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播客札记(五):十大哉问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acuario.xyz/others/podcast-note-5/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十大哉问,回答韩非压住我们千年的十个问题

本文系《翻转电台》十大哉问系列专题的收听笔记,播客节目链接如下:

问题一:大多人对道德声誉的追求都是假的,他们追求的是利益

道德与纯洁性

回答的假设是:一切道德与价值追求都是虚伪的,实际上大多数人能够追求的仅仅是利益。

  1. 利益与道德追求的冲突矛盾几乎无处不在

    • 只要利益到位了,道德什么的都不重要
    • 回应道德批判为的是消解他人的主张,而非批评白己的诉求
  2. 为什么回应利益的动机如此简单?

    • 休漠认为力量最强的是对人的直接刺激,利益是奖励的刺激,痛苦是惩罚的刺激,所以人更容易接受利益剌激
  3. 如何回应道德的动机?

    • 通常会用哲学打败哲学的方式,如黑格尔哲学的承认理论——承认的基石是价值 / 合法性。人类社会的本质是承认与寻求承认。
    • 但仅以承认理论又不足以立证道德与利益的冲突,因为道德与利益的冲突是非常自然的事,甚至超过承认理论。
    • 通常也会使用互不冲突理论:二者并不冲突,其实是可以共存的,可以既要……又要……。
    • 但相容理论的问题在于为了和利益进行对比,从而把道德概念实在化,认为道德是如利益一样有实际存在物的概念。
    • 相容理论过于偏向于还原论,理据不够充分。
    • 道理本质更像语言建制,是一个语言功能,而非实在物
  4. 道德与利益冲突的提问是巧妙的语言游戏。

    • 不应问:道德与利益冲突吗?
    • 应该问:在什么情况下,道德与利益无关?
  5. 道德概念的内涵

    • 道德通常与他人有关:
      • 为别人承担危险,比如雇佣兵
      • 成为领袖,引导大部分人
      • 关心他人医者仁心
    • 道德也可以与他人无关:追求自我卓越,成为他人的榜样
  6. 纯洁性是否等于道德?

    • 综上,纯洁性只是道德的一个要素而非全部
    • 纯洁性等于道德,是最容易走向道德虛无主义的路径。这也是反对道德本身最粗暴的方式。这个语言游戏将道德进行根本性的否定,是今天最流行最仿品的反驳方式。
    • 关键在于道德本身并不是公认的一无是处的东西,既然我们承认道德本身的作用,就不应对其进行根本性否定。而如果从细节角度对道德行为进行反驳,成本远比上述方式高,这也是为什么如今互联网上充斥着道德虚无主义论调的一大原因。
    • 韩非说: 道德与利益相悖。这里的相悖只是关于道德语言建制的一个游戏规则,而非全部规则
    • 我们不应陷入道德与利益的对比游戏,解决思路是找到语言游戏(此处是学术名词而非贬义)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 利益不是讨论问题的主因,而应从道德本身进行探讨

问题二:人与人在不对称的权力和地位下,关系必然变糟

不对称权力关系的解释理论

回答的假设是:所有不对等,不平等的人际关系,一定是坏的关系,一定成为被惩罚支配的关系。

父母、父亲、师长、老板、领导,人际关系给予我们很大的压力,因此为了解释和解决这些压力。PUA、煤气灯效应、讨好型人格等等心理学概念被用以实现对这个问题的解释和解法,不过一个人际关系的问题,怎么会没有一个传统的视角呢?

韩非子认为不平等的关系一定是坏的关系,不平等的关系一定不可能有真实的情感和真实的尊重,而是充满了欺骗和危险的关系。

  1. 权力关系的广泛

    • 上司和雇员,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通常都存在权力关系的不对等。
    • 在孔子对人际关系的想象中,一切关系都是父子关系。儒家以家庭伦理关系作为一切关系的基础。
    • 法家认为一切关系都是君臣关系的模式,家庭关系也不例外。或者说不平等的关系一定是权力关系。
  2. 单向义务论

    • 处在权力下位的人,对处在权力上位的人有单向的道德义务
      • 在父母子女之中,单向道德义务以为核心
      • 在夫妻关系之中,单向道德义务以为核心
      • 在企业关系之中,单向道德义务以为核心
    • 单向道德义务在东方社会尤其明显,其已经形成了很多制度,建制和人际之间实际绑定的要求。如韩国职场的尊悲文化。
    • 韩非认为,单向义务之所以成立的原因是,因为人是逐利的,即人是根本避免伤害的。当我们可以使用奖惩,尤其是使用惩罚来控制他人的时候,人就必然会这么做,或者说人就一定有这种使用惩罚的倾向。
    • 在我们的文化传统当中,我们有一种自愿处于下位者的状态,很多人会自愿进入一个具有高度权力关系的组织。 如公务员系统。
  3. 单向义务的二次攫取

    • 韩非式的礼教关系会获得一个虚伪的儒家:处于权力上位的人,不仅通过奖惩的方式去垄断、控制权力关系,在其中索要利益,其还在获取权力关系的合理性:
      • 在父母子女之中,父母不仅要求子女对父母的孝顺,还对子女表现出慈的一面。
      • 在夫妻关系之中,男方不仅要求女方贤惠,还表现出符合礼教规范的要求。
      • 在企业关系之中,老板不仅要求员工对企业的忠诚,还要员工承认老板的义气。
  4. 心理学解释的物理学倾向

    • 心理学对于关系的解决办法是不要讨好,学会拒绝
    • 心理学尝试把问题做动机论的解释,认为找到动机就找到了一切的原动力,因此就可以解决问题,但实际上动机的解释在很大程度上是同义反复。
  5. PUA解释逻辑的拧吧

    • 心理学对机制的解释特别容易走向阴谋,煤气灯效应和 PUA 都有一定阴谋论的性质。但实际上问题本身不一定具有这种假定的阴谋,而有可能是单向义务的二次攫取,是对除了利益以外的合法性的攫取。
  6. 祛除虚伪,还原利益反而增进权力关系

    • 解决不对等关系的问题,有一种比较粗暴的倾向,就是戳破情感的虚假,把关系还原为实际利益的关系。但这恰恰符合法家想要达到的关系治理目的——因为法家认为人之间的关系只有利益关系。
    • 在父母夫妻企业劳工关系当中,由于历史和现实结构因素,必然存在「通过还原利益关系解决问题」途径的不可能。
    • 真正平等的关系及其缺乏,可以说除了朋友关系之外,其他的关系在长期的情况之下,都会积累出很多不平等的要素。在这样的情况下,排除情感因素对处于关系当中的下位者是非常不利的。
  7. 还原情感的情感属性

    • 孔子认为,拥有权利的人想要获得别人的忠诚,自己必须先以礼相待作为基础。如刘备诸葛亮之间先以礼相待,再回报以忠的关系 并不是所有的关系都是虚伪的,不能因为我们陷入过比较糟糕的法家式的权力关系,就此否定关系当中的情感要素,相反,情感恰恰是一个重要的解决路径。
  8. 传统中有利于情感运作的部分

    • 在东方社会当中,「人情」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运作,「人缘」在组织中的影响力和说服力也更强。
    • 是否所有的不对等关系都会变得非常糟糕,变成奖励与惩罚的控制?某种程度上,我们或多或少都接受这个结论。尤其今天在心理学框架之下的情感,我们想把虚伪的情感从其中排除,回到纯粹利益。
    • 由于接受了这个结论,我们发现自己遇到的很多不平等关系问题都难以处理,这也是为什么当今社会我们如此追求平等关系的原因。 接受某种程度上的不对等,学会在不对等的环境当中构造一个良好的秩序,是更重要的解决路径。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