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选择人生(草稿)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schaepher.github.io/2022/05/24/life-view/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选择人生(草稿)

2022-05-24

我偶尔会思考“我的一生应该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当我偶然间思考出了一个足够明确的答案后,就自然而然地以最佳的状态去面对生活。

只是我没有及时地将这些内容记录下来,以至于因为一些事情而逐渐地忘记一部分内容,这种状态就消失了。如果能让那种时刻保持充分幸福感的状态一直持续下去,我也就心满意足了。所以我尝试现在将剩下的部分写出来,一是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将遗忘的部分重新推导出来,二是为了以后重新进入状态的时候能快速补足内容。

是不是大多数人都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从我接触过的人、新闻或者影视剧上所认识到的是:有的人没有目标,只是纯粹被生活推着走;有的人的目标是别人定的;有的人只定了短期目标,在达成目标前没有及时设定下一个目标,导致陷入迷茫;有的人只设定了目标的质,没有设定量,导致无止尽的追求…

让我十几年保持不断进步的目标是我从小学就开始萌芽并逐渐在中学时期明确的一个想法:让自己成为一个程序员,然后成为一个能力处于第一梯队的程序员。

这个目标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容易实现,第二个阶段非常难实现。这就使得我既能看到已经实现目标的一部分,又能一直看到前进的路。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处于何种状态,都能看到这个目标。

这是一个收益与风险并存的目标。它的收益之一已经说过,那么它的风险或者说问题在哪里呢?

分为两个方面:

  1. 如何保证不会放弃这个目标?这是几乎所有目标的问题。属于共性问题。
  2. 这个目标的主语只有“我”,并且不能简单地扩大主语范围。属于特性问题。

第一个问题。人生有限,在某方面分配的时间多了,另一方面分配的时间就少。就像游戏里的技能点数的分配,给一个技能加等级,就意味着其他技能无法增加等级,而且在游戏的不同阶段也会有不同的加点方式。人生不是游戏,但资源的有限性却是相似的。如果我在写程序上点了太多等级,是否会因为其他技能不足而被锁住上限?或者迫于一些现实而无奈地改变目标?

这就使得我在中学时期仍然以较为全面的学习为主,没有早早地走上写程序的道路。通过加入了校广播部锻炼自己的胆量,以及一定的随机应变能力。并且决定大学的时候当班长,提高沟通能力和做事能力。这些都是为了减少目标以外的因素对于目标本身的影响,但是牺牲了不少的目标推进进度。

第二个问题。当一个人的目标主体非常局限的时候,就会一直面临一个问题:如何对待目标以外的人?我的目标的问题比较小,因为它主要依赖于我自身的提高,而且可以通过良性合作加速达成。而有些人的目标则是主要依靠对抗达成,在某些领域甚至会走捷径达成目标。

除了在目标领域上的,还有非目标领域上的。

举个例子,有的人的目标是赚很多钱。多少钱呢?没有设限,多多益善。个人的欲望随着物质财富的增加而膨胀,在物质财富超过一定程度后,也没有调整。总是想着只有赚足够多的钱才能让家人幸福。而在赚足够的钱之前,不那么在乎家人的感受,甚至工作不顺利时回到家里还会迁怒其他人。言必称“赚钱是为了家庭”。这究竟是影视作品的夸张表现还是真实存在呢?

同理,就算我的目标是非对抗的,也必须做出选择。

因此大学时期就增加与父母的聊天,更多地了解他们的想法,同时传递我的一些想法。

但是这还不够,第一目标仍然没有发生改变。直到我上一次领悟到一些东西后,结合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更新,我的人生目标才正式确定。

创造可持续的幸福感。

创造可持续的幸福感

每个人都有自己幸福的标准,因此要了解别人,在适当的方面提供帮助。

可持续的意思是不以牺牲未来的幸福来满足当前的幸福。

这个目标的对象范围是逐渐增加的,圈子中心是我自己,根据我自身的能力去覆盖对应范围的人。

参考人的需求模型,其最顶层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是对众多具体的目标的抽象。

但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要注意区分。例如有的人通过出卖自己的国家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不是实现自我价值,因为它贱卖了这个国家的人民所生产的价值,以此获得了远超自身劳动所能生产的价值。

一个人或者集体通过自身的劳动,获得与劳动产生的等量价值,这些价值能够满足基本的衣食住行。这是一种幸福。

幸福是一种持续的积极向上的情感,它使得人们想要通过劳动创造价值,既维持了这种幸福的状态,又为他人带来幸福。这使人自然而然地消除了负面情绪(例如恐惧与愤怒)且不会受他人负面情绪的影响,总是处于放松的状态而基本不需要另外的娱乐(看剧或者玩游戏)来放松自己,总是积极地想办法解决发现的问题。

这种状态的好处还在于,它让人很想一直处于这种状态(上瘾?),并且只能通过提升自己以及帮助他人来获得,无法通过非劳动过程或者损人利己的方式获得。

当获得的价值高于自身劳动生产的价值时,得到的就不是幸福的感觉了。

我们平常所感受到的快乐和满足,还不足以称为幸福。如果把追求短暂的快乐、满足感、刺激感放在第一位,就会在痛苦、一般、快乐三种感觉不断地转换。

资本主义有一种高脚杯模型理论,大意是将酒杯摆成金字塔形状,当顶层的杯子装满酒后,继续倒酒自然会溢出到其他杯子。这是献给少数强者而不是人民的理论。这里不展开讨论,只是用来与本节内容做出区别。

因此我用的是能力大小而不是自身的幸福度大小对应覆盖范围。

当我们不去考虑一件美好的事情的可持续性时,就可能走上牺牲未来以满足现在的道路,并且在时间交汇之时彻底失去美好的事物。牺牲未来,总会有耗尽的时候。

如果说人总是应该追求幸福,那么如何面对那些必须要经过痛苦的过程?是否与这一目标产生了冲突?

当处于幸福的状态时,那些会让我们感到痛苦的过程,会被削弱。这样就只是暂时地取出一部分幸福与这些痛苦中和,然后生产出更多的幸福感。

基于上述的内容,可以自然地得出对待他人的心态。

别人取得成就,就算我没做出什么东西来,那么也祝贺他;别人赚了很多钱,而我只能赚点小钱,那么也恭喜他;别人有女朋友或者结婚了,而我只是一个人,那么也祝福他们。

我总是乐于见到他人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想要的生活。当能力非常强的时候,想要帮助的人越多。当这个范围最大化时,就是希望全世界的人都能幸福。这是一个值得奋斗的目标。有人通过自身努力得到幸福,就算过得比我好,也是我希望看到的。

我们一生会面临无数的选择。有句话叫“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有问题。

有道理的地方在于,一个好的选择能使得自己的努力能产生更多的价值。有问题的地方在于,有些选择会让人获得超出自身所能创造的价值,最终被选择本身所限制住。

在获得远超出自身所能创造的价值的量时,是一个人所面临的最危险的时刻。他需要面对价值观的考验,稍有不慎,价值观将会被击溃。他会开始认为只有这些价值量能够匹配此刻付出的努力。然而获得超额价值量只是一时的,这使得下一次如果评估发现自己付出相同努力得到的东西远不如以前,就会放弃努力。

在家庭中也会面临这个问题。小孩子通常会因为家长的宠溺,从小就能通过非常少的劳动获得很高的价值量。一旦这种畸形比例关系没有及时纠正,固化在孩子思想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劳动创造的价值增加,家长需要付出更多的劳动来维持这种比例。当家长的劳动不足以维系这种比例时,从孩子的角度看,父母就像是资本家剥削工人那样,用远低于孩子的劳动付出的价值量与孩子交换,矛盾就爆发了。

家庭对人的成长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长大后所面临的压力。

历史的定位

过去我对于自己在家族的历史定位是承上启下。我所拥有的资源,以及我自身努力的上限,不足以使我做出多大的贡献。我们家是一代比一代强,因此我的主要使命是为我未来的孩子提供更好的资源,让ta拥有做出足够大贡献的能力。

至于现在,总体上不变,但我觉得自己又行了。是不是在我这代,也能做点事情?

确定和不确定的人生

曾经见到一位同学在微博上抒发焦虑之苦,还提到人生若是确定了就无趣了。我当时的想法是:

  1. 焦虑感往往都来源于对未来人生不确定性的担忧,对未来人生不确定性的担忧来自于自以为对现实世界了解得足够多,但其实是对想象中的世界了解得多,而对现实世界了解得太少。对自己的了解也太少。
  2. 人生未来的可控性不是想可控就能可控的,人的自信应该建立在实力上。人生和电视剧不一样,就算剧本写好了,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变化。普通人根本就做不到按照预设的剧本去生活。
  3. 个人通过主动提升对未来的可控能力,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就会发现有能力选择更多的发展方向,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然后重新规划人生。人和机器不一样,不是设定了程序就不能主动改的。
  4. 提升个人对未来可控能力的同时主动创造不确定性,比起只能有一个选择而被迫任由不确定性宰割,所获取到的趣味和期待多得多。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