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023两会回顾|基础师资、职教改革、乡村振兴,关于教育代表委员关注什么?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jiemodui.com/N/135160.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微信图片_20230316132743.jpg
图源:Unsplash

芥末堆文 过去五年,我国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3.5年提高到14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每年都保持在4%以上。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谈到教育时说,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创新。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以及各党派、界别的提案也反映了官方的教育发展重心,今年很显著的一点是,关于“基础研究”的提案非常多。

1.基础研究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深入实施‘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习近平总书记也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连续四年超过6%。在今年的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议切实加强基础研究。科学研究相关议题中,“基础研究”、“基础学科”成为了高频关键词

图片1.png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指出:我国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领域面临的‘卡脖子’问题,根本上是因为起引领支撑作用的基础研究还不足。一些目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基础研究,实际上并没有足够聚焦核心科学问题,而是在别人的框架下做跟踪型、验证型研究,无法转化为未来在该领域的自主突破和技术优势。

经费支持方面,金力建议,一方面进一步明确基础研究国家支持体系的功能性布局,明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国家支持资助基础研究的最主要渠道;另一方面,在投入环节,既要积极争取国家提高对于基础研究的集中财政投入,也要积极争取企业、基金会等加大对于基础研究的多元化投入。还要加强对于外国科研人员来华工作的科研基金项目支持布局,建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资助体系。

张荣建议,要调整基础学科建设周期,多渠道加大基础学科建设投入,设立基础学科建设专项和基础研究人才专项,建设人才培养基地,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给予基础学科长期稳定、可预期的经费支持和政策配套。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代表表示,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高松代表建议,加大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的投入,完善长期化、稳定性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

针对基础研究“评价难”的“痛点”,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晓宏建议,完善基础研究人才差异化评价以及长周期支持机制,加大各类人才计划对从事基础研究人才的支持力度,培养一批战略科学家。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施大宁建议,基础研究的推进要有宽松自由的氛围,特别是基础研究的评价需要优化。张荣则建议,要针对基础学科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优化完善综合评价体系,营造适合基础学科发展的科研环境。

基础人才培养方面,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党委书记张咏梅建议,加快构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及科研院所贯通式培养体系,组建培养共同体,实现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模式、文化环境等方面的衔接与对接。对在数学、物理等“五大学科”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高中与大学联合制定订单式专门培养计划,保障其得到全程充分的培养,保持其学科潜能与学科兴趣。高松代表还建议,要实施“以人为本”资助模式,建立杰出科学家和基础研究领域优秀青年人才的长期支持计划,这是在常态化长期性投入机制上做“增量”文章,建立新的针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基础研究的政策渠道。九三学社天津市委员会副主委、天津大学副校长明东委员建议试点高校将“强基计划”覆盖范围延伸至初高中,建立生源基地,开设先修课程,让中学生提前了解和适应大学教学内容,让真正热爱基础学科的学生更早明晰方向。

2. 职业教育

近几年,官方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度无需赘述,2023年两会期间,一直关注的话题有“产教融合”、“普职融通”、“中职高职一体化办学”、“职教本科”、“职教高考”,代表委员们据此提出了多条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图片2.png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旅游学校教师马丹建议,将人社部的专业目录和教育部的专业目录进行整合,打通中职阶段学生的升学和就业通道,提高家长和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和认可。

全国人大代表、德州恒丰集团高技能教练王晓菲建议,职业院校要从“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中等职业学校也应该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推动思想政治、语文、历史的教学投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张运凯建议,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评价指标体系,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项目的政策落实情况、完成情况、产生效益等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同时,支持国内权威第三方机构开展区域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绩效考核与评估工作,将结果作为政府部门考核、行业企业政策支持和评估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参考。

全国政协委员、佐丹力健康产业集团(吉林)有限公司董事长韩丹还关注到农村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从明确农村职业学校的法律地位、完善现代农村职业教育体系、提高农村职业院校办学水平、优化农村职业教育区域布局、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入手,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除了韩丹委员,杜妍委员也提出打造职业院校农业人才培养体系;张婧婧代表提出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全国政协委员许玲强调聚焦培育“工匠之师” ,转变“离农办学”倾向。

值得关注的是,民盟中央建议选取部分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实施公费生培养试点,一是聚焦重点领域人才需求,制定工程职业类公费生培养规划。二是在部分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试行并逐步推行。三是构建工程职业类公费生培养体系。

3. 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与高等教育

微信图片_20230317110426.png

学前教育的关键词是“普惠”、“师资队伍建设”、“幼小衔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志勇指出,“学前教育教师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唯一没有明确建立教师编制保障机制的教育学段。要尽快研制出台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督促指导各地按国家编制标准合理配备幼儿教师,全面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市第二保育院教师白桦建议,加快学前教育立法工作进程,多措并举推进学前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移植医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爽呼吁,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鼓励企事业单位、社区、各级妇幼保健院参与托育服务构建,对社会力量举办的托幼机构给予土地、资金、税收、补贴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同时在收费标准上作适当限制。

中小学教育板块,“双减”也是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关心的话题。刘希娅代表呼吁促进“双减”政策落地生效,她认为“作业是‘双减’政策落地的小切口,优化作业设计和布置,是撬动学校教育教学系统变革的关键环节。”;全国政协委员张朝晖提议加强中小学志愿服务,促进教育“双减”。

针对中小学阶段科目设置及课程建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刘万鸣建议将线上博物馆公开课纳入全国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必修课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建议在中小学阶段普及编程教育;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刘国梁建议,对学龄前儿童运动类课程和课外运动培训内容出台指导性意见,提升体育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的权重,让每个孩子接触并熟悉两至三个运动项目;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冯远征建议中小学构建系统的表演教学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云南省委会副主委、云南工商学院执行校长李孝轩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他建议,加大精神卫生资源投入、加大心理健康专业化服务供给、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成都市委会主委杨建德建议,对学校面向学生和家长布置的网络任务进行全面清理,对盲目发布无效课程、借道学校推广私货、绑架家长拉票投票等信息的发布进行严格控制,减轻学生家长课余负担,让网络在学生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多正面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建议,将小学、中学教育年限由6年缩短到5年,将高中阶段纳入义务教育范围,实施“十年义务教育”,使大学毕业生最佳生育年龄时期延长2年。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陈众议建议试行十二年义务教育,中考普职分流延迟到高考。他认为,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不仅可以缓解小学和初中教学内卷问题,还可消释“普职分流”政策带来的冲击。

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建议国家全面停止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将禁止提供网络游戏服务同样纳入《未成年人保护法》,并严厉打击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企业和平台。

高等教育方面,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认为“破五唯”是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首先要进一步完善高校有关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和激励各类高校在不同领域各展所长。一是要针对高校实际,建立“重创新、比贡献、讲质量”的分类、分层的多元评价机制。二是要强调国家需求导向的办学目标,并落实在评价指标设置中。评价指标应注重考查学校发展特色,推动学术、学科、学人建设与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把服务于“四个面向”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三是要引入第三方专业评估,加强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建设。引入第三方机构对高校办学水平做出评价,提供具有公共服务属性的评价报告,引导高校建立与分类评价相适应的自我评价体系,以发挥评估对高校的激励和约束作用。“破唯”与“增维”并举,增强与教育部学科评估、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等其他评价体系的衔接。其次,还要重视市场导向在高校特色和分类发展中的作用,改变评估结果与资源分配的单向传导。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师范大学校长袁雯:现有数字化教育体系缺乏规范化管理和相应评价体系。在人才急需领域,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提级改造急需的交叉复合型人才领域,探索基于数字化课程单元学习认证的开放文凭和共同文凭制度。

4. 高校毕业生就业

图片4.png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指出,就业不仅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就业”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出现20余次。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1000万人,近两成应届毕业生升学,考研“二战”比例上升。全国人大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在上海代表团全体会议上表示,要警惕考研的“高考化”趋势,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进研究生招生和培养体制机制改革,让研究生站在创新的最前沿,加快培养国家亟需的“高精尖缺”人才。

民进中央提议,建议适度延长保留应届毕业生资格时限,进一步落实高校毕业生择业期政策,对部分地方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要求应届毕业生须为当年毕业的做法予以纠正。吴碧霞委员还提出,高校毕业生就业手续亟须“减负”。为此她提出建议,一是深入研究现行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要求,切实为学生和学校减负;二是探索与国家现行就业统计工作有效统筹,建立专业化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格局。

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建议,在2022年社保“缓返补”政策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出台鼓励企业扩大招聘高校毕业生的相关政策。对于吸纳应届大学生的企业根据招聘人数,实施前半年免、后半年减半缴纳社保的政策,应届大学生社保的差额部分视同缴纳。同时,通过免税、减费、增贷、专利、补贴等方式,鼓励和扶持数字经济、网络直播等适合高校毕业生的新兴行业、企业,激发就业市场活力。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大学教授钟代笛表示,短视频直播已成为高校毕业生群体就业的一个新渠道,过半数机构聘用大专(高职)及以上学历群体。钟代笛建议,应支持高校毕业生依托自身所学专长和短视频平台特性,探索更加灵活、多元化的就业模式。

5.师资建设

图片5.png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沧州市第十六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唐景丽建议,采用本地师范院校优秀大四学生顶岗替换的方式解决工学矛盾,并且增加实践培训,使教师在获得理论认知的同时获得链接教育现场的体验。学校在参训教师返回工作岗位后,要结合培训内容和学校教育教学现状,组织有针对性的校本教研,形成同伴互助效应。

编制及薪酬待遇方面,多位代表建言献策。民盟中央建议,一是要探索建立规范的高校预聘制度,在招聘时应设置明确的招聘比例,不应在现有编制数量上招聘过大比例的“非升即走”人员,将预聘阶段的竞争控制在合理范围;二是要优化高校教师的分类评价机制;三是要加强对高校教学活动的督查检查;四是要完善高校教师评聘方面的法律法规。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张博建议,尽快出台针对高校“准聘——长聘”制改革的指导性文件,进一步完善高校“准聘——长聘”制度设计,合理拟定“准聘”转“长聘”的比率,加强对高校“准聘——长聘”制度设计与实施的督导督查。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庞丽娟建议,推动我国教师培养培训数字化转型,同时健全薪酬待遇制度,保障“双减”后教师待遇;完善考核评价与职称评审等制度,健全教师激励机制;改革教师管理体制,创新用人机制,多元有效扩充师资力量。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志勇建议,健全中西部地区县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中西部地区新入职县中教师待遇保障水平,确保中西部地区县中教师工资待遇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

民进中央还建议,对要求教师关注的公众号、网络平台,以及需要教师参与完成的点赞、转发等工作进行全面清查,整合网络管理资源,减少教师参与频次、避免重复参与,向社会公布并接受监督。

6.教育与乡村振兴

在该话题相关提案中,都不同程度地提到了农业人才培养和科研助力乡村振兴。

图片6.png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大学校长韩林海说:“要深入实施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多学科联合攻关,”他还指出:“要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着力为乡村振兴锻造生力军。一是加快新农科建设,推进数字信息技术学科与农林学科交叉融合,构建农林人才培养与科研新范式。二是构建和实施主辅修及‘基地共建、平台共享、团队共创、教研共举’的人才培养机制,全面实现产教融合、农工相长,培养‘一懂两爱’、学农、知农、爱农的高水平复合型专业人才。三是建立和推广‘2+1+N’高素质农民培养体系,为现代青年农场主等新型职业农民成长提供全方位服务,打造一支留得住、用得上、带不走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农业大学副校长王娟玲认为,农业科研工作者要走到田间地头,走到生产一线。高校尤其是涉农高校要着力培养一批了解我国农耕文明和悠久历史传统,能够深刻把握国情、农情,了解农业生产、农业产业、农业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深层次问题,能够给出符合实际的明确战略方向的农业战略科学家。

谢青梅也认同“战略科学家”的重要性,强调积极培育农业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持续引进和悉心培养一批基础扎实、潜质突出的青年人才,支持他们挑大梁、当主角,让更多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同时,她建议实施县镇村乡村振兴人才定向培养专项计划,为县镇村人才队伍建设“量体裁衣”,持续培育一批能扎根基层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010-5726 9867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