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E浏览器用户智商低? Meme理论的伟大胜利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physixfan.com/ie%e6%b5%8f%e8%a7%88%e5%99%a8%e7%94%a8%e6%88%b7%e6%99%ba%e5%95%86%e4%bd%8e-meme%e7%90%86%e8%ae%ba%e7%9a%84%e4%bc%9f%e5%a4%a7%e8%83%9c%e5%88%a9/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IE浏览器用户智商低? Meme理论的伟大胜利

作者: physixfan

今天方舟子的一条微博引发了我的兴趣:“调查结果表明IE使用者的平均智商明显低于其他浏览器使用者。可能是因为智商低的人较不愿更新、改变浏览器。http://t.cn/aYPoqN” 微博里的链接正是发布这个调查结果的论文原文,写的非常正规、非常让人信服。

然而,这个调查报告发布者本人,却在几天之后在其网站上自己发布了澄清消息,标题就是《IE浏览器调查其实只是个恶作剧》,之后他又发了文章《这个恶作剧是如何开始及传播的》。。。也就是说其实这个调查根本就不存在,他只是自己捏造了这样一个调查报告出来!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论文却引起了广泛的反响,BBC\CNN\新华网\凤凰网等很多很多有影响力的媒体,都针对这篇论文做了报道及严肃讨论。就连我一向十分敬重、怀疑精神非常牛逼的方舟子居然都中枪了…还好他发了这条微博之后立刻就又发了辟谣贴。。。(话说,这则谣言真的很难被考据癖给戳穿 因为为了造谣传谣作者自己注册了网站 并且写了一篇十分正规的学术论文…)

这样一件略显搞笑的事情,首先可以表明:不要凡是造谣传谣的评论的主语都冠以“中国人”,就跟美国人不传谣似的。我在之前的文章《怀疑精神&考据精神》里就提到过,不要以为这样的造谣传谣只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才会出现,不要高估了所谓发达国家的平民大众。

其实本来就是一则谣言而已,我并没有必要专门写一篇文章来分析。让我突然有了写这篇文章的冲动的,仅仅是《这个恶作剧是如何开始及传播的》中的一个词:meme。这个作者捏造论文的指导思想,就是牛逼至极的meme理论。

首先介绍一下什么是meme。meme这个概念首次被提出大概是道金斯在其神作《自私的基因》中。我直接引用《自私的基因》原文吧:

我认为就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最近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复制基因。它就在我们眼前,不过它还在幼年时代,还在它的原始汤里笨拙地漂流。但它正在推动进化的进程。速度之快已为原来的基因所望尘莫及。 这种新汤就是人类文化的汤。我们需要为这个新的复制基因取一个名字。这个名字要能表达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单位或模仿单位的概念。“Mimeme”这个词出自一个恰当的希腊词词根,但我希望有一个单音节的词,听上去有点象“gene”(基因)。如果我把“mimeme”这个词缩短成为meme(觅母),切望我的古典派朋友们多加包涵。我们既可以认为meme与“memory”(记忆)有关,也可以认为与法语Meme(同样的)有关,如果这样能使某些人感到一点慰藉的话。这个词念起来应与“cream”合韵。
调子、概念、妙句、时装、制锅或建造拱廊的方式等都是觅母。正如基因通过精子或卵子从一个个体转到另一个个体,从而在基因库中进行繁殖一样,觅母通过从广义上说可以称为模仿的过程从一个脑子转到另一个脑子,从而在觅母库中进行繁殖。一个科学家如果听到或看到一个精彩的观点,他把这一观点传达给他的同事和学生。他写文章或讲学时也提及这个观点。如果这个观点得以传播,我们就可以说这个观点正在进行繁殖,从一些人的脑子散布到另一些人的脑子。正如我的同事汉弗莱(N. K. Humphrey)对本章一份初稿的内容进行概括时精辟地指出,“„··觅母应该看成是一种有生命力的结构,这不仅仅是比喻的说法,而是有其学术含义的。当你把一个有生命力的觅母移植到我的心田上,事实上你把我的脑子变成了这个觅母的宿主,使之成为传播这个觅母的工具,就象病毒寄生于一个宿主细胞的遗传机制一样。这不仅仅是一种讲法——譬如说,‘死后有灵的信念’这一觅母事实上能能够变成物质。它作为世界各地人民的神经系统里的一种结构,千百万次地取得物质力量。”

如同基因有自然选择和进化一样,meme同样也有。当时看到这个理论我就虎躯一震,在文化上定义一个基因的类似物,实在是太牛逼了。。。原来一条思想的传播不在于他是不是正确是不是先进,而是在于它是不是有利于保存自己和传播自己啊,正如基因一样。我们不能说哪个基因厉害、哪个基因太萎了,而只能说哪个基因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哪个基因被残酷的环境所抛弃;同理,一个思想一条消息也是如此。

IE谣言的作者,其本意其实是觉得IE的性能实在是太差了,他作为网页开发者希望大家不要再继续用IE6了。但是,如果只是把这样的想法说出来,没人会点他。这就是一个平庸的meme突变,它在当前环境下并没有使自己便于传播的趋势,于是这种想法即使存在了也只会自生自灭。然而他的头脑中突然就有了一个犀利的meme突变:捏造一个IE用户智商低的论文。这个meme就过于犀利了:首先,他迎合了非IE用户那种变态的优越感,看,老子不用IE,老子就是牛逼吧,你们那些IE用户统统都不大行。。。于是,非IE用户便会愿意在其圈子内复制传播这条meme,正如谣言作者所说:” I guess what I said was exactly what people wanted to hear.”。。。其次,IE用户肯定看着不爽,于是就开始针对它破口大骂,然而这却在一定意义上也起到了传播meme的效果。。。明星炒作自己就是利用这个,即使是负面消息,但是只要媒体愿意报道他,他就会自然地知名度上升获得人们的关注。。。最后,媒体就愿意报道这样有争议的轰动话题,于是主流媒体也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得meme可以传播的更广泛。。。于是这个meme就获得了生命力,疯狂的传播着。于是它就被人类文化的自然选择保留了下来。可以由此总结出两条规律:1.一条让人们从情感上愿意去相信的meme往往可以被选择出来;2.一条能引起广泛争论的meme往往可以被选择出来。

这就是meme理论的牛逼之处,可以帮助你把一个很多人都有但是无法引起重视的想法,变成一个有生命力的广泛传播的思想。

而且meme理论还能得出一个推论:meme传播的广泛与否与它是不是真的关系不大。这个推论可以非常好的解释为什么微博上谣言四起,如此多的人愿意去转载假消息。只要人类的思想/消息的传播模式还是遵从meme理论的基本假设,谣言这种东西在人类社会就永远也不会消亡。为什么在当今的科学如此普及的情况下,依然有很多人很迷信;为什么在进化论得到了如此好的验证的情况下,依然有很多人相信神创论;为什么当年希特勒那么惨绝人寰的种族主义居然能大行其道。。。原因就在于,一个meme是否被选择出来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不是在于它是不是正确,而是它是不是有利于繁殖自己。一个错误的meme一样可以复制繁殖,它和与之对应的正确meme一起,就正如是等位基因一样。只要它还能适应环境,即使是错误的仍能继续存在。

不知道能不能根据meme理论编造出一个有生命力的meme来传播这个思想呢: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场论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的必修课,应当是地球公民的必备素养。哈哈,希望有人哪天能编造出来吧。

Related

怀疑精神&考据精神July 25, 2011In "Ideas"

相关性 ≠ 因果性June 4, 2011In "Ideas"

Gamestop (GME) 史诗级 short squeeze:亲历者的回忆录January 31, 2021In "Investment"

19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1. 同一个quit生物PhD的同学聊了这个观点,他表示不是很认同自私基因的观点。我也不再总新组织他的话了,就摘要在下面,供参考。某某某 4:59:15 PM 那个自私的基因我以前就看过 某某某 4:59:38 PM 因为我以前恰好就做那些东西 某某某 4:59:58 PM 那本书写作的时代,人对基因组的认识还很不全面 某某某 5:00:23 PM 所以那本书里很多看上去似是而非的概念都不是很正确 某某某 5:00:42 PM 包括这个文章里写的meme 某某某 5:01:28 PM 我认识的基因层面的任何一个基因的生存方式或者进化方式并不是这样的 某某某 5:01:48 PM 每个基因都在不断的与别的基因发生相互作用 某某某 5:02:06 PM 他们共同作用的结构反应到生命体的功能 某某某 5:02:23 PM 而生命体是以整体的形式接受自然的选择的 某某某 5:02:36 PM 所以单个基因也许它落后 某某某 5:02:41 PM 也许它有害 某某某 5:02:53 PM 但是在一系列复杂的相互作用之后 某某某 5:03:07 PM 也许它是更容易被选择的某某某 5:03:23 PM 对于一个概念 某某某 5:03:39 PM 不是它传播途径牛逼 某某某 5:03:45 PM 它传播速度牛逼 某某某 5:03:51 PM 它就更容易存活 某某某 5:04:06 PM 事实上存活最久的东西比如病毒 某某某 5:04:13 PM 恰好是它不牛逼 某某某 5:04:19 PM 不能致死 某某某 5:04:27 PM 也不是特别快 某某某 5:04:33 PM 所以才能慢慢的传播 某某某 5:04:41 PM 慢慢的变成宿主的一部分 某某某 5:04:46 PM 而永久存在 某某某 5:05:00 PM 这个写作的的人显然基本上不懂生物 某某某 5:05:13 PM 最厉害的病毒 某某某 5:05:20 PM 传播最快的病毒 某某某 5:05:28 PM 往往最容易被克制 某某某 5:05:36 PM 最容易被消灭 某某某 5:05:40 PM 就像sars某某某 5:06:41 PM 还有,用这个文章的例子某某某 5:07:06 PM 如果一个概念迅速的传播,甚至人人都知道,但是然后就忘记了 某某某 5:07:21 PM 那么这种不是一个好的概念 某某某 5:07:35 PM 反过来,也许刚开始没什么知道 某某某 5:07:45 PM 100年以后渐渐有人发现 某某某 5:08:01 PM 500年以后渐渐的人们当它是真理 某某某 5:08:14 PM 然后又流传了1000年 某某某 5:08:22 PM 这样的概念才是好概念…………某某某 5:16:33 PM 不断有新东西 某某某 5:17:12 PM 我不是说没有用了,而是说那些技术更形还贷的太快 某某某 5:17:23 PM 有的时候你不得不去学习新东西 某某某 5:17:31 PM 因为别人都在用新的 某某某 5:17:41 PM 你不懂,就没办法交流 某某某 5:17:57 PM 同时所有的圈子都喜欢新东西 某某某 5:18:06 PM 新概连 某某某 5:18:21 PM 大部分人的精力都是用来提出新概念 某某某 5:18:32 PM 其实老的概念一样work 某某某 5:18:42 PM 只不过那是别人圈的地某某某 5:19:54 PM babara maclintoc 某某某 5:20:04 PM 外号玉米老太 某某某 5:20:27 PM 她在30年代末就是美国第一流的遗传生物学家 某某某 5:20:44 PM 她在40年代时候已近是美国科学院院士 某某某 5:20:53 PM 也是美国遗传学会会长 某某某 5:21:12 PM 但是那个时候,她突然发现一个特别的生物学现象 某某某 5:21:36 PM 她认为在人的基因组上有一种跳跃的东西存在 某某某 5:21:48 PM 但是那个时代还没有基因的概念 某某某 5:21:56 PM 别人也不知道她说的是什么 某某某 5:22:06 PM 觉得她的成果完全不可行 某某某 5:22:11 PM 信 某某某 5:22:18 PM 于是就开始孤立她 某某某 5:22:46 PM 虽然她已经是成名的科学家了,可是学术的大门好像突然对她关闭了 某某某 5:23:00 PM 于是那之后,整个50年代60年代 某某某 5:23:29 PM 差不多有20多年的时间,她再也没有公开发表过一篇文章,她再也没有参加过一个学术会议 某某某 5:23:40 PM 那时她40 50岁 某某某 5:23:52 PM 正是学术最好的阶段 某某某 5:24:03 PM 但是她也从来不去追逐别人的时髦 某某某 5:24:11 PM 就是坚持自己的东西正确 某某某 5:24:31 PM 坚守她的那个跳跃基因的概念 某某某 5:24:58 PM 一直到70年代中后期,分子生物学突飞猛进 某某某 5:25:32 PM 人们才渐渐发现她在40年代发现的跳跃基因是如此普遍的现象,也如此重要 某某某 5:25:44 PM 这个时候她已经退休了 某某某 5:25:51 PM 到1984年 某某某 5:26:22 PM 她因为这个40年前的发现,被打入冷宫40年以后,得到了nobel奖 某某某 5:26:52 PM 她是生物学奖历史上第一个单独获奖者,也是第一个女性 某某某 5:27:04 PM 一般说来整个20世纪100年 某某某 5:27:10 PM 100个生物奖 某某某 5:27:18 PM 如果比较重要性的话 某某某 5:27:27 PM 她的这个绝对是前5 某某某 5:27:39 PM 这种才是research 某某某 5:28:05 PM 追逐别人的认可,追逐名利,追逐利益不是research 某某某 5:28:12 PM 赶时髦更不是 某某某 5:28:26 PM research就是追求真理 某某某 5:28:45 PM 所以babara maclintoc的故事后来不断被人提及 某某某 5:28:59 PM 她的名声在后世越来越高 某某某 5:29:18 PM 而她同时代的那些不认可她的人早已灰飞烟灭 某某某 5:30:11 PM 就如同杜甫评价李白的 而曹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 某某某 5:30:43 PM 真正的研究是不追求同时代的认可的某某某 5:32:11 PM 我觉得最好的东西是那种出自对真理的追求 某某某 5:32:16 PM 而不是其他的 某某某 5:33:03 PM 虽然我认为真理 和 平等 爱 一样是我们永远也不能真正得到的东西, 某某某 5:33:26 PM 但明知道它得不到,却用尽一切去追求 某某某 5:33:36 PM 才是人的价值和意义 某某某 5:33:55 PM 反过来 某某某 5:34:39 PM 过度的认同竞争,认同社会达尔文主义,过度关注自己的生存,或者繁衍或者相关的一切 某某某 5:34:58 PM 只是落了下层,是动物行为 某某某 5:35:23 PM 如果人只是一个更聪明的会用工具和技术的动物 某某某 5:35:29 PM 这才是最悲哀的

    Reply
  2. 很多人可能不熟悉Barbara McClintock,只要看一下一套美国邮票里并列的几个人物:Scott #3906-09 Used Set of 4 American Scientists (Barbara McClintock, Josiah Willard Gibbs, Jon Von Neumann, and Richard Feynman)

    Reply
  3. your friend is a very intelligent man!

    Reply

Trackbacks & Pingbacks

  1. IE browser users low IQ?The great victory of the Meme theory
  2. 一些词语的牛逼翻译 | 宇宙的心弦
  3. 一些词语的牛逼翻译 « xu1892

Share your thoughts, post a comment.

Name (required) Email (required) Website Comment

Note: HTML is allowed.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ever be published.

Subscribe to comments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