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红杉出击,5年赚够5000亿,耐克宝马元气森林“幕后军师”现身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957515784641927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红杉出击,5年赚够5000亿,耐克宝马元气森林“幕后军师”现身

36氪的朋友们·2022-10-14 12:11
对于大数据产业从业者而言,每一行业的任一细分业务场景,都有数据服务需求。
v2_c7c990a6013744adbc335590528b1072_img_000

疫情三年,李虹所在的跨境电商公司经历了人手受限、开工不足、无货可卖等冲击后,又陷入老用户流失、销量下滑的双重困境中。 

长期以来,李虹所在公司与海外客户通过邮件往来,企业内部不仅没有对存量客户形成具体画像,在增量客户预期管理方面,更是一片空白。 

作为海外渠道负责人,李虹直言:“流量推广难。”一方面,渠道甚广,企业不知从何处获新;另一方面,尽管部分消费者与店铺产生过交易行为,但流量停留在公域,难以通过消费体验的改善,撬动客户忠诚度的提高。 

人口红利期衰退,流量增速放缓甚至停滞,行业竞争格局加剧,更少的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越来越多品牌商需要直面一个问题:如何留住为企业贡献80%利润的20%存量客户?

为解决上述问题,CEM应运而生。 

CEM,即客户体验管理 (Customer Experience Management) ,2003年由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Bernd H. Schmitt在《顾客体验管理:实施体验经济的工具》一书中提出,Gartner将其定义为:设计和响应客户互动以达到满足客户期望,提高客户满意度、忠诚度及拥护度的做法。 

Braze、Sprinklr、体验家、巧思科技、云听CEM等国内外CEM企业,通过数字化工具,帮助企业理解现有客户、认识潜在客户,并丰富对行业外部环境的了解,从而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据全球市场研究协会测算,全球CEM市场规模已达800亿美元。而据中国信通院最新研究数据显示,中国CEM市场规模已达500亿人民币,未来5年还将达到5000亿人民币。IDC数据则预测,截至今年底,中国CEM市场规模将占全球总规模的15%。 

CEM究竟帮助企业解决了什么问题?它与CRM有什么区别?融资不断的CEM厂商是否正在陷入同质化竞争? 

CEM,消费存量里的增量

在CEM更成熟的北美市场,奔驰、宝马、耐克、阿迪达斯等大众所熟知的汽车、消费、金融、保险等品牌都是CEM的忠实客户。 

随着人口红利式微,营销发展步入“存量”时代,以OPPO、vivo、海信日立、科大讯飞、SKG、三只松鼠瑞声科技、元气森林为代表的国内数百家知名品牌,也走向了主动“拥抱”CEM的道路。 

雷鸟是近年来增长较快的智能家电品牌,2020年营收增速超行业3倍以上,其总经理李翔介绍了他们使用CEM的经验。 

“消费体验作为一种个人感受难被量化,但CEM基于数据分析形成的一套方法论,能够帮助品牌总结出一套精细的管理规则,从而指导执行。”李翔表示。 

据李翔介绍,雷鸟在成立之初便部署了以CEM为主的数字化系统。尽管彼时国产CEM赛道参与者寥寥,但雷鸟认为,要想从竞争激烈的智能家电领域“异军突起”,必须对消费者做到“知己知彼”。 

通过抓取线上线下客户对产品及服务的反馈,结合运营数据进行分析,CEM为雷鸟公司高管及一线员工,提供了365天可实时查询的动态报告。“CEM使得我们从流程及思维上,能够及时根据用户体验改善自身,进而实现‘用户最后一公里’体验的提升。”李翔总结道。 

成立于1998年的科沃斯,是国内知名的家庭服务机器人品牌。与雷鸟要从竞争激烈的家电“红海”中突出重围不同,作为行业内头部品牌,线上电商是科沃斯最重要的销售渠道之一,除了自运营的官方商城外,天猫、淘宝、京东、苏宁等也是其与用户直接对话的平台。 

一位接近科沃斯的人士表示,互联网上每天产生的海量用户评价,都是科沃斯极其重视的品牌“资产”。 

过去,这些评论数据需要经由人工手动记录,耗时长、效率低,样本总有缺漏,“资产”难发挥效用;而采购第三方调研报告,耗时长且成本高企,企业难借此应对市场的快速变化。 

2018年,作为云听CEM第一批种子用户,科沃斯成为国内第一批应用CEM系统的品牌商。在专访过程中,云听CEM创始人刘宝强表示,过去,品牌商难对客户体验进行数据统计,是因为缺少对文本数据的处理算法技术。 如今,由于AI、NLP技术 (自然语言处理) 的发展,CEM实现了对文本数据量化处理的能力,通过对文本情感倾向的识别,能够为品牌商提供定量定性的统计判断。 

以科沃斯扫地机器人为例,围绕产品、服务、市场、品牌等维度,云听CEM为其梳理出包括清洁能力、外观、材质、服务在内的上百项情感正负面倾向评价指标。 

上述人士评价道:“现在,客户对于产品哪些指标满意/不满意、客户提到最多的指标是什么、客户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是什么,都一目了然,提高了客户反馈的及时性、客观性以及数据的参考价值。” 

CEM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被国内各大头部消费品牌采纳,除了其在数据解读方面的独特优势,还因其在数据支持方面的“即来即用”,成为企业内部产品、运营、客服、品牌、商业数据决策者的有力帮手。 

走访过程中,一位产品研发人员表示,CEM系统能够快速获取客户对于产品各项功能点的评价,了解客户对哪些功能满意/不满意、客户表扬/抱怨最多的指标是什么、了解客户背后真实的使用场景,以及他们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是什么,为下一次产品迭代与优先级判断提供精准的决策依据。 

一位运营人员表示,通过CEM的应用,能够快速了解产品在客户心中的优点,并提炼成亮点作为运营推广的重点方向和策略,还能从文本中总结产品客户画像、消费能力、背后真实的使用意图,为活动策划、文案编写提供参考。

一位品牌人员总结道,CEM系统能直观地帮助他们了解产品与竞品的差异点,市场对品牌认知度如何,并制定品牌优化策略,建立品牌忠诚度。

受访过程中,多位品牌管理层表示,CEM能够将客户的正负面评价量化,如遇产品或服务重大事故预警,能第一时间处理并制定挽救措施。  

CRM为什么不香了?

大部分企业对用户或客户的管理,依靠内部CRM (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软件,而CRM普遍存在利用率低、灵活性差等问题。 

亿邦动力走访了一家一线汽车品牌,其华南地区运营人员徐晓锋 (化名) 分享了他们从CRM迁移至CEM的原因。 

该汽车品牌总部十分关注客户满意度,定期委托4S门店对客户回访,调研结果与返利挂钩。“但这套激励手段到了门店,容易变形。”徐晓锋表示,不少4S店为了获取返利,偷工减料,在客户数据方面填入大量虚假数据。 

他以惠州地区为例描述道,惠阳有一家经营了10年的4S老店,保有客户就有好几万,但是CRM系统里能查询到的客户信息只有两三千条。 

“为了方便联络,销售顾问基本用微信与客户联系,客户信息都储存在私人手机里,他们没有及时将信息录入店内CRM系统的习惯。”徐晓锋告诉亿邦动力,许多门店甚至直接弃用CRM系统,采用手动输入excel表格的方式记录客户信息。 

作为本地部署类软件,传统CRM操作流程复杂,对于没有太多办公软件使用习惯的员工来说,使用体验欠佳;而企业早期部署的CRM系统,自动化能力弱,尽管迭代数版本后拥有了自动抓取数据的能力,但在使用初期,仍离不开人为复杂的手动设置。 

“这么大的用户资产,本可创造出更大利润,现在却因为无效信息堆积,将最有价值的资源丢进'火场',甚至成为工作负担。”徐晓锋如是说。 

常年从事云计算方向投资,曾参与投资明源云、智云健康等SaaS平台的符志鑫表示:“企业部署CRM的失败概率还是比较大的。”自动化水平较薄弱的CRM依然过度依赖人工,重复、缺失、无效记录等数据“脏乱差”问题,都将影响决策准确性。此外,CRM部署、测试时间长,发现问题往往需要等上半年乃至一年时间,试错成本高,纠错反应时间滞后,这都给了CEM“后浪推前浪”的机会。 

“SaaS服务模式下的CEM,的确对传统CRM造成了不可逆的冲击。”符志鑫说,“CEM与CRM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相较传统数据工具,CEM不论是在数据获取还是分析层面,都有超越前者的技术能力。” 

从数据获取维度看,传统CRM主要围绕企业数据进行搬运及整理,获取渠道单一,一般仰赖内部提供;而基于大数据技术发展,拥有数据钻探、溯源能力的CEM,自诞生时起,就被赋予了整合外部数据的能力。 

“品牌商已经认识到,不能蒙上眼睛闭门造车,还要去看对手、行业、市场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他们将获取外部所需数据的能力,视为企业基本功。”云听CEM创始人刘宝强表示。 

他解释道,传统的数据解决方案无法贯穿客户管理全生命周期,在跨界、跨行、跨身份频繁的当下,扫地机器人公司可能明天就去开发服务型机器人,家居公司也有可能售卖公装产品,品牌商需要尽量吸收线上线下“数据池”里有价值的用户声音,才有可能避免决策失误。 

在国产CEM厂商卓思天成创始人胥旭晖眼中,CEM应该充当“翻译器”功能,既能听明白客户之声,又能将问题和解决办法道清楚,指导企业及时解决。 

资本追捧,CEM风口从国外吹到国内

CEM真正在全球视野中崭露头角,还要归功于几家海外CEM厂商在二级市场的良好表现。 

v2_f41d792b281e48638818f5824f0e93a6_img_000
v2_ae29449cdbcd42f598a8de3ed5b25e83_img_000

此外,在北美500亿以上美元规模的CEM市场中,还有一众独角兽级别厂商活跃其中,如MarITCX、InMoment、Clarabridge、Comfirmit等。 

与大多数SaaS产物一样,海外CEM厂商在二级市场跑通,为国产复制亮起了起飞的信号灯。而国产CEM赛道升温的B面,则是中国商业趋势的变化。 

自2020年始,大量资本涌入国产CEM赛道,呈现井喷式态势。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至今,围绕国产CEM的融资高达十几起。其中就包括: 

v2_0871cad228d24e1599b3803070ec16f1_img_000

目前,国产CEM赛道主要参与方包括初创型科技企业、大数据企业、传统咨询及问卷公司转型;融资轮次主要集中在天使轮至B轮之间,最高融资数额高达亿元人民币。可以说,资本的涌入点燃了国产CEM加速的引线。 

刘宝强表示,资本之所以频频向CEM赛道投下橄榄枝,关键在于,尽管传统专业的市场调研及问卷机构很多,但能够将用户管理、预判能力打造成SaaS服务的厂商寥寥无几,这给了CEM厂商最佳入场时间。 

他继而谈道,2017年以前,国内CEM市场还是一片空白。而中国庞大的供应链体系,在底层积累了大量未被“激活”的数据资产。对于大数据产业从业者而言,每一行业的任一细分业务场景,都有数据服务需求。

CEM不仅可以处理销售层面的订单、成本、流量等结构性数据,还将触角伸向社媒平台的语音、文字评论、图像、短视频等多元化数据,通过清洗、整理、分析等动作,将复杂业务场景解构为可视化数据,取代人力,实时监管客户动态。 

从迭代能力上看,灵活度、适配性本就发展成熟的SaaS模式,佐以AI、NLP (自然语言处理) 等认知智能技术,使得CEM能够以“数字营销员工”形象,经由互联网主动与客户建立触点,从互动中读取和分析数据,并完善认知。 

因为有了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的加持,CEM的业务想象边界正在被打开。符志鑫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CEM厂商或将不再局限于售卖SaaS软件服务,继而通过数据积累与运营,帮助品牌搭建独立商城,摆脱对现有平台的流量依赖,后续提供个性化营销服务拓宽营收边际。 

刘宝强补充道:“现在不少国内一线品牌,已经设定了CXO——首席体验官的岗位。他们每年愿意拿出一定预算,完善客户体验。”他认为,国内CEM的商业土壤已经成熟,现在压力来到了技术服务商面前,“我们 (CEM厂商) 需要走在企业前面,捕捉到企业看不到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 

同质化竞争,CEM“钱途”不明?

尽管全球CEM赛道如火如荼,入局者纷纷投身,大家都在寻找扶摇直上的机会。然而,部分厂商在产品、功能、应用场景上很高的相似度,及大同小异的操作页面和流程,使得CEM风口有些“雷声大,雨点小”的意思。 

如何走出“同质化”困局,是CEM厂商首要面临的一次大考。 

走访过程中,一位快消品营销负责人告诉亿邦动力,自己在接触了多家CEM厂商后,下单前的最后一刻,比的还是价格。“从性能上看,这些产品‘长’得都差不多,最后干脆就看谁给我的折扣低。”该负责人表示。 

“随着越来越多企业看到赛道商机,加入者数量在飞升。许多‘新丁’出于成本考虑,直接将市面上成型得比较好的产品照搬全抄。”一位不愿具名的国产CEM厂商负责人表示,甚至,许多CEM产品的成熟度,尚未达到可销售的程度,就已经“流”入市场。 

与此同时,按需订阅的SaaS付费模式,对品牌商来说几乎没有放弃成本,为了稳住流动性,降低流失率,部分CEM厂商“求快不求精”,加剧了同质化困局。 

而尚未养成购买习惯的品牌商们,在选择成效难量化的CEM产品时,也倾向“退而求其次”。 

“从应用效果上看,数据源维度越多,客户预判越准确。然而,用量越小,摊销成本就越高,再加上数据源加价率很高,品牌商要想达到高准确率,花费必然不菲。”该负责人表示,出于成本控制,多数品牌商还在追求价格亲民的基本款、同质化产品。 

据了解,目前,国内CEM赛道的格局是:头部企业未形成垄断,腰部企业占大量市场份额,小微企业很多,但市场份额占比不高。

正处于发展培育期的CEM赛道,销售成本和销售开支占比较大,尽管成长性优良,但企业间竞争激烈,盈利尚不明朗。这份增长焦虑,已经体现在全球CEM赛道头部厂商身上。 

日前,Qualtrics公布2022财年中报。财报显示,公司2022上半年营收为6.92亿美元,同比上涨41.81%;但归母净利润却同比下降23.36%,为-5.72亿美元。 

Braze的招股书也显示,2020及2021财年,公司营收为9640万美元、1.502亿美元,同比增长56%。然而,“增收不增利”现象却呈扩大趋势,2020及2021财年,Braze分别净亏损3181万美元、3197万美元。截至去年7月,Braze累计亏损1.633 亿美元。 

对此,上述国产CEM厂商负责人举例解释道:“单个客户获客成本1万元,订阅费每年5千,不考虑增值服务,持续订阅的情况下,两年才能收回成本,第三年才开始盈利。如果第二年客户不再续订,公司在这个客户上就是亏损的。” 

由此可见,桎梏CEM发展的一大隐忧就在于:当前收入结构过于单一。CEM厂商几乎所有收入都严重依赖云平台订阅,当平台面临产品过时、技术变革、经济条件或需求增长不如预期等,都可能影响厂商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同时,该负责人表示,技术出身的CEM厂商一味强调数字化技术,产业know-how不足,发现问题,未必能够真正赋能。 

“CEM厂商大多实现了从选购到支付、从使用到服务的细颗粒度数据获取,但越往垂直领域走,独立云服务厂商还要不断加深对行业的理解。”他认为,一家真正优秀的SaaS赋能型企业,既要懂底层技术,更要懂业务。 

随着赛道竞争白热化,CEM厂商还将面临成熟及新兴竞争对手的围攻,如:对行业深耕多年的成熟咨询、调研公司,以及在自动化、智慧化技术方面更胜一筹的RPA厂商。这两者相较CEM厂商,能够提供更低的劳动力及更低的开发成本。 

还在建立自身商业护城河的CEM厂商们,面对风云变幻的技术和市场,还需思考如何利用差异化手段,适时止损,实现正向盈利。对他们而言,一切才刚刚开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亿邦动力”(ID:iebrun),作者:雷宇,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