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强春节档在手,但接下来三个月很可能无片可看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news.pedaily.cn/202102/466903.s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多年后人们回望2021年的春节档,记忆中的关键词还会不会是“贵”?

根据灯塔专业版的数据,今年春节档平均票价超过49元,相比2019年春节档的44.7元,上涨近10%。居住在一线城市的观众,对票价飞涨的体感更加猛烈,有观众在片方赠票活动中拿到60元观影券,却发现附近影院“买不到60元以下的票,都在100块钱左右”。

对电影从业者而言,彻底告别9.9元、19.9元的票补时代是大喜事。过去一年行业停摆的晦气在2月一扫而空:数据显示,截至2月17日22点,2021年春节档累计票房突破78亿,观影总人次超过1.6亿,“最强春节档”创造了牛年的开门红。

《唐人街探案3》《你好,李焕英》两部头部影片,分别以37亿和32亿票房断层领跑。利益角逐下,些许不和谐的声音在打破整个行业抱团取暖、其乐融融的氛围——涉及电影剧透,主演中有“劣迹艺人”的内容登上微博热搜,这显然不是片方花钱买的。

按照以往春节档在全年票房中占比8%-10%估算,2021年 中国电影 票房规模应该在700亿左右。按照这个势头,这一数字将再次刷新纪录。但乐观期许的背后,疫情导致的全球范围片荒让电影市场陷入存量危机。凯歌高奏的春节档会不会是昙花一现,“开门红”能否有效提振行业信心,这些问题将决定着2021年中国电影市场的最终走向。

01

春节档恐变春季档?

用“久旱逢甘霖”来形容电影行业的处境,并不为过。

过去一年受疫情影响,上万家影视公司注销倒闭,数千家影院没能挺过行业停摆的178天。电影备案立项数也明显下滑,根据国家电影局公示,2020年已备案影片共计2333部,相比2019年同期的3310部,骤降近1/3。

去年下半年开始,影视行业释放复苏信号,《送你一朵小红花》《温暖的抱抱》等元旦档影片助推今年1月全国票房达到32.6亿,同比增长45.4%。

春节档大干一场的企盼,在全行业悄然萌动。电影票价飞涨的原因,一方面是上座率限制,但更多是 市场供求关系所致 :春节期间旅游出行等休闲娱乐消费转移至商场和影院,再加上春节档空缺了一年的报复性增长,让《唐人街探案3》预售票房就超过10亿。

在一线城市就地过年的年轻人发现, 抢电影票不比抢火车票容易 。大年初一早上八九点,朋友圈罕见地活跃起来,纷纷晒起电影票根。买早场观影的理由,少部分是防剧透,更主要的原因是黄金场次价格奇高,且一票难求。

市场变化的灵敏度越来越高。拐点发生在大年初四,春节档总票房突破60亿,刷新2019年春节档成绩。《你好,李焕英》凭借优异的口碑,单日票房赶超《唐人街探案3》。

影片间的激烈角逐快速影响着排片变化。同档期影片排片相差十倍以上的情形,在2021年变成残酷现实。都说没有1亿宣发费上不了春节档牌桌,而今年可能需要“打点”的更多——有媒体指出,有春节档发行公司向影院砸钱争取排片,那些不愿掏更多钱的片方,在起跑阶段已经丧失了竞争力。

不过初始排片仅是造势,在观众审美日益提高的今天,口碑发酵的作用更加显著。《你好,李焕英》《刺杀小说家》在春节档后期排片快速提升,一些观众反馈“眼看着2点档的《侍神令》被取消,加映了3点档的李焕英”。

导演苦求排片的《人潮汹涌》,也悄然逆跌并超越《侍神令》。猫眼给出的票房最终预测,由1亿出头涨到3.4亿。

在春节档票房两极分化的鲜明对比下,社交媒体上关于电影“黑点”的吐槽,显得无足轻重——如果非要拿着显微镜细究,每部电影都难逃指摘:《唐人街探案3》《新神榜:哪吒重生》被认为是直男癌、物化女性,《你好,李焕英》《侍神令》《刺杀小说家》则用了陈赫、屈楚萧、董洁等“劣迹艺人”,连《熊出没:狂野大陆》都被扣上抄袭的帽子。

目前看来,这些“黑料”都没有把观众拦在影院门外。

真正的拦路虎是片荒。你以为春节档只有6天,但2021年的春节档更像是长尾效应MAX的“春季档”:接下来到五一档的近三个月内,除了一部《猫和老鼠》堪称大片,只有《第十一回》《我的姐姐》等少量影片定档。

如果没有更多重磅项目空降,即便疫情得到控制,影院上座率不再受限,市场也将面临无片可看的窘境。不过,对《李焕英》《唐探3》来说,缺乏竞争反而是利好,这给了它们更多冲击影史票房纪录的时间。

02

“大女主”的逆袭

对2021年春节档做一番复盘,我们会发现一些积极的信号:比起票房再创新高,观众的整体成熟更加关键,大众审美正在迅速取代宣发造势,左右影片命运。

过去一年关于电影市场“存量”与“增量”的讨论不绝于耳。其实不仅市场需要拓展,电影内容同样期待多元。影视行业多年的跟风创作是时候改改了,死盯着现实主义、科幻甚至动画这些出过爆款的类型不放,不如瞄准市场空白做文章。

《你好,李焕英》的横空出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仅看故事本身,穿越回过去为自己或他人圆梦的题材并不鲜见。但女导演、大女主、女性视角的电影,在过去几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实属稀缺,近年来女导演执导作品获得高票房的案例,仅有刘若英《后来的我们》(13.6亿),苏伦《超时空同居》(9亿)以及薛晓璐《北京遇上西雅图2》(7.9亿)。无论回望过去5年的春节档,还是综观电影票房总榜,排在前列的影片都充斥着雄性荷尔蒙。

相比之下,《你好,李焕英》没有以往国产电影对女性美丑的刻板印象,更没有玩低俗的两性梗,导演贾玲镜头中的张小斐,美好到让观众感慨有母亲的光环。在照顾女性观众情感的同时,《李焕英》也没有丑化男性形象或注重性别叙事,而是指向亲情主题,找到了电影受众的最大公约数。

目前,《你好,李焕英》成功迈入票房30亿+俱乐部,与《唐探3》的差距由最初的15亿缩小至6亿,逆袭已成定局。当初承诺票房破30亿就瘦成闪电的贾玲在直播中回应,早知道票房会这么高,“我从三年前就开始减了”。

回望历史,从2017年《功夫瑜伽》逆袭《西游伏妖篇》开始,连续几年最被看好的头部影片均被弯道超车。这提醒宣发方,需要调节观众对电影的“期待值”:提前充分预热自然是好事,但期待过高难免引发映后的心理落差。比如预售爆表的《唐人街探案3》,算得上是合格的 爆米花 电影,但影片中悬疑推理部分的削弱,以及拼凑的低俗笑点令影迷感到失望,觉得偏离了这一系列IP的品质,豆瓣评分从6.6直线下降至5.7。

反观《你好,李焕英》,在映前不被太多人看好。一方面是导演处女作缺乏市场检验,另一方面套路化的穿越故事很容易令人联想到《夏洛特烦恼》或是《乘风破浪》。但上映后的市场反馈却是,女儿穿越回过去替母亲圆梦的亲情牌,在春节这样一个期盼团圆的时间节点分外奏效,结局的反转也不落窠臼给人惊喜。

观众用脚投票的时代,是电影的好时代。大年初二,《你好,李焕英》上座率反超《唐探3》,高达59.4%,并在初四和初五实现单日票房与排片的逆袭。

03

全民排片经理人

如果说《你好,李焕英》逆袭《唐探3》是“大女主”电影的一次小胜,《侍神令》在与《刺杀小说家》的同档PK中完败,则验证了试图靠视效拯救剧情的模式已经失灵。

比起《刺小》,游戏改编的《侍神令》IP知名度更高、演员阵容更强,但华丽奇诡的百鬼夜行世界观,完全不足以支撑比《捉妖记》还薄弱的故事。《刺杀小说家》在春节档后期越战越勇,凭借的并非赤发鬼繁复的CG制作与动作捕捉,而是小说与现实犬牙交错下、观众对“一介凡人,竟敢弑神”的共情。

观众对叙事圆通的要求,早已超越电影宣传造下的种种噱头。《哪吒重生》顶着哪吒这一公共IP的光环,成色是有些差强人意的:既没有做出像《熊出没》一样的合家欢,也没能成功讨好年轻观众,朋克哪吒的酷炫设定徒有其表,内核则是鲁莽而缺乏成长。

《人潮汹涌》没能成为票房黑马,提醒从业者定档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黑马影片突围既取决于排片率(一般而言,影片能逆袭需要排片达到10%左右),也取决于同档期竞争对手。同样是饶晓志导演的《无名之辈》,2018年11月上映,拿下接近8亿票房的好成绩。

口碑是决胜关键。 今年春节档7部影片豆瓣平均分达到6.9 ,可以说没有一部是特别拉胯的。这就让《人潮汹涌》处境尴尬——缺乏烂片衬托,再加上电影本身没有好到足以快速逆转排片的程度,导演此时站出来为片子争取生存空间,多少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人潮汹涌》非小成本影片,黑色幽默加上刘德华、肖央、万茜的阵容放在其他档期,未尝不可以博得5亿以上票房。目前电影已经稳中有升,不出意外会慢慢磨出一个尚可的成绩。

04

40岁左右的导演成为中流砥柱

在围观春节档的同时,一些细心的观众已经注意到放映前的贴片预告。根据灯塔专业版统计,7部影片的新片贴片共计31部,曹保平的《涉过愤怒的海》、李玉的《断·桥》、李骏的《无限深度》等不出意外都会在年内上映。

借助春节档的高潮,2021年电影市场能否再创新高?

目前来看,提早定档的影片并不多。五一档《古董局中局》《秘密访客》等值得期待,《封神》《外太空的莫扎特》《1921》《怒火·重案》等重磅影片抢占暑期档;下半年应该会迎来一批献礼片,能否让观众买单尚不明朗。

从长期影响来看,快速突破百亿票房大关,不仅解了影视公司与院线的燃眉之急,也让从业者汲取经验、进一步调整创作方向。对工业化视效大片的盲目追逐需要泼一盆冷水,愚弄观众智商的低俗喜剧也很难再有市场,更多人会把心思放在对题材创新的探索以及对故事本身的打磨上。

另外, 2021年春节档的一个潜在使命,是完成电影人的迭代 。陈思诚成为中国首位百亿票房导演,沈腾将成“200亿先生”,这些数据背后其实是80后电影人的普遍崛起——仅从导演来看,春节档七部影片中,陈思诚、贾玲、赵霁、饶晓志都是80后,再加上1975年的李蔚然、1979年的路阳,这批40岁左右的导演汇聚成中国电影行业的中流砥柱。而那些更有资历的大咖导演,则逐渐淡出商业片竞争,转而追求艺术造诣。

比起单纯的数字增长,影视人才的后浪汹涌更令人燃起希望。寒冬即将过去,回归岗位的人们手握红包互道开工大吉,而2021年中国电影的深蹲起跳,也才刚刚开始。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