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5000字读懂疯狂的“ICO、区块链、比特币”

 6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pmcaff.com/article/index/1080290857822336?from=selection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5000字读懂疯狂的“ICO、区块链、比特币”

  2017年12月27日16347阅读

       ICO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完全没有监管的众筹、融资平台。

  最近,有一个概念非常火,叫做ICO。突然之间,ICO好像变成了一个暴富平台,无数人蜂拥而入;但是这几天,网上有文章说它是诈骗,接着又说监管将ICO定性为非法集资。那到底什么是ICO?区块链、比特币又是什么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区块链、比特币、ICO这三个东西,相互关联,但又非常不同。我假设你是不懂金融,也不懂网络,更不懂数学加密算法的读者,我争取用最通俗的语言,一个一个来讲明白,它们到底是什么。

  区块链

  区块链,简单来说,就是一套“加密的分布式记账技术”。 “加密”是数学概念,“分布式”是网络概念、“记账技术”是金融概念。你不用背住这个所谓的“定义”。如果你理解了“中心式记账”,自然而然就会理解“分布式记账”了。

  什么是“中心式记账”?中心式记账,这是当前金融行业广泛采用的记账系统。

  举个例子,我们的资金是存放在银行的,比如我在XX银行有5000块钱,这在银行其实表现为一条数据,银行是用一个中心数据库来存储这个数据的,为了防止意外和灾害,它还建有备份的数据库来存放这个数据的副本,这种记账方式就是中心式记账。

  我对这笔资金的所有操作,都需要通过XX银行做身份认证和修改授权,才能完成。

  这样的中心式记账有很多好处,但也有两个你未必重视过的问题:

  第一个就是如果中心(比如银行)出现问题 ,例如黑客攻击或者系统错误,导致记账数据被篡改或损坏,就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危机甚至崩溃。 虽然这种可能性很小,但并不是完全不可能。

  第二个就是这种运作模 式因为账本的唯一性,依赖的是中心的信用 。即银行的信用,如果这个“中心”的信用出现问题,比如银行擅自篡改数据,那么客户的权益也会受到侵害(例如已经发生了很多起的银行职员利用职权盗用储户资金的事件)。现在的办法是依靠严格的监管 。但所有的监管都不完美,都会存在漏洞,导致人为事故。

  区块链的出现,则解决了这个问题。

  我们刚才说,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记账技术”,也就是说,我有5000块钱这件事,不是记录在“中心”(比如银行)的数据库里的,而是记录在全网所有的计算节点上的 ,也就是这5000元钱属于我,是获得全网所有计算机确认的。

  这听上很神奇,也很让人费解。很多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安全吗? 比如,既然我的电脑上,也有“你有5000元”这条记录,那我把这5000元改成我的,行吗?

  几乎不可能。这就是“加密”两个字的含义了。这个“加密的分布式记账技术”中的加密算法,导致如果你想要篡改数据,需要“说服并修改”“素不相识”的全网50%以上计算节点。而如果系统中计算节点数量足够多,这基本上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那这个听上去怪怪的“加密的分布式记账技术”,有什么用呢?

  本质上,它就是建立了一个“不需要中间人的信用体系”。 在没有中间人(比如银行、证券交易所、投票站等等)的情况下,所有的交易依然可信,甚至更加可信。

  这个“不需要中间人的信用体系”,理论上,可以用在很多“中间人”并不能被100%信任的地方 ,比如股票交易、资产转移、选举、合同公证,比如,数字货币。

  比特币

  于是,我们就不得不提到比特币了。比特币,就是基于这套“加密的分布式记账技术”的,“不需要中间人的信用体系”的数字货币。或者简单来说:比特币,就是一套去央行、去中心化的货币体系 。

  这也是比特币让很多人费解的地方。没有央行,那这个“货币”是谁发行的呢?

  2008年10月31日,一位自称中本聪的人,向几百位密码学家发送了一封邮件,宣称他研究出了一个新的电子现金系统,“完全是点对点的,无需任何可信的第三方”,邮件附了一个链接,通向一个九页的白皮书,其中描述了一个新的货币系统。同年11月16日,中本聪放出了比特币的先行版本。

  要讲到央行和货币的关系,就要稍微讲一点点历史了。

  二战之前,很多国家发行货币都是基于本国的黄金储备的,即发行货币总量等于本国黄金总量,国际间贸易结算使用黄金,因此又叫做“金本位” 。

  直到罗斯福时代,由于经济的发展,黄金储备的量已经不足够支撑纸币的发行,于是放弃了金本位制,改用国家信用为担保来发行货币。

  这种以国家信用为担保来发行的货币,给了央行调控经济的权力和工具,可一旦国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发行货币,就有可能导致货币超发。这样,在国家信用破产的时候,货币价值兑换不回等值的黄金,货币的价值也会大减,甚至一夜之间趋向于零。

  那到底是金本位好,还是以国家信用为担保,发行货币好呢?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中本聪的比特币体系,就选择了效仿“金本位体系”。

  这种效仿,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储量有限。

  中本聪把比特币发行总量设定为2100万枚,只有这么多了,算法决定了比特币绝不超发。这就像黄金在地球上的总储量有限一样。

  第二,越来越难挖。

  比特币的储量,在第一个四年,可以被挖出大约一半。然后每四年减半,难度越来越大。这就像黄金一开始可以在地表捡到,后来要掘地三尺,再后来要到深海才能找到。

  就连这个名字“挖”比特币,和挖比特币的计算机,被叫做“矿机”,都是模拟黄金的。

  这个“挖”比特币的逻辑,简单来说,就是每10分钟就会有一道数学题被扔到网络中,大家比赛,看看谁算得快。算得最快的计算机,就会“挖”到一定数量的比特币。

  真实的挖矿,是一个复杂的数学逻辑。如果没有数学背景,你简单地这么理解就可以了:计算机的算力,就相当于挖黄金的体力。体力越多的人得到越多黄金;算力越多的计算机,得到越多的比特币。

  所以,你现在理解比特币了。比特币,就是互联网世界的虚拟黄金。 既然毫无实际价值的黄金,可以作为货币,大自然就是黄金货币的发行者,那么比特币,理论上也可以作为货币,算法就是数字货币的发行者。

  黄金,和比特币的发行,都不需要央行。

  下面就带来一个问题,黄金之所以被选为货币,是因为人们接受。 有同样属性的铜、铁、锡,最后没有成为货币,是因为人们没有选择用它们交易。最后,铜铁锡只能是商品,而金银因为人们的选择,成为了货币。

  那么,人们一定会选择“比特币”作为货币吗?如果我发行一个“张三币”,你发行一个“李四币”,凭什么它成为了今天价值几万元一枚的“货币”,我的就一文不值呢?怎么才能让我的“李四币”也和比特币一样值钱呢?

  最初比特币也是没有任何价值的,第一笔获得市场流通的交易是2010年5月22日,一名程序开发员用1万枚比特币,买了两份披萨,按照今年最高点价格,这两份披萨价值4000万美元,这天被比特币爱好者称为“披萨日”。

  但是比特币后来慢慢值钱起来,是因为有人用,有交易场景。用得人多了,比特币才真正开始值钱起来了。

  比特币的去中心化,使得它天然具有匿名、无监管、跨国等特点,加上高可靠性和安全性,受到了某些特定人群的青睐。比特币最开始,是在很多跨国交易和黑市交易中流行起来的,比如毒品交易和跨国洗钱都喜欢使用比特币。

  同时,由于它虚拟资产的特性,又逐渐获得了市场的认可,有了稳定的价值,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它作为规避金融监管或者避税的工具 。比如一些国家的富人,通过购买比特币来实现财富的转移和传承,以规避遗产税。

  比特币从传统定义上来看,还不算真正意义上的货币。目前全球主要国家都对比特币持观望态度,但是,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开始至少承认它的“数字资产”的身份。否则,避税、转移资产等问题,无法解决。

  比特币的成功,使得市场开始期待下一个比特币。于是,就出现了很多其他类型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例如以太币、瑞波币、未来币、狗币等。甚至,还有很多传销公司,发行各种完全不着调,没有交易场景的数字货币。用比特币的暴富效应作为诱饵,用传销的手段,出售注定一文不值的各种“传销币”。

  去判断每一种虚拟货币的未来价值,这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可能的任务。所以对大多数读者来说,除非你是专业人士,除了比特币之外,其他虚拟货币,最好非常谨慎地对待。

  还要解释一下,我们把比特币称为“数字货币”。但是“数字货币”这个词的意义非常广泛。各国央行提到数字货币时,大多指的是“不以现金为载体”的传统货币,比如无现金的美元,无现金的人民币,并不是指比特币,或者其他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

  区块链,以及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比特币的火爆,引发了无数人对区块链的巨大热情,和“区块链还能干什么”的更多想象空间。对这些应用的想象,直接导致了ICO这个概念,在今年上半年突然变得炙手可热。

  ICO

  什么是ICO?ICO是(Initial Coin Offering)的缩写,它跟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不但看起来类似,意思也差不多。IPO是首次公众发行,ICO则是首次币发行。

  ICO是一种为区块链项目筹集资金的方法,它不是把公司股权拿出来发行,而是把区块链项目的数字货币用来发行,收取的也是通用的数字货币,通常为比特币或者以太币。

  举个例子。我今天想基于区块链技术,做一个“去中心化的公证处”的项目。我觉得这个项目,在未来大有可为。于是,我组了个团队,但是缺钱怎么办呢?

  以前我们创业融资,需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评估过程,通过各种指标来确认项目的可行性,最后才有少部分项目拿到天使投资、风险投资(VC)的钱。你想到股市上去融资,那就更复杂了。

  你需要严格规范你的经营行为、提供非常多的报表、甚至主要负责人要承担一定法律责任,以防止你作为经营者,相对于股民、中小投资者,掌握了更多不对称的经营信息,可以很随便地侵害投资人的利益。

  比如,你用高价从亲戚公司买不值钱的东西,利益就转移了。所以,国家对投融资这件事情,一直管得非常严。

  但是,在ICO平台上,你融资,简单到让很多专业的金融人士完全看不懂。你连一个公司都不需要注册,可能只是随便几页项目白皮书,有时候甚至连白皮书都没有,只有一个项目愿景,发行一个“张三公证币”,出售一小部分,就能够换来价值几千万甚至上亿美元比特币或者以太币。

  这些投资人傻吗?这些投资人,大概有三种。

  第一种,是投资人。 这些投资人,真懂区块链、真懂投资。他们真相信这个“张三公证币”是能解决真实问题的,这个团队最终是能做得非常好,赚到大钱的。对他们来说,他们投的是项目,只是以前投美元、投人民币,现在投比特币,投以太币。

  第二种,是投机者。 这些投机者把“张三公证币”当作股票,把ICO当成IPO,把发行“张三公证币”当成打新股。反正只要有人用更高的价格接盘,我就能赚到钱。这个“张三公证币”是骡子是马,未来能不能赚钱,我不懂,更不关心。

  第三种,是跟风者。 他们什么都不懂。甚至是被投机者算计的,是被传销组织骗进来的。他们中有些人在享受着“张三公证币”,“打新股”式的增值,体验一种自己都觉得不真实的快乐。

  投资人、投机者,跟风者的扎堆,吸引了行骗者大举进军ICO。 无数的骗子,加班加点地制造完全不可能有未来的项目,上ICO平台融资,用自己的“李四币”、“王五币”,交换比特币、以太币。再把比特币、以太币卖掉,换成美元、人民币,再跑路消失。

  由于交易中ICO使用数字货币,融数字货币,所用到的双边都是数字资产,所以目前一直处于监管的真空之中。

  你可以把ICO当成是一个完全没有监管的众筹、融资平台。 加上国内投资渠道有限,散户投资热情高涨,所以这种没有门槛、没有监管的投资渠道,就成为了各路资本热捧的对象。

  因为ICO的交易者必须使用比特币或者以太币,这又进一步推高了比特币的价格,这样不断循环,导致今年以来比特币从1000美元涨到4000多美元,涨幅达4倍。

  比特币又多了一个使用场景,这进一步加强了数字货币的愿景,形成正向激励,导致数字货币鸡犬升天,各种暴富神话充斥坊间,ICO投资迅速过热,乱象丛生。这种缺乏监管又疯狂的场景,特别像两年的P2P。

  小结

  我想用这篇文章,帮助没有金融背景、网络技术背景、数学背景的同学,系统性地理解区块链、比特币和ICO。希望你能拥有一双慧眼,看透这些疯狂中的风险,更要看到这些疯狂中的机遇。

  用三句话来总结一下:

  1、区块链是一个网络技术 ,它在一些应用场景之下是颠覆式的,未来会带来大量新的机会,比如智能合约、供应链金融、投票等;

  2、比特币是区块链技术的一种应用 ,本质上是基于分布式记账技术、去中心化的记账工具,目前被认可的身份是数字资产,能否成为货币还需要看金融体系的态度。它今天最大的价值,是用于炒作的资产;

  3、ICO是一个通过“币买币”的方式避开监管的、低门槛的众筹、融资平台 ,上面会有好项目,但也一定骗子横行。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