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重庆汽车业的翻身仗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329/230721-7154a5a4.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重庆汽车业的翻身仗

• 2023-07-21 17:22:42  来源:车百智库 E1085G0
1

图源:摄图网

作者|周霜降 来源|车百智库(ID:EV100_Plus)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的争夺战中,重庆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重庆一度被认为是中国的底特律,曾诞生中国第一辆吉普车;不仅拥有长安铃木、长安福特、力帆、长安汽车、东风小康等多家整车生产厂商,还吸引到了多家技术含量较高的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落户发展。但在汽车产业向新能源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却遭遇了不小的挫折。

可就几年时间,重庆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又上演逆风翻盘的故事,2023年一季度,重庆汽车出口和产能迎来“开门红”,新能源汽车成绩可观。

目前,重庆已形成以长安汽车为首、以十多家整车企业为骨干、以上千家配套企业为支撑的“1+10+1000”优势汽车集群,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总体处于西部领先水平。

2023年更是重庆“招商引资专项行动年”,一方面,着力加强面向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招商工作;另一方面,为加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推动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动作接连不断。

继北上日本、南下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招商之行后,近期又开始西拓“朋友圈”。由市招商投资局会同渝中区、渝北区、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组成的重庆招商团,远赴意大利、德国开展定向招商引资及推介。涉及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工业机械等多个行业。

围绕此现象,本文将深入探讨以下三个问题。重庆汽车产业经历了哪些大起大落?又是如何迎头赶上的?未来,谁最有机会抓住产业转型的机遇?

1ONE

以微为本,以轿为主

最初重庆汽车产业是由长安汽车牵头发展壮大起来的。

1958年,长安设计并制造了中国第一辆吉普车,重庆汽车产业正式发端。改革开放之后,长安机器厂“军转民”开始生产汽车推动重庆汽车产业发展壮大。

1983年便进入汽车领域的老牌本土车企长安,在2001年4月,与福特合资联姻,成立了曾经炙手可热的长安福特。

2006年,长安旗下首款轿车奔奔的出世,打破了当时的微型车市场中,现象级小轿车奇瑞QQ一枝独秀的风头。带动一批重庆摩托车民营企业转型造车,代表企业包括力帆、小康、银翔、鑫源等。

“以微为本,以轿为主”成了彼时重庆汽车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2009年,乘着中国汽车产业的东风,重庆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重庆汽车的产销规模从2009年的118.65万辆,到2015年已经增长到260.93万辆,成为全国第一大汽车生产基地。

2013年,重庆喊出要成为“中国底特律”的口号,并提出形成“1+8+1000”汽车产业体系的目标,包括一家龙头车企、8个在中国排名前十的汽车品牌建成或在建数十万辆产能的生产基地,以及上千家零部件企业。

2015年,长安汽车更是以142.5万辆的自主产销量,成为首个年产销量突破百万辆的中国品牌。而同时期,中国四大车企集团中的其他三强———上汽、一汽、东风的自主产量共计仅170万辆左右。高歌猛进的长安汽车,后来甚至一度赶超吉利、奇瑞、长城坐上了造车势力中的头把交椅。

2016年,重庆创造了一个巅峰时刻,汽车产量达到266万辆。就在同年,重庆市全年GDP以10.7%的增幅领跑。也正是因为这组亮眼的成绩单,重庆被塑造成中国的“底特律”。

此后两年,重庆汽车产量持续保持300万辆以上的高位,这是重庆汽车产业颇为风光的时刻。

如果说,重庆汽车工业大致分为两个阶段,整个90年代的任务是“军转民”圆满完成,打好了第一步的“地基”:1995年,重庆市汽车产量达11.45万辆,成为全国第五大汽车生产基地,规模排在一汽所在的吉林、二汽(东风汽车)所在的湖北、上汽所在的上海以及北汽所在的北京之后。

到了新千禧的第一个十年,重庆汽车工业不仅充分汲取了之前的养分,更跟随经济发展的浪潮,抓住了西南地区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开始了急剧的扩张。

2TWO

只是萧瑟来的也极为迅速。

2018年,行业转型叠加中国汽车市场近30年首次负增长,双重夹击下,重庆汽车产业开始遇挫:长安福特销量腰斩,有着“小车之王”之称的铃木汽车退出中国市场,力帆陷入多重困局。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长安福特产能利用率仅为9%,北京现代重庆工厂则早在2018年就有70%的产能处于闲置状态。

重庆汽车业日渐消沉,曾经千亿规模、年产超300万辆的“中国底特律”,仅靠长安汽车一家扛起大旗,恐难以为继。

重庆经信委副主任居琰曾经在公开场合表示,如果重庆汽车产业再不谋求转型,未来面临的不仅是支柱产业能否支撑得住的问题,背后还有几十万人的就业问题。

相比之下,沪粤浙苏皖五地嗅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良机,开始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不断下注:上海特斯拉、广州小鹏、合肥蔚来……

重庆汽车产业,到了必须要转型的紧要关头。

“围绕汽车、电子信息这两个共有的支柱产业,川渝两地经信部门联合编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实施方案》,并且已经开始推动。在这方面的发展给大家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希望大家来重庆试一试。”2021年6月,彼时的重庆市招商投资局局长喊话,“如果还不来重庆可能就会后悔,就像买房子、买股票一样,好股票会越涨越厉害,现在不买就会后悔。”

2022年,重庆市共有34条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公布。

20230721-1175a54d4b57926d_600x5000.png
2014—2022年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政策解读,图自:前瞻产业研究院

被重庆招商热情打动的,就有弗迪电池。

2020年,重庆弗迪电池工厂在重庆璧山投产,这是比亚迪“刀片电池”的首发地,也是全国最大“刀片电池”生产基地。重庆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个工厂,让重庆动力电池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

此后,还引进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电池研究总院及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吉利的高端类新能源项目,以及拥有巨额话题量的华为与赛力斯等。

重庆从此挥手告别了成为底特律,转型谋变新能源。

3THREE

除了好的营商环境,激活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机另外两大关键,一是产业链思维,二是成渝的“优质朋友圈。”

汽车龙头企业中,长安汽车和赛力斯集团带动作用明显。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王春水提到,仅两公司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比重达到88.2%,对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6.4%。并且,重庆新能源汽车“大小三电”领域已有比亚迪、赣锋、吉利等动力电池企业,金康、青山等电机企业,大陆、南方天合等电制动企业,龙润、耐世特等电转向企业,超力、重庆三电等电空调企业,博世、明天等氢动力系统企业。

智能网联领域先后引进延锋国际智能座舱、亮道智能毫米波雷达、长线科技汽车芯片、辰致线控底盘等重点项目,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自主配套能力,关键零部件配套体系初步成型。

此外,“成渝经济圈”也助力了重庆新能源汽车集群发展。根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成渝双城经济圈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2019年常住人口960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近6.3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1.9%、6.9%、6.3%,是我国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

《纲要》提出,成渝两市共同发力,合力发展川渝汽车产业,相关产业链优势互补,打造成渝汽车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譬如,两地共同打造应用场景,创新打造成渝氢走廊、成渝电走廊、成渝智行走廊等“三走”,累计共建充电桩33.35万个、加氢站24座。共同推进补链强链。搭建汽车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平台,推动两地400余家企业实现相互配套,年配套金额超过110亿元,带动行业全域配套率超过80%。

成渝汽车产业一体化发展,有助于形成技术合力、市场合力、资源合力,协同打造支柱产业,共同推动成渝两地的汽车产业高端化发展。

正如龙泉驿区委书记何勋所说:“成都和重庆两地的汽车整车产量已占全国18%,具备了参与全球竞争、带动区域发展的实力。成渝合作是更大范围内构建生态圈。”

20230721-bf317bcee18c4d6a_600x5000.png

成渝城市群规划,图自:四川省政府,泽平宏观

车百智库(微信:EV100_Plus)认为,重庆汽车的翻身仗对老牌“汽车城”来说有两大启示:

首先要大胆实践探索,卸下多余的“包袱”,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让市场力量充分释放。

其次,要不断创新产业资源的集聚方式,加强学习借鉴,谋求合作共赢,与周边“汽车城”或新兴汽车企业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汽车产业发展,让老牌汽车厂商焕发新机。

4FOUR

虽然重庆新能源汽车目前发展势头良好,不过重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依旧存在瓶颈亟待打破。

譬如,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大而不强”,与特斯拉、比亚迪等新能源头部车企相比,重庆新能源汽车在单车售价、利润,以及名气等方面,与它们仍有较大差距。其次,产地协同方面,本地配套率较低。相关数据显示,重庆传统燃油车本地化配套率达到70%,在全国名列前茅,而新能源汽车本地化配套率,仅在30%左右。

另一方面,武汉、长春等传统汽车重镇正奋力转型。

武汉经历过汽车产量下滑的落寞,但随着小鹏汽车武汉项目、东风本田新能源工厂、路特斯科技公司全球总部、伟斯巴特中国区研发中心等一系列重大项目陆续落户武汉,其奋力崛起的决心十分坚定。

长春则瞄准汽车“新四化”方向,引入落位奥迪PPE、比亚迪电池等重大项目,进一步扩大投资布局,共同打造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条。

同时,西安、常州、合肥抢抓机遇,持续加码押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西安深度绑定比亚迪、吉利、陕汽等领军车企,成功实现弯道超车。常州、合肥在“链主”企业带动下,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形成后发优势。

未来谁能抓住产业转型的机遇现在都还不好说。如何充分利用自身积淀的科技、人才及资源优势,与其他城市共同撑起汽车产业链的全球大市场,是永远的发展课题。

而且每个城市的资源禀赋和历史定位不同,发展目标不能不切实际,能做的就是尽量提升自身能力,把握产业变革的机遇,重新布局城市产业格局。

【全文参考】

[1]《新汽车城崛起》,《财经》2023年第12期

[2]《2023年重庆市新能源汽车行业产业链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将从三个方面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前瞻产业研究院

[3]《重庆:加速打造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重庆日报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车百智库(ID:EV100_Plus),作者:周霜降

本文来源车百智库,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email protecte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