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极兔速递鲶鱼上岸,压力最大的是谁?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329/230621-e4694f50.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极兔速递鲶鱼上岸,压力最大的是谁?

• 2023-06-21 09:10:16  来源:斑马消费 E996G0
1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徐霁 来源|斑马消费(ID:banmaxiaofei)

极兔速递的崛起阳谋,算得上是中国快递业最近5年最大的“新故事”。随着公司港股上市募资近10亿美元的计划披露,这家以快著称的快递新势力,即将把战火烧向全球市场。

极兔崛起之后,中国快递业压力最大的是谁?现阶段,通达系首当其冲,其中的百世汇通已经率先投降。在极兔的全球化野心面前,暂时没有形成直接竞争的顺丰控股和京东物流,未来也不安全。

双面极兔

随着极兔速递冲击港股上市,这只快递业最大的黑马,交出了自己的成绩单。

乍一看,并不如想象中的优秀。首要的一点便是,增速大幅下滑——以速取胜的极兔,可能很难维持增长神话。

在起家之地东南亚,极兔速递已经几乎丧失了增长动力。2022年,其在东南亚市场的收入23.82亿美元,只比上年增加了400万美元。

去年,中国市场已经取代东南亚,成为业务核心。但是,规模增速也从上年的355.5%,下降至87.8%;而且,这还是建立在2021年底收购百世汇通、2022年全面融合的基础上。

拼多多国内电商业务增速下滑,对极兔速递输出的增长动力减弱;同时,国内快递业的竞争状态持续高压,公司很难再复制当年的惊人增速。

所以,2022年,极兔再次开启了对外扩张,将业务拓展至沙特、阿联酋、埃及,以及墨西哥、巴西。

极兔速递披露的招股书显示,最近3年,公司毛利率持续为负,分别为-17.0%、-11.2%、-3.7%。虽然毛损状况有所缓解,但与中国竞争对手们10%-20%的差距,仍然很大。

毛利率为负、持续高投入,导致公司一直未能实现盈亏平衡,2020年-2022年的经营亏损分别为6.06亿美元、16.47亿美元、13.90亿美元。

可以说,极兔速递这几年的突飞猛进,靠的就是烧钱,资本投入和价格战。在这个高投入、重资产、低盈利的行业,渠道依赖也并不突出。一旦极兔想要借助市场地位扭转亏损局面,恐怕马上就会在业务增速上感到压力。

所以,港股只是极兔速递的加油站,融资补血押注业务扩张,还远未到开香槟庆祝的时候。

但是,如果你了解这家公司的崛起史,恐怕又会为其成长速度感到吃惊。

极兔速递2015年才成立,当时,散乱的东南亚快递市场,JNE、Lion Parcel、Sicepat Ekspres等本地小巨头已经经营多年。

2020年,中国快递市场因恶性价格战苦不堪言,客观上给极兔在中国市场的悄然崛起提供了时间窗口。当时,快递业市场格局已经形成,总量增速也在下滑,整体上处于存量争夺的阶段。在巨头的夹缝中重新撕开一条口子,相当不容易。

最后,极兔速递凭借特殊的商业模式和团队能力,登顶东南亚快递市场,并靠着蹭网、价格战、资本运作三板斧,成功在中国市场跻身主流。

通达首当其冲

现阶段来看,极兔速递崛起,首当其冲的,便是通达系,中通快递、韵达股份、圆通速递、申通快递等。

2020年底,下令封杀极兔,要求下属加盟公司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加盟极兔,还要求揽派两端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代理极兔快递业务的,正是它们。

毕竟,极兔速递与通达系都是加盟制快递公司,只是合并范围有所不同。极兔在招股书中称通达系快递公司为网络合作伙伴模式,而自己为区域代理模式。

正因为如此,极兔才可以用相对轻资产的模式实现快速扩张和高效运转。其在中国市场,不到8000名员工,去年管理了120亿单快递业务。

只不过,整体业务价值较低。2022年,极兔速递在中国市场的单票收入仅为0.34美元,远低于通达系快递公司。

从业务来源来看,无论是通达系还是极兔速递,都是以电商渠道为主。阿里系电商平台滋养出了早年的四通一达,拼多多直接扶起了极兔速递。现在的争夺重点,则变成了以抖音电商为主的直播电商渠道。

2020年之前,中国快递行业主流公司,按业务量的市场排序为中通快递、韵达股份、圆通速递、百世汇通、申通快递、顺丰控股。

到2022年,前六大快递公司的业务市场份额分别为:中通22.1%、韵达15.9%、圆通15.8%、申通11.7%、顺丰11.1%、极兔10.9%。这其中,最大的变数便是,极兔速递收购了掉队者百世汇通。

而且,2022年极兔与申通的业务量差距仅为9亿单。2023年前5个月,申通业务量61.88亿单,同比增长37.73%,极兔如果不是太拉胯,应该已经追上来了;如果再算上顺丰将低端加盟业务出售给极兔的影响,公司恐怕已经“坐五追四”了。

百世汇通就近卖身给极兔速递之后,对阿里阵营的通达系快递打击很大。在那之后,阿里巴巴不仅加强了在资本和业务两大层面对通达系的融合,也正在加快推进菜鸟的上市计划。

站在阿里巴巴的角度来说,在快递领域扶持新势力阻击极兔速递,正是其抗衡拼多多的重点战线之一。

出海决定未来

中国快递业江湖,现在的主流阵营中,EMS处于顶部,底部就是通达系与极兔速递,顺丰控股和京东物流属于中间层。

顺丰本就是靠高价值的商务件起家,后期借助资本积累将业务拓展至供应链;京东物流也并非只是简单的京东快递,而是综合了快递、物流、供应链的综合服务商。

它们靠着这些快递之上的业务,建立了对通达系和极兔速递的维度优势。这些布局可以帮助它们避免低质量竞争,顺利过渡到下一个行业周期。

但是,单一市场,总有增速放缓甚至是增长不动的时候。如果想要获得长远的发展,出海是必由之路。这样的故事,已经发生在离快递业最近的电商领域。

现阶段,极兔速递只是对通达系产生了冲击,顺丰和京东暂时未受威胁。可在不远的未来,这种压力还是会不可避免地蔓延到顺丰控股和京东物流。

就算顺丰与极兔有进一步深化合作的可能,京东物流也必然要奔赴海外市场背水一战。毕竟,京东的整体增速已经大幅放缓,不断分拆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再不出海,恐怕连电商老三的地位都保不住了。

在这个方面,极兔速递有着天然的优势。其创始团队,从OPPO时代起便积累了成功的出海经验,现阶段它本就是跨国经营的企业,且在东南亚和中国之外,已经开始广泛布局南美洲与西亚。

顺丰,在中国快递市场拥有绝对的优势地位,但海外业务进展并不顺利,暂未能对世界快递三巨头FedEx联邦快递、UPS优比速、DHL敦豪等形成有效威胁。

京东物流,尽管背靠京东系拥有资本与产业优势,但国内业务都没玩明白,增长全靠收购,常年亏损,且口碑不佳,大规模出海的时机尚未成熟。

2023年一季度邮政业用户申诉情况显示,九大主流快递公司申诉率排行榜,京东物流旗下的德邦快递和京东快递分列第一和第三,申诉率分别为47.14%和11.34%,而行业平均值为10.29%。如果只是靠着并购一路狂奔,而丢失了用户服务,京东物流岂不是得不偿失?

所以,长远来看,它们的安全系数也没有那么高,特别是京东物流。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斑马消费(ID:banmaxiaofei),作者:徐霁 

本文来源斑马消费,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email protecte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