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北交所最新机构增减持动态,哪些企业正在被悄悄加仓和减持?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2204935892086151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北交所最新机构增减持动态,哪些企业正在被悄悄加仓和减持?

犀牛之星·2023-04-07 13:57
北交所截止去年底已上市的175家企业中,共计有81家企业获得机构持股(截至2022年底数据)。

近期,北交所内不少公司陆续披露年报,截至发稿日共计28家企业披露完毕。

从营收情况来看,有人欢喜有人愁,但这不是今天讨论的重点。作为成定局的事实,这波年报的增减变动早已直接作用在股价上。

尚待开局定真章的,或在最新的加持和减持之中。

谁被减持,谁被加持

根据犀牛之星研究院整理的数据显示,北交所截止去年底已上市的175家企业中,共计有81家企业获得机构持股(截至2022年底数据)。

v2_cd383ec32cf34e0b88a373e6ac08dde8@5798054_file_000

从上图可以看到,机构持股不超过5家的企业占比约6成,共计124家机构;5家以上机构持股的企业占比4成,合计有507家机构。

虽然机构进场并不是就确保企业具备“万无一失”的实力,但作为板块内基本走在最前的选手,机构的选择还是具备一定参考意义。

另外,在板块和融资端口双向扩容的情况下,板块内真正有实力被市场机构布局的标的占比还是不高,因此这部分企业在当前显得更为稀缺 。

而从机构持股变动情况来看,增持和减持的逻辑也很清晰。

v2_3c25635d02e04653924dada57aabe1fe@5798054_file_000

简单对比增持减持标的,市值量级上有比较明显的区别。

增持的标的市值最小的也接近10亿;减持标的市值基本低于10亿,在不确定比较高的环境中,可以猜想机构对抵御风险的能力较低小量级企业的躲避。

从行业看,减持的标的基本集中在传统或景气度下行的行业之间,如从事传统燃油车线束的大地电气(870436),财报呈现明显下滑的走势,去年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接近腰折,业务不存在其他太大亮点的前提下,确实没有继续拿着的理由。

篇幅有限,接下来的讨论集中在增持标的,犀牛之星研究院将围绕去年被机构增持的标的,来到今年是否还有入场的必要和增长的空间这个问题,从标的所处的行业、财务基本面和进场机构的变化,展开讨论。

加持的标的中,贝特瑞(835185)和海泰新能(835985)增长逻辑都与超跌且预期反转有关。

贝特瑞22年年报尚未披露,但预告显示公司在22年业绩基本超预期,除了得益于负极业务受益市场需求高涨,还有2022年12月公司出售的联营企业芳源股份4.4%股权,贡献2.1亿投资收益。

21年-22年Q3,由于能耗双控政策导致石墨化产能的紧张,动力电池负极材料经历了一轮紧缺周期,整体产业链利润持续提升。

但随着供需缓解,市场普遍预计未来几年负极材料严重供过于求 ,行业内卷加剧,产业链利润将重新分配,负极厂商的盈利将取决于石墨化自供率及石墨化成本。

由于负极行业的差异化属性,负极单吨盈利由成本+技术溢价共同构成,高端负极具有技术溢价,盈利水平较高,贝特瑞所属的低端负极差异化较小,将主要比拼成本。

随着动力电池材料内卷的持续加剧以及市场预期的下降,贝特瑞自2021年11月创下131.51元/股的历史高点后,股价便一蹶不振,截至目前跌幅距高点接近2/3。

但随着公司股价跌回两年前,同时伴随着在新一代硅基负极材料的持续发力,贝特瑞也重新开始获得机构的逐步加仓。

海泰新能是国内主流的光伏组件厂商之一,也是工信部公布的第一批符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22年的年报尚未披露,但业绩预告显示公司在22年实现营收63.87亿元,同比提升41.04%,实现归母净利润1.18亿元,同比降低19.45%;利润下降主要是受上游硅料成本高昂以及疫情因素导致四季度开工率降低影响。

公司所处的光伏组件业务处于快速成长期,行业未来空间较大,未来或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并且随着上游硅料产能的逐步释放,价格有望回归常态,甚至进一步下降,产业链下游的盈利能力将逐步恢复并提升。

23年公司的核心组件业务,凭借原材料价格降低的业绩提升、组件业务产能的逐步提升这两个发力点,盈利水平和运营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硅烷科技(838402)被加仓则主要与行业景气度好,硅烷气量价齐升有关。

根据硅烷科技披露的2022年报,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9.53亿元,同比增长32.16%,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内公司硅烷气量价齐升所致;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9亿元,同比增长149.64%,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内公司硅烷气量价齐升所致。

公司市场地位领先,硅烷气业务持续扩张;下游光伏、半导体、面板对电子特气需求高企,同时伴随着全球区熔级多晶硅产能缺口的持续扩大,公司募投年产的500吨高纯多晶硅将成为公司新的长期增长点。

根据公司公告表示,2022年11月与溧阳天目先导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公司拟为天目先导或其项目公司长期稳定地提供硅烷供应,目前区熔级多晶硅试验产品经检测各项指标已基本达到国外指标,并已初步完成下游厂商验证工作。

市场的新态度:产业基金、场外公募积极进场

机构持股数量上,贝特瑞截至去年底的持股机构数量共计71家;硅烷科技持股机构共计27家;海泰新能持股机构共计22家。

犀牛之星研究院的摘选了增减持幅度较大的机构情况如下:

v2_98bff89168204a798c8bec889a4614c0@5798054_file_000

贝特瑞:板块内的主题基金是减持的主力军,增持的机构以产业基金、公募为主。

硅烷科技:减持机构仅有一家西部利德行业主题基金,增持了两家公募进场。

海泰新能:除了增持幅度最高的广发科技创新为混合型投资基金,其他增减持机构都是板块内主题基金。

作为板块内增持变动最高的三家企业,这次进出场的机构颇为耐人寻味。

毕竟板块内一直备受诟病的就有融资端口资金量不足,主题基金太少导致板块内的交投冷淡没活力的说法。

但原来公募和产业基金,早就悄悄的布局板块内的实力标的。其中交银和泰康这个两家颇为陌生的公募基金,除了硅烷科技是买入重点,贝特瑞、吉林碳谷新芝生物海能技术昆工科技等等,都有广泛出没着这两家公募基金的身影。

另外,还有近期赚的盘满锅满潇洒退出的两个牛散,近期犀牛之星研究院留意到3月20日减持清仓了的牛散罗章华和秦晓霞,原来在去年昆工上市后的20个交易日时就默默进场,时值北交所冰冻期,新股开市破发,次新股交投走向冷淡,在两个牛散的大力加仓下,短短一个月从5.8元涨到了20.7元,拿到今年初的第二波上涨,两个牛散才稳稳退出。

根据犀牛之星研究院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北交所内还藏有牛散的仍持有点贝特瑞的葛卫东、拿着华岭股份的林园、又在加持布局吉林碳谷的罗章华等。

原来其实公募、产业资金、牛散都已经出没在北交所之中,虽然现在出现的数量不是很多。

留意这种变化,思考这种变化背后的意义,或许是我们研究标的基本面以外的最大作用。

结语

设想那些被公募牛散布局的企业,是如何走进他们眼中的?是不是关注一直都在,只是在等待值得入手的标的或进场的时点?

当出现真正的亮眼标的或买入点时,当这种机会越来越频繁,使得进场的示范作用足够明显时,会不会就是北交所真正成为掘金圣地的时候。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实现目标之前,现阶段的难题如交投冷淡的创新层如何形成合理定价,使得三板和北交衔接得更平衡;年轻的北交所曝光率和资金量如何跟上标的扩容的脚步?以及怎么衔接好北交和沪深之间的连接等等,都是目前充满争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不过还好,我们都在拐点看到一些远方的希望。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