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8条提高社群留存的实战总结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woshipm.com/operate/5464544.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编辑导读:如今私域流量盛行,几乎每个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私域社群。但无论是在群里发福利还是制定社群运营sop,社群总是难以活跃,更别提留存了。本文作者分享了8条提高社群留存的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EGFBahJ1qOdClnLMFCvP.jpg

经常有品牌方咨询大年,明明公司投入了大量的运营团队,每天想着法子怎么给社群用户送福利、派券,还制定了各种社群运营sop,但私域社群就是活跃不起来,留存极差,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今天,大年从多年的社群运营实战中,总结了8条有助于提高社群留存的经验,如果大家觉得有帮助,不妨赶紧让自己的运营团队去试试。

一、严格社群准入

很多品牌在做私域初期,可能都有这样的误解:为了方便汇报,或者对外宣传包装,社群的规模越大越好,人数越多越好,再搭配一两次促销把私域GMV做高,故事就更漂亮了。为了短期内出效果,操盘手们于是着急忙慌地把所有的流量,一股脑地拉进社群。

大年就曾经被“x美日记”、“xx内衣”等女性品牌,暴力地拉入品牌福利群。当然,这种毫无门槛的准入规则,确实让社群的规模起的很快,但同时也让群内充斥了各种“老色批”和“广告党”,“乌烟瘴气”的社群变成“死群”是迟早之事

社群是一群有共性的人组成的圈子,共性程度的深浅,会影响社群的生命周期、活跃度和价值。所以,有时候社群留存差、退群率高,跟你每天在群里推送什么内容可能没啥关系,而是你的社群压根儿就没有共性,或者共性不够强

在做母婴品牌社群时,大年曾经实测过,不同城市的宝妈混合群,留存率和活跃度,就是比不上基于某个城市的地域宝妈群;而单纯的地域宝妈群,其活跃和留存,也远不及基于月龄段而分流的宝妈群。

标签的颗粒度越细,社群的共性也越强。这就要求品牌在很多时候,要把工作做在前面,一个用户是你的曝光用户、还是兴趣用户,是首购用户、还是忠实老客?我们在用户进入我们的私域时,是否能通过调研、表单、跨平台订单数据打通等方式,获取用户尽可能多的标签?然后再基于这些标签,将用户分流到更有针对性的社群?

当然,如果逼不得已实在要运营泛群,我们也要目标鲜明地通过内容投放、话题讨论、活动策划、产品测试,不断对用户进行标签细化,对社群进行分流。

80%的价值通常只由20%的用户所创造,所以,我们的目标,是发掘并深耕这20%的精准价值用户,而不是把太多精力,浪费在泛流量的“低效运营”中。

二、明确社群价值

品牌传播的本质,是对自身品牌价值主张的一次次重复,比如德芙巧克力所有的广告,都在凸显两个字——丝滑。做私域社群同理,用户进入品牌的社群,我们要旗帜鲜明地让用户明确,进入我们社群的价值是什么,是能打卡互助还是每周一次的羊毛福利,并且通过不同的方式,一遍又一遍地向用户重复。

让群成员明确社群价值的方式有很多:我们要起一个更明确的群名称,如“上海xx瑜伽交流群”;我们要有简单醒目的群规,让用户明确在社群里可以得到什么,不能做什么;我们可以定期更新群公告,提醒用户如何参与并收获社群价值,比如“连续打卡7日赠送xx品牌瑜伽服”。

当然,以上只是品牌方/群主自己在说,好比“卖家秀”,我们还可以通过引导KOC、安排水军“帮我们说”,借助第三方的“买家秀”的方式,以更客观的口吻,让用户感知到社群的价值。

在很多情况下,与其说很多品牌不知道如何向用户明确传递社群价值,倒不如说,很多品牌压根也没想清楚,通过社群到底能给用户传递什么价值。大家可以通过我之前写的另一篇文章《哪些误区,让你的私域变成了廉价“羊毛群”?》,来审视一下自己的社群价值。

三、社群功能绑定

进餐厅扫码点餐前,我们往往必须关注商家公众号。在组建社群前,或者运营社群时,我们同样可以通过一些规则的设置,让用户不得不留在群里,才能获得既定的社群价值。

比如,之前为某国际快餐巨头的亲子餐厅做社群运营时,我们策划的每周线下亲子活动名额,必须在社群内报名;而每次线下亲子活动的高清照片,也只能在群内领取。「报名」和「高清照片领取」是宝妈们对社群最大的诉求,跟社群深度捆绑后,宝妈们的留存,也非常高。

出来混,出来最重要。做社群运营,先要人留在社群里,才有运营可谈。只有宝妈们愿意留在亲子餐厅社群里,我们才有可能通过一系列的运营动作,让他们持续为我们创造价值。

四、用户习惯养成

我们经常看到各种类型的「21天打卡训练营」,因为通常来说,引导用户养成一个新的习惯,一般需要21天的时间。在用户习惯的养成过程中,我们会通过定时、定点的监督,搭配一些激励机制,让用户形成「蹲群打卡」的习惯。

运营社群同理,我们要将用户的诉求点、需求点,包装成不同类型的社群内容,定时、定点地「喂」给用户,让用户形成「蹲群」的习惯,比如每周2晚8点的专家答疑、每周五下午4点的福利放送、每天早8点的知识卡片……

培养社群用户习惯,「社群运营sop」显得非常重要,我们不仅要明确想要给用户传递什么价值,更要将这些价值点和利益点细化到每一天、每一次的内容投放中,让我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对应一个运营的目标。长此以往,用户对社群的「生物钟」,也就形成了。

五、社群激励排行

手游王者荣耀里,有个好友段位pk,为了拿到更高的段位排名,用户的游戏时长不知不觉就提高了。运营社群也同理,一旦社群内有了PK机制,用户为了争夺某个特定圈子里精神层面的奖励也好,或者简单为了得到某个物质奖励也罢,都会对应着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在社群内可以上一套积分体系,与群用户约定,每月社群积分排行榜的前5名,可以获得品牌当月的新品试用大礼包。通过积分的获得规则,我们可以反补我们的运营目标:积分可以与消费挂钩,比如消费得积分、社群晒单得积分;也可以与用户行为挂钩,比如签到得积分、主动回答用户提问得积分、邀请得积分等等。

我在第4点中提到的用户习惯养成,更多的是一种日积月累的、用户被动接收的过程;而激励排行,则是直接为用户设定一个限时限量的激励目标(身份荣誉、或者实物奖励),主动激发用户的参与积极性。对于提高社群留存、促进活跃度甚至转化率的提升,都很有帮助。

六、社群淘汰机制

社群运营的初期,我们要「迁就」用户,要顺着用户的喜好,来设定奖品,来提供用户需要的价值,目的是让用户愿意留在我们的社群里。但长此以往,不管是我们付出的奖品,还是运营人员的人间和精力本身,对品牌而言都是运营成本。

在大部分用户明确了社群的价值、甚至养成了一定的「蹲群」习惯之后,我们要适时地利用用户的「惧怕损失」的心里,通过类似「淘汰机制」,进一步辅助我们运营目标的达成。

比如小红帽的社群,为了刺激用户消费,她每个季度,会按照用户消费金额进行排行,消费额最高的50名用户才有资格进入VIP社群,下个季度如果消费跌出50名,也会被淘汰出群。

「淘汰机制」会让我们的某些福利和特权,显得更为稀缺,为了挤进50强,或者害怕掉出50强,用户的消费积极性也会更高。

七、严控社群福利

经常有品牌方跟大年抱怨,为什么他们的社群,经常发福利,用户的热情就是不高。原因可能有2个:首先,很多时候,品牌方以为的福利,可能往往并不是用户想要的;其次,福利发放的节奏和用户的预期没控制住,让社群变成了「羊毛群」。

怎么破?首先,不要把品牌方手上有的福利,等同于用户想要的福利。品牌要清楚,用户真正需要的福利是什么,比如,在用户对一个品牌尚未建立完整的认知之前,一些可以到手感受产品质地的实物福利,可能比一个产品的2折、4折券,来得更有诚意;又比如,对于宝妈群体而言,与其发放一些杂牌的母婴品福利,哪怕是免费发放,也不一定受宝妈待见,因为妈妈给宝宝用的产品,一丝都不会大意。

其次,过犹不及,过于频繁的福利发放,可能会起到反效果。我们要学会控制福利发放的节奏、频率,以控制用户的预期,以大年的社群实战经验来看,每周1-2次的福利为佳。

最后,我们要设计好福利的获取路径,在用户获得福利前,要为之付出一定的成本,这种成本可以是时间成本,比如每日签到打卡获取的积分,也可以是分享裂变的人际成本,比如拉好友助力。

用户真正需要的福利、控制好福利发放节奏、提高福利获取的门槛,做到以上3点,你会发现,利用好每周一次的福利提高留存率、促进活跃度,一点都不难。

八、组织用户社交

如果你进入了一个品牌社群,除了偶尔能从群里抢一下福利,你在群里一个人也不认识,偶尔说句话也没人回应,是不是过不了多久就想退群了?

相反,如果进入了一个这样的社群,群主每天组织用户讨论各种感兴趣的话题,大家在群里聊的不亦乐乎,很快就结识了兴趣相近的朋友,群主偶尔还会组织线下活动,通过面对面接触,拉近大家之间的感情,你是不是就没那么想退群?

通常来说,当用户在社群里产生了社交关系,就多了一份留在社群里,甚至是主动去维系社群的羁绊。很多时候,用户愿意进入社群,其实就是为了进入一个志同道合的圈子,他们想要获得的社交价值,一点都不亚于对品牌本身的期待。

所以,通过偶尔的线下活动、主动发起符合用户共性的热点话题、发掘并培育KOC和水军来给社群带节奏,不断让社群内的关系,从群主和一个个用户之间的点状关联,变成群主和用户之间、用户和用户之间的网状关系,会让社群的运营,更为牢固,留存、活跃乃至转化,也都会更上一层楼。

作者:大年(微信公众号:大年聊私域) 深耕私域运营7年,擅长品牌私域体系化搭建和流量裂变,曾操盘惠氏、麦当劳、阿斯利康等500强企业私域项目,90天裂变8000万可用社群流量。

本文由@大年聊私域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