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预见2023:《2023年中国MCU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发展前景等)

 11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220/231011-21f1c716.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预见2023:《2023年中国MCU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发展前景等)

• 2023-10-11 13:55:29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1119G0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兆易创新(603986)、中颖电子(300327)、乐鑫科技(688018)、复旦微电(688385)、晟矽微电(430276)、国民技术(300077)、峰岹科技(688279);中微半导(688380);钜泉科技(688391)等

本文核心数据:市场规模等

产业概况

1、定义

MCU(微控制器)是将计算机的CPU、RAM、ROM、定时计数器和多种I/O接口集成在一片芯片上,形成芯片级的计算机,为不同的应用场合做不同组合控制的芯片。微控制器一般可以按照其结构特点、指令集、存储器架构以及微控制器应用进行分类。

MCU可从不同方面进行分类:根据数据位数可分为4位、8位、16位、32位、64位;根据指令集可分为CISC和RISC;根据存储器结构可分为哈佛结构和冯·诺依曼结构;根据用途可分为通用型MCU和专用型MCU。

图表1:MCU行业的分类汇总

2、产业链剖析:对上游原材料与设备供应有一定依赖性

MCU(微控制器)厂商分为IDM厂商与Fabless厂商,对于IDM厂商(集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装和测试等环节于一体)来说,其上游为晶圆制造所需原材料与设备采购环节;对于Fabless厂商(只负责芯片的电路设计与销售,将生产、测试、封装等环节外包)来说,其上游为晶圆制造环节。行业企业的主要客户分布于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工业控制等领域。

图表2:MCU行业产业链

上游原材料领域,目前,IDM厂商的晶圆制造原材料主要依赖进口;中游MCU厂商主要为Fabless厂商,包括中颖电子、乐鑫科技、晟矽微电、兆易创新、上海贝岭东软载波等;根据MCU厂商的描述,下游终端应用领域客户数量较多,汽车电子领域客户有比亚迪,消费电子领域客户有九阳股份海信家电等。

图表3:MCU行业全景图谱

行业发展历程:行业处在快速发展阶段

中国MCU发展起步较晚,基本落后于全球产业二十年,但发展迅速,至今经历了初步发展阶段、技术突破阶段及快速发展阶段,如今MCU已经实现了定制化的需求。MCU芯片已渗透至一系列应用领域,在家电、医疗、汽车等领域中负责感测与监控;与通信功能结合集成的产品为通信应用的微控制器;与传感器结合集成的产品为智能传感器,作用为发送测量、状态信息,接受和处理外部命令。

图表4:中国MCU行业发展历程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加持,推进MCU研发与产业化为关键发展方向

自2000年以来,国务院、工信部、科技部等多部门陆续发布了集成电路、通用芯片研发、税收优惠与产业化系列政策,内容涉及在集成电路、通用芯片等领域实现突破,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等内容。

“十四五”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夯实基础、谋取更大进步的关键五年,国家及各地的“十四五”规划及政策也掷地有声,对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进一步带动MCU行业的成长。

图表5:“十四五”以来MCU行业相关重点规划解读

行业发展现状

1、上游发展:半导体材料、设备等市场规模稳定增长

半导体材料和设备是半导体产业链的基石,是推动集成电路技术创新的引擎。在国家鼓励半导体材料国产化的政策导向下,本土半导体材料厂商不断提升半导体产品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逐渐打破了国外半导体厂商的垄断格局,推进中国半导体材料国产化进程。

根据SEMI统计数据,2012-2022年期间我国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总体呈波动增长态势。2022年中国台湾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材料市场,市场规模超过200亿美元;中国大陆为第二大市场,规模为130亿美元。2022年中国半导体材料的市场整体规模超过330亿美元。

图表6:2012-2022年中国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单位:亿美元)

从半导体设备的发展情况来看,2020年中国首次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市场,市场规模达到187.2亿美元。2021年,国内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达到近年来最高水平,为296.2亿美元。2022年国内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略有下降,为282.7亿美元。

图表7:2016-2022年中国半导体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单位:亿美元)

2、需求现状:MCU需求不断增加,市场规模有望达到千亿

MCU的结构非常灵活,能够适应不同的应用,越来越多的32位甚至64位多核MCU可以处理各种复杂的应用程序并将其集成到SoC中。当前MCU价格继续上涨,32位MCUs将成为物联网应用推广中增长最快的市场,5G互联设备的增多将进一步促进MCU的应用需求快速增长。

据IHS数据统计,2021年中国MCU市场规模达365亿元,同比增长36%。初步统计,2022年中国MCU市场规模达390亿元。

图表8:2018-2022年中国MCU市场规模及增长情况(单位:亿元,%)

3、应用领域: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领域

根据IC Insights,全球和中国的MCU下游应用分布呈现显著差异,中国MCU的下游分布中,消费类占比最高,第二大场景是汽车,工控排第三。与全球的结构相比,中国在汽车领域占比较低,而在消费领域占比较高,主要原因系中国的汽车产业在全球来说目前仍相对薄弱,汽车行业主要还是集中在欧洲、日韩和美国等全球汽车大厂聚集地,同时中国的消费类产业链较为齐全,是全球主要的家电产地之一,也聚集了各类消费电子厂商,所以对于消费类MCU的需求较大。

图表9:中国MCU应用领域销售额分布(单位:%)

行业竞争格局:国外企业占据主要市场,中国企业不断追赶

在中国市场中将MCU企业按照梯队划分,以企业在MCU行业的营收和技术水平为标准,第一梯队为以意法半导体、瑞萨电子、NXP为代表的外国企业,以及以兆易创新为代表的内地龙头企业;第二梯队为以乐鑫科技、中颖电子为代表的内地上市公司;第三梯队为以华润微电子、灵动微电等为代表的内地企业。

图表10:中国MCU行业竞争梯队

AspenCore2023中国IC设计Fabless100排行榜共分为12大技术类别,每个类别评选出Top10,主要由AspenCore分析师团队根据量化数学模型、企业公开信息、厂商调查问卷,以及一手访谈资进行筛选。其中,Top10MCU公司分别为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极海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小华半导体有限公司、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颖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钜泉光电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中微半导体(深圳)股份有限公司、青岛东软载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峰岹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芯旺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图表11:2023中国IC设计Fabless100排行榜——Top10MCU公司

2023中国IC设计Fabless100排行榜Top10MCU公司中有9家上市公司,其中综合实力指数最高的是复旦微电,其MCU业务包括智能卡与安全芯片+智能电表MCU;增长潜力最高的是国民技术。

图表12:2023年中国IC设计上市公司-MCU类别综合指数

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行业发展前景:下游需求带动MCU市场规模增长

随着经济形势逐步好转,中国物联网、新兴医疗电子、新能源等应用快速发展,中国电子整机生产也整体持续较快发展,中国MCU市场将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根据HIS数据,2023-2026年中国MCU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年复合增长率约为7%。根据测算,到2028年,中国MCU市场规模以7%的复合增速增长至585亿元。

图表13:2023-2028年中国MCU市场前景预测(单位:亿元)

2、行业发展趋势:32位MCU占比提升,汽车电子、物联网应用领域潜力较大

在对下游应用性能要求提升以及32位MCU产品成本降低的情形下,32位MCU产品占比有望提升。随着汽车电子和物联网市场的不断发展,汽车电子、物联网等有望成为MCU市场规模增长较快领域。我国MCU企业主要提供中低端8/16位MCU产品,为提升竞争力,行业投资并购进程有望持续;同时在半导体行业向国内转移的进程中,国内外技术差距有望逐步缩小。

图表14:中国MCU行业发展趋势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MCU(微控制器)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email protected]

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如有IPO业务合作需求请直接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IPO团队,联系方式:400-068-7188。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