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有人工作才两年,能力就远超过五年的设计师? - 优设网 - 学设计上优设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uisdc.com/designers-good-habit-yanjie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大家好,我是闫界,感谢优设程远老师的邀约,能有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些我个人的工作习惯。

简单讲下自己的经历,我是 2009 年念的大学,13 年应届毕业校招进了搜狗,主要负责搜狗浏览器的设计工作;15 年到了腾讯,base 在北京 MXD,负责 QQ 浏览器的设计工作;再然后是 16 年老友邀请加入滴滴,在滴滴的三年半时间从快车到汽车后市场再到小桔车服和滴滴定制车 D1,这些项目都有或多或少的参与;2019 年我从滴滴离开加入到猎聘,现在在猎聘做设计。

满打满算工作也九年了,借着这个机会也分享点平时工作生活里的习惯,希望能对大家有那么点帮助。

往期回顾 👉 https://www.uisdc.com/zt/work-habits

我写的文章:

Q:您有哪些坚持了三年以上的工作和生活习惯?

我坚持了 6、7 年的软技能刻意训练,因为素质教育阶段成绩极差,各方面底子薄弱,归纳总结能力几乎为零,大到开会宣讲方案,小到连正常的需求沟通都不够顺畅,会被同事喷「啰里八嗦像个老娘们」「跟我们村口老太太旗鼓相当」,听这种“极端的”带有“个人倾向”的吐槽,经常会让我动脉搏动,气愤不已。

于是,那段时间我一人苦心钻研提升之道,试图找到破局之法,回忆工作中老板们的沟通之术,心想转化为自己的反击之策;最后制定了主支双线的计划(主线指专业能力,支线指软技能),在不影响主线的情况下,我开始了支线的刻意练习,从高效的信息传递入手,方法很简单,大概就是用三句话来归纳总结一部电影、一本书、一场球赛甚至是一期综艺节目(就类似现在抖音上的电影解说 up 了),比如当时比较喜欢的电影《火星救援》:

为什么有人工作才两年,能力就远超过五年的设计师?

这种刻意练习做多了,很显著的会发现自己的总结、传递信息能力大幅上升,说白了就是抓着重点了(背景、事件和结果),辅以顺畅的逻辑,自然的表达能力就上去了。后来的设计内审甚至外审都基本还算 OK,没出过什么大的问题。

当然这种日积月累训练的结果能潜移默化的运用到重要场合,就比如晋升、求职和年终总结;这三个事应该是困扰大多数同学的难题,怎么把日常工作讲的有逻辑,怎么整合琐碎的小事?大家可以看看我之前写过的这篇文章:

虽然如今已经过了新手期,但刻意训练软技能这个事我还是在不断地重复着。

Q:对你职业生涯帮助最大的习惯是什么?

很难说职业生涯帮助最大的习惯是啥,非要说一个可能就是我尽可能的保持在每天 11 点以后到 1 点前的这段时间只属于自己,通常我会用来搞点兴趣内的事情,比如前段时间收拾工作台找出来的 smartsian T1,把玩了两三个小时,又全面感受了下锤科的设计,属实不错啊哈哈哈。

在刚入行初期的话我会把很多工作上因为自己无法控制的因素导致体验一般的项目,在这个时间段里重新 redesign 一遍(这当然是兴趣内的事情),按现在的话说就是再卷卷就能更好一点了。后来回忆了下,可能也就是这八小时外的时间让我能够在第二天的时候可以超出起跑线一点点吧。

Q:刚进入职场的设计师,应该培养哪些习惯才能快速成长?

说个实用的吧,养成追问的习惯可能会让你把事做的更好一点点。特别是工作对接中,因为信息的差距会闹出很多乌龙,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会议叫做“XXX 拉齐会”、“XXX 信息同步会”。如果在非正式场合更要多加留意,PM(或其他角色)传递的内容可能是他认为重要的,传递完成后就自动归档了这个事,潜意识里没太考虑设计师的一些问题(这也是正常情况),所以多问一句,比如“这个需求和业务目标 match 么?”“这个需求对业务目标的贡献度大概是多少?”“上个版本做了个相似的功能,那个 效果怎么样?”“deadline 什么时候?”,又或者其他什么问题,来补充整个工作流的良性运转,也许是快速成长的小技巧吧。

Q:有哪些不注意的小习惯,长此以往对设计师有害?

倒也不是针对设计师吧,我觉着不善用搜索引擎这个挺不好的(本质是自主学习缺失),有一部分同学甚至会被动接受输入。百度、谷歌还有各类垂直渠道里面的内容都是前辈经过很长时间积累下来的成果,站在巨人肩膀上看这个世界,也许能让你看到更多意想不到的景色。

为什么有人工作才两年,能力就远超过五年的设计师?

之前我也在优设上分享过我使用搜索引擎的一点小感悟,在《我的 4 条产品设计工作观》中最后一条“整合资源是种超能力”模块里我用一个找素材的例子,拆解了使用搜索引擎的逻辑,大家有兴趣可以再看看: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