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资本热宠「钙钛矿」:挑战、挫败与动摇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news/112-20230302-373894.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资本热宠「钙钛矿」:挑战、挫败与动摇

这种一百多年前就在乌拉尔山发现的晶体,为何成为太阳能电池最受关注的新技术?

2月23日,因为对“跨界钙钛矿”的关键人物履历造假,上市公司奥联电子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奥联电子过去做的是汽车配件生意,和钙钛矿毫无关系。只因宣布和“钙钛矿大神”胥明军合作,开展钙钛矿太阳能业务,奥联电子股价在两个月翻了三倍。但很快,胥明军被发现履历不实,整件事成为一场闹剧。

奥联电子不惜造假也要蹭热度,无非是眼热正不断涌入的金钱。无论在一级还是二级市场,钙钛矿都称得上是最近的热门赛道。

2021年到2022年间,这个很长时间中不受关注的领域融资近百亿。项目的投资方名单中,不乏腾讯、高瓴这样知名公司或基金的身影。

诸如纤纳光电这样的明星项目,更是由招银国际、杭开集团这样的国字号基金牵头,此前的投资人皆是三峡集团、京能集团、浙能集团等等重磅基金。

如果只看现在的生产情况,钙钛矿甚至离规模化生产都很远。比起硅晶电池组件动辄几十GW的产能,钙钛矿组件在2022年的产能只能以MW计算,差几个数量级。

这并不妨碍钙钛矿成为资本的宠儿。

如果只从技术角度分析,它不单单只是乘上“碳中和”、“碳达峰”的风口,更代表新一代薄膜电池技术,一旦大规模商用替代晶硅电池,将会是新能源行业一场革命。对于资本来说,这种技术迭代带来的机会通常超出想象,极其诱惑。

钙钛矿究竟是什么,为何如此牵动资本的心绪?这种一百多年前就在乌拉尔山发现的晶体,为何成为太阳能电池最受关注的新技术?

什么是钙钛矿电池?

如果只看中文,会以为钙钛矿是一种“矿石”。但实际上,现在行业中所说的“钙钛矿”和矿石没有什么关系。

在地球科学领域,钙钛矿的确是种矿石。1839年,德国科学家古斯塔夫.罗斯(Gustav Rose)在乌拉尔山考察时,发现了钙(Ca)、钛(Ti)元素组成的一种矿物。罗斯很崇拜俄国矿物学家Lev Perovski,所以将这种矿石命名为了Perovski,所以钙钛矿英文为perovskite。

罗斯最早发现的这种矿石,化学式是CaTiO3,也就是钙钛复合氧化物,后来只要是ABX3结构的化合物,都被叫做钙钛矿。早在1892年,美国人H.L. Wells就合成了铯和铅的钙钛矿物质CsPbX3。

因此,在地球科学领域之外,钙钛矿只是一类化合物的代指。科学家们会调试不同的“配方”,但只要化学式是ABX3结构,都叫做钙钛矿。

钙钛矿此前是少数科学家研究的小众材料。各国实验室用钙钛矿化合物做过激光器、加热器件或者LED零件,但这些产品从来没走出过实验室。

说到底,很长一段时间中,工业界没有发现钙钛矿可以带来效率提升、或者能降低成本,自然没有系统研发和讨论的兴趣,钙钛矿一直没找到用武之地。

但有一个瓶颈明显的领域很快让钙钛矿焕发出生机:太阳能电池。

早在1954年,贝尔实验室就研制出了第一块晶硅太阳能电池,光转换成电的效率为4.5%。接下来30年代,硅在半导体、航空航天领域都成了很常见的材料,美国1958年发射的人造卫星先锋一号就在用硅制造的太阳能电池。

到八十年代,实验室中硅晶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已经能做到20%。接着因为太阳能行业的发展,参与者众多,硅晶电池很快因为表现稳定、规模效益成了主流。到2022年,硅晶电池已经占据95%的市场份额。

然而,硅晶电池毕竟由天然矿物硅制造,而天然材料总有自己的极限。

在太阳能发电中,有个关键的概念就是“带隙”。简单理解,带隙就是一种能量,让静止的电子变成可以移动的电荷载流子,这样才能发电。而对太阳能电池来说,让电子移动的能量就是光能。

光有不同的波长,不同波长有不同能量,以eV(电子伏特)为单位衡量,比如深红色可见光的带隙就是1.75eV,带有1.75eV能量。

天然材料的带隙都是固定的,其中硅材料为1.1eV。简单来说,在晶硅板上,它可以吸收带1.1eV能量的光,这部分光让电子移动,变成电能。

物理学家威廉·肖克利和汉斯.奎伊瑟研究后发现,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如果出现一种单结太阳能电池,恰好能吸收1.34 eV能量的光子,那么此时光电转换效率会达到33.16%,这也是太阳能电池发电的极限。

晶硅的带隙是不能调整的,提高效率的办法就是不断提纯,减少干扰。目前,硅料的纯度已经超过99%。

在这种纯度下,主流的硅晶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能达到23%,极致的实验室条件下能达到29.7%,这已经是晶硅材料能触碰的极限,再提升0.01个百分点都会耗费巨大的金钱。

天花板早已划定。迄今为止,人类还没有发现其他天然材料可以达到晶硅的转换效率。要突破的唯一办法就是寻找人工合成材料。带隙可以自由调节的钙钛矿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进入了工业界视野。

钙钛矿一开始并没有显示出太大的能力。2006年,日本科学家宫坂力(Tsutomu Miyasaka)发现钙钛矿可以当成光敏剂,用在光伏电池中。他的实验室制备出了第一块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但转换效率只有3.8%。

这一开头足以振奋人心。相比于天然材料,人工材料的可操作性会灵活许多。钙钛矿材料带隙宽度可以从 1.2eV延展到2.5eV。理论上来说,只要研发者调整配方,就可以无限逼近最理想的带隙,达到33%的光电转换极限。如果堆叠起来,做成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甚至可以达到44%。

可以说,3.8%的转换效率仅仅是一个开始。只用了几年,钙钛矿电池的效率就几何式增长,2012年时,通过更改“配方”,调整带隙,牛津大学的Henry Snaith已经制备出转换效率15%的钙钛矿电池。

2013年,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被《Science》杂志评选为年度十大突破之一。2020 年12 月,英国的Oxford PV公司研发的硅/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已经达到29.52%,刷新纪录。

然而,十年过去了,钙钛矿电池甚至没有大规模量产。晶硅电池仍然统治光伏电池行业,而且短期内看来还会屹立不倒。

为什么钙钛矿电池没办法大规模使用?

如果只是小规模使用中,钙钛矿有太多的优势。

钙钛矿电池和晶硅电池走的是两种技术路线,钙钛矿电池算是薄膜电池的一种,也就是在基地上镀一层感光材料,这种材料吸收光。而硅晶电池用的是整块硅片吸光。

从工艺的不同也可以看出,钙钛矿电池可以选择玻璃这种刚性衬底,也可以用柔性衬底,比如塑料,甚至做成可以弯曲的形状,很适合用在建筑、可穿戴设备、电子产品这样形状不规则的产品上。

因为是人工合成材料,钙钛矿电池也不需要什么稀有元素,原材料很容易获取,比去提纯硅料成本低廉。加上钙钛矿天然有更强的吸光性,只需要0.3微米就能吸收足够的阳光,而硅片的厚度通常都要180微米,所以钙钛矿组件厚度可以做到晶硅组件的六十分之一。

也正因钙钛矿不是天然矿物,在加工时,这种材料对环境变化容忍度高很多,不容易受到杂质干扰。光伏所用的太阳能级多晶硅,纯度最低都要达到99.9999%。钙钛矿只需要95%。

晶硅电池的高门槛,需要企业数十亿的前提投入。而硅料生产过程的高要求,也很难在一个工厂完成全流程。晶硅组件要经历提纯硅料、切硅片、加工电池片、封装组件四大制程,最少要3天。而钙钛矿组件粗略来说,只需要做好原料,再在衬底上涂抹,就可以蚀刻电路并封装,去掉加工电池片环节,1个小时以内就能完成。这样一来,钙钛矿组件在单一工厂就能完成,投资额只有晶硅电池生产的一半。

然而,产业界并没有大规模替换晶硅电池,还是因为钙钛矿电池还有无法克服的劣势:不稳定、高污染和难以大面积生产。

每种材料都有其优劣势。晶硅之所以加工难度高、投入大,正是因为它化学结构类似金刚石,原子和原子之间相互作用力很稳定,所以做成电池后能使用20-40年。

1677722604651012641.png

钙钛矿的化学结构。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钙钛矿容易获取配置的另一面,是它化学结构很脆弱。水汽、紫外线、温度都会破坏钙钛矿的结构,尤其是在高湿度情况下,钙钛矿材料会逐渐分解,光吸收性迅速下降。早期的钙钛矿电池虽然转换效率不错,却只能维持几分钟。

业内也想出各种办法来提升钙钛矿电池的稳定性,包括研发新材料、改变电池中传输层的材料、或者在表面加上阻挡层等等。这些办法多少有些进展,比如纤纳光电α组件就通过了行业中避不开的IEC61215的稳定性认证,也就是能在85摄氏度和85%相对湿度下连续工作1000小时。

“钙钛矿属于薄膜电池,基地可以用晶硅等等材料。但问题是,涂一层钙钛矿后,过个三年坏掉,然后又变成晶硅了。晶硅没坏,涂层先坏了,不是很尴尬吗?”一位关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人告诉36氪。

除了不稳定之外,钙钛矿也很难大面积制备。以纤纳光电为例,它们α组件尺寸是1245×635mm,发电功率90W,而隆基比较常见的组件Hi-MO 5 长宽为2278×1134mm,组件功率为550W,可以明显看到,钙钛矿的尺寸和功率都远小于晶硅组件的尺寸。

钙钛矿一直很难做成大面积组件。钙钛矿电池主要用“狭缝涂布”技术,也就是用一种有缝隙的模具,将钙钛矿液体从缝隙处喷涂到基座上。

这种工艺其实早就在OLED面板中成熟使用,甚至设备都可以直接复用自面板行业。真正掣肘钙钛矿大规模生产的,是喷涂完后材料结晶环节,也就是液体要变成一层干燥的膜。如果用动作来形容,钙钛矿的膜是“长”出来的。

这个过程只有几秒钟。只要有一个坏点,整个电池效率都会打折扣。难点是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让液体同时、均匀结晶,尽可能致密平滑。整个过程不能一点灰尘干扰,对车间清洁度要求极高。

这导致钙钛矿只能做成小面积的组件,因为这样结晶更可控。一旦面积变大,很难保证表面能结出均匀的膜。

新的工艺、新的生产流程都让钙钛矿电池生产更艰难。电池生产的良率都有个爬坡的过程,一般主流晶硅PERC电池良率和产能爬坡通常在2-3个月,但钙钛矿的生产工艺不成熟,爬坡过程可能会持续数年。

不稳定、难以大面积制备,都成为钙钛矿迟迟没能在产业界掀起风浪的原因。

投资新风向

无处可去的资本早就盯上了钙钛矿。

做钙钛矿组件的协鑫光电B轮融资数亿,来自腾讯投资。5亿元的B+轮融资更是囊括IDG、淡马锡、红杉这样的头部基金。

看上去,钙钛矿无疑是一个有技术门槛、有前景的性感故事。

但也有很多投资人在岸上观望。在一个行业还远称不上成熟时,这个故事究竟会怎么收尾并不明朗。正如曾经薄膜电池风行一时又衰落,没人能保证钙钛矿电池不会又是短暂的流星。

起码在3-5年,钙钛矿电池看不到回报。光伏电池行业中,只有规模生产才能拉低成本。现在的钙钛矿企业最多能到百兆瓦(MW),这样的产线如果能做到16%的光电转换效率,每度电的成本比晶硅电池贵23%,这显然是终端消费侧不可接受的。即便能翻一个数量级,做到GW级,效率到18%,成本也会高出6%。

要真正在产业界应用,钙钛矿电池最终必须靠采购量和转换效率不断提升,摊薄成本。这也是早年晶硅电池走过的道路。

根据一位关注过钙钛矿,但最终没有投入的投资人告诉36氪,在产业拐点到来前不会轻易入局。“还是要看一定规模化生产的结果,能否与隆基HiMO6这样的组件的效率比较。”可这一天究竟什么时候能到来,没人能确定。

能源行业和互联网行业不同,更新换代速度极慢。以晶硅电池为例,PERC技术替代上一代BSF技术用了5年。下一代晶硅电池是用TOPCon还是异质结技术都还是未知数。当晶硅电池的技术路线都还在缓慢迭代时,钙钛矿电池的应用就显得更为遥远。

但或许不用太过悲观。热衷于投资钙钛矿的美元基金退出周期长,可以慢慢等待这项技术成熟,而且有新的“双碳”政策,光伏行业也涌入更多的资金、更多的人才和公司,这或许会加速技术迭代。

而对于早期投资者,这是一场赌博。要么找到接盘方顺利退出,要么等待钙钛矿概念在二级市场成为大热门,要么血本无归,这将会持续5-10年的时间。

网站编辑: 郭靖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