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去,解决那个有问题的人!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ourai.ws/posts/how-to-solve-problems/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时常会看到或听到一句开玩笑似的话:「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有问题的人。」

我只想说:「这句话说得真是——泰!兑!辣!」

哪来那么多问题?

快两年前,在写针对软件开发的「反混沌」的文章时,有这么一句话——

「混沌」的根源不是别的,正是「人」自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人性的缺点所引起的协作与管理问题;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失真。

欧雷《说说「反混沌」:Hello, World!

回过头来看,这说得没错,但受限于当时所处位置及思想水平,认知比较局限;而现在不同了,我仿佛开启了上帝视角,有了更为抽象、更为底层的认知。

「如果没有人了,还存不存在『问题』?」——这是我在确切地认为「人」是任何「问题」的根源后问🐷和群友们的问题。

什么是「问题」?

在中文维基百科上,对「问题」的描述如下——

问题很难有一个确定的、无异议的定义,但是,一般来说都问题包含有以下三个基本成分:

  1. 上下文-和问题相关的场景,指一组已经是明确已知的,关于问题条件的描述。
  2. 目标-指关于构成问题结论的明确描述。
  3. 障碍-指问题的正确解决方法不是显而易见的,必须通过一定的思维活动,才能找到答案。

一般而言,问题是由于某些导致不能达到目的或者实现目标的认识障碍。它是指现状有些不理想的部分,没有被解决,或者事态出现意外。通常,问题也可能是因为要得到答案。

维基百科《问题

「问题」这个词所对应的英文单词一般为「question」或「problem」——前者指要被满足的好奇,后者为需被克服的障碍——日常谈到「问题」时通常是后者。

为啥有「问题」?

「人」是已知的唯一可大规模改造自然的高等智慧生物——这个描述中就已经揭示了为啥会有「问题」:

  1. 因智力发达而对未知事物产生好奇心,想要搞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2. 受上一条影响而具备改造自然的能力,且越来越强,每当遇到障碍就想尽手段去解决,当下没有合适的就去创造。

针对第二点来稍微展开说说——

人们一开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严重受自然所影响的生存方面的问题,当逐渐掌握了自然相关的知识后,陆续发展出了农业、畜牧业等,与自然相抗衡的生存问题不再是大问题。

这时,人们的「问题」变成了因人性而起的不断膨胀的欲望所带来的各式各样的需求,研究人心并玩起了意识操控的游戏,商业、工业、服务业等迎来了蓬勃发展。

如果不存在「人」这种可大规模改造自然的高等智慧生物,还会有「问题」吗?

因好奇而发生的「问题」在那些智力高些的生物中应该还是有的,只是这些都不足挂齿,无法质变为改造自然的能力,从而不会出现无穷无尽的因障碍而发生的「问题」。

若是没有「人」的话,世界就会更加纯粹一些,完完全全地顺其自然——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怎么去解决问题?

要解决因好奇而发生的「问题」,最有效也是最朴实的方式就是多学习勤思考,没有捷径——这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我要说的是解决因障碍而发生的「问题」。

上文中已经阐明,「人」是「问题」的制造者,与此同时,也是解决者;那些专门解决某一领域问题的人,被称为「工程师」。(先挖个坑,日后再填😜)

最近几天在回顾软件开发相关知识时,借助 iPad Pro 上的「无边记」梳理思路以更新我脑中的知识网络。

我在思考「开发一个解决人们问题的好软件的影响因素」时,画出了这样一张图:

如何解决问题

如何解决问题

这张图要表达的已经不是单纯地通过软件解决问题了,而是略微泛化后成为更通用的一个框架,本文就对其做些解释说明。

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或值得去解决,并且有些看似是个问题,实际并不成问题——也许是因自己的无知而犯的一个小错误。

在开始行动之前,确定一个问题是否需要或值得被解决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

最初的一步是要与问题提出者对「问题是什么」达成共识——让他详细地描述问题,并尽量保证双方对这个问题所涉及的任何字词理解一致。

光这一点很多人就做得非常不合格,要么在提出问题前没怎么过脑子,要么不会描述问题,说一些自认为别人听得懂的话。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低效甚至无效的会议?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会议发起者并没对自己的想法进行思考验证,找大家「头脑风暴」一下,帮自己把思考验证的事儿做了。

若是牵扯到比较有影响的利益,应将上述过程留证,如:录音,签协议、合同等。

分析问题是很考验人的事情,依赖于对表面现象的抽象能力与已形成的知识网络——都是需要长年累月训练与沉淀的。

知识这块主要包含三类:

  • 科学知识——经过验证的较为底层的知识,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形式科学(数学),是理解并解决问题最强有力的工具;
  • 领域知识——与问题本身强相关的较为表层的知识,像问题所处领域的专业术语、惯例、黑话等;
  • 生活经验——自己活了多年所观察总结出的相当个人化的知识,虽然普适性相对低一些,但也左右着决策。

这几类知识关系着一个人思想观念的形成与处理外界信息的思维方式,尤其是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

当它们都到达一定程度后,会开启上帝视角,能够更为精准地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

不过在那之前,可以尝试去找问题的问题是什么;不要思维上进行偷懒,尽力挖掘问题表象的更深层次原因。

与分析问题一样,解决问题也是一个人思想观念与思维方式的体现,即对世界、人、问题领域理解地越深,越能优雅且彻底地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手段最终会落到以下几个上:

  • 人件——激发他人主动性,改善人际关系,灵活用工,调整组织构成及协作模式等;
  • 硬件——采购并应用更先进的物理性设施;
  • 软件——开发或购买能满足相应需求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插件或 SaaS 等;
  • 智件——部署数字智能助手,购买智能机器人。

将其中的一个或多个打包,即可形成可交付的解决方案。

上述几个名词,虽然看起来是仅限于计算机领域,但在这里我已经把它们泛化,扩展到了方方面面。

在解决问题时,不要将目光局限于一个维度,而要同时考虑到上述多个维度——

产品经理提出了一个需求,几名软件工程师吭哧吭哧写了再多代码,用的算法和设计模式再好,功能使用体验上依然无法满足要求。

此时,若是升级一下服务器设备,没准儿软件工程师不用费那么大劲儿问题就解决了;即便总成本也许会多那么一丢丢,但使用体验满足要求了呀!

思路可以更开阔些,去质疑产品经理提出的需求是否真的会给部门或公司带来较为明显的收益,要是不能的话,就拒绝掉!

「人」是任何「问题」的根源,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有「问题」的「人」——这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

在此劝诫每个人——多学习,勤思考,尽可能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创作不易,若本文给你提供了价值,还请不吝为欧雷充电

donation-e2e3575287a218b650a69211a6d5e9220f9ad0314b2e946edcdc62cffcefcbd9.jpgourai-2492dcf9d66d7a690e0576aa38945ad96e656b370d176c0b087638e83105844d.jpg

左为微信,右为支付宝;充电累计 ¥88 以上可在付款时备注或邮件告知昵称和需要被链接的网址,会列在「赞助」页。其他方式与具体规则请见「资助」。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