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抓住日常频繁且随机的灵感,我是如何构建一套「内洽」的写作流程

 8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sspai.com/post/84644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抓住日常频繁且随机的灵感,我是如何构建一套「内洽」的写作流程 - 少数派

1
抓住日常频繁且随机的灵感,我是如何构建一套「内洽」的写作流程
11 月 28 日

Matrix 首页推荐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一名兼职网文作者,也尝试在少数派写一些感想。在某段时间里,我一直在尝试找到写作的通用方法,有的时候,我可以连续写一上午不卡顿,但更多时候,我一直无法代入情境,甚至会觉得很多句子都不流畅,所以我一直在找寻自己让沉浸式写作的方法和流程。以前我理所当然地认为,写作是从一张白纸上开始的,对着空白的屏幕头脑风暴,产生初稿,然后修改,发布定稿。后来读了《卡片盒笔记法》,才认识到灵感的洞见有不可控性,大脑在每个时间段漂浮的记忆和想法是随机的。也就是说,当我们面对一张白纸时,有没有灵感,写出什么内容,完全看运气。

在书中讲到,灵感的产生其实在日常的每时每刻。例如在你恰好洗澡的时候,听某些旋律的时候,看某部电影的时候,一些绝妙的点子会恰巧闯进你的大脑。这是在面对空白纸张时无法出现的状态。写作应该是从产生灵感的那一刻开始,而真正在白纸上动笔,只是将这些日常积累的灵感落实到了纸面上。这个观点让我有所顿悟。

让写作飞速进步的方法

首先,写作依赖于灵感,所以记录日常的灵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其次,我们只能想象出已经见过的东西,所有的洞见都基于对已知信息的想象与扩展,要持续地产生灵感,就必须不断地阅读获取新的见解和知识,扩展我们大脑的思维,再通过新观点,和之前大脑存在的观点碰撞,产生新的点子。所以阅读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现在再重新来看写作这件事,应该具有以下的流程:

  1. 随机收集日常生活中的写作灵感。
  2. 阅读别人的书获取知识,并做好笔记将它内化为永久笔记。
  3. 主动在新的知识和旧的知识中碰撞,产生更新的点子。
  4. 从所有灵感中选择主题,构思大纲和可用的信息。
  5. 开始在白纸上写作,利用写作时产生的灵感合理修正之前的选定的大纲和信息,产生初稿。
  6. 以读者和批评家的身份重新审视稿件,修改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句子,以及不合理和需要补充的地方,产生定稿。

我是一个很喜欢做计划的人,比如早上 6 点半点起床,刷牙洗脸,然后去跑步,之后洗澡、写点东西……但,和大多数人一样,我很少能完成它。我们总是以为计划好了时间,那些事情都可以完成的很好,但事实上计划对事件本身没有任何帮助,它只不过让我们当下对未来的待办不再焦虑而已。这让我开始思考写作需不需要计划?

计划是为了完成某个任务而制定的,当完成以后,这个计划就可以扔进废纸篓了。比如我们需要考试的时候,或者需要完成一篇论文,我们会制定计划去学习,从而得出好的分数或者完成一篇毕业论文。但写作不需要这些,因为你无法计划每个步骤的时间,甚至灵感的生成一直都在运作。

回头看之前的六个流程,它几乎贯穿了我们整个生活时段,所以 GTD 计划时间的思维在写作中并不适用。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自洽的、能产生洞见的系统。

计划是控制事情的外部完成时间,而写作并非理性的线性过程,灵感的生成是随时的、无法琢磨的,并且经常需要切换注意力,比如记录、联想、完善、字词琢磨等。我们真正需要的并非是计划,而是流程。

1

阅读、思考、提出想法、和旧想法产生联系、主题大纲的划定、写初稿、修正产生定稿,这一件件事并非是使用同一种思维模式来完成,它们需要使用不同的注意力和思维习惯。而流程是让你能自如地在每件事上流畅地切换思维模式,并让事件不互相占用注意力,但又彼此衔接。不至于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想到什么做什么。当你拥有一套内洽的写作流程,你将一辈子受用于此。

流程是让你在每个事情的流转上,缩短思维模式转换的时间,让你完成在整个事件时,衔接上形成一种自然而然的方法,它能让你飞速进步。

一个好的流程形成并不容易,每个小事情之间有着很多瓶颈。但当这些瓶颈被打破,形成了自洽的流程,那么从 0 到 1 的艰难期就已经完成,剩下的是指数性的进步。

一个真正的高手,不会考虑主动放弃已经被证明是有价值的事情,比如在考研时他已经证实过的学习方法和计划,考完试他也会沿用下去,流程就是这种东西。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用完就丢进废纸篓的计划,而是能让我们持续进步的流程。灵感的产生、收集和互相作用是写作中最重要的一环。关键并不在于我们的智商和天赋,而在于我们对这些灵感的处理方式。那么怎样的流程系统是我们需要的?首先我们要思考以下条件:

  • 你如何将产生的灵感归置在第二大脑中?并且你再次看到笔记的时候,能想起当时这条信息的目的,还有前后联系起来的想法。
  • 如何阅读并且内化?
  • 如何让这些想法发生碰撞产生新的灵感?

很多人会觉得,我想到什么记下来不就行了,可是所有人都使用收集箱,真正又有多少人会回头看自己记录的点子,然后创作出有价值的文章。记下来不等于属于自己了,只是让大脑误以为这绝妙的点子已经万无一失。再者,收集箱是无法和其他想法联系,并且产生新的东西的。

而这个收集灵感和产生联系灵感的第二大脑,远远被人们低估了它的重要性,因为没有老师教过我们这个。我们总是在阅读的时候划线,总是有绝妙的点子忽然产生,但你从不知道有一个可以制造这种点子的环境。

传统的笔记系统是自上而下的,我们分门别类的将所有笔记放在文件夹下面,但它们无法互相联系,直接阻断了头脑风暴。我想介绍的系统是卡片盒笔记法,它是自下而上的,并且没有文件夹的规则。它强调对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自由的记录,不限定主题,并且将每一个信息尽可能的联系起来。

但我们可以将写作分为五个流程,分别是:

  1. 阅读、思考、提出想法
  2. 记录永久笔记和笔记之间的联系
  3. 选定主题并划定可用的灵感

当你提出一个想法的时候,可能在日常生活中的任何时间点,我们可能没有时间对这个灵感进行完善,所以先记下这个灵感和我们当时的脑海里的情境,以便在后来拿出来重新完善的时候不会忘记。

注意:建议在俩天内将闪念笔记转化为永久笔记,不然我们会忘记这个闪念笔记原本想要提醒我们的侧重点,还有它原本的意义。划线和阅读时的想法也是闪念笔记,它们最终会扔进废纸篓,真正保留的是你经过思考后和关联后的永久笔记。

思维模式:这个时候我们的注意力是随机的,并不需要心流状态,随机的情境和体验。

阅读、思考、提出想法

  • 首先,我们需要挑选我们感兴趣的书.
  • 然后选择一个合适的阅读方式,有的是精读,有的是泛读,使用不同的思维模式或者目的去读,比如看它的大纲、吸引读者的地方、内核是什么?我们不能使用同一种方式去阅读每本书,其一是有些书不值得我们精读,其二是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收获。
  • 大脑会自动过滤和忽视那些我们不认同的与我们原本理念相悖的观点,这是大脑的 BUG,如果我们一直去理解那些我们认知范围以内的事情,那么我们的阅读终将有局限性。我们需要特别注意那些我们不认同的观点,仔细思考是否自己因为偏见错过了它的可取之处。
  • 在阅读的时候,必须做笔记。 思维的外化和在大脑区域随处乱转是不同的,如果我们不做笔记并且思考,那么无论我们读多少遍,都是浪费时间。无数的书籍都提到过这一点。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 思维模式:需要专注,心流模式,笔和脑子是必须带上的东西。

这是整个写作流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将想法写出来和做笔记并不难,真正难的,是思考。

记录永久笔记和笔记之间的联系

将闪念笔记和阅读时产生的想法完善,扩展,然后在笔记系统中找寻与他们有关的联系。并制作链接或者写在他们的后面。将新概念与旧概念进行联系,有助于我们记忆,而且这是我们产生想法碰撞的根本。

将在文献或者书籍的笔记以及闪念笔记转化为永久笔记,把那些观点和我们能感同身受的情景结合,然后再与我们原来的笔记产生关联,将它完善和扩展,写在系统上。 做法:把每个永久笔记使用自己的话和情境写下来,并在自己旧的笔记库中寻找与它相关联的笔记,放在它的下面或者生成链接。

不定时思考、选定主题并划定可用的灵感

当我们做好了每一个永久笔记和完善好的灵感,并将有关的信息互相链接,那么当我们看到这个系统库时,我们必定是感兴趣和思维同步的,因为它和我们大脑的记忆方式很像,通过旧概念记住新东西,最终将新东西变成旧概念,再产生更新的东西。它们之间的动态联系,将在我们大脑中更加深刻,新的灵感自然而然会从中产生。

1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以后,当我们对某一个领域或者模块有足够多自己的想法和新东西时,选定主题块,准备写文章。写之前可以先查阅资料补充或者添加想法,删减冗余或偏离主题的想法,最后我们就可以在白纸上开始了。

思维模式:边玩边思考,在这我们甚至可以抱着玩的心态,试着将不同的点子相联系,看是否能产生有趣的东西。

写初稿只是将你已经拥有的信息和灵感落实在了纸上。我们将之前的灵感和主题对应,然后排序,加入自己想要的元素,如果当时还产生了别的点子,那么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做出修正,对于整个写作流程来说,这甚至是比较简单的一步,不需要过多的思考。

我们完成初稿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常见的问题,比如抠字眼,觉得文章中某句话用的不对,词语用的尴尬或者别扭,像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但其实这会阻碍我们写作,甚至让我们永远无法写出好的文章,因为写作的思维模式和校对的思维模式并不是同一种,如果我们切换的频繁,会影响两者的质量。写作需要进入交流或者情境的状态,而校对需要漂浮注意力。前者是作者的上帝视角,主宰着文章的所有走向。后者更倾向作为读者和批评家的身份,一旦你去注意词语的链接和句子的流畅,那么就脱离了文章原本的氛围和视角,重新再进去就很难了。我们可以先没有顾虑的写好文章,词语修改和回头检查的事情交给下一步:校对。

思维模式:心流状态,像是与读者对话,或者作为一个讲故事的上帝,比如写小说,完成初稿时需要身临其境。

校对、定稿

思维模式:我们需要将作者的身份切换为读者甚至批评家的身份,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刻意长期的练习。注意力放在字词句子、对读者情绪的判断、对主题衔接之间阅读体验的思考。

但这一步并不用担心,因为距离完稿的奖励反馈只有最后的一步,我们会有着无限的动力。

关于流程的最后:你不必按照上面的流程走,它不是固定的,写作无法制定一个通用的规则,虽然完全模仿别人的方法会让我们成为高手,但永远无法成为专家。真正的专家是凭借经验和直觉,他们不用思考就知道下一步应该做什么,无论多复杂的情境,他们忠于自己的状态和写作的关系。

做任何事情只有专注才能取得真正的成绩,而要达到心流状态,你的大脑要保证没有被其他的任何事情干扰,将脑子里的七个球全部集中在一件事情上(认知觉醒中写到,注意力相当于脑子有七个球,每个球可以关注一个事情)。

写下你的待办,它是注意力的蛀米虫

很多人认为,GTD 仅仅是一个提醒事项软件,它是为了避免重要事情被忘记,其实它最重要的作用不在于此,它是为注意力而产生的工具。

假设你这个时候正在打游戏,但是你还有稿子没有完成,手边还有女朋友的消息没有回复,那么你打游戏很难专注(前提是你把写稿当成一件事,在乎你的女朋友),因为我们将注意力分给了我们的待办,即便你让自己不要去想,但其实这两个待办事项一直存在你的潜意识里。

我们可以将大脑的记忆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当我们有待办事项的时候,大脑为了避免忘记,会在它完成之前,将它存储在短期记忆中,一直存储,除非你的注意力超过了七件事(非精确数值),它没有位置再储存。也就是说,即便你觉得自己没有意识到,但它确实会一直占据我们的注意力。但想要将关于它的注意力解放,并不是只有完成它一个方法。当你写下它的时候,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前提是你必须完全信任你记录的 GTD 系统,哪怕是一张便利贴,它必须不会被丢失,且能起到提醒作用。这个时候,大脑就会自发的认为它已经被处理妥当,至少它不会被逾期。

无论是 GTD,还是卡片盒笔记储存灵感,你都需要绝对信任你的第二大脑,这样才能彻底解放你的注意力,除非你想将某个想法或者任务暂时的储存在你的短期记忆和潜意识中,让这个想法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在某处找到它的答案和灵感,或者是有别的目的。但如果一直记着它没有意义的话,那么将它放入第二大脑,需要的时候在提取出来,它能解放你的注意力。

注意力切换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可以同一时间干很多事,其实是在快速地切换自己的注意力,只不过当事人没有发现而已。但注意力切换的过程中,无法在短时间恢复对其中一件事的专注能力。这样带来的影响是,手头上的事你都只是做到了它最表面的程度。你只能凭借你的肌肉记忆或者经验去做,无法到达事件更深的一层,产生新的洞见、提高或者享受这件事。

所以当你在写作的时候,尽量制造一个没有干扰的环境。也就是避免注意力切换的过程,从一件事上转移到另一件事,再回到另一件事,需要时间和精力去从新连接之前的写作状态。如果你在写作,旁边有人不时地刷视频,你被他影响的话,注意力会一直在疯狂拉扯,那么你几乎有一半的时间在重新链接心流状态中。

意志力:当你的大脑不想要做某事的时候,但你又需要逼迫自己不得不做的时候,就需要我们使用意志力控制自己去做。但意志力是一种会消耗殆尽的大脑资源。

比如你不喜欢跑步的话,那么只能使用意志力强迫自己,但如果你热爱跑步,那么就不需要使用意志力。为什么早上跑步会比晚上跑步更加容易一点?因为早上我们的意志力还没有被消耗掉,我们可以控制着自己去做对的事。但晚上我们已经上了一天的班,很多事情我们在白天用意志力强迫自己去做,导致意志力已经消耗殆尽,那么晚上我们已经没有能量去控制自己跑步了。这就是为什么如果我们要锻炼,就要选择在早上的原因。顺便说一下,如果我们选择在晚上锻炼,那么白天的大脑就会一直储存着晚上还有跑步这个任务,同样它也会一直占据你白天的注意力(但如果你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不把它当成任务,那么什么时候跑都可以)。

所以,对于写作来说,如果当你不想写的话,就尽量不要逼迫自己写,那么这是一件极其消耗意志力的事情。可以理解为你一边在完成稿子,一边在操纵你的意志力。那些出色的作者和大神小说作家并非是靠意志力来完成稿子,他们绝大多数在写作中找到了乐趣,以至于他们并不需要强迫自己写作,也就是不需要消耗意志力。这是两种很不一样的状态,得出的成果也不一样。

1

扎克伯格和库克每天几乎穿的都是灰色的T恤和牛仔裤,有的时候我们甚至以为他们从来不换衣服,实际上他们的衣橱可能挂了十几套一样的衣服。目的是这可以让他们早上起来避免做决策,一大早不需要为一件小事消耗自己的注意力、意志力和能量。所以,避免做重复意义不大的决策,将能量用在重要的决策和事情上。

热爱和反馈

我们成为作家或者写稿人都是因为不一样的原因,有些人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夸奖,有些人能在写作本身上获得乐趣。前者实质上是外部奖励,并不能享受事情本身,甚至写作对他们来说是痛苦的,需要意志力去逼迫自己,这种人很少会主动往探究新的东西,因为学习本身对他来说并不简单,意志力是有限的,它需要分给生活中的其他东西。但如果你能在写作本身中获得乐趣,那么外界的夸奖对你来说只是锦上添花,迎接挑战和见到领域里更广阔的洞见会给你无比的喜悦和成就感。

愿我们所有人在开始写作的时候,都是源于热爱和兴趣。甚至做任何事都是这样。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