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华为注册“宇宙能量”咖啡商标:不爱喝咖啡的任正非,会组建咖啡军团吗?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news/116-20220613-369363.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华为注册“宇宙能量”咖啡商标:不爱喝咖啡的任正非,会组建咖啡军团吗?

“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是任正非的金句,他还曾畅想退休后亲自开一家咖啡厅。

为创始人任正非不爱喝咖啡,却是咖啡的忠实拥趸。“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是任正非的金句,他还曾畅想退休后亲自开一家咖啡厅。

近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将“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和“一标咖啡吸收宇宙能量”申请注册商标,引发外界对华为进军咖啡赛道的猜测。

“‘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并不是说咖啡有什么神奇力量,而是要通过喝咖啡和别人多交流,吸取各方面的知识。”6月9日,一名华为内部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未收到公司进军咖啡领域的消息。

职场人将咖啡视为唤醒灵魂的“续命水”,用一杯咖啡开启一天的工作,成为不少人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咖啡赛道变得愈发拥挤。瑞幸、星巴克等连锁品牌是行业领跑者;Manner、Seesaw等新兴品牌也受到资本热捧;三顿半、永璞咖啡等网生品牌则从线上崛起。

还有一些跨界新军加入其中。上个月,运动品牌李宁申请注册“宁咖啡NING COFFEE”商标。在这之前,中石油“昆仑好客咖啡”、中石化“易捷咖啡”、同仁堂“知嘛健康”咖啡、中国邮政“邮局咖啡”……众多跨界品牌相继诞生。

进军咖啡的跨界玩家越来越多,华为未来是否也会组建自己的咖啡军团?

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华为要卖咖啡了?是在卖手机和车的店里卖吗?”6月9日,听到华为注册咖啡商标后的90后白领王晓曼(化名)略显兴奋地说道,“就冲着华为这个品牌,也想点一杯来试试。”

天眼查显示,华为同时申请注册的“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和“一标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商标,分类分别为第30类-方便食品和第43类-餐饮住宿,目前商标状态均为正在申请中。

华为咖啡文化浓郁,办公园区内咖啡厅密布,在企业管理上,任正非更是将咖啡文化根植其中。在华为心声社区以“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进行检索,至少可以搜到3篇任正非的讲话稿。

“我今天就是过来喝杯咖啡,和大家漫谈。”2014年4月,在与上研专家的座谈会中,任正非以“喝咖啡”作为开头。在那次座谈中,任正非提出“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你们这些fellow的技术思想为什么不能传播到博士和准博士这些未来的‘种子’里面去?你们和大师喝咖啡,现在为什么不能也和‘种子’喝咖啡?”。

2017年10月,任正非访问海外高校,再次以“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一桶浆糊粘接世界智慧”表达出华为的管理哲学。

同年12月,任正非在内部讲话中解释:一杯咖啡吸收宇宙正能量,并不是咖啡因有什么神奇作用,而是利用西方的一些习惯,表述开放、沟通与交流。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精神的神交。咖啡厅也只是一个交流场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交流的机会与场所,不要狭隘的理解形式。

“咖啡是一种流行全球的饮品,在华为,咖啡更像是全球化战略的一个代名词。作为跨国公司,华为已经实现人才的全球化和管理的本土化。”6月10日,华为研究专家、《华为国际化》作者周锡冰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员赵振营则认为,咖啡的背后是开放,华为的商业版图已经遍布全球170多个国家,华为19.5万员工中有数万名员工来自海外,拥有开放心态,兼容并蓄是华为成功的关键所在。

对于华为是否将跨界卖咖啡,业界也有不同的看法。在周锡冰看来,华为开展咖啡业务的可能性不大。“按照华为以ICT为底座,对1+8+N战略进行生态化的战略,试图降低对手机等业务营业收入的过度依赖,咖啡业务可能更多还是在对合作者进行数字化改造,即给咖啡店提供相关的技术解决方案。”

赵振营则表示,很多人认为华为卖咖啡是不务正业,这其实是一种误读。

“商业的底层逻辑正在发生变化,企业的边界从过去的产品定义(你卖什么),转变为顾客群体定义(你为哪一部分群体提供服务),由经营产品转向经营顾客。”赵振营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咖啡的消费人群和华为电子产品的消费人群高度重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华为卖咖啡无非是为自己的顾客群体增加了一项新的服务内容,有利于企业降本增效。

千亿咖啡市场竞争激烈

咖啡的赛道已经非常拥挤。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约为3817亿元,消费者突破3亿人次,预计行业保持27.2%的增长率上升,2025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1万亿元。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止目前,中国咖啡相关企业15.9万家,2021年新增注册企业2.4万家,注册企业增速达到18.9%。咖啡相关企业融资事件合计发生180起,融资金额超420亿元;2022年1月以来,已发生融资事件12起,融资金额超30亿元。

跨界成为咖啡行业一抹新奇的风景。中国邮政、“两桶油”、同仁堂等巨头相继推出自己的咖啡品牌。最近的跨界玩家是李宁,日前,李宁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店内提供咖啡服务,将会是李宁针对零售终端消费体验环节的一次创新尝试。”

在零售的消费环节中加入咖啡服务,这是很多企业跨界的发力点,也是外界猜测,华为咖啡最有可能出现的地方。

6月10日,三磨咖啡CEO王维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此前已有不少企业跨界卖咖啡交了学费,收获一波热度和流量之后难再有起色。华为进军咖啡赛道可能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华为这杯吸收了宇宙能量的咖啡,又是否会真的出现?

网站编辑: 郭靖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