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B站投资,一件很重要的小事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lieyunwang.com/archives/482699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B站投资,一件很重要的小事
阅读时间大约10分钟以上(9450字)

17小时前 B站投资,一件很重要的小事

来源:企业供图
B站有多热爱投资,已无需多言。

本文来自合作媒体:投中网,作者:李彤炜,编辑:张楠。猎云网经授权发布。

本文较长,有必要在开篇“简断截说”,首先是定调:当我们讨论B站投资,要先校订评判标准:

第一,反对用短期标准去衡量一家增长期公司的投资行为,尤其是将投资与股价挂钩,要知道上市公司投资即便有收益,市场也不会给高估值,这二者并不正相关;

第二,评价体系不能超前,B站只是正式下场做投资2-3年的准新手;

第三,不谈成绩是因为不到时候,评价一家VC行不行都至少要三期基金,更别说分析B站这样一家CVC投得好不好,早得很;

第四,认识陈睿要花些耐心,因为投资本质上不是需要他者理解的事情,无非是回头互道傻逼的艺术。我认为他身上带有理想主义标签,不然当年怎么可能放弃猎豹的1亿股权跑去搞B站;

第五,投资对B站是“小又重要”的事,拆开来看,每一笔都是小事,拉长来说,投资之于B站则非常重要。

但诸位放心,本文也绝不和稀泥,虽说我没有非黑即白的评价,但做完选题之后,我有明确的方向性结论,预先摘录几条:

首先,在动漫和游戏上坚定投入的战略没问题,甚至打的还是不够透,和腾讯、字节去争也没问题,防御也好进攻也罢,不增长,那是原地等死;

其次,B站的边界在哪里?当它知趣地放下投资这柄武器时,也就到头了,我永远不希望看到这一幕;

再者,到现在为止,B站这三年的投资规模大概在百亿元上下,这个数字与B站的体量是匹配的;

还有一条,B站业务是倒金字塔型,绝招在底部,这制约了投资的施展空间;

以及,今天B站亟需解决的问题是组织管理能力,进而影响的是被投公司的利用效率,这是它和腾讯、字节的差距。

来吧,容我慢慢讲,先从去年创造了90亿收购案的Pico说起。

“倒金字塔”

如果你没在抖音上刷到过Pico VR的广告,那算我输。

是的,自从花90亿元收购这个“大玩具”后,字节在抖音上用“饱和式”流量营销的打法强推Pico,不夸张地说,应该有6亿人看到了。Neo3在官方直播间的价格也被打到2000元左右,至于销量,虽然还没有具体数据,字节方面应该是有自信的,一个消息可为佐证:联合郑钧开VR演唱会,门票是一台Pico。

看官说了,本文的主角不是B站吗?

那你在这抖Pico的包袱干什么?

我想说,这次演唱会让我看到的是投资可实现的另一种可能。借助抖音的内容+电商+流量强推VR,即通过不计成本的流量导入达成销售,立即衔接另一个格局的内容,这是微信都力有不逮的事情——一种将小众变大众的可能。

B站目前有中国互联网最年轻的用户、最活跃的社区氛围,以及近两年在声量上完全不输互联网大厂的话题度,但很遗憾,虽然这两年在投资并购上出手频繁,但从投资的项目上看,我并没有看到它有如此想象力的案例。

那问题的核心来了:说B站投资没有做出这么有想象力和可能性的案例,就等于说B站的投资能力不行吗?当然不是。

恰恰相反,我对B站投资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它是审视整个公司的入口,我的结论是这样的:不同于多数企业,B站的倒金字塔业务结构,才是其投资业务的掣肘。

所谓的倒金字塔是什么?先来看B站的天花板。我的朋友崔舒(化名),在B站做了几年UP主,对这家企业颇有研究,他认为,B站下限不低,但天花板有限。

独特的内容、社区氛围和年轻用户是B站较为稳固的基本盘,也决定了B站必然会在中国互联网视频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并且短时间内看不到竞争对手;但在另一方面,决定一家公司上限的永远是规模化能力,这与战略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价值观输出能力息息相关。

陈睿2014年加入公司后,带领小破站一路融资、敲钟上市、破圈,市值最高摸到500亿美元,战略眼光没什么可质疑的,最近体现在,比如B站2021年底那番十几亿美元的再融资,崔舒告诉我,当时一些高管无法理解,为何在手握不少现金的情况下,依然耗费高成本搞融资,但现在“都挺服陈睿的战略眼光,这让B站在未来几年腾挪的空间大了不少”。

讲到天花板,可以从游戏入手。就投资而言,游戏也称得上是B站的重点投资方向。自3月份始,B站投资了两家动漫公司,四家游戏公司,目前投资游戏公司总数接近30家。崔舒认为,衡量游戏对B站的战略意义,观察在最近的寒冬期间出手方向与频率便可知。从这一点来看,游戏确实是B站的长期核心战略方向。

只不过,B站的组织体系、管理能力是相对的弱项,让它在很多时候会陷入一种“有劲儿用不出”的处境。例如,有媒体曝出,这次一些内部的游戏工作室也上了减员名单,显然公司高层对这件事信心有限,首先,游戏版号供应并不稳定,整体行业处于适应期;其次,花大力气搞了几年自研游戏,没几款拿得出手的头部案例;最重要的是,B站没能搭建起批量化复制爆款案例的架构。

这也是B站天花板低的核心原因。不同于老牌互联网大厂用时间换空间,始于2020年的“后浪”,B站大规模破圈和、爆发式增长,陈睿说,“小国寡民是开心,但你是世外桃源也会被坚船利炮干掉”,意思无非是要想生存必须持续增长变大。但相应的组织管理能力,我认为并没能适配快速扩张的人员以及业务发展。

落到投资上,被投公司究竟能为B站产生多大利益,单纯从财务角度不好判断,但至少对于那些并购的企业,崔舒认为B站的组织管理能力还做不到像字节、阿里一般,在短时间内将价值观输出并且同化。比如收购的一家MCN公司,到现在也与B站的企业文化差异明显,如此在战略协同上的效果也必然打折扣。

这与陈睿的管理方式有关吗?我没有结论。但崔舒告诉我,内部员工对陈睿的确有着泾渭分明的评价,在基层员工眼里是亲切的“睿爸”,但到了中层眼里,则“经常劈头盖脸就一顿骂”,这也许传承自他的导师雷军,毕竟就连陈睿穿错了袜子也曾挨过雷的数落。

我认为没必要苛责陈睿,作为一家万人公司老板,他的管理半径能有效覆盖到中层就是OK的,能“骂”得出口,也意味着他对于细分业务的标准明确;但另一方面,陈睿模糊的性格也会让管理层难以把握他的真实想法,尤其是在B站这样一个喜欢玩儿梗、消解权威的平台,这两年老板声音的消失也更加深了这种模糊感。

此前一篇文章中我写过,VC机构,下限看策略,即获得市场平均收益的能力;上限靠绝招,就是能不能找出市场差异化,捕到“大鲸”。落在CVC上,如腾讯收购了多家顶尖游戏公司钻得足够深,或字节收购Musical.ly横向做全球化。B站正好相反,在差异化非常明显、下限做到足够高的前提下,即便通过投资反复强化,得到的结果往往是继续提升下限,而B站选择的上限是什么?是瞄准版权、爱优腾、奈飞的同质化产品,投资自然效率不高。不能有效用在提升上限,也是B站投资虽然积极,但并未获得高评价的原因。

此外崔舒也向我反应,两三个月以来,B站的流量分成断崖式下跌,这对腰部以上主要靠广告的Up主影响不大,但对那些数量更大的中尾部Up主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损失。“我不是特别理解这种做法,我只能认为B站对未来的预期相对悲观,你想他能在牛市融那么大一笔钱,提前开源节流也符合他的做法。”

给投资一个合适的权重

B站有多热爱投资,已无需多言。

2013年成立,2015年出手第一笔,2020年投资节奏明显加快,至今已投资公司160余家。尤其在已经过去的2021年,出手近60次,相当于6天一次,这样的频次仅次于腾讯。不仅频率高,出手额度也大,仅2021年4月一个月,对3家游戏公司就投资了15亿元。

图/CVSource投中数据

2021年11月,B站第三季度报发布后引来一番质疑,比如其股价下跌、现金储备从一季度末的270亿元下降到244亿元、以及马上推出的14亿美元可转债融资方案,被归因为B站在做着低效的投资。

4月份,B站发布了2021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目前B站的现金储备达302亿元,第四季度营收同比增长51%(57.8亿元),全年营收同比增长62%(193.8亿元)。与此同时亏损也在扩大,第四季度亏损扩大148%(20.958亿元),全年亏损扩大119%(68亿元)。

从投资的相关数据来讲,一是投资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B站很大部分现金流,数据显示,2019-2021年间,支付的长期股权投资现金分别为12.27、12.61、67.16亿元,其中2021年大概是个什么量级呢?已经相当于全年经营开支的64%;二是B站投资数据确实不咋地,其中2021年投资亏损约2亿元。

但仅凭借财务、数据就能给它的投资下结论吗?我对此表示怀疑。B站并未停止过进击的投资,并在2021年达到高潮,这里可以对比此前我写过的美团投资。

美团曾在2019年全线收缩投资战线,出手数极少,其背后原因是它本身业务——需全心全意集中兵力打仗,在本地生活战线面对阿里的阻击。所以尽管2021年因为投资流出了67亿元现金,但B站早已经度过了2020年前后,面临强大外部竞争的焦虑期,更不要说目前现金储备还算充裕。

所以又回到了这个问题,B站耗神费心作做战投,二级市场还不买账,到头来也不一定赚钱,到底有什么意义?

有必要先回头看看如今人们津津乐道的经典案例,不说腾讯投京东、拼多多,就说收购《皇室战争》时,又何曾不被质疑呢?字节花40亿美元收购沐瞳游戏、90亿人民币收购Pico,也算不务正业吗?

阿里95亿美元收购饿了么可能是个更容易理解的案例,当年面对美团在本地生活板块强大攻势下的压力,这显然是个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换言之就算收购这几年来,饿了么市场份额持续下降,依旧未能抵挡住美团的攻势,但你顶多说一句阿里干得不好,而不是收购这件事错了。

理解这一点,就能理解B站在游戏、动漫、MCN等领域的布局,虽然某些投资案例确实尺度没拿捏好,放得太开,但整体布局,大多还是介于市场环境以及经营状态下,做出的理性决策。

更何况如果只针对二级市场做叙事,大可以说B站不值这个钱,或者现在不是买入B站的好时机,但肯定不能说是投资拖累了股价,投资哪里有这么大的权重?况且,如若认真定论,那便是无法定论。纵观B站投资,大部分集中于天使轮、Pre-A轮、A轮,现在去定义成败,太早了。

比如2021年全年是B站股价攀峰阶段,进行了60多笔投资,除了6亿元全现金收购有妖气这种“土豪”行为,也有以现金+股份对价进行支付,以股份支付的那部分现在看来是不是赚了?再结合B站3月份公布的一份5亿美元股份回购的公告,赚麻了好吗!

当然这么算有点不讲武德,不过总的来说,可以说B站一些案子投的没见效,但这不是否定他投资战略的理由。

B站投资显然也与CEO陈睿有着密切的关联,即便他不是直接负责人。

陈睿2014年加入公司,2015年在B站试水投资。他是B站的天使投资人,曾作为猎豹移动联合创始人的他,擅长投资、也重视投资。据深燃报道,投资业务在B站占据重要地位,2020年4月,B站还将企业发展部分拆,分别成立了战略发展部与投资并购部。其投资资金来源也有两个,一为自有资金,二是干杯基金——即引入外部资金,B站来做决策。

在此前《晚点》的采访中,陈睿透露过投资游戏公司是为了加强合作,与自身业务协同,在其他领域的投资也是类似性质,为了战略或者业务的协同。换言之,财务投资那时还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现在呢?看客会问B站“投得好不好”,但对陈睿来说,他只会问自己“不做投资行不行”。显然,他的天平落在了行动那一头。自接手B站以来,陈睿的野心不小,两件事也让他与B站双双立足,第一是用二次元内容在视频网站中占据一席之地,第二是通过游戏成功上市。

往日的小破站在众人的注视下不断进击,尽管如今的股价较其2020年最高点时已跌去近70%,但这也不是孤例,而是系统性风险之下的下跌。日前陈睿定调,2年时间实现盈利,降本增效。短期亏损与长期盈利模式的可持续性孰重孰轻,想必陈睿掂量得清楚。

B站到底投了些什么?

1、投资面最广、金额最大的当属游戏,这个现金牛不能抛。

B站初与游戏结缘是在2013年,那时联合运营了游族网络研发的《侠物语》,2014年就取代了传统分发渠道,成为米哈游最倚重的合作方。就这样,B站通过代理和联运打开了游戏业务的大门。

成为游戏市场的黑马则是在2016年,彼时凭借代理日本手游《Fate/GrandOrder》一炮而红。2017年,B站游戏业务营收达20.58亿元,较2016年猛增5倍,对总营收贡献高达83%。2018年便在纳斯达克上市。

游戏作为现今奶牛,B站不可能不重视、不发展。

据一份2020年的报告显示,中国游戏市场的实际收入在2020年同比增长了20.71%(2786.87亿元),自主游戏海外市场实际收入达990.5亿元,B站位居行业第六。虽然在2018年上市前后,B站一直有意强调降低游戏收入占比的合理化趋势,但对游戏的重视与出手从未停止。

就2020年的收入来看,B站在游戏方面获得的收入包含独家发行、联合代理与自研,前两者分别占比75%、25%,自研收入则微乎其微。所谓独家发行,指代理方先支付一笔预付金和授权金给游戏研发商,然后一部分的游戏流水分给研发商,其余流水则是独家代理方、发行方、渠道方分成。所谓联合代理,指大型发行代理公司与渠道平台合作,收入按比例分成。

显而易见,作为完整游戏产业链中研发商、发行商和渠道商三者,B站的角色通常是后两者。

但游戏行业正在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过度,这与游戏版号收紧、游戏供应缩减、研发商掌握流量运营规律等有关。研发商的地位在逐渐增强,发行、渠道商的优势则减弱。此外,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网站的分流,也让联合代理、独家发行的高额收入难以长期维继。

看看数据便知,增速颇不乐观。2021年,B站游戏发行达到22款之多,但增速回落,2020年非游戏业务增长率均超过100%,游戏业务增长只有30%。到2021年游戏增速只有6%。

尽管B站对资本市场称要扭转游戏公司这个印象,但更良性的增长并不代表要放弃或者减少游戏的营收、增速,应当是游戏营收取得一个符合用户增长的同步增量,同时在直播、广告、会员和增值服务三个板块取得超额收入,目前来看,游戏掉队了。

所有的一切指向自研能力,如果没有自研能力,这头现金奶牛也将逐渐地黯然失色。陈睿在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发布时曾说,“目前B站游戏自研团队的规模已经超过一千人,有几个项目在并行研发,将在明年和后年陆续上线。从B站目前的业务规模来说,游戏自研是当前阶段的第一重点,预测在几年以后,B站有一半游戏业务收入来自自研产品。”

问题有了,自研有那么容易吗?事实上,自研游戏需要耗费的时间成本极高,还不能保证效果,而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收购、投资游戏研发公司。

B站从2020年开始大规模投资游戏研发商,此前虽然也有此案例,但为数不多。但其投资策略经过转向,2020年中下旬入股的游戏厂商均以二次元游戏公司为主,比如掌派科技、影之月、时之砂、猫之日、光焰网络等,它直接以70%股比控股《斯露德》开发商哆祈哆祈、投资《银之女武神》开发商北京理想乡的占股比例也高达39.1%。

等到了2021年,B站的游戏投资标的开始从只投二次元过渡到大众化游戏研发企业,不仅如此,高股比投资越来越多。不得不提的是,2021年4月,B站共花15亿元投资心动网络、青瓷游戏、中手游。

4月1日以约9.6亿港元战投心动网络,持4.72%的股权。成立于2002年的心动公司旗下拥有《仙境传说RO》、《不休的乌拉拉》等多款自研与代理游戏。它还有一个相当火爆的免费游戏分享社区TapTap。B站与心动网络签订的投资协议称,双方将围绕心动旗下的游戏与TapTap展开一系列深度合作。

4月23日投资青瓷游戏,这是一家国内移动游戏开发商与发行商,旗下畅销游戏《最强蜗牛》上线一个月后流水超过4亿,它还有超过10款移动游戏储备,所谓铁粉超1100万,年轻人中比较受欢迎。2021年6月,青瓷游戏在A股上市,12月B站再次入股。值得一提的是,腾讯、阿里也不愿放下这一优质投资标的,再次出现在投资阵营中,目前三家分别占股4.99%。

4月29日认购中手游1.98亿股,持股比例7.15%,这或许代表了B站另一种强烈的诉求。中手游是一家业内少有的,死磕IP改编游戏的厂商,尽管这条路不好走,但长时间积累下来,也有产品强势入榜,比如与字节旗下朝夕光年合推的《航海王热血航线》。投资达成后,B站与中手游称,将在游戏产品和IP开发运营上战略合作,围绕年轻人群体打造和推广优质游戏和IP内容。

投资策略变化的背后,是B站需要在游戏领域与另外两大巨头争夺,毫无疑问,是腾讯与字节跳动。腾讯、字节在游戏领域的投资从来不遗余力,手笔更大,当然为的是自家的现金奶牛、流量稳定。B站要想向前再迈一步,就必须加入争夺战,想绕也绕不开。

这意味着,B站在破圈的路上势必会与更多大众用户产生交集,这时候必须把这个群体纳入自身游戏变现的范畴来考量。

其次,在二次元游戏、大众化游戏研发商中大规模投资、并购,也与游戏本身的特点有关。众所周知,谁都希望能够押中爆款游戏,一个爆款游戏够一个平台吃不少时间。但谁是爆款,就具有不确定性了。B站下血本投资心动网络、青瓷游戏、中手游就已证明,曾经出过爆款、有一定群众根基的游戏企业,显然赢面更大。

日前,2022年4月6日,B站全资收购魔爆网络,这是一家做动漫改编手游开发与运营的公司,目前拥有《雏蜂:深渊天使》《我的英雄学院:最强英雄》《翼灵重构》《机动星界使》等多款游戏的软件著作权。B站全资入股魔爆网络,应该是想要提升其自研手游的开发能力,巩固在二次元手游的地位。

抢不过腾讯、字节,B站收购到的游戏公司是二、三流,这是实情,不过这也只是在当下市场的无奈选择,或许更应该问一问,B站为什么没投到米哈游?要知道2016年B站已经开始全资收购游戏公司,彼时米哈游虽然有《崩坏3》,但《原神》的立项和开发也没那么顺利,此后还有上市失败这一打击。

这种问题没有意义。B站此前曾投过心美流光,旗下《高能手办团》在去年三季度位列中国手游在韩国收入第八位,12月登陆欧美市场时位列增长榜第三,成绩颇为不俗。

还是那句话,于游戏而言,B站现在应该尽快搭建起批量化复制爆款案例的架构。

2、希冀通过投资内容把壁垒垒得更高、将破圈打得更广。

在二次元内容领域,B站并没有竞争对手,这也是它赖以成长的看家本领,将这一壁垒夯实是B站的根基。而保用户增长,又是B站保市值、向前跑的基本战略,其他的,只要能吸引来用户的内容,都值得B站刷一遍。

单枪匹马去做,当然耗时耗力,还不知道做的成效怎么样,陈睿最开始做投资大体上就有此初衷。

首先是动画动漫,从2015年开始投资起,B站就在这一领域逐步耕耘。

2018年11月全资收购网易漫画,当时网易漫画有2万部漫画作品,600多位独家签约的国内外漫画家,移动端注册用户数近4000万。收购网易漫画让B站的漫画版权内容着实丰富了一把。

2021年年初,B站花6亿元全资并购了绘梦动画,后者成立于2013年,到2018年就制作了国产二维动画近80%的剧集量。截至2020年12月中旬,2020年B站上线了72部番剧,播放量TOP20的榜单中,绘梦动画占5席,这就不难解释B站花巨资收购的原因了,并购完成后,B站基本上通过绘梦动画垄断中国二维动画的产能。

2022年3月,B站投资艺画开天,持股达40%。在B站国创区,总播放量超过4.5亿次的番剧共有7部,其中原创IP有2部,而唯一的全3D的“重工业”原创动画,是艺画开天的《灵笼》。也正是凭借这部作品,艺画开天成为整条赛道上最炙手可热的明星选手之一,还俘获了一大批信任他们创作实力的粉丝。

此外,艺画开天早在《灵笼》正片上线之前就接到了B站关于共同开发《三体》动画的邀约,但直到2019年6月才公之于众。目前《三体》的整体制作进度已经过半,剧本处于收尾阶段。在资本层面上,艺画开天获得腾讯、B站、三七互娱和天图资本等投资,融资后估值高达25亿元。

投内容的第二个重心在UP主。

2020年,捕月说、科技袁人、妈咪说、巫师财经等up主被挖角,B站面临UP主流失风险。它开始通过投资深度绑定旗下UP主,以保证内容产出。比如36氪曾经报道,B站为了抢回敖厂长,与其签订4000万合约。

2020年,B站入股旗下知名up主敬汉卿的公司,持股10%,还投资了吃素的狮子、IC实验室以及小艾大叔等UP主背后的公司。在那之后,还投资了拥有@朱一旦的枯燥生活 的无锋科技背后的就有了光等。2021年战略投资罐头场文化和唯喔科技,前者的代表UP主是@日食记,后者的代表是@歪果仁研究协会 。

此外,B站还通过收购的MCN机构超电文化签约UP主,目前超电签约的UP有200多位,包括@中国BOY超级大猩猩、@逍遥散人 等。

第三,B站购买OGV内容版权,在影视综领域,B站购买了一系列高分热门电影、剧集,开始做自制综艺。

不少人质疑,B站IP内容投资过大,陷入长视频平台发展逻辑。首先要厘清,什么是长视频平台发展逻辑?以及,为什么不能陷入长视频平台发展逻辑。

爱优腾作为国内头部长视频平台,连年亏损已是共识。长视频平台变现无外乎主要两种,第一是商业广告,第二是付费会员。大量商业广告存在的必要条件是,有用户,且用户规模大。而让用户产生付费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三,有自己想看的内容;能够提前看;不看广告。

显而易见,优质内容是长视频平台赖以生存、维护江湖地位的保证,而且一旦优质内容断档,会员就会随之流失。用户、付费用户、商业广告能有延续性的条件便是——持续性供应优质内容。

反过来讲,为什么会亏损?成本投入巨额。虽然中国各大长视频平台一直致力于成为“奈飞”,但一直未像奈飞般实现盈利。况且奈飞现在也遇到了瓶颈,从去年年底至今股价暴跌超过70%。

过去十年,是长视频高速发展的十年,爱奇艺在3月1日发布了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也证实了长视频发展的拐点可能要到来。2021年爱奇艺运营亏损收窄,第四季度亏损,全年内容成本下降。而就在5月26日爱奇艺发布的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连续亏损10年后首次实现盈利,当然这与当下的现实因素不无关系——疫情影响下的大面积居家。但能够降低亏损、实现盈利的很重要因素还在于优质内容、于精细化运营。

这样看,跟爱优腾抢长视频流量的B站,有的选吗?如果不投资优质品牌与优质内容,只怕在与爱优腾的竞争中,过早地趴下,更别说等来盈利了。

不过,B站在2021年年度财报中或许已显示出它的盈利能力,总营收52.1亿元,同比增长61%,2021年第四季度营收57.8亿元,同比增长51%。增值服务成为营收的第一大来源,同比增长52%,达18.9亿元,占比32.8%。广告收入同比增长120%,15.9亿元,即便将跨度拉到2021年全年,广告营收保持145%的同比增速。

3、B站还投资了一波让人看不懂的公司。

在我看来,这是它对中国版迪士尼的试水,毕竟陈睿在两年前接受就说过,“不止是线上,B站最终会成为一家文化品牌公司,就像迪士尼那样,从一家动画或者电影公司成长起来。成为中国迪士尼。”只不过这个策略目前看来,显然是有些超前(高情商),跟了一波消费风。

先看B站在消费品领域的投资内容,无性别服装品牌bosie,咖啡、汉堡、化妆品、汉服、潮流店铺、体重管理工具、幼儿照片分享APP,甚至还投资新能源汽车极氪智能科技,以及中国电信。

事实上,只要稍微捋一下时间线,就会发现,B站消费领域的投资集中在2021年那波消费热。虽然它的汉服、化妆品、服饰均集中于年轻人的喜好,这有点像字节投好心情、美中宜和以进军互联网医疗的路数。不过很显然,消费热过去后,B站再无出手。

关于投资极氪汽车,之前有分析师称,B站和极氪汽车有探索合作的成功案例,对于接受B站投资的原因,极氪方面曾回应,“极氪希望通过双方的合作,在用户思维和互联网创新上进行更多探索。”

但只要稍加分析就会发现,极氪智能汽车的5名投资者分别为英特尔投资、宁德时代、鸿商集团、B站及博裕投资。其中,前三家业务都与制造业有关,而博裕资本是中国最大的私募投资公司之一,与B站关联密切。根据此前媒体的报道,2018年B站赴美上市前夕,博裕资本为B站股东,持股达6.4%,排在前六。可以理解,与B站多年老友兼股东,能信任的财务投资可以跟着学习学习。

关于投资电信,从财务上看,目前B站小亏不到1个亿,但此前一些分析也不无道理,“从端口上来看,中国电信不仅覆盖了移动端,还有电视盒子、宽带、大屏场景等户外设施资源,覆盖的渠道很宽。”

再转过头来想两个问题,进中国电信难不难?难。除了B站,投资方还有哪些?这后面一长串的名称是: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国调基金、过往英大集团、国投集团、中国一汽、电科投资、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出版集团、中电金投、中国国新控股、中非发展基金、成都先进制造产业、苏州高铁新城、国资管理中心、华为技术、浙江省财政厅、福建投资集团、江苏国信集团等。

武断点说,能够进去就已经是B站做这起投资试水的决策依据了。

问题不在投资

2021年底,B站发行了十几亿美元的可转换票据,到期日是2026年12日,但今年3月份,B站公告已回购价值2.04亿美元的票据,支付现金代价共1.48亿美元。结合陈睿“降本增效”的态度,我认为B站整体对今后两年的市场环境是比较悲观的。

腾讯也于此前公布了今年一季度的财报,营收1355亿元同比去年持平,也显示了这家公司在面对恶劣环境时的超强韧性;归母净利润234亿元,同比下降51%,经调整净利润255亿元,同比下降23%,这其中的差异就是投资收益,换言之腾讯今年持有的股权亏了不少,以B站往年的投资业绩,这次恐怕也不能幸免。

但我对B站还是有一些期待,去年B站收入的四大板块中,除了游戏之外都录得了不错的成绩,最亮眼的是广告,营收同比增加145%,崔舒认为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过去一年B站陆续释放了一些广告位,这说明在流量的利用效率方面仍有空间;二是相当多的公司从2021年才开始有B站的相关预算,越来越多的甲方看到了B站的营销价值。

与其他三大板块相比,广告也最有可能在短期内持续释放业绩,对比字节去年70%的广告营收增速,显然B站广告还有不少空间。不过,崔舒也表达了一些担忧,头部UP主动辄数十万的广告费,甲方的地位却相当弱势,与抖音这类信息流广告相比,在B站的推广效果更难保证。“我自己接的广告有时候都心虚。”

可以预见,在市场环境切换的时刻,B站能否顶住压力取得相对良性的增长,向市场证明B站依然是有营销价值的平台,在接下来要公布的B站一季度财报,才是对其真正的考验。“市场出现拐点,B站从高速增长转向悲观预期时,才能看出广告这个盘子到底稳不稳”。

因此对B站这种体量的公司来说,如何能有效地稳住增长,永远是优先级最高的问题,这取决于B站能否将组织运营的更有效率,在不增加太多成本的前提下提高内容丰富度,留住那些因为流量激励下滑而流失的中尾部Up主等。

而对于B站投资,我的观点很简单,旗帜鲜明地支持它“支棱起来”。

在2017年时,悟空问答一上线就从知乎重金挖大V,抖音已暂露头角,今天抖音成了第一短视频平台,悟空问答早已消失;2020年,西瓜视频又对B站来了一拨复刻式挖墙脚。到今天内容市场已经非常成熟的情况下,B站、抖音、快手甚至长视频平台都各自找到了合适的位置,这其中自然有监管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市场从癫狂到理性总有一个过程。

B站莫不如是,当你守着一池水,买回来的是冰块,你自然需要点时间,让水溶解在水里。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