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美国第16大银行倒闭事件:68%投资押注负凸性MBS,加息周期下债券暴躁叠加久期延长,自...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tianfucaijing.com/finance/177689.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美国第16大银行倒闭事件:68%投资押注负凸性MBS,加息周期下债券暴躁叠加久期延长,自爆后又遭羊群效应挤兑

小Lin说 • 2023-05-06 12:00 • 金融

3月9日,美国一家不算很大的Silvergate银行宣布倒闭。

紧接着3月10日,比它大上几十倍的全美第16大银行硅谷银行也资不抵债,关门了,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二大银行倒闭事件。

2天之后,美国第20大银行Signature Bank也宣布倒闭,成了全美第三大银行倒闭事件。

美国中小银行的股票普遍暴跌20%到80%不等,超过20家银行股票停牌,而这一切都发生在短短的一周之内。这次银行倒闭事件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有些人可能觉得,不是全美第16大和第20大银行吗?都没听说过,又不是摩根大通倒闭了,那有什么可怕的。美国有超过上千家银行,2009、2010年那会儿,每年都有超过140家银行倒闭,那平均算下来,一个礼拜也有三家银行倒闭吧。这才刚第一个礼拜出现三个银行倒闭,你说媒体大惊小怪个什么劲。

这回可真不一样,关键就在于它的体量。今年虽然数量不多,但是质量贼高。2009年全年140家银行倒闭,总资产加起来才1709亿,还没有硅谷银行一家多。2010年157家银行倒闭,总资产也才965亿,也不抵Signature Bank一家多。所以2023年倒闭的这两个银行,体量直接干翻了金融危机2年的量。当然2008年也有3700多亿,确实更多。刚才不是说,今年是历史第二和第三大倒闭事件吗?那个最大的就发生在2008年,不过不是投行雷曼兄弟,而是华盛顿互惠银行,有3070亿。

总之,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咱们都很清楚。而现在,一个星期就有那么多公司倒闭,快要赶上当时最高峰的时期了。

美国第16大银行倒闭事件:68%投资押注负凸性MBS,加息周期下债券暴躁叠加久期延长,自爆后又遭羊群效应挤兑

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简称SVB)成立于1983年,1988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它的客户主要是创业公司,尤其是硅谷的初创公司,提供存款和贷款服务。许多大银行总是认为初创公司风险高,钱来得又快,所以不愿意为它们提供服务。因此,硅谷银行就成功地抓住了这个市场,跟着硅谷一起成长了起来。根据2022年第四季度的财报,它的客户中有近一半是美国的科技和生命科学初创公司。虽然它的员工有近9000人,但实体分行不到20个,因为它不做散户业务。因此,即使在美国,很多朋友在它崩盘之前可能都没有听说过这家银行。不过,从1988年到2022年底,硅谷银行的股价增长了700多倍,平均年收益率超过20%。在崩盘之前,连续五年被《福布斯》评为美国年度最佳银行,这也说明《福布斯》的“预测能力”很强。

2020年的疫情导致美联储降息和印钞,美国实施了5万亿美元的大规模刺激。整个市场被美元撑起来,流动性暴涨。这时,这些钱肯定愿意去那些高风险、高收益的地方,比如硅谷的初创公司,也就是硅谷银行的客户,所以硅谷银行在2020年到2021年之间,存款量翻了3倍,从600多亿美元增加到将近1900亿美元。

幸福来得太突然了,让硅谷银行有点不知所措。这时候,硅谷银行干了一件蠢事,也是一切崩盘的开始。它开始疯狂地买入长期的固定收益类债券,而这两年新增的1300亿存款中,将近2/3都用于买这种长期债券。它的想法是:我拿了这么多存款,这钱又不是我的,那我得让钱生钱才能赚钱。银行赚钱一般有两条路:放贷或投资。突然有这么多钱,肯定没法一下把这些钱全都放贷出去,所以得优先考虑拿去投资。

其实到这儿都没什么问题,因为美国政府在2008年之后对银行业的监管还是比较严格的。储户的钱不能拿去炒股票,必须投资到流动资产(Liquid Asset)上,也就是那些流动性高、几乎没有违约风险的资产,主要是国债或特别优质的公司债,以免发生挤兑。既然能买的基本也就是债券了,硅谷银行就选择买入大量的长期债券,因为一般情况下,长期债的收益率肯定比短期债高。

但是,当时2020年那会儿不是正好降息吗?利率真的是低到令人发指。两年期国债利率只有不到0.2%,跟0没什么区别,30年期只有1.5%。硅谷银行当时为了追求所谓更高的收益率,就买了大量的长期债券,换来的却是巨大风险。因为债券期限越长,风险就越大。这种长期债券的利率风险,也就是久期,是非常高的。如果一个30年期的债券利率变动1%,那价格就会下跌10%到20%。因此,硅谷银行为了那1.5%的收益率,承担了巨大的风险。

现在我们知道,硅谷银行这一波可是亏惨了。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教科书式的亏损是如何一步步上演的。

我们知道,债券价格和利率成负相关。2020年美国降息,债券大涨,硅谷银行迎来了一大批存款,于是开始大量买进。2022年初,流动性收紧,存款也没了,美联储又开始加息,债券迎来了10年来的最大跌幅,硅谷银行储蓄的一大半,约1000多亿美元,开始亏损。

其实硅谷银行最开始并不想持有这么多长期债券,这些债券是自己变长的。它的债券投资里,有14%是国债,而主要的68%都投到了RMBS和CMBS上。MBS就是mortgage backed security,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它有一个特点,就是负凸性(negative complexity)。具体来说,风险会随着利率的增加而增加,美联储越加息,它久期就越长,风险就越大,亏损就越惨。

2021年底时,硅谷银行的平均久期只有4.1年,一年后就变成6.2年,风险一下就增加了50%。这个投资组合的风险随着美联储的加息就像拉面条一样被拉长了。

那么,风险变大了,你都亏损这么惨了,你就得赶紧对冲。但硅谷银行偏偏全程裸奔,还不止损,它之前30年都是这么过来的。可问题是,以前美联储没有那么疯狂地加息。最终,硅谷银行在2022年一年就亏了150亿美元。要知道,过去30年硅谷银行总共才赚了约100亿美元,而这一年,就因为一个简单的投资决策失误,全亏光了。

银行对于这种债券类投资,如果你想要持有到期,就会记入持有到期的类别(held to maturity),这样在公布财务报表的时候,就可以不用计算因市值波动而造成的盈亏,反正到期的时候,它都会向票面价值收敛。也就是说,只要我把这些投资放在持有到期的账户里,市场也不知道我到底亏了多少。而硅谷银行,恰恰有超过3/4的投资,超过900亿美元,都在这个账户里,市场就没太注意。

现在硅谷银行亏了150亿美元,这已经很惨了。但这个数字占它总储蓄还不到10%。而且你想买的都是债券,亏损也只是暂时的。也就是说,只要还有储户不断往里面存钱,它就有可能蒙混过关,混过去这波亏损。

可好巧不巧,2022年流动性收紧之后,那些最大的科技公司都上万上万的裁员,初创公司就更撑不住了。融资开始迅速下降,它们就得持续地从硅谷银行里面提款。2022年,硅谷银行的储蓄从2000亿下滑到了1750亿。

本来我打算把这波亏损放在那个持有账户里边,让它神不知鬼不觉地混过去。但如果储户都来开始取钱了,那就麻烦了。现在市场跌得这么惨,硅谷银行肯定不想把那些债券卖了,浮亏就会变成实亏了。所以,它就疯狂地去找FHLB(美国联邦贷款),借了大概300亿美元来填补这个空缺,算是终于熬过了2022年。

可刚熬过去,硅谷银行又来了一步大臭棋。它想着,我这么一直借款也不是个事,这利率这么高也太贵了,储蓄也在持续流出,投资这边也不见好转。不行,我得想一个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

于是3月8日下午,它就宣布要卖掉210亿美元的债券,实现总计18亿美元的亏损。关键是,它还同时宣布要发行新股和优先股,来融资22.5亿美元。这招实在是太愚蠢了,基本上就相当于敲锣打鼓在告诉市场,说瞧一瞧,看一看,我硅谷银行投资亏钱了,大家也都撤资了,我现在只能变卖资产了。而且还不够,我还得融点钱,你们快给我点钱。市场能不慌吗?

3月9日,硅谷银行股票立刻暴跌超过60%。穆迪当天就把它的评级下调到了垃圾级别。紧接着,硅谷银行股票遭到停牌。这时候想融资肯定没戏了,而硅谷的创业者们又非常抱团,互相之间消息非常灵通,包括彼得·蒂尔在内的一众大佬,还有很多硅谷的VC,都督促着这些创业公司,赶紧从硅谷银行里面把钱取走。

于是一天之内,有420亿美元试图从硅谷银行里边取出来。一天取出420亿美元,那可是银行1/4的存款。这就是典型的不能再典型的银行挤兑(Bankrupt)。硅谷银行卒。

硅谷银行是一家有40年历史的银行,美国第16大银行,福布斯全美最佳银行。在48小时之内,它倒闭了,被政府部门FDIC接管。我估计硅谷银行当时在拟定融资方案的时候,肯定也没想那么多。他们也没想到,市场现在完全就是惊弓之鸟,经不起任何一丁点的惊吓。这个其实有点像当年的LTCM,当然那个更轰轰烈烈一些。

我们最开头也说了,实际上在硅谷银行倒闭的前两天,Silvergate银行也出了问题。这家银行比硅谷银行要小不少,它的储蓄也就100多亿,是硅谷银行的1/10。它的倒闭也就更简单一点,因为这家银行的客户主要是一些加密货币公司、交易所等等。2022年加密货币市场不景气,加上FTX爆雷,导致许多人从加密货币交易所和公司里撤资,这些公司又从Silvergate里撤资,所以2022年它的无息存款从132亿一下跌到了39亿。和硅谷银行相似,Silvergate也是变卖了很多之前的债券投资,亏了差不多10亿美元。

这两家银行同一周倒下了,我是没找着什么特别直接的原因,我觉得有可能是因为它俩都在准备年报,但是实在是准备不出来了,不得不自己爆雷。当然也可能纯属巧合。反正结果就是这两家银行突然倒闭,市场一看,还不吓尿了,别的银行不会也有问题吧,尤其是那些客户比较集中的中小银行。银行股就集体下挫,有超过20家的银行股停牌。市场上但凡跟这两家银行相关的公司都受到了牵连,甚至连稳定币USDC也因为跟硅谷银行有一些牵连而一度跟美元脱钩。

从现在开始,这整件事情的性质就变了,原来是说某一家银行有什么问题,可现在就演变成了整个市场的恐慌。你想想,那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整天就是银行倒闭、危机、2008年重演等等,假设你现在有钱存在美国某个类似的中小银行,你慌不慌?就算有一些媒体专家站出来说硅谷银行只是个例,其他银行都没有问题,那你就能安心了吗?你是不是得赶紧把钱提出来,或者存到哪个大银行里,甚至去买点比特币什么?我估计那些大银行虽然股价下跌了一点,但这两天估计没少吸收新存款,八成在那儿偷着乐。

这一两家银行的倒闭是不是个例咱先不说,它已经演变成了一场信用危机,就是一场中小银行的信用危机。所以,即使我现在没有数据,我都可以想象得到那些中小银行,或者加州本地的银行,或者跟加密货币相关的银行,可能正在遭受着非常严重的挤兑。而且其中有一家,就是Signature Bank,美国第20大银行,它也是有很多加密货币的客户,它在3月10日就遭到了挤兑,有大概200亿,也就是它20%的存款,在一天之内被撤出。之后3月12日宣布倒闭,被政府部门FDIC接管,成了这场信用危机的第一个牺牲品,也是美国历史上第3大银行倒闭事件。

那么面对挤兑,这些中小银行能选的也就两条路,要么找大银行接手,要么找政府接手。一般情况下,这些银行,包括政府在内,都是希望能找到个大银行去接手,我相信那个周末硅谷银行肯定是疯狂地游说各大银行谈判,先把自己给卖出去。比如说它英国的部分,就成功地卖给了HSBC,价格是象征性的1英镑。但在这个形势不太明朗的情况下,不知道会不会有哪个大银行愿意接手SVB美国。

那么像硅谷银行、Signature银行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储户在不知道怎么回事的情况下,就可能蒙受巨额损失,政府该不该救?政府这时候的目标,肯定是希望阻止住这场信用危机,它也不想市场那么恐慌,同时它又不想给这些小银行一个错误的信号,就是“你们亏吧,反正有我兜底”。那怎么办呢?

其实现实当中确实有一种比较理想的情况,而政府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就是说储户的钱我保,但你这个银行的股东、银行,你们就玩完吧。这样既给储户信心,同时又不会让其他的小银行膨胀。3月12日FDIC就宣布,从3月13日起,硅谷银行的所有储户可以全额支取存款。它就专门设立了一个过桥银行,保证这些储户可以把钱取出来,自己先给垫上,然后再去变卖这个银行的资产。因为银行资产流动性比较好,比较优质,不像房子什么的,其实变卖起来也不是那么困难。但要是还是不够,就银行体系之间再找补找补吧。

到了3月13日,拜登也赶紧出来公开说,大家的存款都很安全,他会尽一切努力保住大家的存款,而且这不会花纳税人的钱,只是为了稳定市场情绪,让市场知道不用慌,不要挤兑,有政府兜底。

现在我们稍微分析一下这次硅谷银行倒闭的原因。首先,它的风险控制肯定是有很大问题的,硅谷银行持有的债券占其总资产的比例是55%,这在美国所有银行中是最高的,而第二名就是另一个倒闭的Silvergate。原来低利率的时候,它的风险其实没有那么大,不对冲虽然不好,但也可以理解,毕竟央行大量放水,对冲其实也挺贵的。但是到了2022年,流动性迅速恶化,风险也迅速放大,这时候你还是不对冲、不止损,就指望市场能够自己缓过来,这个问题就很大了,这就有点赌博的成分在里头了。

所以金融说到头还是人性,人性的贪婪和侥幸心理。而硅谷银行管风险的人就是CRO(首席风险官),她在2022年4月的时候就不知道为什么就走了。换句话说,硅谷银行亏得最惨的这半年,就处在一个没有风险管理官的状态,可见它这风控做得有多糟糕。

推倒硅谷银行倒闭的第二股大力量,就是美联储的光速加息。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硅谷银行的客户都过于集中在创业圈了,这可能算半个小问题,就包括那家Silvergate,也是因为它的客户都集中在加密货币圈。不过你想,中小银行它总得针对那么一小撮人,要么是一个地区,要么是一个领域,你看硅谷银行和Silvergate为什么之前发展那么快,也是因为它就集中服务这一小撮客户,所以产生了比较优势。咱们不能指望中小银行在开始时就把全国、各行业客户全都揽下吧。然而,硅谷的一些创业者靠着羊群效应,也确实为其破产推波助澜。硅谷大佬一听到风声,就号召大家一窝蜂全撤,这就给硅谷银行判了死刑。即使硅谷银行健康,一天取420亿,谁也挡不住。

这也是银行系统的一个普遍问题,因为恐慌情绪非常可怕,银行会尽一切办法不让市场知道自己有问题。银行越不想让市场知道,市场就越害怕,就越容易草木皆兵。这就导致银行轻易不出事,一出事就是大事。

有意思的是,硅谷银行的首席行政官曾是雷曼兄弟固收部门的CFO。那这次会不会演变成像2008年那么大的金融危机呢?我觉得有可能,但概率不高。

首先,2008年出事的是投行,路子要野得多,杠杆要大得多,基本上扭曲了整个市场。而这次是一家银行自己投资亏钱被挤兑了,它本身并没有对市场形成什么扭曲,整体的环境也不一样。2008年经济过热,就像你开车太快要自燃了,而这回就像你刹车太猛,硅谷银行从前车窗甩出去了。

当时,雷曼兄弟联动了整个华尔街的投行、对冲基金、保险公司、资管公司等等。硅谷银行主要买的是MBS,最主要关联的也就是储户。当年政府救雷曼兄弟其实是有非常大的道德压力的,而这次政府就可以非常从容不迫地救储户,不救银行。

现在,政府也在力挽狂澜来稳住储户,告诉大家没事儿。目前情况下,应该是能控制得住。但现在市场的情绪就像绷得很紧的弦,一绷就有可能断,万一哪天再出点什么别的事儿,比如哪个大公司资金紧张又倒闭了,或者股市、房地产崩了,恐慌的情绪一旦蔓延开来,就很麻烦了。

不过,我觉得这依然一个小概率事件,市场慢慢就会缓和,挤兑也会慢慢消失。现在只能静观其变了。

本文转载自小Lin说,内容可能有删改,文章观点不代表天府财经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