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我的十年编程路 序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cnblogs.com/wenhanxiao/p/17163583.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我的十年编程路 序

算起来,从决定并从事编程开始,已十年有余了。

这十年是怎么算的呢?

我的本科是从2009年至2013年,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从2012年下半年,也就是大四还未正式开始的时候决定从事Android开发。参加了培训班,就是很流行的那种可以先贷款参加培训。先是培训上课,然后工作“包分配”,其实就是辅助修改+投简历,工作后再慢慢还款的过程。

但实际上呢,我参加培训确实也走了贷款过程,但最终的工作仍然留在那家培训公司,做助教。所以也算是找到了一份工作,再后面就是还款的正常流程了。

我记得那是在12年的夏天,开始参加实训。到差不多年底的时候,就做起了助教。所以到今天为止,总的工作年限可以算是有十年了。

这也是“我的十年编程路”系列文章的缘起。回想自己过去的十年,虽小有所成,但也走过一些弯路。相信做为“过来人”,都不希望看到年轻人走自己的弯路,反正我是这样想的。所以写下一些文字,这些文字就是我这十年来的经历以及复盘。回看自己哪里做得不足,想想现在的自己有没有从过去的经历里走出来,学到点什么。再就是给所有读到这些文字的人一个启发,如果有可能,避开我失误的部分。也就是取我的精华,去我的糟粕。

如果哪里的文字有触动到你,那将是我十分荣幸的事。

接下来,我将以年份为单位总结每一年的工作。第一年,也就是2013年,就是下一篇文章要详细纪录的年份。但是,毕竟2012年我也做了一些事,助教的工作也做了一小段时间。恰好,这篇序言到此为止还略显单薄,索性现在就和各位看官说说那些发生在2012年的往事。

2012年,我在上大三。那一年的上半年尾声,总有一些培训机构来学校做宣讲。说白了就是忽悠学生去参加培训班,赚钱。一开始是打着Oracle旗号培训Java的,再后来有哪家我就记不清了,反正是直到来了一家培训Android开发的,我最终选定了这家。

如果不参加培训班,我会去做什么呢?我依稀记得那个时候我一心想做视频/图像设计,毕竟我拿过两次相关奖项;要么就是去做网络工程师,毕竟我买了全套的Cisco培训教材。但最终选择了Android开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宣讲的内容蛮吸引我的,另一方面就是22岁的我认为Android开发很有前景。现在看来,当初的选择还是挺正确的。

那个时候交通不如现在方便,地铁只有1号线,虽然家门口就有地铁站,但它却并不通往我的目的地,所以只能选择公交车。

早上8:30(好像是)开始上课,我最迟6:30从家里出发,步行大概10-15分钟的路,坐上公交车。大概过1个钟头,下车,再转另一辆公交车。由于另一条公交线路是城郊线路,不仅车次少,而且人多。所以单程2小时,时间还蛮紧张的。当然,下午课程结束,我还要花2个小时回家。算起来,每天有4个小时左右都要浪费在路上。那个时候,心里别提多羡慕那些工作地点离家近的人们了。

培训内容是半天 - 半天进行的,半天讲课,半天练习。内容上就先是Java基础,学到能做出个推箱子小游戏就算可以了。接下来就是Android开发,就是Android API的使用。最后呢,就是项目阶段,会选定一个App作为实战,体会团队协作编程,顺便学习SVN(对,不是Git)。

说到底还是年轻,虽然起得早,睡得晚,但每天精力都很充沛,深受那些培训老师的喜爱。再加上我自己的个性,编程能力真的突飞猛进,成为了培训班的“小大哥”。为什么是“小大哥”,因为真正的大哥是培训老师。除了常规上课和练习之外,中午的订饭工作有时也是我来做。管纪律的老师知道我离家远,考勤也不怎么追究,甚至教我说:“迟到了别说起晚了/看错表/表没电了之类的,可以说是堵车了,这样就不算迟到了。”

所以总的来说,在培训机构的小世界里,承蒙老师们的照顾,我过得很舒服,也学到了更多。

再到后来,我就成为了……助教。每天半天的学生答疑时间都是我来负责,那段时间过得比参加培训还要充实。培训老师跟我讲,培训出来基本都是赶鸭子上架,Java基础是很薄弱的,也就是停留在会调用API的阶段,再往深就不行了。而且也并不是所有常用API都会讲到,还得自己学习。

所以我利用当助教的时光啃下了《Java语言程序设计》基础篇和进阶篇两个大部头,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当注意力投入足够的时候,是真的会错过身边的事物。有一天我在研究书中的知识,有个培训老师喊我,我是真的没听到,直到他走到我面前叫我,我才意识到他的存在。他当时很惊讶地跟我讲:“你是真的吗?”我也很无语,说“是”怕他不信,“不是”又显得我故意,不过最后还是坦率地讲了事实。

这种“投入”的状态,无论是当时的学习,还是后来的编码。直到前几年我才明白:这就是所谓的“心流”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会感觉时间、空间仿佛都不存在了。专注于投入的事情,会感觉时间如飞一般。刚刚看时间,还是早上9点,怎么一下子就到了午饭时间?对,就是这种感觉。

内容上则既不是低水平的重复,也不是难到完全无法处理。而是游离在舒适圈稍稍远一点的位置,像登山一样,虽有难度,但可挑战。正是这种状态,是最能提升我的编程水平的状态。

另一方面,地铁线路修通了,我可以坐地铁上下班了。地铁和公交相比,时效和舒适度都上了一个台阶。我从原来的往返4小时通勤,缩短到了仅需要2小时。恰好赶上冬天,能晚起一个小时,早回家一个小时,真的挺舒服。而且面对那些初学者的问题,我终于也能够处理地游刃有余,对答如流。

但是,那种“心流”的状态渐渐的离我远去了,我觉得工作越来越没有什么挑战性,没有难度,尽是些重复性地劳动。不过,毕竟年轻,不懂得“天花板”的概念,在舒适圈里确实很舒适。

就这样,2012年便结束了。我记得冬天的时候,下了雪,公司门口和地铁站出站口的瓷砖很滑。我们戏称它为“夺命黑瓷砖”,一个不小心,就要摔一个跟头。到公司后,大家打招呼都是:“你摔了吗?”大家谈论工作的内容越来越少,闲聊神侃的时间越来越多。虽然招生仍在继续,但似乎资金出现了些问题,但具体我不知道。教学内容居然由不懂技术,也没实际教过的人来定。现在看来,公司显然需要进ICU急救一下。

面对个人舒适圈和公司的状况,我走完了2012年。如果说这一年有何得失,那就是“心流”的状态,以及对“舒适圈”的认知。

“心流”是高效工作/学习的最佳状态,突破舒适圈,在其周围“登山”,是突破自己的最佳方式。

现在的我,如何确定一件事值不值得做呢?就要看这件事本身是否处于舒适圈外,不然就是低水平的重复,做来无味。想要让自己投入做一件事,如果周围环境比较嘈杂,就戴个降噪耳机,却不放任何内容,或放白噪音。目的就是不受打扰,让自己处于“心流”状态。

如果你也像快速成长,高效应对工作和学习,不妨试试我的方法,希望这些技巧能真的帮到你。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