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IPO前夕,高瓴突击入股这家公司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news/80-20210601-362491.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IPO前夕,高瓴突击入股这家公司

近日,科济药业控股有限公司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高盛、瑞银为其联席保荐人,这意味着,公司距离上市仅一步之遥。

“我希望,2019年,公司可以在资本市场上市;2020年,我们能有第一个CAR-T产品上市。”科济药业创始人兼CEO李宗海曾在2017年接受采访时说道。

很遗憾的是,这两个目标至今都未有实现。但就在近日,科济药业控股有限公司(简称“科济药业”)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高盛、瑞银为其联席保荐人,这意味着,公司距离上市仅一步之遥。

不过,即便成功上市,科济药业尚未产品商业化、年年亏损、核心CAR-T疗法数十万美元的高昂价格如何被市场接受等诸多问题能否得到投资者的理解及认可,仍是一个未知数。

高瓴、礼来入股

2005年博士毕业之后,李宗海没有选择出国继续深造,而是进入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并组建自己的生物治疗实验室。

经过5年的探索,整个团队开展了从单克隆抗体到双功能抗体、抗体药物偶联物等各种不同肿瘤候选药物的研发,最终李宗海认为CAR-T或是最有可能治愈肿瘤的手段之一,于是决定开始深度研发CAR-T。

由于科技成果转化除了需要大量资金之外,还需要配备相关人才、生产设施等才能进一步推进,因此在投资方鸿创医学支持下,2014年作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科济生物应时而生,也就是科济药业的前身。

自成立以来,科济药业一共经历了六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5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主要投资方中不乏鸿创医学、正心谷、高瓴资本、佐力药业旗下的佐力创新、天士力、礼来等知名机构及公司身影。其中,正心谷通过NEW SPECTRUM LIMITED持有公司2444万股,占比5.17%,是C-1轮最大的领投方。此外,在今年年初,高瓴资本旗下控股的NVMB XIII Holdings Limited以1000万美元对价入股科济药业,成为其C+轮融资唯一的投资方。

1622531466570029439.png

从股权架构来看,由李宗海持股60%,郭炳森(科济药业非执行董事)、郭华清(非执行董事)、王华茂(执行董事兼首席运营官)等人持股40%的益杰生物技术是科技药业的最大股东,持有公司股份达到41.93%。鸿创医学、佐立创新、New Spectrum持股占比均超过5%,分别为8.44%、6%、5.17%,而包括高瓴、礼来、天士力在内的其他投资者持股比例为38.36%,其中高瓴资本持股达0.63%。

众所周知,生物医药行业向来是高瓴重仓之地。早在2014年起,高瓴便先后布局了恒瑞医药、信达生物、爱尔眼科等数十家知名企业,并获得超额回报。如今,高瓴入股,究竟看中了科济药业什么?

核心产品最早2022年上市

科济药业是一家专注于治疗血液恶性肿瘤及实体瘤的创新CAR-T细胞疗法的生物制药公司。

所谓的CAR-T细胞疗法,又叫做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是最近这几年才被改良使用到临床上的新型细胞疗法。论曝光度和知名度,并不逊色于抗癌“神药”PD-1,与PD-1类似,CAR-T疗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来清楚癌症细胞,但不同的是,这不是一种药物治疗,而是一种细胞疗法。

具体来看,当发生癌变时,发挥免疫功能的T细胞开始不能完全作用。CAR-T疗法则是通过基因改造技术,在T细胞上加入一个嵌合抗原受体(CAR),改造后的T细胞重新注入到患者体内,识别癌症细胞的同时将其杀死,相当于是人工安装识别肿瘤的“导航器”和免疫“启动器”。

1622531466688011564.png

目前,科济药业自主研发的11款差异化候选产品中,有10款属于CAR-T细胞疗法,其中针对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CAR-T产品CT053,主要用于治疗难治、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是科济药业唯一的核心候选产品,也是距离商业化阶段最近的产品。

在国内,公司已经完成CT053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I期研究,正在进行II期临床阶段,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完成临床试验,并于2022年上半年向国家药监局提交NDA申请。在美国,科济药业预计2023年上半年向美国FDA提交BLA申请。

从临床效果来看,接受CT053治疗的58名患者中,未发生3级或以上的并发症,且并没有出现治疗相关的患者死亡。在患有其他病症之下,CT053的ORR可以达到85%以上,呈现良好的安全性和疗效。

除了CT053之外,科济药业还有CT041、CT011等5款候选产品处于临床I期阶段,距离上市还有很长一段时间。

1622531466768088726.png

由于尚未产品商业化销售,且并无产生任何收益,导致科济药业经营状况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19年-2020年,公司研发开支分别为2.102亿元、2.818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2.65亿元、10.64亿元。可以预见的是,短时间内科济药业仍将处于不断“烧钱”状态。

1622531466814060717.png

总的来说,科济药业目前暂无商品产生创收,而包括高瓴、礼来在内的知名机构加持科济药业的原因,无疑是押注其背后的CAR-T疗法赛道,某种程度上也是在“赌”,看它能不能成下一个“抗癌神药”。

自2017年全球首批两个CAR-T产品上市以来,全球CAR-T市场规模已由0.1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的7亿美元,预计将以55%的年复合增速增长至2024年的66亿美元。

目前,国内暂无任何CAR-T细胞疗法上市,但已有两类靶向CD19的CAR-T细胞疗法已进入NDA提交阶段,包括复星凯特去年提交的FKC876、以及药明巨诺的relmacel,预计首批CAR-T细胞疗法将在今年获批上市。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2024年中国CAR-T细胞疗法市场规模将达到53亿元,到2030年将达到289亿元。

1622531466859070654.png

CAR-T商业化道路艰难

尽管CAR-T细胞疗法充满想象力,但就当前而言,要想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还有两座大山需要翻越。

一方面,CAR-T疗法治疗范围较小,攻克实体瘤难度较大。

目前全球开展的CAR-T临床中,72%是针对血液瘤,实体瘤占比仅27%。相较于血液瘤,CAR-T在实体瘤领域更难找到“精准打击”的目标,这是因为针对性的靶点不仅会存在于肿瘤细胞表面,也会存在于正常细胞表面,如果CAR-T针对这一靶点发起攻击,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

此外,CAR-T细胞想要接触实体瘤不仅要穿过细胞外基质,同时还要克服免疫抑制微环境等不利因素,也就是说CAR-T想要精准找到靶点,并完成“追杀”在实体瘤领域难度更大,进而导致研究进展缓慢。

而在癌症患病率中,约有90%的癌症发病率都是由实体瘤引起,2019年我国癌症等级中心数据显示,血液癌症仅占整体癌症发病率的4.5%。这也意味着,CAR-T暂时无缘90%以上的癌症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个性化治疗抑制规模化,且CAR-T治疗费用高昂。

CAR-T疗法从研发到生产的过程极为繁琐,且耗费成本较大。包括单采白细胞及细胞清晰,富集T细胞并激活,基因传递,细胞培养,冷冻及运输,最终注入患者体内,CAR-T疗法对生产流程安全性及质量要求尤为苛刻。同时,CAR-T疗法主要针对患者自身细胞进行改造,个性化的要求下难以达到规模化效果,种种因素导致其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进而推高其治疗费用。

在美国,已上市的CAR-T产品包括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的Breyanzi、Kite/Gilead的Tecartus和Yescarta,以及诺华的Kymriah。这四款定价非常昂贵,Breyanzi价格为41.03万美元、Tecartus和Yescarta价格均为37.3万美元,Kymriah价格在37.3万美元-47.5万美元之间。

在不考虑医保的情况下,采用CAR-T细胞疗法的治疗直接费用高达40万美元左右,显然大多数家庭是难以承受如此高昂的治疗费用。如此一来,CAR-T商业化前景是需要打一个问号,对于科济药业来说,公司能否突破高价瓶颈,以更亲民的价格打入市场,值得关注。

结语

李宗海曾说过,希望借助科济生物这样一个公司平台,推动这类新型抗癌疗法的发展。

数年过去了,科济药业在中国、美国和加拿大获得7项CAR-T疗法的IND许可,位列中国所有CAR-T公司榜单第一,也验证了公司CAR-T疗法领域越走越远。

就当前而言,摆在科济药业面前的无非是两条道路,其一在保证质量及安全性下,通过降低生产成本、降低治疗费用,抢占更大市场份额;其二是啃下实体瘤CAR-T疗法这一难啃的骨头,获得更多的患者需求。

无论是选择哪一条路,它都充满着荆棘,公司需要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

网站编辑: 郭靖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