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TinySnap:上线 2 个月收到 6 位数的收购报价,我们采访了产品背后的独立开发者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w2solo.com/topics/3682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前段时间,v2ex 社区上有个帖子受到了很多朋友的关注。

https://v2ex.com/t/895100#reply21

100

这款叫做 TinySnap 的截图美化工具,从开发到上线,3 个月的时间收到了买家 6 位数的报价,算得上是一款非常成功的产品。

我们采访了作者罗百顺,聊了聊做海外产品和运营的那些事,包括如何围绕获得被动收入去做独立开发,如何在早期验证产品想法,怎么 build in public 和做 SEO 的一些心得等等。也欢迎关注他的 twitter:@LuoBaishun


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走上独立开发者这条路的

我现在的全职工作是运营一个产业园,业余时间独立开发自己的产品。

我算是一个二次创业者了。最早接触创业是在大学的时候,当时 IDC 招募一个亚太区的海外客服,因为我是外国语高中毕业的,英语底子不错,就应聘上了它们的远程兼职岗位。我做了两三年的时间,从幕后的客服做到了销售的位置,工作是把服务器卖给海外的客户。因为这份工作,我算比较早就接触到出海业务,基于自己的需求开发了几个工具,方便自己和一些出海的客户。

到 2018 年的时候,元气森林的老板唐彬森给我投了一笔钱,我们做了一个关于邮箱的项目,主要客户是外贸公司,这是我正式第一次创业。这个项目做了一段时间就停了,手头的钱快烧完了,我意识到这样不行。后来歇了一段时间,我也反思了之前的问题,觉得要尝试走一些低成本试错的道路。于是我决定把之前做的东西重新捡起来。

对于独立开发者来说,并不是把单个项目做得越大越好,我认为是要找到可以复制的方法论。我在尝试通过独立开发去探索一条可以产生被动收入的路线,并且可以复用。

介绍一下你做的几个主要产品

第一个产品是 Heyform,一个表单生成器。

当时我在 IDC 工作的时候接触到很多在海外建站的客户,他们通常都没有什么开发能力,做的都是静态网站,不支持服务端的交互,比如留言之类的,于是我就做了一个表单系统。我最开始其实是想直接对标 Google Form 的,因为我觉得后者过于传统了。当时市面上也有非常多的表单工具,但我没有做太多的调研,就想先做出来,看看用户的反馈如何。

产品发布后上了 Product Hunt 榜单,当日推荐第四名,因此收获了一些种子用户。后来越来越多的网站开始使用我的这个产品,我就想不如做成一个面向我那些出海客户的服务,不过这也意味着收到的需求越来越复杂,比如有客户是维护站群的,我就要区分不同站点提交上来的资料。

有第一批用户的时候我就很清晰地认识到,这个产品重运营。我需要不断地去找这个行业的关键词,比如「报名」、「商品订单」等等,去做 SEO 的优化。这个工作太依赖人力了,违背了我想做能产生被动收入的产品的初衷。

第二个产品是 TinySnap,一个截图美化工具。

这个想法是我们在给 HeyForm 写文档和营销文章时产生的,因为当时要用到大量的产品截图填充内容,比如发推特,常用的微信/QQ/飞书自带的截图工具虽然很方便,但是截完的图是非常原生态的,在一些比较正式的场合使用就显得不够专业,差那么点东西,比如我们有时候会希望产品截图外面套一个手机边框或者浏览器边框。基于这个需求我们就开发了这样一款产品。

本来计划一周都能完成开发,但是我们当时还想验证一下有没有人愿意付费,所以多花了半个星期来集成付费系统。最开始产品上线我们只在 Twitter 上做了小范围的宣传,让大家来试用,算是一次小实验,并没有引起什么反响。真正受到关注是 11 月 16 号,TinySnap 登上了 Product Hunt 日推榜第一名。当时有个客户跟我们说:「我现在还是个学生,付不起每年 49 美金的费用,但是将来等我工作了,我可以给你们捐款,希望你们到时候还在。」虽然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他的真心话,也不知道他以后会不会真的给我们捐款,但这对我们做产品的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鼓舞。

后面就发生了有买家想要收购这两个产品的故事。

这两个产品都是因为自己先有需求,再做的产品化。在产品化的过程中我始终关注的重点是能不能验证我现有的关于被动收入的一些方法论,未来能不能复用在其他产品上面,而不是说想着把一个产品做得非常大。我想研究的是被动收入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如何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如果要说从这两个产品里学到了什么的话,那就是更深刻地理解了「先验证想法,再开发落地」这个道理。我现在会先找到我的潜在客户,告诉他们我有这样一个产品,你们要不要用?如果能达到我预期的付费数量,那就说明这个项目有戏,我才会开始做产品。基于这个认知,我做了接下来的这个产品。

第三个产品是 EarlyBird,一个低代码建站工具。

100

100

这个项目我酝酿了很久,其实也不是个很新鲜的东西,市面上很多类似的产品。那我为什么要做这个产品?我的产品差异化竞争的点是什么?

我认为独立开发的商业模式的本质是这样的:我实现了一个想法,而有人愿意为这个想法付费。整个独立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先验证你的想法是不是有人愿意付费。怎么去验证呢?我的产品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EarlyBird 适用于这样的场景:你先回答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比如产品解决什么问题?受众群体是谁?在哪?你所面向的是什么样的市场?然后这个工具会根据你的答案自动化生成对应的 Landing Page,同时集成一个付费表格,例如 10 美金,让用户付费。建站我们是不收费的,直到有用户为你的产品想法付费,我们才会从这里面抽取一定比例的佣金。

这个产品的差异化就在于它聚焦在产品早期验证需求的环节,而且是在真实的世界中去验证。

EarlyBird 的目标客户就是和我一样的独立开发者朋友们,欢迎大家来使用。

为什么选择 build in public?

Build in public 这个概念在国外其实并不新鲜,很多独立开发社区的头部用户都在用这样一种方法,我从他们身上得到了很多启发。他们都选择打造个人 IP,告诉别人我是一个独立开发者,我有哪些作品,公开分享独立开发过程中的各种故事。我决定也模仿一下,包括把 Twitter 的用户名从虚拟的昵称改成自己的真实姓名,这样大家对你这个人的认可也会转化成对你的产品的认可。而且在整个过程中你会分享自己做产品的心得,非常真实,更容易让用户对你产生信任,这是我认为非常关键的一点。

包括我在 v2ex 上写了自己的故事,有人会说这是软文。但我分享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营销,只是想告诉大家我花两个月做了个这样的产品,卖了个好价钱,做到了普通程序员可能用 1-2 年才能达到的水平,投入产出比很高。当然你要把它理解成软文也没有关系,因为它不可避免会有宣传的效果,可以给我接下来的产品造势。Build in public 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营销性质,比如通过公开产品的数据吸引大家关注到你的产品本身,但好的产品有好的数据,应当得到关注,这其实是良性且有效的。

有哪些可以分享的营销心得?

我个人觉得看书是学营销最快的方式,我推荐《Traction: Get a Grip on Your Business》这本书。它讲的是怎么针对一个产品去做营销,如何把一个产品从零到一快速有效地做到一个规模,中间有哪些爆发增长的点值得关注。

但对大多数的创业者来说,更重要的其实是迈出那一步,让自己真正进入到营销这个环节中去。这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态度问题,即愿意放下身段去扮演营销/销售人员的角色。这个角色的转换是很关键的,当然也需要一个过程,我自己在这上面就花了很长时间。

我认为有两个层面的营销,隐性的和显性的。

SEO 就是隐性的营销手段,ROI 产出非常高。对于技术开发者来说,SEO 是很容易搞定的,但是大家意识到这个东西都比较晚。我们甚至可以在产品发布之前就开始做 SEO,把关键词和竞争对手的数据拿来分析,可以早一点开始做内容营销,多写一点文章,不管是自己写还是用 AI 生成,把关键词放在文章里。时间长一点就会看到非常明显的效果。

比如 HeyForm 之前做好了 SEO,现在平均每天通过搜索引擎能获得 80-120 个 UV,完全不需要额外做其他投入,持续被动获得自然流量。

假如你自己不会写内容,也可以和其他人合作,现在的社会分工已经很细了。其实我的很多文章也都是拟好大纲然后找自由职业者写,价格也很便宜,500-800 字大概 5-10 美元。

怎么让自己的产品看起来更专业,而不会显得太业余?

其实我自己的产品也还算不上非常专业,和真正专业的产品还是有差距的,不过能得到部分用户的认可我觉得非常荣幸。

单纯讲讲为什么我们这个产品看起来还算比较完整吧,我觉得主要是我们参考了大量完善的产品,思考得比较细节全面,这可能也得益于我过往经历中不止做过开发,也涉猎过运营。

我们的团队只有两个人,没有设计师,那我们怎么解决界面的专业度问题呢?首先我们会用一些现成的比较完善的 UI 框架,做好一个最基本的原型。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会去浏览各种热门产品,比如 Product Hunt 上面的一些产品,看得多了,取长补短,把我们觉得做得好的地方都加到自己的产品里。

很多开发者朋友在日常的工作里可能主要关注点都在技术上面,怎么更高效地实现某个功能,但是花在研究产品上的时间稍微少了点。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非常重要,我们要多去学习一些优秀的产品,从做产品的角度来看别人为什么要这么设计。有时候去逛逛设计师的社区,吸收和融合他们的观点也很不错。

现在的运营情况

HayForm

100

TinySnap

100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