「模型」,这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是将知识内化的呈现。

当你能够输出模型,并能从模型的角度看待、解决问题的时候,就已经踏入「专业」的行列了。

插播:另一种目的性较强的学习可以用一些别的方式来检验学习成果,如我在这篇文章中提到打算学习 UI,虽说当时没打算强求自己达到作图的目标,但因为构建了相对完整的学习路径以及抱着「学都学了」的心态,后续还是想检验学习成果。而这个方式非常简单粗暴:投UI设计师简历,于我来说,达到被市场认可的水平算是已经「入门这个领域」。

1学习计划

更新知识框架

知识框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势必会在学习中不断更新,或许会不断地增添或者删减一些节点。虽然这已经不在「快速入门」该领域的范围,但还是值得一提。

比如在初学产品经理时,我搭建起来的框架只有「知识」和「技能」两个大的模块,而在后续的学习中,我发现「能力」也格外重要,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这其中包括「沟通能力」、「管理能力」等,于是这个框架从原来的两大模块变为三大模块,且在不断地学习中不断扩展。

补充、更新知识框架,需要在实践中的积累以及开放的心态,定时去更新检阅自己的知识,在碎片化的信息中捕捉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找机会将其拓展补充到框架之中,让自己的知识框架和内容保持新鲜生命力。

这套方法的核心虽说在于知识框架的搭建上,但搭建时运用到的搜集整理能力、践行时的快速学习能力、举一反三能力、运用时的知识迁移能力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方法说起来简单但践行并不简单。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 、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 ,了解更妙的数字生活 🍃

> 想申请成为少数派作者?冲!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