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手机厂商影像大战,很有必要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724769494055942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手机厂商影像大战,很有必要-36氪

手机厂商影像大战,很有必要

爱范儿·2022-05-03 11:30
影像能力的提升一直是一个容易上分的点。

行业趋势

TOOL BOX

影像能力的提升一直是一个容易上分的点。                              

几天之前,StudioBinder 上线了一则解析《斯巴达 300 勇士》电影里,温泉关战役的镜头变焦和剪辑手法。 

v2_89b18b685996431fac226bd62fd14a23_img_000

这个如「芭蕾舞般舒展而自然的镜头」,在影片中一出现就把气氛推向高潮,配合 BGM,直观的展现了斯巴达 300 勇士的战斗力。 

这个长镜头有着复杂的变化,包括了多次变速和变焦。在设计这个分镜时,导演扎克・施耐德(Zack Snyder)原本打算用「疯马」镜头来完成这个复杂的想法。 

v2_0f9cbdf11bdf42e483165f4f8ad71a9e_img_000

疯马镜头,源自 1996 年的《疯马》电影,它运用了分光镜分割画面,再两台摄像机一同记录,后期通过合成。 

但在《斯巴达 300 勇士》这个镜头中,「疯马」镜头会偶尔失焦,难以快速调整。 

v2_02d23260b1114ce3b763e01cb936cfb8_img_000

不同焦距来记录不同视角构图。图片来自:StudioBinder 

根据这个启发,施耐德用上了 3 台 Arriflex 435 ES 摄像机肩并肩一同拍摄。且为了画面后期能够快速变焦和变速,这三台摄像机分别用了 21mm、50mm 和 100mm 焦距的镜头,并采用 100fps 帧率拍摄。 

后期制作时,通过软件进行合成,并自由变速,便完成了那个仅十几秒却深入人心的镜头。 

v2_5f68f72f8f6c445fa62bbd2fc55ac9f7_img_000

画面的推拉变速均来自后期。图片来自:《斯巴达 300 勇士》 

无论是「疯马」镜头,还是施耐德的三机同拍,几乎与现在智能手机的多摄系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v2_13926d05880b455c9a345996be7b648f_img_000

iPhone 11 Pro 运用 FiLMiC Pro 便可实现多机位拍摄。图片来自:Apple 

只不过,手机上的多机联拍,不用那么麻烦,随着芯片算力的提升,多镜头拍摄也开始变得更「傻瓜」化。 

把摄像头搬上手机,到现在的计算摄影时代,也不过才过了二十年,竞争也愈发猛烈。 

手机影像已开启第五波「内卷」 

第一波,像素。 

「像素」这个概念可谓是深入人心,很多人在夸赞照片好看的时候,往往都会默认说出「像素真高」。 

v2_af63f76b0e244896aa3d4be60e9da61d_img_000

搭载一亿像素的小米 10 Pro. 

无论传统的相机,还是后来的手机摄像头,堆像素一直是最先践行。从几十万像素数,几年间飙升到了亿级量级。不过,它也遵循边际效应,像素的提高,会给系统带来过大的压力,来自存储、光电转化等等。 

v2_5b335e056039494bba1691a00dfd793e_img_000

即使在智能手机上出现的「四拜耳(Quad Bayer)」传感器设计支持四合一像素后,智能手机目前的像素数也停留在了一亿。 

第二波,摄像头数量。 

多摄系统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自然就是有着更广泛的镜头变焦范围,意味着能拍到更多的场景和题材。 

v2_72c944a5d90c416dac4aeff16bed8f1b_img_000

虽然,手机上的多摄系统中所谓的变焦,与传统镜头上的变焦有着不小的区别。但经过裁切,光学数码变焦等「接力」后,在日常的体验上较为一致。 

双摄、三摄、四摄以及现在的五摄,除了变焦外,也引入了不少的特色镜头,像是黑白、微距甚至显微镜等等,也算是加入了许许多多的趣味玩法。 

v2_22f4705ecc4b4701b6c8c8d9460a0729_img_000

只不过,现在手机影像开始朝着算法倾斜后,多摄系统也稳定地停留在三摄或者四摄,也是平衡了摄像头数量与实用性的结果。 

第三波,传感器尺寸。 

与像素类似,传感器尺寸也是传统相机厂商角逐实力的一大属性。 

传感器尺寸越大,暗光环境下更容易获得纯净的照片,以及会有着更好的虚化效果。 

v2_05112525cce04f4cbfd1272cc04b90aa_img_000

索尼 RX100 黑卡 vs 小米 11 Ultra. 图片来自:dpreview 

iPhone 4 的传感器尺寸约为 1/3.2 英寸,而现在智能手机的大底几乎无限接近于 1 英寸。 

v2_b01742401bcc4b8d9b53101099d8471c_img_000

单从硬件上来说,现在的手机在照片纯净度和虚化上已经大幅跃进。只是,照片的纯净度和虚化这两方面,也可以通过「算法」配合较小的传感器来完成。 

强堆传感器的尺寸,已经不是主流的选择。 

第四波,计算摄影。 

「计算摄影」最早应该出现在 Google 的 Pixel 手机上,彼时梦幻单摄便能够与很多多摄系统打的有去有回。 

v2_a58bacc837fe4befb9abc7944175e817_img_000

而随着智能手机们的 SoC 算力的加强,以及 AI、ISP 等模块性能的崛起,一套成熟有效的算法,很容易弥补硬件上的不足,或者配合此前的硬件,能够有着十足的进步。 

v2_ccb6b692d1504d808f0a0587670f7513_img_000

Pixel Night Sight 效果样张。图片来自 Google 

像是夜景、人像、AI 风格化等功能,便是此时智能手机们的主打特色功能。由于算法相差不大,在影像「个性化」表达和独特功能上,智能手机们也难以摆脱「同质化」。 

第五波,定制 ISP。 

为了独特性、个性化,厂商们瞄向了定制 ISP。 

v2_8bb178b2ef124993b06317d377c7e897_img_000

内置马里亚纳 X 芯片的 OPPO Find X5 Pro. 

到现在为止,拥有定制 ISP 的产品还不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但成效十分明显。 

无论是照片的风格化,还是独特功能(夜视),甚至是「可见可得」都比未搭载独立 ISP 的产品有着「一眼」的差距。 

v2_c0d7980e51dc4058829df41b899d6561_img_000

内置 vivo V1+ 自研 ISP 的 vivo X80 Pro. 

定制 ISP 配合自己的算法,也不易被 SoC 中相同的 ISP 性能所限制,彻底打开了格局。 

从硬件到算法,再到自研芯片,手机影像也从传统影像的跟随者,变成了移动影像的创造者,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卷了五波 改变了什么? 

回归到产品层面,手机影像急速发展的这二十年,解决问题依然是经典的「拍得到」和「拍得好」。 

v2_a8784416829c4ecfbd801eff4a291483_img_000

高像素带来的「清晰」,多摄系统解决的是「拍得到」,大底、计算摄影以及自研 ISP 则是兼顾拍到和拍好。 

从发展趋势来看,则是从不计美感的拍得到,即使所得照片有着噪点、伪色、偏色,一直到拍得到的前提下,获得更「美」的结果。 

v2_b793f993fd3f4107a790a86b377b8d0f_img_000

通过计算摄影的多张合成,AI 识景进行风格化调色,来解决硬件缺陷,去拔高手机拍照的上限。 

「美感」其实更偏向主观感受,很难量化,但手机厂商们依然想要通过 AI 算法来定义好看。 

v2_190f7950f87440e98349c051c3878a91_img_000

联合传统有特色的影像品牌便是其中的一个通行做法,徕卡的「德味儿」,蔡司的「油润」,哈苏的「色彩」统统出现在手机之上,试图让用户简单地完成照片更美的呈现。 

除此之外,关于「影调」,现在的算法也更为成熟,对于夜晚并非简单的提高亮度,对于红花绿叶也不再「疯狂」地着色,算法的套用更有度。 

v2_a944424af7914cee9b9e9734c0cc57bb_img_000

定制 ISP 则是扩大了上述关于影调的微调,拉近了普通人与「摄影」的距离。 

从最开始的拍得到,到拍得好,再到现在的简单的呈现「专业级」的影调、美感,甚至是 AI 辅助构图,均是把手机影像提升了一个层级。 

v2_0c94cec23d694452b63ba67f80131888_img_000

当传统相机还在追求像素、大底和专业化参数时,智能手机厂商们已经开始拉低摄影门槛,向普通人「布道」。 

为什么很有必要? 

有这么两个观点。传统相机厂商在像素提升的同时,传感器整体的数据吞吐量也在大幅提升。 

在有着更快的连拍速度的同时,顺势也带来了规格更高的视频性能。但这并非适用于所有用户。 

v2_be1bb3b0a43f41d590ec3be5fcc78399_img_000

很多人会会认为所谓的 8K、6K 视频的性能,并非自己所需,觉得厂商们应该更关注「静态」。 

另一个则是手机摄影,认为手机影像内卷严重,但自己的需求只是扫码和拍 PPT,不想追求所谓的色彩、光影、影调,同样对于自己的需求,厂商们的做法过于「溢出」。 

v2_f751fbae1b6140819e2a4212777c7771_img_000

但实际上,这两种想法有些片面。传统影像的视频性能的提升,实则还是传感器性能发展的必然过程。 

更快的连拍速度、更高的像素以及更好的自动对焦其实是与视频性能相辅相成,均是传感器高速化带来的优势。 

v2_64fed3d23ebe4951ba8513c56573a914_img_000

二维码不在框内也能完成识别(实际速度比 GIF 更快)

 手机影像的发展,除了传统的「摄影」领域外,对于扫码、拍 PPT 也有着助力。 

扫码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 AI 识别算法加持的过程,现在摄像头能够快速识别二维码,并通过「混合变焦」锁定,再配合一定的算法进行降噪识别。 

如此一套下来,让扫码的过程更快更准,同时也无需来回走动或者补光。 

v2_6227347489ed48d8be02569186dde804_img_000

拍 PPT 同理,但手机厂商们在原生摄像头内也设置了「拍摄文档」的功能,当 AI 识别出文字或者 PPT 后,会开启校正和识别,拍摄后还可以提取相应的文字成为电子版。 

另外,对于影像的追求,也让用户对于科技进步有着更明显的感知,记录的性能更强。对于厂商来说,影像也是一个更易宣传的点。 

v2_000215bda04c453dadbd434bc6c1c755_img_000

小米 11 Ultra、Leitz Phone 1、iPhone 12 Pro Max. 图片来自:XDA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华为与徕卡的合作,提升华为产品影像性能、品味的同时,也一举奠定华为产品成为高端市场「第一梯队」。 

随之 4G、5G 时代的来临,引发了移动互联网的热潮,人们也更愿意通过静态、动态的影像去记录或者分享。 

v2_383970f021f14f36a89506aa277d580d_img_000

来自全球个人记录一天琐事,最终通过剪辑拼接而成的《浮生一日》. 图片来自:IMDb 

而智能手机作为主要的互联网流量入口,更好的影像性能已然是智能手机发展上的必然需求。 

只有带出去的相机才是好相机,虽然最开始是一则调侃,但目前而言,智能手机是很多人带出去的那部「相机」。 

v2_e7b04f6788364e1588a4c0bb9c509e30_img_000

图片来自:digital-photography 

它原本就是人们适合的记录工具,虽然为了更好的影像性能,手机背后的影像模组越来越庞大,重量也随之提升,但这些规格和配置为日常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甚至也带来了更高层次的创作能力。 

持续不断地影像大战,让手机影像的下限依然是随手记录,但上限却不断地提升,它很有必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爱范儿”(ID:ifanr),作者:杜沅傧,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