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医学影像设备竞赛硝烟再起:海外大厂“国产化”挑战逼近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awtmt.com/articles/3687738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医学影像设备竞赛硝烟再起:海外大厂“国产化”挑战逼近

郑敏芳 发表于 2023年04月28日 10:22
摘要:价低质好的时代?

海外医疗龙头正在释放更多国产化信号。

日前,GE医疗中国宣布战略全面升级为“全面国产、无界创新、合作共赢”。

这是继GE医疗(GEHC.O)今年年初在纳斯达克分拆上市后,再次喊出“全面国产”的口号。

“我们现在正在依托我们的北京、上海、无锡、天津五大工厂的供应链布局,全力推动全系列、全链条的全面国产。”GE医疗中国表示。

中国区在GE医疗的收入版图中占比并不低,2022年创收23.25亿美元,占总收入比重达到12.68%。

GE医疗中国“全面国产”战略的背后,正在给国内影像设备商更多压力。

近年来在鼓励医疗器械国产化的浪潮下,部分地方部门在采购大型医疗影像设备时均明确提出“拒绝进口”,这无疑给国内影像设备商提供了更多中标机会。

但国外品牌同样实现“国产化”后,或相当于又将双方拉回了同一起跑线。

考验核心竞争力的时刻来了。

海外大厂启动国产化

近年来为了支持大型医学影像设备的国产化,部分地方将“禁止进口”写进了招标文件。

2022年11月,福建省发布集中采购64排及以上CT(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1.5T及以上MR(磁共振成像系统)等大型医用设备影像时就把进口产品拒之门外,

2023年2月、3月,天津市胸科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包头市中心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发布的大型医学影像设备等招标文件中同样明确表示,不接受进口产品投标。

根据有关部门对进口产品的定义,通过中国海关报关验放进入中国境内且产自关境外的产品都从属于这一类别。

这意味着,如果能够实现相关设备的"国产化",则有望重新进入投标范围,而此次GE医疗中国也由此将工厂设在境内。

据信风(ID:TradeWind01)从GE医疗中国了解到,目前该公司中国工厂产线覆盖了从经济型到最高端型医疗设备的研发和生产。

“特别是在最近两年里,我们更是实现了包含精准医疗的分子影像设备产品线、GE医疗全球最为领先的256排Revolution CT、小蜻蜓移动X光机、高端呼吸机R860、高端妇产、心脏超声、麻醉机等30多个国产化项目的快速落地。”GE医疗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张轶昊指出。

张轶昊现场还披露了一组国产化的数据:2022年GE医疗中国在国内的采购额已达到90亿元,2023年一季度在中国生产的产品销售比例已超过70%。

“未来的三年里面,相信随着我们的本土供应链的提高,我们会继续深化和本土供应链的合作,打造更可靠的供应链朋友圈。”张轶昊指出,“我们现在正在依托我们的北京、上海、无锡、天津五大工厂的供应链布局,全力推动全系列、全链条的全面国产。”

GE医疗并不是唯一一家开启国产化的国外品牌医学影像设备商。

去年6月,西门子医疗宣布将通过“推动实现全产品线国产化”、“基于中国市场需求进一步深入创新研发”、“推进本土业务模式升级”三个维度,以“中国公司”身份参与市场竞争;同年10月,西门子医疗将原亚太区分为中国区和除中国以外的亚太区两部分,以此更好践行其国产化的战略。

“预计到203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医疗科技市场,本次拆分后中国区的地位将再次提升。”西门子医疗亚太区总裁陶琳表示。

境内生产或许只是国外品牌国产化的开始,与国内厂商共争下沉县域市场正在被提上日程。

过往联影医疗(688271.SH)等国内厂商为了与海外品牌展开错位竞争,主要将目光放在县城等下沉市场。

“创新驱动,是县医院升维发展的必由之路。先进医疗科技不仅要瞄准世界最先进水平,更重要的是要下沉至基层医疗机构,让科技真正普惠民生。”联影医疗高级副总裁夏风华曾做出如此表态。

但如今这一下沉市场也被海外大厂所“盯上”,例如GE医疗中国就表示将进一步向基层医疗下沉。

“我觉得基层医疗就是另外一个超级难,但是又重要和正确的事情。所以,我觉得我们很愿意,也希望能够跟所有的合作伙伴,跟政府一块去继续探讨各式手段,想尽办法能够真正实现大病不出县。”张轶昊表示。

过往依靠政策扶持的“好日子”正在成为过去,国内医学影像设备商正在面临新挑战。

恐受挤压的MR

目前国外厂商和国内厂商的竞争主要在MR、CT等影像设备领域中展开。

国内厂商在作为我国目前装机量最大的影像设备之一的CT上,已呈现超越之势。

据医招采平台的数据显示,2022年CT的销售数量前十名榜单中共有包括联影医疗、东软医疗等7家国内厂商;而CT销售收入的前十名榜单中同样有6家企业入围。

其中联影医疗的CT销售数量以26.82%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一名;同期GE医疗、西门子医疗分别以21.55%、17.11%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二名、第三名。

不过国内厂商的销售收入并未对此实现超越。2022年GE医疗、西门子医疗分别以27.38%、25.63%的收入规模占比位列第一名,联影医疗则以21.14%位列第三名。

就硬实力来看,国内厂商在64排及以下的CT设备中均具备足够的竞争优势。

联影医疗、万东医疗(600055.SH)、东软医疗、正在冲刺科创板IPO的赛诺威盛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均已实现了64排及以下的CT设备的自主生产。

但高端产线——全面布局128排、256排和320排CT中的国内厂商仅有联影医疗一家,其中GE医疗等国外品牌厂商在320排CT尚未实现突破。

有业内人士认为,县域市场的竞争中,国内厂商仍然足具优势。

“县城医院的话,64排及以下的CT就可以满足需求了,更高端的话资金成本太高,县城医院也负担不起,所以可能最后还是看谁的性价比高,精确度参数都差不多的情况下,估计还是价低者得。”某医疗行业的人士指出,“如果海外品牌也愿意降价和国内的厂商一起竞争,那接下来就要考验各方的成本控制能力了。”

相比CT,国内厂商在MR上较为弱势。

据医招采平台的数据显示,2022年GE医疗、西门子医疗和飞利浦合计包揽了国内超7成的MR设备市场份额(包括销售数量和金额)。

勉强从中“分一杯羹”的是联影医疗和东软医疗,二者2022年的销售金额占比分别为25.80%、2.50%。

目前国内厂商和国际大厂主要在MR的3.0T代际上存在差距。

其中国内厂商中仅有联影医疗和东软医疗可以和国外品牌“对打”,均已实现3.0T的MR量产。

3.0T MR在中国市场规模正在进一步增大。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3.0T MR市场规模达到49.32亿元,预计未来该品类将成为中国市场的主要增长点,占比将于2030年增长至40.20%。

以此来看,若国际大厂愿意向集采政策“低头”,国内厂商的MR市场份额有可能被进一步挤压,而这也对正在研发3.0T的MR国内厂商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

国内的医学影像设备市场竞争或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既要“价低”又要“质好”的时代。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