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暂不考虑训练GPT-5,OpenAI选择了发力移动端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2220859066049544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暂不考虑训练GPT-5,OpenAI选择了发力移动端

三易生活·2023-04-18 13:01
对于OpenAI来说,ChatGPT移动版或许并非刚需。

自ChatGPT重新吹响人工智能革命的号角后,“百模大战”也已然在太平洋两岸同时拉开了帷幕。作为ChatGPT的开发者,OpenAI则被外界视为了大语言模型(LLM)这一概念的旗手,所以自然也收获了大量的关注。但现阶段OpenAI似乎并不急于训练GPT-5,并且这一点也得到该公司创始人Sam Altman的确认。

如今,OpenAI不仅更关注ChatGPT的伦理问题,还开始着手试图将ChatGPT带到移动端。

v2_e5c515444bb94dcc88784516f77661e2@000000_oswg37147oswg600oswg337_img_000

日前在OpenAI官网的招聘列表中,悄然出现了“ChatGPT移动工程经理”以及“Android软件工程师”等,一批面向移动端的新职位。OpenAI方面是这样描述“ChatGPT移动工程经理”这一职位的,“我们正在寻找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领导,来帮助建立和领导ChatGPT移动团队。在这个职位上,您将使用我们最先进的模型构建愉快的、不可或缺的、安全的移动优先体验。”

在当下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里,OpenAI居然直到现在才开始组建自己的移动软件团队,确实有些出人意料。当然,作为一个矢志于推进人工智能,使得其以最有利于全人类的方式发展的非营利组织,赚钱并非OpenAI的第一要务,因而他们对移动生态这座金矿不上心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非常奇怪的是,不仅是ChatGPT,百度的文心一言、阿里的通义千问、谷歌的Bard,大家几乎都不约而同的选择将大模型产品部署在了Web端。

如果说OpenAI可能还没看到移动生态的魅力,那么转型移动端不利,以至于前几年甚至有掉队风险的百度,显然不太可能对移动端视而不见。然而百度方面却曾在本月初特意发声,目前文心一言没有任何官方App,凡是在App Store和各种应用商店看到的“文心一言”App都是假的。

毕竟在这个几乎人人都有手机的时代,移动端才是大厂交锋的主战场,但大家都没做生成式AI的App原因也很简单,只是单纯的没必要而已。

无论ChatGPT、还是文心一言,目前这类产品提供的生成式AI落地场景都是文字,主要的应用方式是用户通过文字向提问,然后AI同样用文字来回答,就连最先进的GPT-4在介绍自己的新技术时,也不过只是拥有了识图能力。别看ChatGPT在底层技术上如何高大上,但是在用户端它却非常的原始,仅仅只是能接受图像和文本输入、再用文本输出而已。

如此简单的画风,仿佛让人一夜之间回到了上世纪末的聊天室。但杀鸡焉用牛刀,ChatGPT这种一问一答的模式,确实只需要用网页就能实现。App还需要用户专门去下载,但是浏览器显然每一台PC、每一部手机都有,只需在网页上访问ChatGPT或文心一言的网址,用户就能体验当下最前沿的科技,门槛可以说几乎为零。

再说了,以目前智能手机的性能而言,其实也不足以实现生成式AI的本地部署。由于生成式AI每一次回答用户的问题,AI绘画每一次绘制画作都需要调动海量的算力,比如AI绘画软件Stable Diffusion由于其开源的特性,可以在电脑本地上离线运行,但它的本地运行需要配备一块至少10GB显存的显卡,比如具有10GB显存的RTX 3080,或是分别有16GB和24GB显存的RTX 4080/4090。

但问题是,即便是今年Android旗舰机标配的高通骁龙8 Gen2上,所配备的Adreno740 GPU理论性能也只能打平GTX 1050,与RTX 3080这类显卡相比可以说是云泥之别。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款生成式AI的专属App几乎是毫无意义,如果是做原生App,那么手机本身孱弱的GPU性能根本无法带动,如果用户问一个问题需要在手机上运算十天半个月才能出结果,这简单就是画美不敢看了。

如果生成式AI的App使用混合开发,也就是“HTML5网页+App应用客户端”的模式,就相当于只是在本地部署一个UI,整个AI模型都放在服务器,实际运行还是在Web端上。开发一个Web套壳的App对于百度、阿里、微软而言,真的有必要吗?华丽的外表对于生成式AI而言显然只是一个加分项,它的性能表现无疑才是决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毕竟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即便是大厂,人力资源和算力资产也不是无限的,不去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在体验上拉开差距,反而纠结是否要做一个独立App,这无疑是不智之举。君不见文心一言的李鬼版本层出不穷、让百度焦头烂额之时,百度在辟谣中也只对于何时官宣文心一言App这件事语焉不详。按常理,辟谣的同时公布官方版本,这显然才是最有力、也最符合用户期待的决策。

既然如此,当App不是刚需的情况下,为什么OpenAI现在准备要进入移动端呢?作为目前行业中的领头羊,OpenAI现在处于领跑的状态,同时也承受了外界最多的攻讦,例如此前千人联名呼吁AI实验立即暂停研究比GPT-4更先进的AI模型,更是直接将其架在了火上。

v2_dd4fffc6569b40168300151e7b87709e@000000_oswg8444oswg600oswg334_img_000

为此,OpenAI为了进一步降低ChatGPT的危险性,甚至还建立了一支“Red team”,聘请了大量学者专家来测试GPT-4模型。没错,继续开发GPT-5会让OpenAI面临更大的伦理风险这件事,已经不是担忧而是现实了,既然开发GPT-5暂时不在OpenAI的日程表上,那么瞄准移动端、开辟第二战场,也就成为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三易生活”(ID:IT-3eLife),作者:三易菌,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