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货币的时间价值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z-rui.github.io/post/2016/11/tvm/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货币的时间价值

Wed Nov 2, 2016

货币的时间价值是利息的(理论)来源。利息的计算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单利和复利属于比较简单的计算。 设一笔资金的现值是PV,每期利率是r,那么N期之后,按照复利计算,它的价值FV=PV(1+r)N. 这就是著名的复利公式。

当每期都有新投入的现金时,就变得复杂起来。举个例子:银行贷款提供两种分期还款的方式: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怎样计算每期应当偿还的金额?

等额本息,即在每期末偿还一笔相同的金额PMT(也有在每期初还款的,暂不讨论这种情况),其中一部分是上期余额产生的利息,剩下的是偿还的本金。上期余额扣除本期偿还的本金后,成为本期余额……这个过程看起来挺复杂,其实利用货币的时间价值很容易算出PMT:把每期支付的金额归算为现值:

  • 第1期:PMT1+r
  • 第2期:PMT(1+r)2
  • 第N期:PMT(1+r)N

将它们相加,总的现值 PV=PMT[(1+r)−1+(1+r)−2+⋯+(1+r)−N]=PMT(1+r)−1[1−(1+r)−N]1−(1+r)−1=PMT1−(1+r)−Nr. 这也就是你每期支付PMT的情况下,银行愿意贷款给你的金额。反过来说,如果你打算贷款x,就可以根据此式算出每期的还款额 PMT=r1−(1+r)−Nx.

举例来说,某人申请了银行贷款10000元,年利率为4.9%,分12个月还清(月利率=年利率/12)。那么,他每月的还款额根据公式可以得到: 元PMT=4.91−(1+4.9×10000=855.62;(元)

等额本息是银行贷款、分期消费等常用的还款方式。这里要注意一些潜在的陷阱。根据上面的计算可知需要支付的本息合计大约10267元,某些不怀好意的贷款人会宣称“年息2.67%”,这是错误的。同理,分期消费平台会用“手续费”的概念,使得不清楚状况的消费者低估了实际的利率。举个例子如下:

某分期平台申请12期分期付款,并额外共收取8.80%的手续费。还款方式如下:设消费金额为x,则每期还款(1+8.8012。问实际利率是多少?

注意,为了方便那些不专业的消费者理解或者算账,这个分期平台没有使用等额本息的还款公式,这里的“手续费”和实际的利率很可能相差甚远。

要解出实际利率很简单,只要比照等额本息的计算公式和分期平台给出的公式, r1−(1+r)−12=1+8.8012. 由此解得r=1.32。因此,实际的年利率约为15.9%。

等额本金是用的较少的一种还款方式。它的计算相对简单。设贷款总额是x,则每期偿还的本金固定为xN,此外还需要偿还上一期余额产生的利息。因为余额是逐期递减的,所以每期的还款也是越来越少的。

第k期还款前,余额为N−k+1Nx,因此当期还款 PMT(k)=xN+N−k+1Nxr.

举例来说,某人申请银行贷款10000元,年利率4.9%,采用等额本金的方式,分12月还清。那么,第1期他需要还款 元PMT(1)=1000012+10000×4.912=874.17;(元). 之后每期可以比上一期少还112×10000×4.912=3.40元。到最后一期时,只需还款836.74元。

有人根据计算,认为:在期数和利率相等的情况下,使用等额本金方式还款,还款总额小于等额本息方式。所以使用前者更合算。我的结论是:第一句话有道理,而第二句话是错误的。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等额本息的本息和为 A=N⋅PMT=rN1−(1+r)−Nx. 而等额本金的本息和为 B=∑i=1NPMT(i)=(1+N+12r)x.

可以证明, rN1−(1+r)−N≥1+N+12r. 因此A≥B。事实上等号只在个别极限情况取得,例如N=1或者r=0。一般来说,等额本息的本息和总是比等额本金的多。其实从直观上很容易理解,因为等额本息一开始偿还的本金少,所以计的利息就多,本息和自然就多。严格的证明见文末。

虽然两者的本息和不同,但是并不存在一种比另一种更合算的问题。实际上,本息和是一个没有意义的数字,因为它将不同时间点的金额直接求和,这就忽略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如果把等额本金的还款全部折算为现值,可以发现 PV=∑k=1NPMT(k)(1+r)k=xN∑k=1N1+(N−k+1)r(1+r)k⏟≜S.

使用错位相减法: (1)S=1+Nr1+r+1+(N−1)r(1+r)2+⋯+1+2r(1+r)N−1+1+r(1+r)N(2)(1+r)S=1+Nr+1+(N−1)r1+r+1+(N−2)r(1+r)2+⋯+1+r(1+r)N−1(2)−(1),得 rS=1+Nr−r[11+r+1(1+r)2+⋯+1(1+r)N−1]−1+r(1+r)N=1+Nr−r1−(1+r)−N+1r−(1+r)−N+1=Nr. 由此可知S=N,因此PV=x,这和等额本息的情况是完全一样的。简单地说,无论怎样还款,银行发放给你的贷款金额一定等于你的所有还款的现值之和。

附:数学证明

求证rN1−(1+r)−N≥1+N+12r,N∈N∗,,r≥0.

证明 1

原不等式等价于 (∗)(1+N+12r)1−(1+r)−Nr≤N.

使用数学归纳法。首先验证N=1的情况:

左边右边左边=(1+r)1−(1+r)−1r=1=右边.

假设(∗)成立,现在需要验证用N+1替代N,不等式也成立。即,需要证明 (1+N+22r)1−(1+r)−N−1r≤N+1.

证明如下: 左边使用不等式伯努利不等式右边左边=(1+N+12r+12r)[1−(1+r)−Nr+(1+r)−N−1]=(1+N+12r)1−(1+r)−Nr⏟使用不等式(∗)+12[1−(1+r)−N]+(1+N+12r)(1+r)−N−1+12r(1+r)−N−1≤N+12+12[−(1+r)+2+(N+1)r+r](1+r)−N−1=N+12+121+(N+1)r⏞≤(1+r)N+1,(伯努利不等式)(1+r)N+1≤N+12+12=右边.

综上所述,(∗)对任意正整数都成立。


  1. 使用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是我的同学想出来的。 ↩︎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