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来看看5个站在大气层批判的大师,个个好会骂啊!(进来领书)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897966.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批判学派 营销 批判性思维

所有的信息流动都指向传播。

作为广告行业从业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日常工作就是发起、记录、分析社会传播现象。

传播学史中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怼天怼地怼资本”,用批判视角看待高速发展的西方社会及其传播秩序,很多观点都很有意思,每次读起来我都忍不住感慨:

好会 骂“批判”啊!

贴心的我,为大家整理了5个批判学派的经典理论,从他们的“反向”思考中,观察传播现象的新视角新洞察随之而来。

反复研读,让你在Battle的时候都能引经据典,激情输出。

话不多说,上才艺。

1677663545108619.png

【咳咳,书籍福利,速速收藏!】  
营销人必备的批判学派书籍,提取码: t38p 

01
文化工业

提出者: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多诺
相关书籍:《启蒙辩证法》,1947

「文化工业」是以工业生产的方式,进行文化商品的大批量生产复制的文化形式,具有突出的商品性,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根本目标,文化与经济的界限因而变得含糊不清。

批判学派 人物 批判性思维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

可以理解为,同质性的、大批量的、加工的、标准的、伪个性的、以利益为导向、以商品性为核心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产品大量涌现。这种产品容纳了包装后的意识形态,造成文艺作品的标准化、模式化和简单化,也带来文化消费的物化。

【使用指南】

凡是涉及到大众文化或商业性内容产品批量输出的相关传播现象,都可以从「文化工业」的角度思考。

举个例子,乐评人丁太升最近炮轰《乌梅子酱》“俗不可耐”,先不论对错,他的立场和态度,其实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对流行音乐工业化的“不屑”。

批判学派 营销 批判性思维

另外,当下的很多综艺节目,无论是偶像制造类综艺、职场综艺、恋综等,熟悉套路之后,就会发现基本都是同质性的、流水线式的、伪个性化的批量式生产。所以我们总在吐槽:

偶像综艺里,永远会有标准化的“尺”衡量选手身材、舞技;
职场综艺里,精英偶尔陨落、草根希望逆袭;
恋综中,前期吵吵闹闹,后期恩爱如初,套路化反转是常态。

批判学派 营销 批判性思维
批判学派 营销 批判性思维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从批判的视角,指出了大众文化的被垄断、被控制的本质,也意在提醒大家,过分强调效率,最终只会把人异化为现代工业链条上的特殊构件。

02
单向度的人

提出者:赫伯特·马尔库塞
相关书籍:《单向度的人》,1964

“单向度的”,可以理解为单一维度的、片面的、单面的。「单向度的人」是指对社会没有批判精神,一味认同现实的人,这是「文化工业」把人异化的结果。

文化工业抹杀了文化的鲜明个性,造成人们的虚假需要,成功地压制了这个社会中的反对意见,压制了人们内心中的批判性和超越性的向度,变成了「单向度的人」。

批判学派 营销 批判性思维

这个理论意指发达工业社会技术控制了一切,让人们机械化地进行生产生活,人不是自己的主宰,反而机器成为了人的主宰,人的否定性维度遗失。与之相关的概念,还有信息茧房、过滤气泡、乌合之众等。

【使用指南】

凡是涉及到媒介技术对人的影响,都可以用「单向度的人」理论进行辩证思考。

比如,最近大火的Chatgpt其实已经有许多争议的声音出现。香港大学已经正式宣布禁用Chatgpt等AIGC软件,防止学生论文抄袭。用「单向度的人」理论来看,一旦学生依赖通过AI完成课业,“教育的失灵”可能就会成为必然。

1677664134985251.png

再比如,无论是前几年备受争议的今日头条算法,还是当下短视频的使用,都会不断地侵蚀人的思考能力和思考空间,人们在不间断的上下翻动浏览过程中丧失了对事件的判断力、想象力。

批判学派 营销 批判性思维

在马尔库塞看来,「单向度的人」的意义,就在于让大家警惕单一的信息投喂和价值观念,永远保持怀疑与批判,而“怀疑与批判中,藏着自由的来处”。

03
「灵韵」的消失

提出者:沃尔特·本雅明
相关书籍:《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1963

「灵韵」(Aura)也译作“光晕”、“灵晕”。「灵韵」是本雅明为了区分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引入的概念,是其区分传统艺术与机械复制艺术的重要标准。

批判学派 营销 批判性思维

乔治·莫兰迪,《风景》,布面油画,1943

在本雅明看来,古典艺术是美的典范,「灵韵」使艺术作品具有了象外之象,具有神秘的氛围与意境,能够给予观者最大的精神自由和愉悦享受。「灵韵」具有独一无二性和距离感,通过凝神沉思能够带来主体的沉醉和抚慰。

“灵韵是一种来源于时间与空间的独特烟霭,像是在一个夏日午后,你的目光越过地平线的群山,停留在为你洒下荫蔽的树枝之上。”——本雅明

然而,技术的进步带来了艺术的可复制性和贴近性,也造成了非机械复制的原作的独特真实性和神秘感消失。大规模机械复制,使得作品的可展览性大为增强,膜拜价值日渐消散,同时也摧毁了「灵韵」本身,这就是「灵韵」的消失。

【使用指南】

用我们经常能看到的营销动作举例——疫情期间,视频号上举办了许多线上演唱会。新的媒介形式可能会带来一时的新奇体验,但某种意义上电子演唱会失去了「灵韵」,用大白话说就是“没那味儿了”。新的媒介形式消解了现场观看的仪式感,艺术的权威性和统一性被瓦解了。

批判学派 营销 批判性思维

再换个角度思考,为什么很多品牌喜欢找大山中的小朋友写诗?为什么许多整合营销项目一定要匹配实地的艺术展、画展、装置展?为什么收藏家们会通过“占有”艺术来表达对艺术作品的尊敬和仰望?

从本雅明的角度来看,电子屏幕和印刷制品摧毁了艺术本身的意境,正因为很多人仍然对书本、纸张、手作这些“传统技艺”的「灵韵」有执着,更看重当下“感受到的神圣瞬间”,所以这些展览之物才更能打动人。

1677666998808144.png

04
编码与解码

提出者:斯图尔特 ·霍尔
相关资料:《电视话语中的编码和解码》,1973

“编码”是指信息传播者将所传递的讯息、意图和观点,转化为具有特定规则的代码;“解码”则是信息接受者,将上述代码按特定规则进行解读。

编码和解码是一场传播者和受传者的博弈。传播者有一定的传播目的和传播意图,受众本身也有主动性和能动性,甚至会进行反思与反抗,这是编码解码的核心。

批判学派 人物 批判性思维

斯图亚特·霍尔

在此基础上,霍尔提出了三种解码方式:主导一霸权解码、协商式解码和对抗式解码。

1、主导一霸权解码,即编码与解码一致,受众在主导符码的范围内进行解码,对信息解读的过程方式完全符合编码时刻所设定的预期。

2、协商式解码,即在协调的看法内解码,包含着相容因素与对抗因素的混合。这是一个包容与抵制的双重运动,其效果使各种主导的规定与自身局部条件及团体地位相协调;

3、对抗式解码,即观众可能完全理解话语赋予的字面和内涵意义的曲折变化,但他/她不愿以主导符码所设定的方式来解读信息所指涉的意义,而是以一种完全对抗的符码来操作。

【使用指南】

许多“翻车”的营销,从中都能看到受众对抗式解读的影子。无论是李诞的“躺赢职场”,某洗护品牌“女人脚臭是男人的5倍”、还是某椰汁品牌的“擦边直播”,都能体现出受众没有沿袭着“编码”者的逻辑去思考理解,而是在多重语境下,选择了自己认知内的“既有路径”去解读和反馈。

批判学派 营销 批判性思维

就像最近,面对一些“废话文学”和“建议专家不要建议”的梗,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娱乐性质,还可以把这看作一种受众在解码环节的对抗式解读,解码再解码的过程中,引起了一场又一场的社交狂欢。

1677671421125554.png

05
全景敞视

提出者:米歇尔·福柯
相关书籍:《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1975

「全景敞视」这个概念,主要灵感来自于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边沁关于圆形监狱的构想,后来被福柯引入到社会学、传播学及心理学等多个领域。

「全景敞视」的物理结构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监视者处在一个“中央监视塔”的位置,把被监视者一览无遗;二是被监视者被隔离、被分割,每一个人都被隔离、分割到相应的物理空间之中。

批判学派 营销 批判性思维

“全景敞视监狱”概念图

这种封闭的割裂的空间结构,暗示了一种每个人都被嵌入其中的无微不至的监视机制。福柯认为,全景敞视监狱的对象和目标不是君权的各种关系,而是规训和纪律的各种关系。在这个特殊的空间装置中,权力话语被分配了最佳的“观看”位置,监视成为一种隐蔽的空间管制策略和主体规训路径。

【使用指南】

「全景敞视」适宜用来对一些数据泄露、隐私窄化现象进行批判反思。例如,大数据“杀熟”“猜你喜欢”等现象。互联网的出现,看似给予了受众自由,但实际上大数据时代,我们每个人的隐私都逃无可逃。

1677664540563327.png

在品牌营销领域,各大品牌的年度账单,也曾有泄露用户隐私的舆论和担忧。由此,我们可以用「全景敞视」阐释平台技术和资本力量是如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实现空间管制、权力渗透和主体规训。

Ending

看到这里,你学废了吗?

可能也有人发现了,批判学派的理论虽然尖锐、有力、富有预见性,但也充满悲观色彩——或是否定了大众文化的积极意义,或是忽视了受众的主动性。不过也可以理解,每种理论都脱胎于当时的时代,不可避免地会有局限性。

不过,我觉得批判学派带给我最重要的启发是:不是泛化地批判一切传播和权威,而是永远抱有一种好奇和怀疑的态度。甚至,我们可以质疑自己,避免固执己见,这是突破自我最有效的路径之一。正如项飙在《把自己作为方法》中提到的:

传统知识分子的目的不是反思,而是诠释,给出一个秩序,给大家一个世界观。知识分子提供的是一种生活方法,其要义是分析性的反思。反思就是提问,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不能这样。这不是对别人的责任感,也不一定是共同体的责任感,其实是对自己、对自己附近的反思。

传播学的反思是批判学派普及起来的,除了上文中的人物,还有许多精彩的观点,如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葛兰西的文化霸权主义等......我下次安排!

把这种反思与批判精神应用在营销领域,你认为还可以解释那些营销现象?评论区等你

1677666041637055.png

图源网络,侵删。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