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张艺谋,尽力了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2107605439645832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张艺谋,尽力了

36氪的朋友们·2023-01-28 12:53
中国电影,夹缝里的艺术。

《满江红》票房超过了29亿元,正奔着预测的46亿票房冲击。

但不少影迷不买账,吐槽《满江红》硬反转、强行与岳飞粘连,集体背诵《满江红》诗词的场景再次印证了张艺谋只是一个大型团体操导演。

v2_f24dd4b726dd461abf6aa2bc5af9ceeb_oswg59554oswg690oswg438_img_000

图片来源:电影满江红官方微博 

张艺谋从影45年了,这样的分歧伴随了他整个导演生涯。而这种分歧与张艺谋早期创作经历有关,因为一些客观原因,文学评论家朱大可对南方周末说,“把好端端的张艺谋变成了一个文化怪物。”

“文化怪物”创作的《满江红》自然像电影怪物,而这样的“怪物”已经成了中国导演生存的法宝。

1988年2月,《红高粱》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这是中国电影第一次在西方级电影节中获得大奖。当时的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举行了庆功宴。然而三个月后,风向变了。5月份,《中国电影报》发表了一系列对《红高粱》的批评文章,将这部电影称为“丑化、糟蹋、侮辱中国人的影片。”之后该报再次刊文《干涸的心田》,将批评的调子升华为“辱华”。

张艺谋对此尤为敏感:“《红高粱》在筹拍阶段,有人指责‘张艺谋《一个和八个》里就歌颂土匪抗日’,等到《红高粱》上映,又有人指责‘《红高粱》里的人物活得浑浑噩噩,缺乏崇高感’。”

从《菊豆》开始,批评张艺谋的批评声浪更响了,指责的关键词是“窥阴癖”。到《大红灯笼高高挂》时批评之声到了极致,称其“揭露中国阴暗面”。有华侨写信给媒体:“张艺谋执意用这些丑化中国人的片面的东西去取媚洋人,换取洋人一大堆的奖杯。他让每一个在海外的中国人都承受着鄙夷。”

一边是国内的批评,张艺谋被定性为“出卖民族、出卖中国人,以取悦外国评委及观众。”一边是国际上的认可,两部影片都获得大奖。

张艺谋公开进行了驳斥:“国际影展的评委来自六至八个以上的国家,他们不可能一直要以丢中国的丑为目标。”

舆论的讨伐声没有淹没一根筋的张艺谋。1992年,他拍了《秋菊打官司》。这部电影获得了当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巩俐也获得了威尼斯最佳女演员奖。第二年,电影局为张艺谋、巩俐举行了一个庆功会,此举一锤定音,给了张艺谋一个说法。官方认证之后,1993年掀起了张艺谋电影热。

当时拍电影不赚钱,在《菊豆》剧组里,从张艺谋到巩俐、李保田,一天只有10块钱补助。但获得电影局的褒奖和认可,是张艺谋内心最大的满足感,他对官方的情感不言自明。

因为姜文准备拍《阳光灿烂的日子》,张艺谋放弃拍王朔的《我是你爸爸》,最终选择了余华的《活着》。

张艺谋执导的《活着》在国际上赢得了空前的荣誉: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最佳男演员奖、人道精神奖等大奖。这部电影也被认为是张艺谋最优秀的作品。

但这部电影没有公映,张艺谋还遭到了两年之内停止与境外投资方合作的处罚。张艺谋享受到了靠纯艺术的电影成名的奖赏,但他也遭遇到了差点断送导演生涯的惩罚。张艺谋意识到“不能再找敏感题材”了,“《活着》一直没有上映,作为一个导演,你的作品中国人长期看不到,是很失落的,我不能接受这情况。”

张艺谋转头拍了巴金儿子李晓的小说《帮规》,一个与政治、现代社会距离很远的作品。后来改名为《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带有商业属性的黑帮片。这部电影被认为是失败之作。但因为《活着》的存在,舆论环境相对宽容。

只是这种宽容没有持续太久。《一个也不能少》被送到戛纳电影节之后,电影节主席雅各布公开表示,这部电影是在“替政府做宣传”。张艺谋在媒体上发表了《给雅各布的一封信》,准备撤下先后送去的《一个也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这封公开信成了新闻上了中央电影台。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郝建把这起事件看成“张艺谋的退场秀”,“现在他实在太需要一个机会来显示一下自己的政治态度。”王朔直接把张艺谋定为投机分子。

当时又恰逢国家版权局为《一个也不能少》下了版权保护通知,这是中国第一次对国产片的版权实行“红头”保护。这次事件,让不少原来支持张艺谋的人倒戈,很多朋友离他而去。这为未来张伟平的出现做下铺垫。

惹不起的“贵人”

《张艺谋的作业》的作者方希曾经给张艺谋做过一份PDP测试(事业优势诊断系统,帮助企业了解员工性格的行为分析)。测试结果显示,张艺谋没有强烈的性格倾向,“他是一个比较像变色龙的老虎”,兼有领导力和适应不同环境的本领。

日后,张艺谋与张伟平的合作更加展现了这种性格。

自1997年的《有话好好说》至2011年的《金陵十三钗》,张艺谋导演的11部电影作品,全部由张伟平的新画面公司投资拍摄。两人认识25年,合作16年,频繁取得票房成功。

而这对黄金搭档合作的背后是张伟平对张艺谋的“利用”。从《英雄》《十面埋伏》《千里走单骑》《满城尽带黄金甲》,张艺谋从来没有及时拿到片酬。直到2008年奥运会之后,《三枪》上马,才一起补齐这几部电影的片酬。

此外,张伟平频繁干预张艺谋创作。《满城尽带黄金甲》,剧本已经完工,张伟平要求增加周杰伦的角色以利票房。开机在即,要从头到尾重新镶嵌一个崭新的主角,谈何容易。编剧吴楠和卞智弘在倒计时的有限时间里疯狂劳作。

同样的命运也在《三枪拍案惊奇》中上演。小沈阳在春晚一炮而红,同样是出于增加票房的考虑,张伟平说服张艺谋启用小沈阳。小沈阳走的是二人转路线,其他演员很难搭戏,迫使整个团队换人,包括编剧由史健全换成赵本山团队的徐正超。赵本山当时向张艺谋表示,自己的团队难以承担重任。

之后《金陵十三钗》的合作更是展现了这一点。张艺谋担心剧版《金陵十三钗》提前上映搅局,把影视版权一并购买。在电影剧本修改期间,有些影视公司想同步操作电视剧,严歌苓两次找张艺谋商量,希望回购电视剧版权。张艺谋答应电影后期制作期间,就可以把电视剧版权还给严歌苓。但是在《金陵十三钗》开机前,张伟平以天价把电视剧版权出售。严歌苓颗粒无收,张艺谋失信于人。

在电影《金陵十三钗》宣传期间使用的海报也未经张艺谋确认,同样《我的父亲母亲》上映时被宣传为张艺谋自己的初恋故事,《满城尽带黄金甲》宣传炒作张艺谋与巩俐旧情。身为大导演的张艺谋,都予以了忍受。

张伟平对张艺谋的影响还体现在生活中。比如在自传资料中,张艺谋结婚没有事先告诉张伟平,曾招致后者大怒。后者甚至还叱责过张艺谋的母亲,令其倍感难堪。这种屈辱感,张艺谋承受了太久。在完成延续他导演事业的同时,也在流露着他的诸多妥协。

一脉相承的“妥协”

周晓枫后来在《宿命:孤独张艺谋》中总结他的性格,“张艺谋愿意自由自在地拍电影,怕承揽经济上的重则,怕扮演公司顶梁柱角色——万一对他信任的股民不仅没赚钱,还损失惨痛,他当然算不上难辞其咎,可想起来还是让他有些畏惧。拍电影亦是如此,张艺谋认为不能因为自己的创意让投资人重创,也不能因为自己的延误影响演员下一步的档期,他不觉得个人的艺术创作天然高于他人的日常要求。有时,张艺谋因诸多对他人的估计而牺牲自己的艺术设想。”

张艺谋也是较真儿的。每次剧本会都会邀请很多行业名人。以《山楂树之恋》为例,周晓枫回忆,在讨论会上,多数人劝张艺谋悬崖勒马,没有好剧本宁可闲赋在家,也没必要给植物人做人工呼吸,他们认为《山楂树》不是白雪公主,被吻醒了也毫无姿色,噎死了毫不可惜。这场可以用“群殴”来形容的神仙会,张艺谋事后对美术部门形容:“哎呀,砖头砸得我睁不开眼睛。”即便如此,他也会千方百计拍完上映。因为张艺谋想对的起出资方。

离开张伟平之后,张艺谋签约乐视,拍了《归来》《长城》。奈何乐视朝不保夕。他又联手董平,签约欢喜传媒。但仔细看张艺谋近期的《狙击手》《悬崖之上》《一秒钟》,除了欢喜传媒,还有英皇、光线传媒、中国电影、安乐影业、上海电影等资方。

张艺谋已经不在一棵树上求生,但看他的作品还是毁誉参半。一如《满江红》视觉一流,故事三流。习惯妥协求生的张艺谋已经寻不到艺术对抗。

参考资料:

1.为什么要骂张艺谋?——张艺谋批评史,张英,南方周末

2.张艺谋:一直比较像变色龙的老虎,刘君萍、张卓,人物

3.《宿命:孤独张艺谋》,周晓枫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商业人物”(ID:biz-leaders),作者:霍霍,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