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5秒法則》閱讀心得:克服拖延心態的行動準則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blog.17rich.com/the-5-second-rule/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開始閱讀本文前,邀請你先回答3個問題:

問題1:假如今天你在某個課堂上,講師已經進入到問答環節,而你心中有個非常想問的問題,你是否會馬上舉手發問?

問題2:假如你在工作上與主管單獨討論事情時,發現主管給錯了資訊,你是否會馬上打斷談話並糾正主管的錯誤?

問題3:假如你在某個聚會場所遇見心儀的對象,你是否會因為心動而馬上去打招呼,甚至是跟對方要聯繫方式?

假如你在上述三個問題中有任何一個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運用《5秒法則》這本書的觀念會對你帶來幫助。除了說明何謂5秒法則,我在稍後的心得中也會補充自己查詢的知識,希望能讓你對此法則的印象更深刻。

掌握5秒法則,開啟任何想做的事

關於上述三個問題中有一個共通點,就是這些事你知道其實應該要去做,卻沒有馬上行動。好比你曾經想離職去尋找喜歡的工作,或是想要在下班後學習新的語言,或是想創業等。這些事情你明明想去執行,而且也知道應該執行,但當你有機會去做這些事時,卻又突然失去了動力。

如果你經常有這樣的煩惱,《5秒法則》這本書可以為你帶來動力。

《5秒法則》這本書是由梅爾.羅賓斯(Mel Robbins)所寫的自我成長類型書籍,目的是在幫助人們克服拖延和懶散的問題。作者提出了一個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即在5秒內採取行動來克服內心的恐懼和不安,讓你學會如何立即行動,開始執行自己想做的事情,並達成心中的目標。

只是,光5秒的念頭就夠了嗎?方法聽起來好像過於簡單,甚至有點單調;不否認,這也正是此書有些爭議的地方(文末會備註)。然而,隨著我閱讀此書的進度,我慢慢的發現此書的獨特之處,而這些特別的觀念也確實啟發了我。

閱讀《5秒法則》這本書讓我獲得的啟發有兩個:第一個啟發是,5秒法則雖然簡單好懂,但也因此使得人們很容易忽略它。第二個啟發是,作者直接複製貼上讀者在社群媒體上的反饋和實例,正好解決了我去驗證這些資料的真實性;因為直接複製貼上,反而增加了內容的可信度。後來,我又仔細閱讀此書,最終內化出一些心得,發現5秒法則可以幫助人的地方。

《5秒法則》作者TED Talk

5秒法則的由來,是一次火箭升空的經驗

話說回來,5秒法則是從何而來的?這就要談到作者在四十歲左右時的一段經歷。

當時,作者的人生與工作都遇到非常大的瓶頸,不僅她主持的節目工作被電視台停掉,丈夫在創業方面也遭遇現金流的問題,造成他們的財務狀況幾乎面臨破產。那一陣子,她失去了生活的動力,每天都不想起床上班,整個人只想一動不動地癱在床上。

直到某天,她在晚上準備要關電視去睡覺時,電視裡出現了改變她的畫面——一艘 NASA 太空火箭準備升空的畫面。她一邊目不轉睛看著火箭升空的畫面,一邊聽著報數人員倒數5、4、3、2、1的聲音;這道聲音對作者猶如當頭棒喝,讓她想到如果現在的自己也如同火箭升空一樣,在倒數五秒後就立刻出發,結果會如何?

作者闡述,她雖然知道自己每天的心情動力低落,但理性的自己卻想要作出改變,去學習新事物,去面試新的工作。但礙於缺乏「開始」做事的動力,她才一直沒做到這些事。

所以她才靈機一動,想到不如像火箭升空一樣,在心中給自己倒數五秒鐘——五秒後立即起床,五秒後去做該做的事。結果,她真的辦到了!漸漸地,她透過自己命名的「五秒法則」克服了當時的工作與生活瓶頸,也將五秒法則沿用到人生的其他面向,做到了許多她原本沒動力做的事、學到了她一直想學習的事物,甚至幫助她有勇氣走出戶外,結交新的人脈。

讀完這本書後,我有實際運用5秒法則,想驗證這個法則是否如此神奇。老實說,這個法則確實有其效用。但我也很好奇,到底5秒法則背後的原理是否有任何科學上的根據,於是我翻閱了過往自己看過的書,終於從大腦與行動力方面的書籍找到了答案。

5秒法則的用途,在於喚醒意志力並克服恐懼

人的大腦雖然只有一個,但科學家發現大腦裡的意識原來可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是理性的自我,另外一部分是衝動的自我。

理性的自我,是由大腦的前額葉皮質所掌管。這個大腦組織在人類的演化過程中掌管著人類的身體動作,逐漸地也掌管人的意志力。這正是為何當前額葉皮質發揮作用時時,你的意志力也會跟著增強。

而衝動的自我是由大腦比較核心且早期演化出來的杏仁核所掌管,有學者把這類區域稱為「蜥蜴腦」,意思是大腦這部分對外界的反應就如同爬蟲類般直覺簡單。而在大腦中,杏仁核部位執掌著人的情緒,讓人感到喜怒哀樂甚至是恐懼。因此當你今天知道有件事非做不可卻又感到恐懼時,大腦就會馬上透過杏仁核向身體發出警訊,抑制前額葉皮質的功能,讓你不要去執行這件事。

此時,5秒法則就能派上用場,因為在倒數5秒的期間,你可以有意識地重啟前額葉皮質的功能,喚醒自己的意志力,戰勝心中的懈怠或恐懼,讓自己去做該做的事情。

著有暢銷書《EQ》的作者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也曾說過,當人的情緒處於比較低落或衝動的狀態時,前額葉皮質確實會較為不活躍。當我們處於這種狀況時,高曼就建議可以跟自己進行自我對話,安撫自己要冷靜與寬心,將自己的狀態調整過來,從而恢復理智,正面應對眼前的問題。

5秒法則是否有效,我認為需要你實際運用後才知道。我的看法是這並非解決動機問題的長期辦法,但要說這個技巧的實用性為何,我認為是它能夠將你看待問題的短期焦點,從關注恐懼轉變成關注事情的正面價值,讓你從不敢做某件事變成有勇氣去做那件事。

簡言之,在你動機存在的情況下,短期需要「Push」自己一下,就倒數5秒試看看。

後記:3個適用5秒法則的行動準則

讀完此篇心得後,你打算如何使用5秒法則?底下我提供3個適用5秒法則的領域,作為對自己的體現,也分享給你並一同練習,讓5秒法則融入到你的生活且發揮效用。不過還是那個道理:真正的動機還是必須從你心中喚醒,需要設定目標,長期才會有效。

5秒法則行動1:準時或提早十分鐘起床

明天一早,當你發現自己到了該起床的時間卻還賴床時,建議可以運用5秒法則,立即激發自己起床的動力。

不過如果你發現平時要準時起床真的很困難,有時不一定是你睡眠不足或心態原因,此時可以嘗試運動,來提升自己身體的代謝並且蓄積能量

5秒法則行動 2:寫下你明明該做,但一直沒去做的事

列出那些你應該要去做但沒去做的事,從而提醒自己下次遇到這類事情時,運用5秒法則激發勇氣與行動力,投入到這些事情當中。

關於目標設定,我在〈寫目標真的有用!〉這篇文章中有更細節的作法,其中有3個要點該把握:你設的目標需要能被追蹤,目標要有適當的難度,以及要試著把目標拆解;較小的目標也會增加人執行的動力。

5秒法則行動 3:在不同的人生面向,大量運用5秒法則

嘗試在你的生活或工作上大量運用5秒法則,從而檢視自己的行動是否因此變得果決,在生活上是否變得更有信心,或在工作上是否變得更有決斷力。

最後,我希望你也能夠把這句話帶走:

如果你不行動,最好的情況就只是現在。如果你行動了,最壞的情況也不過是現在。所以少點擔心,多點行動。——艾爾文

備註:暢銷卻也有爭議的書

如果你到 Amazon 上搜尋此書的資訊,會發現它是非常暢銷的書籍,但我也發現了一個現象:讀者在評論區給予這本書的褒貶不一,負評比例比其他同類型的書稍高。當我翻閱此書後,發現了其中可能的原因。

在書中,作者引證許多讀者的實例,但這些實例的文本卻是從社群媒體上複製-貼上的文章。這原本不打緊,只是篇幅過多會導致整本書內容充滿許多像貼文一樣的文章,閱讀起來就不太像是一本書籍。

當然,如果從我自己寫作、出版書籍的經驗來說,編排上確實可以有更適當的作法,不過我想或許原出版商也有自己的考量。畢竟讀一本書跟做一本書,實在是天南地北的差別。

總的來說,如果你是已經在工作與生活上足夠自律的人,這本書的內容對你應該會過於簡單,我會建議你閱讀《深度工作力》來強化自己的工作效率。但如果你有迫切想要克服拖延情況的人,建議可以立即運用倒數5秒的觀念試看看。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