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2022年终总结,我的10年Android之旅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blog.csdn.net/guolin_blog/article/details/128474619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2022年终总结,我的10年Android之旅

guolin 于 2022-12-30 08:00:00 发布 2626

本文同步发表于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文章底部的二维码或在微信搜索 郭霖 即可关注,每个工作日都有文章更新。

不可思议,这已经是我第10个年头的年终总结了。

但准确来说,我的Android之旅应该不止10年。

2010年的夏天,那时我正在放暑假。偶然网上闲逛时,在电驴上发现了一个视频教程系列,讲的是Android编程入门。讲师的名字我到现在还记得,叫Mars

Android?没听说过。进去了解了一下,原来这是一个Google新推出的手机操作系统,并且最重要的是,它是可以用Java语言来开发应用程序的。

由于我在大学时主修的就是Java语言,而当时最主流的诺基亚塞班系统是要用C++语言才能开发应用程序的,这对我来说就非常不友好。

Android系统无疑给我指了一条全新的方向,我在短暂思考之后就决定踏上了这个全新的领域,这条路一走就是12年。

所以,用更准确的计算方式,我的Android之旅应该是12年才对。

但由于我是从2013年开始写的博客,并且自那时起每年都会写一篇年终总结,今年正好是第10篇。我觉得用10年Android之旅这个标题好像比12年Android之旅看着更工整一些,10年就10年吧。

话说这篇文章真是刚开始写就勾起了我的回忆。今年不是被称为最难就业季吗?其实我2012年毕业时,那年也被称为过最难就业季,当然跟今年比起来确实是小巫见大巫。这里我就回忆一下10年前我找工作的经历吧,希望今年的应届生们也能一同共勉。

2012年的计算机行业还不是什么热门行业,那个时候移动互联网才刚刚起步,还远远没有兴起。

我作为一个应届生,其实也是有个大厂梦的。当初我记得应该是向很多互联网大厂投递了简历,没记错的话有网易、淘宝、搜狐、百度等等。

但是,作为一个双非院校的学生,在大厂应届生招聘上,我没有任何优势。

网易和搜狐我应该是简历都没过去。

淘宝给了我笔试机会,但是没能通过。我还记得那天我从苏州坐车到上海,去同济大学参加淘宝的笔试。由于路上堵车,等我赶到的时候笔试时间都快结束了,最后自然也是一轮游。

百度的话好一些,记得当时是去复旦大学参加的百度笔试,考的内容全是C语言的题目。我对C语言的理解只有课本上学习的那些基础知识,笔试的题目我基本都不会做,但不知为何那天就是发挥神勇,竟然顺利通过了笔试,这件事让我高兴了好几天。

后来复试是去的张江高科的百度办公楼,我也是第一次感受到了张江一带互联网科技的气派氛围,自己就好像是乡下人进城一般。

不过遗憾的是,复试我并没有发挥好,所以还是被淘汰了。回想当时复试的题目,其实很多都是在考数据结构和算法,但我在大学里一直都是重应用实践,轻算法的学习方式。网站和应用程序在大学时期写了好几个,编程基础反而没有打牢,这让我到现在都很后悔。

总之我也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吧。最后不记得一共面了多少家公司,只记得收获了两个offer。两家公司都在南京,一个是诚迈科技,一个是易杰科技。

这两家公司好像都是与华为有合作关系,承接华为的部分业务外包。我最后选择去了后者,因为给的工资高一些 😂 。

在易杰工作的前半年里,我还是在公司本部上班。后来直接就被派到华为的现场去上班了,我也是切身感受到了华为的加班文化。

那个时候貌似还没发明996这个词,现在让我回想一下,好像平时就是996,遇到发版就是通宵,差不多就是这个节奏。

结果到了年底考核的时候,公司竟然还把我年终奖扣发了,理由是加班态度不积极。所以班我是一天没有少加,但是因为态度不够积极,就要扣我年终奖。

好吧,那时刚毕业的我确实也卷不过其他同事。一气之下,我就辞职回苏州了。

2013年3月,我回到苏州找工作。那时的我已经不是应届生了,有了一年多的工作经验(算上实习),相对来说找工作要容易一些。为了面试,我也是全城各地到处跑,经常公交车一坐就是一个多小时。

总共面了应该有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忘记收获几份offer了,最终我选择了蜗牛游戏的这份offer。现在回想起来,这可能是我人生最重要的选择之一。

蜗牛虽然算不上是什么大型的互联网公司,只能在苏州本地算是一家比较有名的游戏公司。但是,它给我提供了两份极其重要的条件:第一是稳定,我在蜗牛最后工作了近8年时间才离开。第二是轻松,相比于前一份工作的常态化996,我在蜗牛加班的日子少之又少。

这两份条件使我拥有了大量可支配的个人时间,下班回家之后做什么呢?我又做出了影响我人生的一个重要决定,写博客。

没有当初的那个决定,也就不会有今天的这篇文章,你们更不会认识我。很多时候,做决定是脑袋一热的事情,但是想想这博客一写就坚持了10年,当初的那个决定还是挺沉重的。

这10年间,我在CSDN上一共写了166篇原创文章,收获了1200多万的访问量,80000+的粉丝,24000+的点赞,17000+的评论,蝉联了2013、2014、2015年度的博客之星。

虽说现在我的影响力和阅读量都大不如前了,年龄也有些大了,但我依然还在坚持写着博客。只要我还在继续学习着。

可能确实是因为博客写的比较出众的原因吧,其实在刚开始写不久,就有出版社联系到了我,问我有没有意愿写书,这又是下一个影响我人生的重要决定。

我记得当时是有图灵和机械工业这两个出版社联系到了我,最后我选择了图灵。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理由,初出茅庐的我也没什么挑选的资本,纯粹是因为图灵联系我联系得比较早。

当时图灵的副总编辑陈冰老师跟我说,他构思了一个新的图书系列,叫《第一行代码》,想让我为这个系列写第一本书,也就是《第一行代码 Android》。

正如我刚才所说,我没有什么挑选的资本,基本上就是一路答应。我那时的想法很简单,写书既能赚稿费又能赚名气,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但我确实没想到,《第一行代码》竟然能成为那么成功的一本书,包括陈冰老师也没有想到。

写书真的是很辛苦,异常辛苦。毕竟我也不是全职写书,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去写,好在我的业余时间很充裕。

我的第一本书全靠着冲劲和毅力完成的,毕竟想想能出版一本我自己写的书,这就让我很有动力。

2014年,《第一行代码 Android 第1版》出版。刚出版时其实并没有引起多大的注意,毕竟每天都会有各种新书上市,《第一行代码》怎么可能获得特别的关注。

但口碑这种东西就像是滚雪球一样,看过的人觉得好就会推荐给下一个人。到2015年,《第一行代码》竟然成了爆款书籍,好评不断,到最后终印一共卖了81000本。

对于技术书籍来说,卖8万本是非常非常难的事情,图灵所有的原创书籍都没有达到过这个销量,《第一行代码》创造了记录。

但记录就是用来被打破的,打破这个记录的还是我自己。

由于《第一行代码》太过火爆,写第2版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2016年,《第一行代码 Android 第2版》出版,首日的销量就超过了第1版首月的销量。

其实2016、2017年是国内移动互联网最鼎盛的时期,我的这本书也是出版在了最好的时机,所以才能格外得成功。最后《第一行代码 第2版》一共售出了16万本,达到了第1版的两倍,这个数字之前没有人敢去预测过。

2020年,《第一行代码 Android 第3版》出版。这个时候,国内的移动互联网已经在走下坡路了,所以书的销量也大不如前。截至目前,累积销售了6万本左右。

所以,《第一行代码 Android》3个版本总计一共售出了30万本。这个成绩,在国内的技术书籍里绝对是属于出类拔萃的了。

现在也有一些小伙伴时不时会问我,有没有第4版的计划。照目前国内的移动互联网环境,应该是没有第4版了。因为写一本书太过于辛苦,我也不想看到出版了一本书却没有读者的窘境。但是,谁又知道呢?我还在等着春暖花开的那天,别忘了,我的博客也还在坚持写下去呢。

再来说一说公众号吧。2016年,我决定将我的主写作平台从CSDN转移到微信公众号,也是追随了那个时期的一个主流趋势。

但那时的我并没有信心能将公众号做好,一是因为我没有过做公众号的经验,二是因为我没有足够多的内容,只靠我个人的一些原创文章是完全支撑不起这个公众号的。

于是,我在思考之下决定换种思路,将这个公众号打造成一个技术文章的共享平台,而不是我个人的一个原创平台。优质文章的作者们可以向我这里来投稿,将他们的文章推送给更多的读者朋友们。而广大的技术爱好者们,可以每天来我这里学习各种新知识,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我用这种策略将这个公众号运营了6年,这6年时间里我保持了每个工作日都坚持发文,从不间断。目前一共推送了超过1600篇技术文章,其中有近100篇是我自己的原创文章。收获了超过10万名订阅读者,感谢有你们的关注,我才能继续坚持下去。

时间再跳到2018年,这一年蜗牛发生了巨大动荡,之前我提到的条件之一“稳定”,在这一年不复存在,裁员基本都是照着膝盖那里裁的。虽然最后我留了下来,但是这种不安的环境已经让我萌生了跑路的想法。

问题在于,跑哪里去?我在苏州已经待了太久,不想再去换一个别的城市,而苏州的互联网环境又真的很差,没有多少很好的公司。思来想去,我貌似只剩下了一个目标,微软。

但我有了解过,微软的面试是一定要考算法的,而且全都是现场写代码。前面说了我的算法功底又很差,我不会打这种没准备的仗,所以我准备花一年时间好好突击一下算法,准备充分了再去面试。

其实正常来讲,准备算法是不需要花这么久时间的,我有些同事可能原本功底比较好,只刷了几十道题就面试通过了。

但我一方面是觉得准备充分了把握更大一些,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同时还在写着《第一行代码 第3版》,从时间上讲我没办法做到全身心投入到算法准备上面。

所以当时给自己定的计划就是刷一年的题,将自己的算法水平提升到一个中等偏上的水准再去面试。

结果计划赶不上变化,后面还没到一年的时间,我老婆怀孕了,我就想着那就推迟一段时间吧。再后来又赶上了疫情,又推迟了一段时间。

最后计划是用一年的时间准备算法,实际准备了两年。这两年里,我在leetcode上一共刷了600多道题,差不多每天一道吧。这样可以让自己长期保持在一个手热的状态,太久不刷的话可能就会忘干净了,就像我现在这样。

然而,即使我刷了这么多道题,面试过程依然坎坷。前前后后经历了7轮面试,我甚至连一道原题都没碰到,这运气也是没谁了。

好在最后磕磕绊绊还是进来了,目前入职微软刚好满两年时间,这两年里我基本没再碰过算法题,果然现在已经忘得差不多了 😂 。

其实我是不太希望花了两年时间准备的算法知识,最后就只用来面了一场试。最近,我有想法将这些快忘干净的算法知识重新捡起来,并且恢复每天刷一题的节奏来让自己继续保持手热。甚至,我有想过将我掌握的这些算法知识整理成一本算法书籍,可能会对想要面试大厂的朋友们产生一定的帮助。当然,这一切都只是我的构想阶段,我不能做出任何承诺。

好了,前前后后10年时间,这就是我的10年Android之旅了。

但这是2022年的年终总结,我好像从头到尾没有提过今年的事情。

那就让我回忆一下吧。

写作和开源上,今年一共发布了11篇原创文章,开创了一个新的Kotlin Flow系列(已全部写完,完结篇明年1月份发布),发布了一个PermissionX版本。

工作上,为Edge完成了3个大功能模块的开发,开展了5次内部演讲,并且升了职。

社区上,参加了一次Google上海GDG演讲,收到了Google颁发的开发者专家证书,受Google邀请参加伦敦举办的Android开发者峰会(结果因为11月疫情还没放开,没去成 😭)。

生活上,今年在奈飞上刷了两部剧,读了9本书(小说),看了4部漫画(包括把欠了二十多年的灌篮高手漫画赶着看完了,为了防止电影版上映被剧透),通关了5款游戏(都是主机游戏,我不玩手游,手游好像也无法通关)。并且每天晚上我都会至少陪娃玩耍一小时,周末则基本上是全天陪玩,就这么每天看着她快乐成长感觉很幸福。

10年Android之旅就在一眨眼之间,Android开发还会有下一个10年吗?我希望有,我会继续走下去。

2021年终总结,我躺平了

2020年终总结,可能是我人生收获最多的一年

2019年终总结,所有的时间只为做好一件事

2018年终总结,释放了积压两年的心情

2017年终总结,一个不顺心的槛年

2016年终总结,新的里程和新的开始

2015年终总结,忙碌和无所事事的一年

2014年终总结,我决定要实现的三个目标

2013年终总结,我这一年的点点滴滴


如果想要学习Kotlin和最新的Android知识,可以参考我的新书 《第一行代码 第3版》点击此处查看详情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